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准备

皇帝巡狩边陲,往往带有宣扬国威,震慑四夷的重要意义,乃国之大事。

依照周朝古礼,天子五载一巡狩,宜在仲春二月出行,冬月前返抵都城,盖因先秦时交通不便,出巡大半年也走不得多远。

秦皇六合诸侯后,构筑了从咸阳辐射全境,四通八达的驰道,短短十二载内便出巡五次,且崩殂在第六次出巡途中。

大汉立朝之初,高祖刘邦为平定诸侯以安宁海内,也多次领军出巡;待到文景两代帝皇时,国内情势已较为稳定,出于休养生息,不使劳民伤财的考虑,也就没再进行大规模巡狩,多是就近在关中各郡县出巡些时日。

换而言之,大汉已有五十余载未见天子亲率大军巡狩,朝臣们猝然知悉此事,颇有些手足无措,纷纷忙着筹备,只道皇帝陛下会依往例带百官随行的。

便连皇后阿娇听闻此事,也是兴致冲冲的收拾行装,看得刘彻有些发懵。

“你这是作甚?”

刘彻看着翻箱倒柜的傻婆娘,哭笑不得道:“朕此番出巡乃有正事要办,可不会带着你去。”

阿娇闻言,杏目圆瞪道:“过往天子出巡,可都要带些妃嫔在侧伺候的,陛下又未曾纳妃,臣妾若不随行,还有谁来伺候陛下?”

“……你伺候我?”

刘彻仿似听闻到世间最荒谬的笑话,阿娇平日除了替他宽衣解带,端茶倒水,旁的伺候可真没见过,反倒是在得知她有宫寒之症后,刘彻真把她当小姑奶奶在伺候着。

阿娇颇是赧然,面色讪讪的挪着脚步,行至刘彻身旁,拽着他的袍袖晃来晃去:“陛下,好不容易有出宫的机会,你就带上臣妾吧。”

刘彻虽是心软,却仍站稳立场,摇头道:“此番出巡真有正事,着实顾及不到你,且你的身子尚需调理,不宜舟车劳顿。”

阿娇还欲出言乞求:“陛下……”

刘彻抬手摸着她的小脑袋,轻声劝慰道:“听话,若不好好将养身子,怎的为朕诞下储君?”

阿娇见他提到子嗣,不禁咬着下唇,无奈的轻点臻首,却又低声道:“那陛下可要早些返京,路上更要保重龙体。”

刘彻笑着打趣道:“怎的,你这没心没肺的婆娘还会挂念朕么?”

阿娇翻着白眼道:“陛下说的甚么话,臣妾自是会日日挂念陛下。”

“待朕启程后再挂念有甚么用,朕又听不着瞧不见,倒不如趁离京前好生伺候朕。”

刘彻满脸坏笑,弯腰将阿娇拦腰抱起,往御榻上走,嘴里念叨道:“春宵一刻值千金,这些日子我俩不妨都提早些时辰安歇吧。”

“陛下……”

阿娇自是晓得他又要折腾得她下不来榻,然想到他出巡在即,会有许久无法相见,便也没有推拒,将晕红的俏脸埋在他的胸前。

这等欲拒还迎的娇嗔更是彻底点燃某禽兽的欲念,锦被翻波,龙吟凤鸣,彻夜不息。

翌日,大汉天子精神抖擞的上得早朝,高居御座之上,俯视满殿朝臣,只觉神清气爽。

刘彻摆摆手,径自先行发话道:“朕出巡在即,诸事尚需筹备,今日就无需照班奏事,要事启奏,无事就退朝吧。”

早朝类似后世企业高层的碰头会,大多数国政其实都是通过批阅奏章处理的,上朝主要是讨论施政的大方向和制定大框架,或者协调需各府署合力处理的某些国政。

大汉现下没甚么大天灾,人祸最近倒是有,还被擒拿了十余为朝臣,然而群臣皆想明哲保身,不愿掺和进去,故而还真没甚么要事非得在朝堂上请陛下圣裁。

“陛下,恕老臣多问一句,出巡之时,这国政该如何处置?”

丞相袁盎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总理百政,还是忠于职守的出列询问道。

刘彻出言道:“太上皇会临朝视政,诸位爱卿皆如往常般奏事治政即可。”

群臣闻言,皆是愣怔,听陛下这意思,貌似此番出巡不打算带他们随行啊。

袁盎亦颇是讶异道:“陛下,莫非此番出巡不带百官随行?”

“朕何曾说过要带上诸位爱卿?”

刘彻故作讶异之色,出言打趣道:“此番巡狩带的细柳营,中垒营,郎卫皆是精锐铁骑,还需备马换乘,一路疾驰,诸位爱卿多是上了年岁,还是好生留在京城,免得在途中有个头疼脑热,也寻不到良医诊治。”

朝臣们皆是面色讪讪,陛下这话明摆着就是嫌他们碍事。

大行令窦浚更是默然不语,盖因看过那匈奴国书的大行府属官和前来呈递国书的匈奴使臣皆已被圈禁,他这大行令也被下了封口令。

满殿群臣现下还被蒙在鼓里,他自得沉默是金,免得惹怒皇帝陛下。

太尉李广则是离席出列,躬身道:“陛下,那微臣是否需随行护驾?”

刘彻微是扬眉,李广统率细柳营多年,长此以往可不是甚么好事。

“朕将于八月中旬离京北巡,烦劳太尉先行前往朔方,云中和上谷,在这三大边郡提前筹备诸般事宜,待朕巡视。”

刘彻沉吟片刻,复又道:“待下朝后,太尉且随朕去宣室另行详谈此事。”

李广忙是应诺,又是略显迟疑道:“陛下若要带细柳营出巡,那该骑营的仆射将官该选何人出任?”

自西征返京后,李广这太尉就不宜再出任骑营仆射,故细柳仆射是空缺的,皇帝刘彻没有拔擢将官补任,群臣也不敢出言举荐。

历代帝皇最怕兵权旁落,尤是三万细柳这支身经百战的精锐骑营,乃是汉军精锐中精锐,各大世家虽多有觊觎,但尚不至利欲熏心到触犯皇帝的忌讳,堂而皇之的争夺统率权。

有些事,皇帝不发话,臣子们是绝不能轻举妄动的。

刘彻缓声道:“就着平曲候公孙昆邪出任细柳校尉吧。”

李广稍是愣怔,却也没出言反对,躬身应诺便是趋步退回列席,缓缓落座。

朝臣们却心念骤转,皆觉陛下怕不是要继续大力扶持公孙氏,让其在军中的势力可与李氏和秦氏抗衡。

公孙昆邪乃是安夷将军公孙歂的兄长,卫尉公孙贺的阿父。

公孙昆邪曾任典属国,秩二千石,位列诸卿,因从周亚夫助平七国之乱有功,封平曲侯。

秦朝时设立典属国和典客,分别设处理内外的少数民族事务。

大汉立朝后,因施行郡国制度,典属国主要负责对外事务,同周边的少数民族各国具体交往由典属国执行;典客则主要负责对内事务,各诸侯国的交往和纳贡事宜。

汉帝刘启即位后,将典客改为大行令,后又因太子刘彻的进谏,将典属国与大行令的职守完全合并,以精简官制,并使权责合一,避免二者争功委过。

大行令由窦浚出任,典属国之位则是削去,公孙昆邪迁任中大夫(光禄大夫),为皇帝僚属。

公孙昆邪倒也没甚么怨言,毕竟是封了候,又有心给胞弟公孙歂和儿子公孙贺让路,出任闲职养老也好。

皇帝刘彻现下竟再度启用公孙昆邪,让其出任细柳校尉,统率三万细柳精骑,这岂能不教群臣多做联想?

刘彻晓得朝臣们的想法,却也没太在意。

之所以任用公孙昆邪为细柳校尉,盖因细柳营为周亚夫创立,而公孙昆邪曾为其麾下大将,在细柳诸将中还是有些熟面孔及不小威望。

况且公孙世家出身匈奴,他若想将细柳营彻底打造嫡系部队,无疑是极难做到的。

让颇具威望的公孙昆邪先统率细柳营些时日,将李广烙下的印记逐步消磨,日后再改派其他派系的年轻将领出任仆射,也就容易得多了。

外敌未灭,为保证汉军的战斗力,刘彻不可能学后世的宋太祖搞甚么杯酒释兵权,想削减各大军系的兵权,还得徐徐图之。

下朝后,李广随皇帝入得宣室殿。

待他阅看过匈奴国书,这才晓得陛下此番非是巡狩,而是御驾亲征啊。

“你执圣旨和虎符,即刻令亲卫启程前往北方各大边郡,领各郡都尉征调郡兵和粮草,并统率边军镇守各处关塞。”

刘彻将早已备好的圣旨及虎符交到他手上,沉声道:“此事悠关社稷,若是匈奴大军攻破边塞,侵入我大汉境内,你便万死难赎其罪!”

“陛下放心,臣以阖家老小性命担保,必倾尽所能保边塞不失!”

李广亦知自身责任重大,匈奴数十万铁骑若攻破边塞,将可直捣河朔之地,甚至进逼京畿,即便不至倾覆汉室,却也能让汉境处处烽火,屠戮数以百万计的大汉军民。

刘彻也不欲再多言,摆手道:“如此便好,你速去准备启程吧。”

李广却稍作迟疑,终是硬着头皮出言劝谏:“陛下,匈奴大军来势汹汹,陛下何必以身犯险,不妨暂且避其锋芒……”

他晓得陛下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能,但领军征战乃是凶危兵事,陛下着实不宜以万金之躯,行险亲征。

刘彻抬手打断了他的话头,不容置疑道:“此事朕已有定计,太尉无需多言,只管镇守好各处关塞,勿使我大汉百姓遭遇兵灾战祸。”

“诺!”

李广见得圣意已决,也不便再劝,便是躬身应诺,告退而去。

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边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