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

汉帝刘启四十岁的大寿辰筹备已有年余,盛大的庆祝活动将延续十日。

活动覆盖很广,从皇帝家人、内臣、外臣、士绅、民众等,到外国使节都有专门活动,会场的地点和布置是根据来人而有区别,有事先经皇帝同意的程序,所有宾客觐见皇帝和呈递礼单、皇帝回赐赏也是事先安排好的,由专门的司仪和礼宾来完成活动。根据皇帝对宾客的态度安排宾客在不同的地方进餐,皇帝可临时赐酒或餐,这也是事先有准备的。

寿辰当日,汉帝刘启在未央宫正殿接受了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无法赶到京城面圣的各地文武百官,也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祝贺皇上万寿无疆。

一切都按照礼仪不断的进行着,但是朝臣们还是感觉到了一丝不同以往的气氛。

首先是梁王刘武并未进京,按说作为刘启一母同胞的弟弟,封地梁国里京城不过快马数日的路程,梁王此番却托病没来贺寿,实在有些诡异。

其次是皇帝膝下的诸位皇子并未出席随后在未央宫举行的国宴,而是到太后的长乐宫单独举行家宴,需知其中的九位皇子已经之国了,身份上算得是朝臣,理应参加国宴才是。

总之,朝臣们在国宴上看到汉帝刘启的唯一血亲,便是当今的太子刘彻。

看着高坐于殿上,笑意盈盈,与群臣把酒言欢的皇帝和太子,这些人老成精的朝廷重臣们哪还不晓得皇帝的意思,摆明就是警告某些不安分的人,太子刘彻是大汉帝国的储君,也定会是帝国未来至高无上的皇帝,决无其他可能!

刘彻饶有趣味的打量着侧席上的太尉窦婴,对他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相当佩服。

窦婴将自己的情绪隐藏得很好,只是在最初的时候,眼中不由自主的闪过一丝阴霾,但随即就很好的掩饰了下去。但他并不知道,刘彻早已将他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不已。

酒过三巡,眼见宣誓主权的目的已经达到,刘彻也不需多呆,低声向皇帝老爹告退。

刘启叹了口气,幽幽道:“去吧,记得留些情面,毕竟都是朕的儿子,也是你的兄长啊。”

刘彻微笑着点头应诺,示意皇帝老爹放心,随后向群臣敬了一杯酒,方才告辞而去。

长乐宫仁孝殿内,厅堂内的巨型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气氛却有些诡异。虽是名为家宴,但却未见女眷都列席,便连王夫人(刘彻姨母王兒姰)所生的年岁最幼的四个皇子都未出席。

望着主座上不发一语,津津有味吃着菜肴的太后,诸位皇子们心中不免忐忑。倒是老八赵王刘彭祖,毫无顾忌的大口品尝着菜肴,还不时抬头恭维太后几句,终是把太后逗得笑容满面,开口招呼皇子们用膳。

大厅内的气氛顿时好了许多,皇子们也开始享用起这些从未见过的美味佳肴,至于吃到嘴里是什么滋味,只有各人心里明白。

酒热正酣,太后抬头夸赞道:“非儿,去年你差人送来的丝绣很是华美,真是难为你的一番孝心了。”

江都王刘非赶忙放下手中的象牙箸,答道:“只要皇祖母满意,孙儿下次让绣娘再多绣上些,进献给皇祖母。”

太后笑着摆摆手,道:“有你这份孝心就够了,莫要劳民伤财,百姓也不容易。”

既然起了话头,太后又和皇子们聊起了各自封国的情况,一时间倒也其乐融融。太后兴致一高,又笑问道:“近来京城里多添了不少新奇玩意,你们回京已有月余,当是乐在其中吧?”

诸位皇子纷纷应诺,都眉飞色舞的谈论着近日的美好生活,只有河间王刘德皱眉不语,脸上隐隐有不虞之色。

这自然逃不过太后的眼睛,她面色一沉,幽幽道:“德儿,可是遇着甚么难事?”

整个大厅为之一静,诸皇子都讶异的望向刘德。刘德对面的刘荣更是拼命对他使着眼色,但是他低估了自己这个弟弟的倔强,也低估了他的愚蠢。

只见刘德满面涨红,忽的站起身来,对太后躬身一揖,朗声道:“求皇祖母为孙儿做主!中尉郅都半月前派兵包围了我和大哥三弟的府邸,将府内下人尽数押往中尉府,如今生死不知,孙儿何曾受过这番屈辱!”

太后闻言,却没有丝毫讶异,摆手示意刘德坐下,随后淡淡的说了句:“哀家知道了。”

皇子们见太后这番做派,心中不由一紧,对原本的猜测又肯定了几分,随即自顾自的继续吃喝起来。

刘德张嘴想要再说些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口,无力的坐下,只是双拳紧握,极力控制自己心中的愤怒和恐惧。

所幸这等恐怖诡异的沉默气氛并没有存在多久,太子刘彻便缓缓步入大厅。

“孙儿见过皇祖母。”

“彻儿,你来了,赶紧来这坐。”

太后见到刘彻,显得很是高兴,招呼他和自己一起坐在主位的坐榻上。

刘彻也不客气,径自走到太后身边,稳稳的坐了上去。

诸位皇子见状,心中又是一紧,甚么情况,这是和太后平起平坐了?

但刘彻只有九岁,虽然长得高大些,仍然算是个半大孩子,在此事上却也抓不着把柄。

刘彻丝毫没有在意众人的眼光,只是自顾自的吃着侍女们盛来的菜肴,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太后聊着。

酒过三巡,太后微微起身,道:“哀家有些乏了,去歇息片刻。你们先吃着,都不许走,哀家到时还要回来和你们好好聊聊。”

说完,她丝毫不顾皇子们的反应,也不等他们起身恭送,径直在贴身侍女的搀扶下,往内殿去了。

刘彻此时心安理得的独自坐在主位上,饶有趣味的打量着席上的诸位皇子,脸上满是温暖的笑容。

眼看皇子们似乎都没有说话的打算,个性火爆的刘德再也忍受不住,高声道:“刘彻!既然费尽心思把我们留下,有话便直说吧!”

“放肆!怎可直呼太子名讳?还不快快向太子赔罪!”

刘荣闻言一惊,抢在刘彻发话前,猛地站起身来,大声呵斥道。

“大哥不必如此,二哥想是对孤有些误会,一时心急罢了,孤王不会责怪他的。”

刘彻淡然一笑,摆手示意刘荣坐下,压根没去理会刘德。

“就是就是,太子乃是人中龙凤,岂会和莽夫一般见识。”

赵王刘彭祖却是出人意料,连声附和道。

刘德恶狠狠的盯着刘彭祖,喝道:“老八,你说谁是莽夫!”

刘彭祖戏谑道:“谁答应便是说谁嘛。”

“你……”

“怎的?二哥还想打我不成?”刘彭祖撇撇嘴,一副不屑的样子。

刘彻笑意盈盈的看着刘彭祖逗弄着刘德,没有出言阻止,这老八果真是个妙人,丝毫没有顾忌的得罪刘德,分明就是投名状嘛。

倒是刘荣再次出言制止了处于爆发边缘的刘德,这番隐忍工夫,让刘彻除掉他的心思又坚定了几分。

敲了敲桌面,刘彻示意众人安静,见刘德还要说话,他清咳了一声,大厅内传来一阵刀剑出鞘的呛啷声。

诸位皇子骇然转头,发现各自身后都站着数名郎卫,手中横刀寒光闪闪。

“太子,这是何故?”

刘荣浑身巨震,颤抖着问道,他知道,刘彻最想杀的便是自己。

“没什么,只是想让兄长们安静的听孤王说话。”

刘彻扬了扬眉毛,随口说道,声音虽然不大,却如洪钟大吕般,在死寂般的大厅内久久回荡。

眼见诸位皇子都老老实实端坐在椅子上,不再说话,刘彻这才挥挥手,示意侍卫们还刀入鞘,脸上满是戏谑的道:“既然兄长们都没话说了,便让孤王提些想法吧。”

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铁路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五百七十章 佛国寻衅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三百七十九章 两军伐谋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