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洛阳纸贵

驿馆的掌柜的可算是乐得合不拢嘴了,每日如潮的客流令他赚了个盆满钵满,从众人的口中,他也得知了墙上涂鸦的那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福源庄大掌柜刘泽,看来这位财神可真不是浪得虚名,单单墙上写了几行字就给自己带来了不尽的财源。幸亏那日没有粉刷掉,否则他足以遗憾终身了。驿馆的掌柜暗暗打定主意,这堵墙他得每日香火来供奉,专人守护,绝不能有一点地闪失,光看到每天冲着它来的人就知道这可是一块无价之宝。

刘泽的行书很快地在洛阳城里流行开来,一时间纸张需求大涨,价格连着翻番,造成洛阳纸贵的奇观。至于刘泽所写的内容,被大师们嗤之以鼻,这是什么?算诗吗?跟大白话差不多,汉赋讲究的可是骊四骈六,辞藻华美,刘泽的这首《再别康桥》难登大雅之堂。但许多青年士子却不以为然,诗歌琅琅上口,情真意切,在青年人中广为传抄,甚至出现了不少抄袭之作,文随字传,字随文名,很快地刘泽之名在青年学子中被立为楷模。

┄┄┄┄┄┄┄┄┄┄┄┄┄┄┄┄┄┄┄┄┄┄┄┄┄┄┄┄┄┄┄┄┄┄┄

蔡琰很久没有上街了,刘泽、顾雍、路粹等先后离开蔡府,蔡府变得冷清了许多。婚期已日渐临近,卫府派人送来了婚嫁用品,蔡邕已安排下人装扮府邸。

凝儿显得很兴奋,看看这,看看那,全是些名贵的珠宝首饰,绫罗绸缎,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小丫头自然有点目不暇接了。蔡琰却显得有些意兴阑珊,心不在焉,她的目光,落在那一张大大的白纸上,那张白纸在一堆红色之中显得很乍眼。

蔡琰问道:“那是什么?”

凝儿噢了一声,飞快地跑过去,这张纸是她刚刚从街上拿回来的,但她却没有交给小姐,说道:“这是凝儿刚刚从外面拿回来的,这纸上的字可是人人传抄,搞得现在洛阳城里纸都贵上了好几倍,小姐,你说奇怪不奇怪?”

蔡琰倒是一愣,若论书法,他们蔡氏父女在京城可谓是无人出其右,但也远没有到人人传抄搞得洛阳纸贵的地步,漫不经心地道:“凝儿拿过来我看看,这几日我不曾出门,却不知洛阳何时出书法大家了?”

凝儿笑着,却没有给她,说道:“这个人呐,小姐可是认识的。”

蔡琰更是一怔,认识的人中间,那里有什么书法能胜过他们父女的,更别说轰动京城的了,她皱皱眉。“是谁呀?”

凝儿故作神秘地道:“小姐你猜猜看。”

“我那里猜得出来,到底是谁,你快说。”

凝儿偏不告诉她,一昧地笑道:“小姐你再好好猜猜吗?没准你能猜出来。”

蔡琰不由地有几分恼怒,这丫头,越发放肆起来,沉下脸喝道:“凝儿你是不是皮痒了想挨板子,没大没小的。”

凝儿收起了笑脸,她知道小姐心情不好,也不敢再开玩笑了,撅着嘴将那张纸递了过去。“好了,告诉你吧,是润德公子。”

“润德师兄?”刘泽的字蔡琰不是没见过,这也是她唯一曾取笑过的地方,怎么一转眼他就成了书法大家了?要知道书法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成的,许多书法大家都是几十年的浸yin才有一番成就的。

疑惑之间,蔡琰打开了那卷纸,瞬间她就惊呆了,那华丽的笔法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洒脱,不拘一格,好似翩然起舞的惊鸿,又象矢折多变的矫龙。

当代书法以蔡邕的隶书为尊,钟繇的楷书独树一帜,蔡琰也是认得的,但和眼前的行书比起来,钟繇的楷书不过是孩童体罢。他的笔划多脱胎于隶书,有食古之嫌,而眼前的行书,却是一种完全成熟的笔法,挥毫之间,绝无半点迟滞,没有十几年的书法功底断然不会写出如此绝妙的佳作,蔡琰是行家,一眼便可以看出这书法是炉火纯青之作,也难怪会受到无数的追捧。

这真是刘润德所写的吗?蔡琰似有不信,但落款处明明签着他的大名,这难道还假的了?难不成他还藏拙不成?

就在她沉思之际,蔡邕走了过来,道:“琰儿,想什么呢?”

蔡琰回过神来,将手中的纸交给了蔡邕,蔡邕接过来视之,赞道:“笔力醇厚,飘逸飞扬,全书一气呵成,转承自然,点划之间,有若行云流水,称得上是上乘之作,想不到楷书方自草创,竟有人能写出如此佳作——咦,居然是润德所书,呵呵,不错不错。”

“润德师兄的字我又不是不认得,这行楷炉火纯青,没有几十年的功底根本就写不出来,当世通行篆隶,楷书不过是由钟元常早两年刚刚创出来的,润德师兄年方二十,又如何能有如此精湛的笔力?”

蔡邕呵呵笑道:“这书法若是旁人所写,为父倒是有几分怀疑,若是润德所写,为父倒主认为九成是真。润德博古通今,学识渊博,许多地方为父都是自叹弗如,每每皆有惊人之举,写出如此绝妙的行书来,倒也勿需大惊小怪。”

蔡琰也不禁沉思起来,是啊,不光是书法,就是天文术数,刘泽信口拈来,便已是惊世骇俗,他的学识究竟从何而来?以他双十的年龄又如何能拥有如此渊博的才学?真是谜一般的人,蔡琰忽然觉得他很陌生,陌生的就如同从来没有认识过他一样。

蔡邕这时却轻叹一声,蔡琰一怔,道:“爹爹难道看出他的书法中有秕漏吗?”

“噢,不,通篇书法一气而就,浑然天成,只是可惜书法虽好,文章却是白话,若能写出两都赋之类的名文,此书必然可以名垂千古。”

蔡琰方才看得只是书法,并没有细看内容,按理刘泽不可能写出大白话的,刘泽的八步吟诗可是留给她极深的印象。她接过来仔细阅读起来。

“轻轻地我的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完全是口语白话一般,但蔡琰的心底,却有一丝莫名的颤动,她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流动的画面,那些诗句,无疑是轻柔舒缓的曲调。离愁别绪,无疑是沉重的,或执手相看泪眼,或黯然消魂,但在刘泽的笔下,连用三个轻轻地,透出来的是飘逸,是洒脱,也许真得是他内心情感的渲泻,洛阳,真得让他再一无所留,潇洒挥手而去吗?

蔡琰敏锐的感觉到,这绝不是刘泽胡乱写的白话,全文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大体也是六七八字,于参差变化中见齐整,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蔡琰是音律大家,诗词和音律从来都是一体的,蔡琰只读了一遍就完全能感受到全文的韵律,也许这真的是一首诗,一首全新格律的诗,一种世人未知的新体诗。虽然不能肯定这种诗体是不是刘泽所创的,但全诗洋溢着淡淡的离愁和洒脱气度无疑却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那般地细腻,别样的柔情,化作了无言的寂寞,也许洛阳承载了他太多的梦想,太多的爱恋,但在这离别的时刻,都成为了无言的沉默。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看似洒脱而轻盈地挥手,却依然剪不断的深深眷恋。蔡琰的心弦为之轻颤,两滴清泪,不自觉地从眼角滑落下来。

凝儿眼尖,直叫道:“小姐,你哭了?”

蔡琰慌忙拭去眼角的泪痕,蓦然抬头,蔡邕早已走了,只有凝儿还伴在她左右。蔡琰掩饰道:“那有——可能是风吹沙子进眼里的缘故吧……”

凝儿莫名其妙地看了看天空,那里有风?

蔡琰没有再理她,飞快地将最后几句诗读完: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一卷完)

第271章 西去长安第506章 失之交臂第313章 太史子义第281章 止水微澜第127章 卫家公子第523章 紧急召见第439章 阴陵之战(二)第285章 鱼和熊掌第246章 将帅失和第103章 卢门豪宴第655章 阵斩夏侯第409章 红颜祸水第66章 贾诩归心第662章 葫芦山谷第107章 天高地厚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480章 隔岸观火第524章 在劫难逃第248章 血染五社第501章 野心勃勃第271章 西去长安第312章 决意南下第706章 一笑恩仇第41章 奇才马钧第177章 临河赋诗第528章 铁锁横舟第449章 争夺合肥第688章 许都之战(上)第557章 汩罗江畔第41章 奇才马钧第20章 秦岭劫匪第447章 倚老卖老第142章 杀一儆百第139章 小人得志第395章 高顺被擒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493章 别有蹊跷第478章 决意西进第362章 绝望南岸第116章 惊世才华第288章 情何以堪第259章 官封太守第71章 粗茶淡饭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362章 绝望南岸第367章 开科取士(三)第53章 白羚上谷第134章 洛阳纸贵第407章 旧情难舍第171章 胖子董卓第248章 血染五社第349章 宾客如云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636章 包了饺子第415章 暗起杀心第503章 王粲游说第95章 千金购书第131章 酒醉迷情第558章 暗使离间第458章 江东来使第16章 卢府求学第280章 八拜之交第539章 无情碾压第507章 献城而降第367章 开科取士(三)第248章 血染五社第500章 陶制炸弹第159章 小乔被劫第352章 残月之夜(中)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223章 劝降于毒第140章 擒贼擒王第152章 一骑当先第536章 东风乍起第271章 西去长安第207章 再别洛阳第53章 白羚上谷第84章 守孝百日第100章 软玉温香第595章 彭蠡水战(下)第405章 重燃旧情第283章 归途渺茫第669章 马超雪恨第609章 海上丝路第303章 叛出冀州第378章 貂蝉敬酒第693章 徐晃之死第348章 应对之策第83章 噩耗传来第116章 惊世才华第559章 阴损招数第387章 张飞醉酒第336章 借款十亿第588章 炮轰曹操第279章 力举千斤第57章 引蛇出洞第213章 平原国相第253章 孙坚离去第183章 里应外合第155章 别部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