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

南越国东部边城,龙川。

五月末,闽越发兵十万,东瓯发兵五万,在闽越西部边城揭阳集结后,悍然侵入南越国境,进而围困龙川城。

龙川城既是南越直面大汉和闽越边陲重镇,更是南越王赵佗的“龙兴之地”,故常年屯驻重兵,在被闽越和东瓯两国联军突袭时,城中驻有五万步卒。

依汉人的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我军若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

两国联军却是谨遵大汉皇帝的旨意,对龙川城围而不攻,且是围三放一,留城东不围,任由城中军民可从东城门出逃。

十五万大军除却分出五万作出围城的态势,其余十万尽皆占据着南越国内通往龙川城的各处要道,阻截南越各路援军。

入秋后,龙川城内军民愈发焦急。

眼见秋收在即,东瓯和闽越的联军非但没有半分撤兵的迹象,更押着不少掳掠到的南越奴隶打理城外农田,摆明就是要待庄稼成熟后,就地收割舂谷,作为军粮。

龙川城的存粮却是不多了,若非百姓们大多已出城逃难,只余下五万步卒,官仓内的粮食早就消耗殆尽。

要说也是东瓯和闽越出兵的时机选得毒,就选在存粮将尽,新粮未入的夏秋之际,又彻底阻绝了各处粮道,非但南越援军到不了龙川,粮食也运不过来。

眼下龙川守军面临两种选择,一者是继续守城待援,若援军能在城内粮尽前赶至,则龙川之围可解,若是不能,那五万守军就得活活饿死;二者是趁着将士们尚未因粮食不足饿肚子,早些出城突围,且不说能否击败城外构筑好工事的五万联军,若其余十万大军闻讯合围……

南越将士尚未自大到以为他们能在野战中以一敌三,何况两国联军中有三万骑兵,而南越守军皆是步卒,守将的亲卫骑营不过区区千余骑,怎么扛?

或许龙川守军还有旁的选择,只是南越将士们皆只是在心里想想,没有人敢堂而皇之的说出来。

龙川守将晓得军心不稳,出城突围是行不通的,只得继续紧闭城门,据城死守。

大汉豫章郡辖下各县却是贴出了安民告示,言明南越百姓亦是炎黄后裔,华夏子民,盖因南越王赵佗年老昏庸,宠信蛮夷,使得天怒人怨,方引发与东瓯和闽越间战祸。

南越百姓何其无辜?

豫章郡的官员纷纷依照皇帝陛下的诏令,向辖地汉民宣传这等理念,并在各处道路广设粥棚,向逃难来的南越百姓施饭赠粥。

有愿弃暗投明,重归华夏者,则可前往官府册籍为民,免费领取粟种和农具,并与汉民般以百税一的低廉田税佃租官田。

若有肯自行开垦荒地者,只要不焚烧树林,砍伐树木,更可免除三年田税。

刘彻之所以颁布这项诏令,盖因大江以南的郡县大多尚未完全开发,除却大江沿岸,其余地界皆是地广人稀。

尤是豫章郡,从彭泽(鄱阳湖)至整个赣水流域皆归其辖治,辖地范围在诸多汉郡中居于前列,属民却尚不足百万,人口密度比冬季酷寒的辽东郡还低。

先将逃避战祸的南越百姓吸纳至豫章郡,日后待诸越尽皆纳入大汉版图,再将诸越和部分中原百姓陆续迁往后世的大江南地区混居,即利于彼此融合,又可用以开发江南,端是一举两得。

大汉皇帝的谋划顺利施行,东瓯王欧复鸣和闽越王邹馀善却正犯着愁。

他们尊奉大汉皇帝的旨意,出兵征讨南越国,现下已过了两月有余,却未见大汉挥军南下,此时已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南越国疆域辽阔,辖九郡之地,属民二十余万户,近愈一百五十万人,举国之兵可征得五十万大军。

若大汉不出兵,光凭东瓯和闽越两国征调的十五万联军,如何与南越抗衡?

除非两国亦是倾尽全力,征调国内所有适龄男丁从军,跟南越国拚命死战,才有几分胜算。

虽说大汉皇帝不至于无耻到违背誓约,乘着两国兵力空虚而出兵偷袭,但即便两国战胜了南越,亦必是惨胜,来个两败……三败俱伤,岂非要让大汉这渔翁得利?

好在大汉皇帝言明,两国联军只需围困龙川城,并全力阻截各路南越联军即可,无需攻入南越腹地。

为表示诚意,让两位藩王安心,皇室实业旗下的帝国物流更是调集车马,将大量军需乃至汉军汰换下的兵械从豫章郡南下,运往龙川城外,供应给两国联军。

见得汉廷运来不少兵械,两大藩王果是安心多了,若大汉皇帝有意对两国动兵,自不会行这等“资敌”的蠢事。

汉人的兵械多为铁制,即便是汉军汰换下的,但放在诸越却堪称精良。即便是国力雄厚的南越国,不少将士还是用着青铜刀剑,盖因诸越之地多深山密林,铁矿难寻,且极度缺乏掌握冶铁技艺的匠师。

惠帝朝时,吕后曾颁布禁令,不许汉商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南越王赵佗不惜大动干戈,出兵北上与大汉玩命,非要汉廷解除这禁令方才罢兵。

南越缺铁,可见一斑。

东瓯与闽越更是如此,非但缺乏精铁,两国连冶炼出的青铜都数量有限,每岁需从大汉边市购买大量铜铁,重新回炉铸造。

汉廷送来的兵械,是过往在边市有钱也买不到的稀奇货,远非两国工匠铸造的刀剑可比。

即便此番出兵南越无功而返,但光是得到这些兵械,两国已然赚到了。

数月来,南越王赵佗沉疴病榻,病情反复难愈,南越群臣纷纷投向诸位王子王孙麾下,只待赵佗崩殂后,王位的血腥争夺便会彻底拉开序幕。

王太孙赵胡作为赵佗属意的王位继承人,麾下自也不乏支持者,然而近年民间谣言四起,皆言他赵胡为胡女媚珠之子,身具化外蛮夷的血脉,不配坐上南越的王位。

赵胡愤恨之余,借着祖父赵佗重病,由他暂代理政的机会,大肆动用官兵镇压造谣的臣民,将之擒拿乃至诛杀。

他着实太过年轻气盛,不懂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愈是行此等暴戾手段,愈是引得民怨四起,反是彻底坐实了蛮夷之子不通教化,残暴不仁的说法。

如此一来,非但百姓对其敢怒不敢言,便是过往支持他的不少大臣亦是失望至极,纷纷改换门庭,转投旁的王子王孙。

病榻上的赵佗闻之此事,忙是召他来见,强打精神训斥良久,想让他知晓甚么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赵胡表面上认错受教,心下却暗自腹诽,若非祖父拖着不死,抑或早早将王位传给他,使他成为名正言顺的南越王,岂会有这么些麻烦事?

现下之所以谣言四起,无非就是那些觊觎王位的叔伯兄弟在暗中捣鬼,若日后他赵胡登上王位,自会将他们尽数清除干净,那些谣言便会不攻自破,彻底销声匿迹。

闽越和东瓯出动十五万大军,围困龙川城,反倒是帮了赵胡一把。

外敌当前,南越王赵佗病情又隐有好转,王子王孙们和群臣至少在表面上暂且放下内斗的心思,尽皆谨遵王令,调派兵力前去增援。

龙川距南越国都番禺城五百里,乃是南越东边的门户,且北邻汉境,故南越非但在龙川城屯驻重兵,更在龙川到番禺的沿途布置不少屯兵重镇。

自龙川被围,南越陆续征调兵力,到得六月中旬,番禺以东的十余万驻军皆已发往龙川增援。

然到得仲秋时节,近十五万援军仍被东瓯和闽越的十万联军阻绝在距龙川的百余里外。

昔日被南越倚为天然屏障的诸多山岭密林,此时反倒成了南越将士增援龙川的阻碍。

南越东部虽没甚么坚城雄关,却也非地势开阔的平原地带,十万联军足以将各处咽喉要道死死扼守住,南越援军虽兵力更多,但在山林密林间是展不开阵势的。

让大军穿越茂密的丛林更是异想天开,且不论闽越和东瓯将士亦擅长在林中作战,提早布置了不少阴损的陷阱,光是想想大军入林后,若被两国联军的斥候提早发现,从前头放火烧山,那南越大军就得尽数丧生火海。

这是南越地界,南越将士舍不得焚烧山林,东瓯和闽越将士可没有半分负担。

对山林作战而言,防守方的优势向来是大于进攻方的,何况南越大军的目的地很明显是龙川城,两国联军只要扼守其必经之路,以逸待劳的见招拆招即可。

南越君臣见得这般情形,自是急怒交加,他们都已知晓东瓯和闽越是奉了汉国皇帝的诏令才发兵来犯,现下却未见大汉挥师南下,只怕其中有诈啊。

为防备汉军南下,过往驻扎在南越北地五岭各处险关的守军万万不能撤,还得另外增派大军解龙川之围,否则待到汉军从豫章郡南下,与两国联军合力攻下龙川城,南越东部便是门户洞开,汉国的精锐铁骑三日内即可杀到番禺城外。

面对此等亡国之危,南越君臣终是暂放罅隙,倾全力从岭南各地抽调兵员,且征募男丁编列新军,又得十万大军,尽数派去增援龙川。

八月末,远在长安的刘彻收到细作传回的鹞鹰传讯,得知南越国都附近已是兵力空虚,不由仰天长笑。

南越为临海之国,拥万里海疆,却仍如中原之国般仅将视线聚于陆地,实乃大汉之幸!

南越,可亡矣!

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准备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三百七十九章 两军伐谋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异动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