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

乌桓山脉西麓,匈奴左部骑军大营。

大帐内,左贤王摒退旁人,执着大单于遣使传来的王令,神情颇是踌躇。

他虽知覆巢之下无完卵,但要率军驰援军臣单于所部,与十余万汉军正面对战,怕是没甚么胜算的。

早在王令传来前,左贤王便从率兵前来投靠他的单于部溃军将士口中得知那日的战况,知晓单于大军中路的二十万匈奴铁骑硬是被三万汉骑顷刻间击溃,全军仓皇逃窜。

汉军手里的那神雷利器,他在不久前亦曾亲眼见识过,更被汉骑的骑射之术彻底震住了。

若非亲眼所见,他定然不会相信,那打着虎贲旗号的两万余汉骑能在全速奔驰的战马上双手脱缰,除却挺身弯弓搭箭,甚至还能做出各式难度极高的闪避动作。

匈奴铁骑且退且射的战术虽然犀利,但是极耗精神和体力,是不可能尽提马速的,若需反身后射,更不可能长时间双手脱缰,毕竟光靠双腿夹着马腹顶多能撑少顷,就需重新调整身形和控制马匹行进。

更让他惊骇的是,那虎贲骑不似寻常汉骑般使用强弩,而是与匈奴铁骑般使用弯弓,只是他们的弓箭射程比匈奴精锐所使用的硬弓更远,且似乎射速是更快得多,仿似搭箭拉弦如喝水般轻易。

多少年来,匈奴铁骑之所以能凭借稍显简陋的皮甲和兵刃,与披甲执锐的汉骑争锋,盖因他们马背生马背死,自幼弓马娴熟,能且退且射,依靠马力,带动手中的弓矢,不断扰袭汉军骑兵。

(ps:前面章节有读者质疑匈奴的骑射之术,可度娘搜索,作者记得汉朝武将曾向皇帝分析过汉匈骑军优劣,优势是相对概念,请大家在相同的时空背景下横向比较汉匈两军,拿后世的北方民族作纵向比较,说匈奴骑射不行,未免有失公允。)

若匈奴铁骑丧失了这最大的优势,还拿甚么与汉骑抗衡?

数日过去,与虎贲卫对战的情形仍教左贤王历历在目,加之那些轰隆炸响的神雷,声犹在耳,萦绕不绝。

左贤王领兵征战多年,他深悉己方处于劣势,极大的劣势!

两军对战,比拼的不止是兵力,还有士气,乃至兵械。

汉军的神雷虽未给匈奴骑军带来太大伤亡,但却极大的挫伤了匈奴将士的士气,那日左贤王亲率的十余万左部铁骑硬是被两万余虎贲骑击溃,只得仓惶后撤。

若非汉骑只想强夺乌桓山口,未曾大肆追击,匈奴左部骑军必定伤亡惨重。

现下那虎贲骑已接引了十万余乌桓骑射,使其得以从西麓山口出乌桓山脉,这战局就对匈奴骑军更为不利了。

左贤王着实不想再继续这场毫无胜算的争战,更不觉得与军臣单于合兵便足以应付十余万汉骑。

十余万汉骑,还是汉国皇帝亲自统率的精锐之师,会比那虎贲骑弱么?

何况匈奴会合兵,汉国和乌桓就不会合兵么?

算上乌桓骑射,两军的兵力已近乎相当,这特么还能有胜算?

匈奴历来以强者为尊,左贤王又向来与军臣单于不睦,自不愿陪那狂妄莽撞的蠢货去白白送死。

至于那近百万匈奴族众,若匈奴骑军溃败,他们必是没法逃脱的。

“既是难以解救,不若明哲保身。”

左贤王摇头喟叹,虽不忍眼睁睁看着族众尽殁,但若他发兵驰援还是遭遇惨败,匈奴便再无复起之时,是真要亡了。

因着匈奴左部近年元气大伤,今岁左贤王又领兵出征,故匈奴左部的附属部族大多并未前来参与蹛林大会,免得因无人做主,遭受各部族的冷眼欺压,算是逃过大劫。

若左贤王留得麾下十余万铁骑,匈奴仍能雄踞漠北,震慑鲜卑,丁令等外族,休养生息数十载,总能东山再起。

“大王,右贤王在帐外求见。”

便在此时,守帐亲卫进得大帐,出言禀报道。

左贤王挑了挑眉梢,摆手道:“让他进来吧。”

右贤王伊稚斜入得帐来,顾不得见礼,便是急声质问道:“左贤王应已收到大单于的王令,命你我二人即刻挥师驰援,为何仍不见左部骑军整装待发?”

左贤王眼角抽搐,眸中闪过一丝寒芒,却又迅速掩去。

伊稚斜这厮着实狂妄,昔日身为左谷蠹王时就仗着身为军臣单于的胞弟,不将匈奴诸王放在眼里,待其继任右贤王之位,更是嚣张得紧。

匈奴左部因数年前遭遇重创,元气大伤,不得不向单于庭求助,军臣单于非但趁势提出诸多苛刻的条件,更是让伊稚斜这厮以右贤王的身份不断插手匈奴左部的族务,分左贤王之权,便连此番合力出征都颇多掣肘。

昔年若非伊稚斜这左谷蠹王设王庭于漠南东部,阻隔匈奴左部南下之途,匈奴左部早就将属地扩展到整个乌桓山脉乃至漠南草原,如此乌桓各部也不会逐渐做大,左部的势力也会大为增强,甚至超过单于庭。

若是如此,栾提军臣那蠢货又岂能再占着大单于之位,将匈奴全族带向覆灭之途?

此番前来征讨乌桓的二十万匈奴铁骑中,左部骑军十三万,右部骑军七万,分由左右贤王自行统率,各自扎营。

近日单于部的溃军来投,多是选择投靠左贤王,故左部骑军已近愈十六万,是伊稚斜所部骑军的两倍有余。

单于部眼瞧着就要大难临头,伊稚斜这厮还敢在他面前大呼小叫,出言质问,真真是自寻死路了。

左贤王心中恼怒愤恨,面上却是不显,出言道:“右贤王来得正好,本王正想遣人请你前来商议驰援大单于之事。”

伊稚斜翁声道:“还有甚么好商议,即刻出兵才是正理,若是贻误军机,大单于日后怪罪下来,你我皆吃罪不起!”

左贤王摇头苦笑道:“现下我军正与汉国虎贲骑及乌桓大军对峙,若是发兵离营,怕是会遭敌军衔尾追击啊。”

伊稚斜冷眼看他,阴森道:“莫非左贤王是不愿出兵驰援大单于?”

左贤王忙是摆手连连,矢口否认道:“右贤王莫要误会,本王是想着出于稳妥,不妨由本王领兵牵制住虎贲骑和乌桓大军,右贤王则带兵驰援大单于。”

伊稚斜闻言,右手握住腰间弯刀的刀柄,冷声道:“左贤王可要想好了,违抗大单于王令有何下场!”

左贤王心下冷笑,面上却故作惊慌,出言解释道:“右贤王勿急,且听本王细细说,本王确非不愿出兵,而是想将部分左部骑军交由右贤王统率,前去驰援大单于,本王则率余下的将士断后,牵扯敌军,使其无法追击,更无法援救汉国皇帝。”

伊稚斜面色稍霁,追问道:“左贤王打算领多少人马断后?”

左贤王肃容道:“大单于既已颁下王令,本王自不敢有半分轻忽怠慢,右贤王麾下既有七万铁骑,我左部再将八万骑调派入你麾下,凑足十五万骑以驰援大单于,如何?”

伊稚斜不禁讶异道:“当真?”

他万万没料到,左贤王竟真打算将大股左部骑军调派给他统率,要知道在实力至上的匈奴族内,兵力代表着权势,代表着一切的一切。

“自非虚言!”

左贤王重重点头,喟叹道:“此战悠关匈奴族运,若战败则全族皆殁,若战胜则可对汉国予取予求,再现冒顿单于在位时的荣景。本王岂会计较各人得失,而枉顾我族兴衰?”

伊稚斜闻言,自是感佩不已,尽敛倨傲之色,躬下身子,语带羞惭道:“左贤王大义,我远不及,更如汉人所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着实羞愧难当。”

左贤王忙是伸手将他扶起,语带急切道:“右贤王言重了,现下事态紧急,不宜再拖延,调派兵马也需耗费不少时辰,还是速速行事为好。”

伊稚斜见他满脸焦急,心下更是感念,谦恭道:“那就劳烦左贤王下令调兵了。”

“调派八万兵马不难,但右贤王也知我匈奴将领向来桀骜不逊,本王忧心麾下将领随你出兵难以做到令行禁止。”

左贤王满脸担忧之色,故作沉吟道:“不妨让右部骑军诸将前来亲自抽调我左部各营,纳入其麾下统领,本王会严令各营将领遵从所部统领的军令,如此方能让右贤王如指臂使。”

伊稚斜颌首认同道:“还是左贤王想得周全,本王这便传令麾下诸将,前来抽调左部骑军。”

左贤王忙是道:“此事还得劳右贤王亲自将右部诸将带去各营调兵,本王也会召集麾下将领随行,免得生乱,耽误了时辰。”

“好,本王这便回返右部大营,召集麾下诸将前来,烦请左贤王稍候。”

伊稚斜忙是应下,朝左贤王拱了拱手,便是转身离去。

左贤王将他送出帐外,看着他翻身上马,领着侍卫疾驰远去的身影,勾唇冷笑不已,对守帐亲卫道:“速速传令各营整军备战,并召诸将前来大帐议事。”

是夜,在匈奴左部大帐内,右贤王伊稚斜及其麾下右部诸将皆血溅三尺,成为左贤王亲卫们的刀下亡魂。

左贤王以右贤王及右部诸将遭遇汉国刺客袭杀为由,亲率大军接掌右部骑军大营,并派麾下各营将领将右部骑军打散,收编入麾下。

翌日午时,匈奴左右两部骑军彻底整并完毕,意味着此地再无右部骑军。

左贤王命麾下将士稍事歇息,半日后整装待发。

夜幕降临后,近愈二十三万匈奴铁骑拔营而出,非是向西驰援军臣单于及近百万族众,而是全速北上,返回狼居胥山下的左部王庭越冬。

左部犹在,匈奴不灭!

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