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

梁王望着眼前巍峨的城门,心中感慨万千。自从年节时进京于太后短暂团聚后,此番是他今年首次重回长安。

时过境迁,已物是人非。犹记年节进京时,他使用的乃汉帝刘启钦赐的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称警,入言跸,所用乘舆仪仗和天子并无二致。而此番入朝请罪,他原本却连诸侯王的仪仗都不敢摆出,轻车简从的一路行来。

反倒是汉帝刘启早已派出使臣,在函谷关以诸侯王之礼迎接梁王入朝,遂让他安心不少。梁王在函谷关换乘登舆,朝廷的使臣骑着高头大马,手持长长的皇家持节在前引路。使节的身后,梁字旌旗飘飘,禁卫威严,护骑簇拥着梁王的驷马乘舆踽踽而去。

梁王抵达长安后,并未立即获得皇帝的召见,而是在使臣的带领下,前往皇亲苑落脚。

在美轮美奂的皇亲苑内,一个偌大的府邸早已空出,正门上高悬着皇帝钦赐的镶金牌匾,上书“梁王府”三个大字。

梁王站在府邸门前的云石台阶下,望着那金光熠熠的大字,久久无语。良久后,方才长叹一声,领着诸多随行的家臣缓缓步入。在他们的身后,厚实的蒙铜大门轰然关闭,将府邸内外隔绝成两个世界。

接下来的数日里,梁王除了入未央宫觐见太后外,便是闭门谢客,只有胞姐馆陶公主刘嫖可以入内探访。

在梁王连续三次上表请罪后,皇帝方才下旨,在未央宫召见于他。

未央宫,北司马门前。

光着上身的梁王,身负荆棘,跪伏在空旷肃穆的门前广场上,身边陪着他的是倚执华服的馆陶公主。两行热泪从梁王的脸颊上滚落下来,打湿了面前的石板,陪着他的馆陶公主也不时地拭着眼睛。

朱红色的大门内,汉帝刘启带着两列铠甲鲜明的锦衣郎卫缓缓行出。

见得梁王二人,他减慢了脚步,脸上颇有些酸楚之色。

“你可知错了?”

刘启摆摆手,示意让郎卫们止步,随即独自上前,站在梁王面前幽幽问道。

负罪跪地的梁王也抬脸看向刘启,颇有些诧异,刘启并未问罪,而是问“错”,这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多日来的提心吊胆,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急忙砰的一声狠狠叩地,哽咽道:“臣弟知错了!谢皇兄宽宏!”

言罢,他复又悲从中来,出人意料的嚎啕大哭,仿佛要将胸中的郁结之气尽皆发泄出来。

刘启吓了一跳,心中也涌起些许愧疚。毕竟梁王有今日之失,某种程度都是他暗中推动的。

他长叹一声,轻轻拍了拍梁王的肩膀,劝慰道:“既已知错,今后不要再犯便是。朕与你乃手足兄弟,需合心协力才是。”

馆陶公主此时也是泣不成声,见皇帝已然宽恕了梁王,赶忙将他扶了起来,满脸心疼的用丝绢细细的帮他擦拭着上身被荆棘划出的血痕。梁王本就细皮嫩肉,这负荆请罪的代价不小,短短半日,背上已是血肉模糊。

刘启看了,心中也很是不忍,赶忙让郎卫帮着梁王卸下荆棘,传太子詹事府的御医前来医治。如今长安城内,最好的医者尽皆出自太子詹事府,这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即便是少府的医官,也时常前去讨教。

是夜,太后在长乐宫仁寿殿摆下了盛大的家宴,皇帝,梁王,馆陶公主和诸位皇子尽皆列席。

已然放下心头大石的老太后看着满堂儿孙,自是喜笑颜开,再加上赵王刘彭祖在一旁溜须拍马,忍不住多喝了几樽美酒,很快便是面色微醺。

梁王见状,心知母后近年来为他费了不少心思,心中不由愧疚万分,也是大口大口的豪饮着苦酒。刘启倒是面色如常,细细的品着美酒,不时和身边的馆陶公主攀谈几句,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太子刘彻则是频频向众人敬酒,此番能兵不血刃搞定梁国,又让他见识到了皇帝老爹的政治手腕。

不战而屈人之兵,帝王心术果然牛叉!

与之相比,刘彻觉得自己实在太嫩了,根本就是毛都没长齐的小鸡崽。无论如何,国内问题很快就能暂时缓解,刘彻谋划筹备已久的各项发展计划终于可以着手实施,实在让他兴奋不已。

翌日早朝后,刘彻亲自前往梁王府,随行的还有皇室实业的掌舵人——江都王刘非。

梁王望着眼前神采飞扬的两个侄儿,这两个刘启最为出色的儿子,不由念及自己与刘启幼时,也是一般模样。

唯一不同的,只是刘非早早的息了夺储的心思,醉心于操持商贾贱业,自污声名,比自己要识时务得多。

梁王的心思若是让刘非知晓,定然要呲之以鼻,他掌管皇室实业的商务,可是真正的乐在其中,何来“自污声名”之说?

在刘彻的解说下,别无选择的梁王最终签署了皇室实业的入股协议,“贱价”出售了梁国所有的租赋和不动产,成为了明面上仅此于刘非的第二大自然人股东。

刘非心中暗喜,要知道梁国历来富庶,底蕴可比他的临江国厚多了,如今梁王的股份却在太子刘彻的刻意低估下,少于刘非的股份,说明太子就是将他视为集团未来当之无愧的掌舵者了。

梁王如今定然还不晓得集团董事长是啥玩意,手中握有多大的权势,将来肠子怕都要悔青了。

协议签署完毕,按照诸位皇子的先例,梁国已然全部交由朝廷代管。中央官署迅速抽调了大批的官吏前往梁国,全盘接管政务。

其实梁王前脚刚离开睢阳,豫州部刺史周亚夫就已着手清洗梁王旧部,成百上千的人头落地。

待长安派出的官吏们抵达梁国,迅速填补了空缺的官职,开始大肆征募百姓,前往朔方戍边。而原本梁国的十余万私兵尽皆打散,由新任将领率领分往各个边郡屯兵,原本尚显单薄的长城防务立马就能稳固不少。

汉五十九年十一月,胶西国都高密城破,刘启第三子,胶西王刘阏于眼见大势已去,自焚于王宫正殿。

汉帝刘启下诏,以意图弑父谋逆的重罪,将刘阏于追贬为庶人,从宗室族谱中勾去,不得以刘氏之名设衣冠冢。废胶西国,置高密郡。

同年十二月,淮南王刘安与衡山王刘赐入朝请罪。

汉帝刘启下诏,由宗正府和廷尉府共同审理,最终判定“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的重罪,遂夺其国,将二人圈禁于宗正府中,永生不得释出。同时废淮南国,置九江郡;废衡山国,置衡山郡。

于此同时,刘启下旨严厉追究此事,最终一次性剥夺了近百名侯爵,因此而受牵连被杀者更是多达千余人。

整个中原地区的诸侯势力,在短短月余遭受重创,然而却无人敢冒头抵抗。

豫州部刺史周亚夫如今掌握数郡之兵,早已杀红了眼。他如今也是被皇帝逼得没办法,压根无暇顾忌得罪了多少世家豪门,做个孤臣总比被抄家灭族要好得多。

直到年节将近,汉帝刘启也怕逼得中原诸侯狗急跳墙,方才派人制止了杀得兴起的周亚夫。不但以执法严苛,残暴不仁为名,严加训斥了一番,还顺应民意的罢免了他所有的官职,召回长安闭门思过。

宛如惊弓之鸟的中原诸侯,虽明白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皇帝本身,却仍纷纷上表赞颂天子宽厚仁德,万分感念他的恩德。

替皇帝背了黑锅的周亚夫,非但丝毫没有鸟尽弓藏的悲哀,反而乐呵呵的收拾行装,带着少许亲卫急速赶回长安。

周亚夫心中清楚,皇帝陛下如今是息了兔死狗烹的心思,不会再想法子要他的老命。也意味着他终于洗脱了图谋袭杀太子殿下的嫌疑,可以安逸的做个闲散侯爷。加上长安的亲眷纷纷来函,表示太子殿下私下赏赐了不少皇室实业的股份,足够整个周氏一族骄奢淫逸的过上好几辈子。

做个富家翁也不错,周亚夫如是想。

随着年节的到来,纷扰不断的汉五十九年缓缓落下了帷幕。

近百万的中原百姓,源源不断的前往新设的四大边郡,屯田戍边。在那里,先期抵达的十余万的官奴早已筑好了房舍,修好了水渠,划定了阡陌。大量的牲畜和农具也尽皆备齐,越冬所需的粮草和木材储备充足,甚至是来年春耕的种子,也已精挑细选。

进入中央官署协从理政的太子刘彻,对丞相袁盎为首的行政系统钦佩得五体投地,近百万的大移民,竟能管理得井井有条,面面俱到,几乎找不到任何疏漏。即便放在通讯和交通极为发达的后世,也是奇迹般的存在。后世称颂的文景之治,看来实在不是玩假的。

遭受重创的匈奴和西羌诸部,即便越冬的粮草极度短缺,却只能望着蜿蜒巍峨的长城无语凝咽。往年此时,他们早已从汉国边民身上劫掠到大量的粮草牲畜,今年却只能朝其他民族下手。

一时间,月氏,乌桓,呼揭,鲜卑,乃至西域诸国可就倒了大霉。与大汉国内的祥和气象不同,汉五十九年冬天,长城关外一片混乱血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发挥得淋漓尽致。

刀光血影间,仇恨也如冬季的草籽一般,埋藏在冻得坚实的泥土之下,只待春季到来,便会破土萌芽,遍布茫茫草原。

(呼呼,汉五十九年终于写完了,这一卷真的很难写,所幸还是绞尽脑汁写完了。新的一卷终于要展开,种田,发展,刘彻也即将登基了。)

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三百四十九章 刘舜务工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五百二十八章 册立储君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创四赢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