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一波未平

刘秀在河北称帝,定都于洛阳,无论是刘秀自身的地位,还是洛阳做为国都的地位,都还称不上有多稳固,天下很多人也不承认刘秀和洛阳是正统。

而在十一帝神主进入洛阳之后,这才算是彻底奠定了刘秀大汉天子的地位,也奠定了洛阳作为全国新都城的地位。

这十一块不起眼的小木牌子,就是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可惜,霸占长安那么久的赤眉军,都没能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被后来进入长安的邓禹,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可以说在奠定刘秀为汉室正统这件事上,邓禹绝对称得上是功不可没。

南阳郡舂陵人刘秀,这位刘邦的后人,从这时起,算是正式继承了先祖的衣钵,扛起了汉家的大旗,轰轰烈烈的东汉皇朝,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拉开了它的帷幕。

邓禹在攻打长安这件事上,没什么建树,赤眉军驻守长安时,邓禹一直没敢前来进攻,只是等到赤眉军撤走了,他才率军顺理成章的接管了长安这个烂摊子。

不过,邓禹送回十一帝神主这件事,对于刘秀、对于洛阳朝廷的帮助之大,不亚于千军万马。

刘秀迎接十一帝神主进入洛阳后不久,王常来到洛阳,拜见刘秀。对于王常的到来,刘秀非常高兴,接待王常的规格也很高。

他是在皇宫的正殿却非殿接见的王常。当王常从外面走进来的时候,刘秀不由得一怔。王常是光着膀子,被五花大绑着走进大殿里的。

进来之后,王常二话没说,噗通一声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罪臣王常,叩见陛下!”

刘秀立刻明白王常为何是这副打扮了。他站起身形,从御座上走下来,到了王常近前,伸手把他搀扶起来,而后绕到王常的背后,将他身上的绑绳解开。

他意味深长地说道:“当年,我与颜卿,在夕阳聚共御严尤、陈茂,在昆阳,共击王寻、王邑,即便现在想来,当年之事还历历在目,令人心潮澎湃。我盼颜卿来投已久,颜卿为何现在才来?”

听闻这话,王常身子一震,既鼻子发酸,又有些担忧。刘秀的话,既有对他来投的喜悦之情,也隐约有些对他的埋怨。

刚刚起身的王常再次屈膝跪地,向刘秀叩首,说道:“罪臣出身卑微,更始不嫌罪臣愚笨,委以重任。奈何赤眉猖獗,长安沦陷,微臣心灰意冷,便想在颍川了却此生。不久前,恰巧相遇大司马,方知陛下正在用人之际,故斗胆前来洛阳,欲投陛下麾下,为汉室之基业,再进献一份绵薄之力!”

刘秀哈哈大笑,再次把王常搀扶起来,乐呵呵地说道:“颜卿,刚刚我只是在和你说笑,并无责怪你之意。”

对绿林军的那些首领,刘秀印象最好的就是王常。王常这个人,光明磊落,忠义仁厚,没有那么多的心机和算计。

更始帝刘玄已死,更始旧臣没少说刘玄的坏话,尤其是那些投靠刘秀的人,在刘秀面前,提到刘玄最常用到的两个词就是‘荒淫’、‘昏庸’。

可王常却不说刘玄的坏话,而且话里话外,对刘玄还是充满了感激之情。这是刘秀最为欣赏王常的地方。

看着刘秀大笑的样子,王常有些晃神,仿佛时间又退回到当年他们一同并肩作战的时候。

前来洛阳之前,王常也在暗暗猜想,不知道刘秀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当年,他是刘伯升的小弟,为人谦逊、随和,也很爱说笑,但打起仗来却十分了得。现在贵为天子,恐怕和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了。

可是现在,王常突然觉得刘秀一点都没变,他还是以前的那个刘秀,随和,平易近人,毫无架子,而且还是像以前一样爱说笑。

他躬身说道:“陛下肯收留微臣,实乃微臣之幸!”

刘秀对在场的大臣们介绍道:“我与颜卿,于军中相识,多次并肩作战,共击强敌,颜卿于汉室,有汗马之功,就连更始,都曾封颜卿为知命侯。”

稍顿,他看向王常,说道:“王常听封。”

王常立刻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刘秀说道:“王常于汉室有功,加官左曹,封桑山侯!”

等刘秀说完,王常叩首说道:“微臣谢陛下隆恩!”

左曹可不是小官,俸禄为两千石,与太守持平。左曹和右曹合称诸曹,需每日朝见。

尚书的呈报,基本都是先交到诸曹手里,左右曹过目之后,再转交于天子。左曹、右曹的主要职责是典掌枢机,再通俗点说,就是皇帝身边的机要秘书长。

诸曹虽然没有位列三公九卿,但却是天子身边的近臣,通常都是由天子十分信任的大臣担任,很是受人尊敬。

王常一来投奔,就被刘秀封了侯,还加官为左曹,可见刘秀对王常的欣赏和喜爱。

这日,刘秀在清凉殿批阅奏疏,把手边的奏疏都批阅完,刘秀让张昆召来花非烟。

等花非烟到后,刘秀问道:“非烟,可有宛城传来的消息?”

花非烟向刘秀欠了欠身,说道:“陛下,前几日,一支邓奉军曾进犯宛县,被坚将军率部于宛城外击退。”

刘秀听后点了点头,感叹道:“子伋在宛城很不容易,缺兵短粮,群敌环绕,敌军来犯,他还能主动出城退敌,实非常人能比!”

稍顿他又说道:“我打算近日出兵宛城。子伋在宛城,独木难支,当及时援助才是!”

花非烟看了刘秀一眼,欲言又止。刘秀问道:“非烟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陛下!”花非烟微微蹙着眉头,说道:“当前,洛阳无兵可用,大司马正率部在颍川休整,陛下欲援助宛城,恐怕,力不从心。”

眼下洛阳的兵力,连三万人都不到,只带这么点兵马去南阳,支援宛城,无疑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花非烟小心翼翼地看了刘秀一眼,继续说道:“属下以为,邓奉之所以没有急于大举进攻宛城,只派小股兵马进犯,其用意,很可能是为了吸引我军将士前去救援宛城。”yuyV

邓奉所采用的战术是围点打援,久经沙场、精于谋略的刘秀又哪能看不出来?

可问题是,他不能不管坚镡等将士们的死活,不能不去救援宛城,这就是个死结,明知道是邓奉的圈套,但他又不得不往里钻。

刘秀和花非烟正说着话,张昆从外面走了进来,向刘秀躬身施礼,说道:“陛下,宗尚书求见,说是有紧急军情,向陛下禀报!”

“宣!”刘秀扬头说道。

张昆答应一声,退出大殿,时间不长,尚书宗广疾步走了进来,向刘秀叩首,说道:“微臣参见陛下!”

刘秀问道:“宗尚书何事禀报?”

宗广将手中的竹简递交给刘秀,说道:“陛下,这是姚太守从魏郡传来的奏疏,请陛下过目!”

张昆接过竹简,递到刘秀面前,后者接过来,展开一看,眉头立刻皱起。

魏郡太守铫期传来的奏疏内容是,五校军死灰复燃,再次作乱魏郡,请求朝廷出兵援助。

五校军在魏郡作乱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刘秀屡次出兵镇压,都把五校军打得大败,但就是不能把五校军彻底打死。

以前是五校军规模庞大,灭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但到后来,五校军与刘永勾结,得到了刘永的暗中援助,在河北一带壮大的速度极快。

而这次五校军在魏郡的死灰复燃,也正是得到了刘永的大力支持。

刘永不仅对五校军残部出钱、出粮、出武器军械,甚至他都派出自己的部下,混在五校军当中,帮助五校军在魏郡作乱,袭扰刘秀的后方。

如果五校军只是简单的死灰复燃,以铫期的能力,足以将其平定。

可现在的问题是,五校军中有大批的刘永军精锐,战力不容小觑,仅凭魏郡一郡之力,难以平定。

何况现在魏郡根本没有多少兵马,洛阳方面,三线作战,魏郡已经把征召上来的大部分郡军都派到了洛阳,魏郡自身的兵力,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之下,铫期在魏郡根本无法对付五校军。

“欺人太甚!”刘秀将手中的奏疏狠狠拍在桌案上。

站于一旁的张昆身子一哆嗦,下意识屈膝跪地。宗广亦是心头一震,垂首说道:“陛下,五校贼作乱魏郡,朝廷……朝廷不能不救啊!”

魏郡固然要救,但问题是,就算己方这次又平定了五校军,以后估计还会有下一次、大下一次的作乱,治标不治本。五校军的根本,现已不在河北,而在于刘永。

眼下,洛阳朝廷西有赤眉,东有刘永,南有邓奉,北有造反的彭宠,可以说东南西北,没有一处是消停的,每一边都需用兵。

洛阳朝廷再怎么兵多将广,也架不住这么多条战线的同时作战。换成旁人,估计早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了,刘秀倒还冷静。

他坐在榻上,仔细分析了一番,而后转头对张昆说道:“张昆,拟旨。”

张昆连忙答应一声,取来绢帛、笔墨。

刘秀提起笔来,给盖延写下一封诏书。目前盖延部驻扎在开封,刘秀命令盖延,出兵征讨刘永的老巢睢阳。刘秀本不打算这么快就对刘永用兵,毕竟多线作战,于己方十分不利,所以刘秀才让盖延率部驻守在开封,采取的是防御姿态。可刘永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让刘秀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

既然被动防守、隐忍退让已经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用将军的铁齿钢牙去把问题嚼碎吧!

盖延部本有五万多兵马,现在兵力又增加了一些,接近八万之众,麾下还有马武、刘隆、马成、王霸等诸将辅佐。

在刘秀看来,眼下出兵睢阳,未必是最佳的时机,但己方也具备与刘永一战之力。

另外,他也受够了刘永隔三差五的小动作,今日派刺客到洛阳行刺,明日又派兵马混入贼军当中,作乱自己的后方。

现在他命令盖延出兵征讨,其目的也是要让刘永自顾不暇。

写完诏书后,刘秀将其交给张昆,令他即刻派人送往开封。而后,他又看向宗广,说道:“三日后,我率军两万,去往魏郡,平定贼寇!”

第五十六章 无功而返第八百九十九章 变数到来第四百六十四章 早有应对第一章 祸起刘秀第四百三十章 机警过人第十二章 李氏为辅第三百一十章 奇袭奏效第八百四十一章 见死不救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二百三十八章 为民解忧第三百九十三章 复杂关系第一章 祸起刘秀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六百二十五章 含恨而反第七百七十二章 尽在掌握第六百七十六章 前来营救第五百六十章 击退来敌第五百七十四章 慑退敌军第三百一十三章 负荆请罪第五百七十六章 灭贼之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艰难突围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计不成第三百零二章 应对之策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乡之战第四百一十三章 天意如此第四百二十六章 实力飞涨第八百八十八章 人选难定第五十三章 通风报信第一百零二章 打探虚实第八百二十章 刘秀改制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中血战第五百四十八章 姐弟不同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证确凿第八百四十八章 驰援桃乡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动请缨第五百九十六章 旗开得胜第七百六十二章 亲临宜城第三百七十六章 勾结一处第七百五十五章 震慑敌军第六百一十六章 狠人本色第八百一十八章 暗流涌动第七十六章 被摆一道第六百零四章 诡异病症第八百六十章 舆论战争第六百四十五章 宁死不撤第三百二十二章 推荐人才第八百三十九章 围魏救赵第四百零二章 初遇劲敌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阳决战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军压境第七百六十四章 陷入僵局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战第九十八章 现身示警第四百四十章 发兵信都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战前兆第四百三十四章 双戟合璧第八十三章 祸事之根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澜第六百一十一章 幽州生乱第八十三章 祸事之根第五百一十九章 卷土重来第一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第一百六十八章 虚张声势第六百二十三章 祸起南阳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宪覆灭第二百五十章 心神不宁第三百六十三章 挥师南下第四百九十章 主动来访第四百八十六章 反应机敏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来结亲第九十三章 你吟我舞第九十九章 秘密进行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无主第七十三章 暗中解围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军队第六百零九章 后院之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足底纤细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头血战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获全胜第三百八十六章 噩耗传来第四百九十一章 见面之礼第十五章 又遇一敌第六十三章 厚此薄彼第八百二十六章 刚柔并济第六百六十章 半路拦截第四百九十五章 荡阴之战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脱困第三十一章 身陷绝境第三百五十四章 重蹈覆辙第一百零六章 攻其不备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后果第四百一十七章 劝进之事第六百七十七章 朝阳相见第四百二十六章 实力飞涨第五百零六章 兖州之战第五百二十一章 战神落败第四百二十四章 扬名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