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

汉七十四年,正朔。

大月氏遣使来朝,使臣虽未获准在大朝会登殿面圣,却也得到汉廷大行府的好生接待,大行令张骞更是亲自接见了他。

大月氏使臣倒也没觉得丢了颜面,汉廷对外邦是何等态度世所皆知,外邦使臣想觐见大汉皇帝,那真是难如登天,藩属国常驻长安的使臣们反是生怕被汉帝召见,盖因依照过往前例,多是没甚么好事的。

大汉派往西域和安息等国的细作从未懈怠,不少还是以汉商巨贾的身份,在各国交通权贵乃至君主,故对大汉对诸国情势多能清晰掌握。

张骞身为掌外邦及藩国事务的大行令,有权阅看军方细作和暗卫两大情报体系呈报回京的相关密函,大概了解大月氏此番为何特意派遣使团前来,而非循往例让常驻长安的使者代行朝贺事。

大月氏去岁挥军北上,以八万铁骑横贯白山山脉,将昔年逃至乌孙故土的军臣单于及其残部打得大败亏输。

军臣单于倒是命大,再度逃得性命,领着两万余匈奴溃兵继续往西逃窜,直接冲入大宛境内,再不知去向。

大汉皇帝刘彻阅看过军情密函,不禁颇是喟叹,历史有其偶然性,却也有其必然性,正如史上般,匈奴虽败不灭,终究是要往西亚乃至欧洲逃窜的。

却不知今世的匈奴还能否如史上般,成为令白皮蛮夷闻风丧胆的“上帝之鞭”,将他们鞭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虽说军臣单于现下是丧家之犬,然罗马也正处于乱世,现下的罗马虽仍为共和制国家,尚未成为真正的罗马大帝国,且正爆发着西西里奴隶起义。现任的罗马执政官鲁皮留虽是精通战争谋略之人,但依史籍记载,再过得年余,平民领袖格拉吉兄弟就会高举改革大旗,公然对抗元老会。

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此类因经济迅速发展而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将会彻底爆发,迫使罗马从共和体制走向独裁体制,最终成为真正的罗马“帝国”。

两万匈奴铁骑,再加上军臣单于这不安分的主,若真是逃到欧洲为祸,无疑会让自顾不暇的罗马头疼不已,看来用不着大汉出手,欧洲的历史也要被彻底改写了。

大月氏君臣可不是穿越众,也不似刘彻般目光悠远,压根不在意甚么罗马,北边的康居和西边的安息可都是“强国”,大月氏可不敢招惹,故而便连塞琉古帝国都鲜少接触,更遑论更西边的罗马了。

南面的大夏又求得大汉庇佑,轻易招惹不起,也就东北的大宛能让大月氏稍微拿捏拿捏,可也不敢盘剥太狠,免得大宛向康居求援。

大宛大小属邑有七十多个,属民虽不足百万,却是个农牧业甚为兴盛的国度,产稻、麦、葡萄、苜蓿,尤以出汗血宝马而著称,故该国之富足不逊于属民擅于经商的大夏。

大月氏君臣正是为此犯愁,周边的强国惹不起,两个弱国却是富得流油,能用钱财来向强国输诚,向其寻求出兵庇护。

怎么说呢?

作为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大月氏和匈奴差不多,着实不太会玩甚么合纵连横和远交近攻的政治啊!

若是照原本历史发展,大月氏是会南渡沩水,彻底灭了大夏,再经过千余的漫长岁月,最终演化成足以与盛唐抗衡的强大国度——贵霜帝国。

偏生现今大夏找到了大汉这座大靠山,西域诸国更是尽数成为大汉的藩属,谁特么敢动?

别说大月氏,便连已从塞琉古帝国手中夺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安息帝国,都不愿惹怒大汉这头嗜血残暴的恶龙。

短短十余年间,匈奴被揍得元气大伤,西域诸国尽数陷落乞降,乌孙国更是说诛绝就诛绝了,汉军着实太猛,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只要不触犯大汉的“核心利益”,想来大汉皇帝也不会丧心病狂到不远万里的劳师远征……吧?

如此种种,大月氏君臣晓得出兵侵扰大夏乃是作死,然身为不擅耕作的游牧民族,想让族人过好日子,不让将士们打草谷是不行的。倒不是说族人会食不果腹,只是若不劫掠外族,非但贵族享用不到奢侈品,将士们的兵械又从何而来?

学挖矿,学冶铁,学铸造兵械,就凭区区数十万逐水草而居的牧民?

不可能的!

唯一能抢的,就是东北的大宛,而要想肆意劫掠大宛,甚至彻底征服该国,就必得和强大的康居抗衡。

大月氏君臣解决了白山以北的匈奴残部,商讨多日,终是想出个好法子,故才派遣使团前来长安。

张骞对此倒是知之不详,即便大汉细作再厉害,也非真能手眼通天,将大月氏君臣暗中商议之事打探得清清楚楚。

接见大月氏使臣,听罢他的建议,或可说是恳求,张骞不禁有些发愣,晓得此事甚大,非他所能擅自决断,故而笑意盈盈的收下使臣奉送的厚礼,应诺会替他向皇帝陛下多说好话。

大月氏使臣闻言,已是大为欣喜,也不强求张骞即刻应下此事,毕竟这事除了大汉皇帝,怕是谁说了都不算数的。

即便张骞敢应,他也不敢信啊。

张骞送走大月氏使臣,忙是入宫求见皇帝陛下。

宣室殿内,皇帝刘彻边是批阅成摞的奏章,边是听张骞讲述大月氏遣使来意。

仅是听得大半,刘彻便是停下笔,抬眸看向张骞,讶异道:“借道?”

张骞躬身道:“不错,大月氏欲请陛下准允,让祁连山南的月氏部族可借道西域,迁往大月氏。”

“嗯……”

刘彻微是颌首,沉吟片刻,复又问道:“羌骑与胡骑多年来不断劫掠祁连山南的诸羌和月氏各部,现下尚有大部月氏残余?”

张骞身为大行令,对月氏和诸羌的境况也从未忽略,无需多作思索,便是道:“胡骑与羌骑遵照陛下旨意,近年不再对诸羌和月氏斩尽杀绝,出兵劫掠时多只是掳掠精壮男子,留下女子和孩童,以免……竭泽而渔,故诸羌牧民约莫还有十余万口,月氏则更多些,各部族加总,其族人应仍超过二十万。”

“嗯,若是将月氏人放走,非但日后少了奴隶来源,更让骑军将士少了练兵的途径,只怕会心生懈怠啊。”

刘彻凤眸微阖,不断权衡利弊得失,若他想彻底清剿祁连山南的诸羌和月氏,汉军几可不费吹灰之力的诛绝他们,然汉军也就失去了高原实战演训的对象。

后世美帝军事力量的强大,非止于科技优势,更因其不断的挑起战争,进行实战练兵,华夏军队却多年正经没打过仗,两国若真爆发军事冲突,华夏军队无疑会吃不小的亏。

更让刘彻迟疑的是,祁连山南的月氏诸部无疑对大汉恨之入骨,若是放他们迁往大月氏,让昔年分裂的月氏得以重新合族,将来逐渐做大的月氏人,对大汉会是何等态度,可就不得而知了。

刘彻揉了揉眉心,出言问道:“依你之见,大月氏为何急着归拢过往分裂出去的族人?”

张骞早已料到陛下会这般问,也已仔细思量过,随即答道:“回陛下,微臣以为,大月氏应想壮大自身,以抗衡康居。”

刘彻扬了扬眉梢:“继续往下说。”

张骞追随刘彻多年,晓得陛下是初步认同他的揣测,故才有兴致听他往下说,不由松了口气,继续道:“康居军力壮盛,据细作呈报,大宛多年来向康居和大月氏皆是纳贡,耗赀颇巨,近年已隐隐不堪重负,隐有归附康居,抗拒大月氏之意。”

刘彻不由颌首认同,康居最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度,属民虽仅有五十余万,却足有八九万控弦之士,且随时可征集更多的骑兵。

康居的军力看着和大月氏差不多,然其属地和暖,饶桐柳蒲陶,多牛羊,出好马,且其势力范围辐射整个中亚,与欧洲诸国颇有往来,实话实说,若非刘彻穿越而来,大汉的冶铁技术暂时是比不得罗马的。

康居能从西方国度获取精良兵械,且深受罗马,安息乃至弱小的大宛影响,不但会筑城,亦会农耕,其国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城池较多,王都卑阗城更是中亚诸国鲜见的雄城。

可以说,康居既有农耕提供雄厚物资,又没失却游牧民族的剽悍武勇,更学会了经商,康居商人借助地利之便,往返欧亚诸国。

战争可不是简单比人头,大月氏的兵员数量看似与康居相当,实则两军的实力差距是很大的,光看安息帝国敢对塞琉古帝国动手,却不敢轻易进犯康居,就晓得康居人不好惹。

况且月氏人迁居此地不过短短数十载,昔年还是抢占了大夏的北方领土,大宛等“本土”之国对这个外来民族戒备颇深,若是康居和大月氏打起来,诸多小国要站队,也必定会站到康居一边。

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布局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六百五十九章 国弱处卑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