第五百零五章 趁胜追击

汉军的全力反击,让本已成为强弩之末的铜马军完全抵挡不住,被杀了个大败。东

山荒秃和上淮况等人,谁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情况,刚刚还围着汉军打,场面上完全占优的己方将士,竟然一瞬之间全部败下阵来。东山荒秃想稳住溃败下来的将士,重整旗鼓,再继续围攻汉军,可是,溃败下来的将士们直接冲乱了铜马军的整体阵营,也引起了全军恐慌。这

时候,铜马军缺乏组织、缺乏协同的劣势完全暴露出来。

败退的将士们不听指挥,仓皇逃窜,而掠阵的十多万将士们也受到影响,跟着败兵一并四散奔逃。二十万众的铜马军,刹那间乱成了一锅粥。

跟随刘秀,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汉军将士们又哪能错过这样的机会?人们兜着铜马军的屁股进行追击。东

山荒秃和上淮况等人,对于己方的溃败之势,束手无策,众人无奈,也只能跟着溃败的将士们一起跑。铜

马军这一败,当真成了一溃千里,止都止不住。而

且铜马军还不是往一个方向跑的,二十万众,分成了好多股,分向各个方向的逃窜,其状就仿佛没头的苍蝇似的。逃

窜的铜马军中,有两股铜马军兵力最多,一股是由巨鹿郡,向正南方向逃窜,穿过了广平郡和魏郡,直接逃进了河内。另

一股铜马军是向东南方向逃窜,穿过清河郡,逃进了兖州境内。

可以说两股兵力最多的铜马军,皆逃出了冀州,这对于汉军而言,此次对铜马军的作战,已经是取得了一场空前的大胜。但刘秀并不满足。

在巨鹿郡的这一战,汉军虽把铜马军杀得大败,但杀伤敌军的数量并不多,铜马军的伤亡也就三、四万人而已,对于拥兵数十万的铜马军而言,只这点伤亡,不伤筋,不动骨,更谈不上伤到元气,只要假以时日,铜马军还可重整旗鼓,再反攻回冀州。

若想永远杜绝铜马军对冀州的威胁,就得彻底剿灭铜马军残部,不留下一兵一将的铜马余孽。对

于刘秀的想法,汉军众将都是支持的。那

么现在,他们需要兵分两路,一路去往河内,剿灭逃入河内的铜马军残部,另一路要去往兖州,剿灭逃入兖州的铜马军残部。刘

秀与麾下众将磋商,决定由自己亲自率军,去往河内。至于派何人去往兖州,刘秀有些为难。

兖州目前属于赤眉军的势力范围,而刘秀目前还挂着更始朝廷的萧王头衔,如果刘秀亲自率军进入兖州,那可就是大事件了。

你说是来兖州剿灭铜马军残部的,可谁知道你是不是帮着刘玄来兖州打仗的?

刘秀一旦进入兖州,必会引来赤眉军大队人马的围攻,到时,他们又要对付铜马军,又要对付赤眉军,全军将士,必会陷入苦战的境地。所

以刘秀只能选择去剿灭逃入河内的贼军。

可是该派何人进入兖州呢?刘

秀正在心里暗自琢磨着,吴汉猛然挺身而起,向刘秀插手施礼道:“大王,末将愿往兖州!此战,末将定能一举歼灭兖州的铜马残部!”看

着吴汉,刘秀陷入沉思。对于吴汉打仗的本事,刘秀很放心,如果没有其它方面的因素,让吴汉领兵对付铜马残部,那绝对没问题。可

是,兖州现在是赤眉军的地盘,而吴汉的为人骄纵轻狂,他率军进入兖州,弄不好会和赤眉军起冲突,这是刘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正在刘秀犹豫不决之际,耿弇起身,插手说道:“大王,末将愿往兖州!”刘

秀目光一转,又看向耿弇。耿弇领兵打仗的能力,即便不如吴汉,但也相差不远,只不过和吴汉一样,耿弇年轻气盛,锋利有余,而沉稳不住。

见刘秀揉着下巴,目光在吴汉和耿弇的身上扫来扫去,就是迟迟没有做出决定,众人明白,看来吴汉和耿弇都不是大王心中合适的人选。

马武、王霸几乎同时起身,向刘秀请缨,愿率军出兵兖州。

刘秀依旧是沉默未语。这时候,中军帐里安静下来,吴汉、耿弇、马武、王霸四人请缨,可大王皆未允,那么还有谁能胜过他们四人?平

日里一直沉默寡言的铫期,看了看左右,见没人再向大王主动请缨,他站起身形,拱手说道:“大王,末将愿往!”刘

秀的目光又落到铫期身上,心思顿是一动。铫期的为人,向来沉稳,头脑冷静又睿智,心思敏捷。刘秀看着铫期半晌,意味深长地说道:“兖州现被赤眉掌控,而赤眉非我军之友,此次我军入兖州剿灭铜马残部,此举敏感,我军所派之兵马,绝不能过多。”

进入兖州作战,人生地不熟,本就困难重重,要命的是,连兵马都不能带得太多,要以此来打消赤眉军的提防和敌意。

可如此一来,剿灭铜马军残部将变得愈发凶险和困难。铫

期沉吟片刻,正色说道:“大王,末将可率两万兵马,前往兖州。”听

闻这话,在场众人的心头同是一惊。马武紧张地说道:“次况,只带两万兵马,又如何能是铜马军的对手?”

别看逃进兖州的只是铜马军残部,但那也是好几万人呢,甚至都有可能是十万人,何况兖州境内还有赤眉军在虎视眈眈,铫期只带两万将士前往,弄不好会吃大亏。铫

期沉默片刻,他加重语气道:“大王,末将率两万兵马足矣!”刘

秀思虑再三,缓缓点了点头,说道:“次况,此次你入兖州作战,切不可太过深入,遭遇铜马,可且战且退,将其引回冀州即可!”铫

期插手说道:“末将遵命!”“

还有,此战,能战便战,若不能战,切不可恋战,需尽快退回冀州!”“

是!大王!”“

还有……”刘秀话到一半,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他都不知道该再叮嘱点什么好了。铫期一笑,语气轻快地说道:“大王放心,末将心中,自有分寸。”刘

秀点点头,说道:“此战,次况小心为上!”“

是!大王!”

经过仔细斟酌,刘秀决定派铫期出兵兖州,能不能歼灭铜马残部倒是其次,只要能把铜马残部从兖州引回冀州就好。此

战,刘秀没有选择吴汉、耿弇、马武、王霸等人,而是选择了铫期,不是说铫期领兵打仗的能力要在他们几人之上,而是根据外部因素的不同,他需选择最合适的人选出战。铫

期沉稳冷静,在当前刘玄和赤眉军正打得头破血流的敏感时期,让铫期进入赤眉军的地盘剿灭铜马军,刘秀会更加放心一些。可

是兖州毕竟是赤眉军的地头,刘秀这边对于兖州的情报掌握得很有限。

刘秀乃至麾下的众将们都没有想到,那股逃入兖州的铜马军,并非是几万人,也不是十万人,而是重新集结起一支二十万人的大军。铜

马军有数十万之众,这次在巨鹿郡与刘秀军决战的铜马军,并非他们的全部兵力,铜马军还有很多的别部没有参与这场战斗。东

山荒秃和上淮况,率领着残部,逃进兖州后,立刻给各支别部兵马发出调令,铜马军各别部纷纷奉命到兖州集结,于兖州重整旗鼓,兵力又达到了二十万之众。而

且到兖州集结的铜马军别部,还不是全部兵马,只是众多别部中的一部分而已。

作为河北最大的一支起义军,铜马军的规模又岂止是二十万、三十万?兵力至少要在五十万人往上,各支别部,分散在河北各地。

另外,铜马军与赤眉军同为起义军,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之好,这次他们逃进兖州的博平县,受到博平县令的大力支持,于暗中为铜马军运送了不少的粮草。

目前赤眉军正在弘农与更始朝廷的军队激战正酣,对于河北的刘秀势力,赤眉军并不太愿意去招惹,省的节外生枝,给自己又竖立一个劲敌。对

于在河北战败,逃入兖州的铜马军,赤眉军的态度是不与之主动联系,也不给予铜马军任何的支持,当然,他们也不会把铜马军从己方的地头上强行赶出去。

但赤眉军高层的态度是高层的态度,底层的态度可不是这样。博平县令便不止一次的向铜马军偷偷输送粮草,竭尽所能的给予其支持。

当初大家都是老熟人,是一同站出来反抗朝廷的患难兄弟,对于此时落难的铜马军,博平县令可不能坐视不理。

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刘秀率领着汉军主力,进入河内,而铫期只率领两万兵马,渡过黄河,进入兖州,直奔铜马军所在的博平县。得

知刘秀军的一部渡过黄河,进入兖州,东山荒秃和上淮况吓了一跳,忙给博平县令发去书信。博平县令名叫连继,没做地方官之前,是赤眉军的一名中层将领。

接到铜马军送来的书信后,连继便装出城,悄悄去到城外的铜马军大营。在大营的中军帐里,连继见到了东山荒秃和上淮况等人。赤

眉军算是铜马军的老大哥,当初东山荒秃和上淮况等人,也正是效仿樊崇、徐宣的起事,才组建的铜马军,对于赤眉军,铜马军众将都是十分尊敬的。见

面后,东山荒秃和上淮况等人向连继一躬到地,急声说道:“连公,听说刘秀已派军渡河,进入兖州,直扑博平,这是要把我铜马赶尽杀绝啊,他刘秀也欺人太甚!”

连继悠然一笑,拱手还礼,说道:“诸位将军莫慌,你们还不知道吧,这次刘秀所派之兵马,只有两万,主将也非刘秀,而是铫期。”

“只两万兵马?”铜马军众人还真不知道这事,一名将领惊讶地说道:“刘秀只派人两万兵马,可是让他们来送死的?”见

铜马军众人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自己,连继哈哈大笑,说道:“铫期率领的两万兵马,只是诱饵而已,其目的,就要想把你等引回冀州!”说

到这里,连继向众人摆了摆手,示意大家都坐。东山荒秃连忙躬身摆手,说道:“连公请上坐!”连

继已经四十开外,以他在赤眉军的身份、地位乃至资历,本不应该只做一县令,是他自己以年事已高为由,推掉了太守的任命,只做了个清闲的县令。政

务不多,每日清闲,游山玩水,悠然自得。其人活得很是洒脱。

如果换成其它事,他不会如此上心,以前他曾率部和铜马军并肩作战过,算是老交情老兄弟了,铜马军有事,而且又跑进自己的地头博平县,他不能不管。

第一百四十章 危机前兆第九十六章 蓄谋已久第四百零一章 通风报信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见佳人第七百六十九章 手腕高超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哥威武第六百三十四章 蒙混过关第二百九十五章 局势突变第二百三十三章 惹来震怒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难临头第一百章 情有独钟第六十二章 恨意种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身立命第二百六十五章 蔡阳会盟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军队第一百三十章 识破阴谋第五百一十二章 计谋得逞第八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八百四十一章 见死不救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敌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战第四百零三章 女人心思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围第九十九章 秘密进行第五百二十二章 霉运当头第一百一十章 上门提亲第四百六十七章 局势逆转第四十三章 落花有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兵湖阳第八百三十二章 机关算尽第五百二十七章 河内之战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战成名第九百章 兵者诡道第一百三十章 识破阴谋第五百八十九章 意外收获第六百四十五章 宁死不撤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机出现第七百六十章 一锤定音第三百八十二章 有头无脑第二百一十三章 勾心斗角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统帅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劝邓奉第七百六十二章 亲临宜城第七百八十三章 四阿再现第八百五十章 最终决战第二百六十七章 各怀鬼胎第十五章 又遇一敌第九十七章 不欢而散第八百八十五章 误解爆发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兵作战第三百二十二章 推荐人才第八百三十九章 围魏救赵第三百八十一章 设宴定亲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八百四十四章 东征失败第七百四十六章 夜间行动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生至交第一百八十五章 长治久安第七百三十八章 睢阳战线第八百六十八章 请君入瓮第八百四十四章 东征失败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六百三十七章 汉军偷营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头血战第六百二十一章 无事生非第八百六十九章 胜券在握第五百五十五章 势在必得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汉为名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战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据城死战第三百四十章 激发斗志第八百七十七章 没事找事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脱困第八十九章 偷儿被擒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获全胜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无主第八百零五章 宫廷宴会第四百六十一章 攻敌要害第七百九十七章 以史为鉴第六十章 接头为实第八百六十八章 请君入瓮第五百一十二章 计谋得逞第三十章 一败涂地第六十九章 再次谋算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战第七百四十七章 赤眉落幕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战第一百四十二章 东窗事发第一百四十三章 迫在眉睫第八百七十七章 没事找事第八百三十四章 严刑逼供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为上第六百六十五章 阵前立约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归来第四百四十章 发兵信都第七百五十八章 调虎离山第八十三章 祸事之根第六百一十一章 幽州生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