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

九月廿二的早晨,长安城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大事,先是数十名卫尉将士与中尉府卒在北阙闾里持兵对峙,继而召唤各自袍泽,引发近千人的大械斗,导致上百军士死伤。

性质太过恶劣!

正午时分,刘彻便已听闻此事,忙遣近侍宦官去太寿宫和长乐宫,请太皇太后,太上皇和太后速速移驾至未央长秋宫,由郎中令吴成率诸郎卫和死士守护。

刘彻复又吩咐宦者令李福道:“宣卫尉丞李松和赵立入殿觐见,并执朕手谕,召公孙贺入宫。”

李福晓得事关重大,也顾不得虚礼,出言应诺后便是匆匆离去。

不消半刻,李松和赵立二人便是入得宣室殿。

刘彻不待二人见礼,便是起身行至二人身前,将手中执着的圣旨和虎符递过去:“赵立,执圣旨虎符前往南军大营,接掌南军,不准任何卫尉将士出营;李松,执圣旨前往卫尉府,擒拿卫尉张肃与卫尉丞田蚡;如遇抗旨不遵,或有异动者,杀!”

李松和赵立心下虽是惊骇,但毕竟出身羽林卫,又征战多年,心理素质过硬,迅速冷静下来,没有半分耽搁和迟疑,领旨而去。

过得不久,羽林校尉公孙贺亦是到了,刘彻亦将圣旨和虎符交到他手中,慎重道:“速领五千羽林卫接管未央宫的守备!”

公孙贺闻言,骇然失色道:“陛下,某非有人要造反?”

“不管是否有人造反,朕现下唯想杀人!”

刘彻狭长的凤眸中杀意凛然,绝不容许任何人威胁到宫城的安全。

两万南军驻扎在宫城内,由卫尉统领,负责王宫宿卫警备;八万北军驻扎在未央宫北,由中尉统领,负责守卫京城和维护治安。

两军若真打起来,他这大汉皇帝除了逃命还有甚么办法?

“即刻宣所有朝臣上殿……并召中尉张汤入宫!”

刘彻吩咐刚回来的宦者令李福,中尉虽是位列九卿,但因军政事务繁杂,平日鲜少上朝。

刘彻倒不信张汤敢造反,但南军毕竟由他执掌,此番闹出这等大乱,他无论如何脱不了干系。

未央正殿,朝臣们大多面色惶恐,显已知悉南北两军将士爆发械斗之事。

御座之上,皇帝刘彻凤眸微阖,虽是不发一语,但面色着实阴沉得可怕,使得群臣皆不敢出言,垂着头正襟危坐在席位上。

良久后,刘彻冷声道:“将卫尉张肃和中尉张汤给朕押上殿来!”

郎卫应诺领命,将五花大绑的张肃和张汤押解上殿。

刘彻抬眸看跪在御阶下的二人,只见张肃满脸惶恐惊疑,张汤却是面色沉寂。

刘彻沉声问道:“张汤,朕待你如何?”

张汤伏身顿首,由衷道:“陛下待臣有君臣之义,知遇之恩,若非陛下昔日看重,并向太上皇大力举荐,微臣不过是区区刀笔吏,不得位列九卿!”

刘彻冷笑道:“既知如此,你便是这般回报朕的?”

“陛下,臣自就任中尉之职,向来尽忠职守,不敢有半分懈怠!”

若换了寻常大臣,此时怕是要吓掉了魂,偏生张汤是个狠人,他在被宣召入宫,继续被郎卫擒拿前,已是查明此事的来龙去脉,心里是有底的。

张汤效忠刘彻多年,对他的脾性有些了解,明白自个此时若请罪求饶,也脱不了御下不严,纵兵为患的罪责。这是触犯军律的死罪,按律是要枭首抄家的!

倒不如坦率直言,或能搏出一线生机。

“哦?这么说,你不觉自身有罪?”

刘彻剑眉微扬,事发已近两个时辰,他已接到了详实的呈报,知晓此事虽性质恶劣,但事态并不严重,南北两军将士没有任何异动。

“臣有罪,且是死罪!”

张汤顿首请罪,却又把心一横,彻底豁出性命道:“然臣所犯之罪非是纵兵行凶,而是处置不甚,若早知晓卫尉丞田蚡胆敢动用宫中禁卫抗法,臣必定亲领府卒前去执法,将那些禁卫尽数擒拿!”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为之哗然。

他们虽听闻南北两军将士相互械斗,却不晓得此事牵涉到田蚡,他可是太后王娡同母异父的胞弟,当今天子的亲娘舅啊。

刘彻不用猜也晓得朝臣们的心思,心下冷笑不已。

娘舅又如何?

废太子刘荣还是朕的兄长,太上皇的长子,该杀就得杀!

田蚡竟胆敢勾结商贾,向百姓放高利贷,还敢动用麾下禁卫为放贷者助阵,更是暴力抗法,引得两军将士械斗,死有余辜!

“你说得不错!”

刘彻微是颌首,命郎卫解开困束张汤的绳索,复又吩咐道:“你且起身,向诸位卿家详说此事。”

张汤心下微松,暗道好在是赌对了,忙是顿首应诺,方才起身向群臣陈述此间详情。

大汉有不少豪富商贾,专靠放贷赚利钱营生,百姓将之称为“子钱家”。所谓子钱,即为贳贷所获的利钱。

长安的诸多子钱家,以无盐氏放贷最多,所收利钱少则两成,多则为取一还二的倍称之息,甚至高逾数倍,已累家赀钜亿。

昔年吴楚之乱时,汉帝刘启既派太尉周亚夫领朝廷军出征,又命居住在长安的诸多列侯封君自备粮草军械,领私兵东出函谷关平叛。

刘启的意图很明显,就如同对付梁国那般,先让列候封君们的私兵抵挡叛军,朝廷军则是按兵不动,借机削弱他们的力量。

不少列候封君也瞧出皇帝的意图,但无奈家中亲眷皆在长安,不得不从,只是仓促间难以备齐足够的车马、武器,急需筹钱去购买。

不得已下,他们只得向长安的子钱家借债,但大多子钱家因战局尚不明朗,皆推说手头并无现钱,不肯借贷,唯恐朝廷战败,丢了中原,列候封君们无法偿还。

唯有无盐氏看准形势,料定朝廷必胜,抓住列侯封君急于参战而又暂时缺钱的天赐良机,以十倍的利息向他们放贷了千金,合千万钱。

三月后,吴楚之乱彻底平定,列候封君们也如约偿还了无盐氏的本金和利钱,累积过万金,合过亿大钱。

无盐氏由此成为长安巨富,更是食髓知味,大肆向百姓乃至官员发贷,从中牟取巨额暴利。

在刘彻看来,这无盐氏真算得上发国难财的无良商人,然而大汉律法是华夏历朝历代最为保障臣民财产权的律法,包括政治地位极低的商贾,汉初几乎从未出现朝廷或各地官府强取商贾家财之事。

正因如此,昔年向无盐氏借贷的列候封君皆是老老实实还贷,没半个赖账不还的,这种怪异现象在华夏历朝历代堪称罕见,倒非汉人最讲诚信,而是汉律森严,欠债逾期不还会遭受重惩,资不抵债者甚至会被全家罚没为官奴。

因着汉初制定了这等国策,豪商巨贾虽不能乘车骑马,却可蹛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

昔年晁错更是痛斥商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且交通王侯,勾结官吏,大肆兼并土地,使得大汉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刘彻本不想直接对子钱家痛下狠手,毕竟商贾是疯狂逐利的物种,本就是时时要钻律法的空子。

朝廷的要务是不断完善律法,而非冒然出手制裁游走在律法灰色地带的奸猾之人。

若为打击放高利贷的不良商贾而破坏现有法制,将会影响律法威严,乃至降低朝廷的公信力,得不偿失的。

然而此番田蚡和无盐氏竟胆敢官商勾结,着实触犯了刘彻的大忌!

三月天灾中,京畿三辅不少作坊遭受重创,随着四大商团迅速恢复运转,其余商贾也急着修复自家作坊,好为四大商团继续供货。

某些商贾仓促间筹措不到足够的现钱,便向无盐氏借贷,无盐氏自是趁火打劫,索要高逾数倍的利钱。商贾们本是不愿接受,偏生无盐氏联合了长安城的诸多子钱家,硬是共同提高放贷的利钱。

商贾们无奈之下只得认命,咬牙借贷,想着待到作坊修葺好重新开工,就可有不少盈利。尤是依照往年的经验,京畿三辅的官员和百姓每逢岁末便会大肆购买各式货品,四大商团吃肉,他们也能跟着喝到不少汤。

偏生入得九月后,无盐氏等子钱家纷纷要求商贾们偿还本息,说是不愿继续放贷。

依照民间寻常的贳贷惯例,半年收息一次,三月下旬的借贷,确是九月要付利钱,可过往何时归还本金不再借贷,是由借贷者定的。

这是约定俗成的默契,大多借贷的商贾并未将之写入借贷契约中,亦不曾准备在九月归还本金,只是将将筹措好利钱。

无盐氏为首的子钱家正是钻了契约的空子,逼迫商贾们即刻归还本金,声称若是逾期不还,就要用他们的作坊抵债。

商贾们哪还不晓得无盐氏的险恶用心,分明是瞧上了他们的作坊能傍着四大商团挣大钱,想用诡计夺取。

不甘就范的商贾自是写了讼状,将无盐氏等子钱家告上了掌京畿三辅政务的内史府,要让官府为他们做主。

岂料内史王轩还来不及了解案情,无盐氏便收到了风声,领着不少奴仆到商贾家中逼债,又打又砸。

敢在长安城闹事?

中尉府卒接到商贾的报案,自然不会放过这般嚣张的无盐氏,当即前往其宅邸要拿人,偏生撞上了卫尉丞田蚡麾下的卫尉将士。

中尉府卒要拿人,卫尉将士受了上头吩咐,要护着无盐氏,长久相持不下,只得向各自袍泽求援,最终引发了这场死伤百余将士的大械斗。

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