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

汉七十五年,正朔。

汉廷于未央宫正殿行大朝会,皇帝刘彻在接受过王侯及群臣朝贺后,当殿颁布圣谕,对大农府官制进行大幅重划。

此事实已酝酿颇久,朝堂更大派系皆已取得共识,无非只是选在此时公告世人罢了,丞相曹栾离席出列,再在大殿中央向参与大朝的王公大臣宣读了具体举措。

大农府下辖府司依职守化归六大“附府”,位居“司”之上,名曰“部”,六部之主掌仆射名曰“少卿”,位秩与内史等诸卿同,居九位大卿之下。

大农府六部,是为财部,工部,商部,农部,虞部,水部。

财部掌国库赋税,辖百官秩俸及各府署各郡县的财政收支分配;

工部掌营工营造,辖诸多官营工坊及掌城池和造桥筑路等工役程式;

商部掌营商诸贾,辖坊市货贩,衡准物价及大汉内外商贸往来;

农部掌务农屯垦,辖农垦囤粮及种植,畜牧,水产,渔猎等农事;

虞部掌苑囿山泽,辖矿藏探勘开采及官属林苑畋猎诸事;

水部掌江河百川,辖汉境水利诸事,建坝筑堤,立渠清淤,治水以利万民。

大农府划为六部,设少卿分掌,各部又下辖诸司,进一步细分其职守,无疑大大减轻了大农令的负担。

然换个角度,大农令作为大农府的执掌仆射,其手中握有的权柄也难免有所减损,至少不能似过往般独揽大权。

东郭咸阳倒是不太在意,盖因他这大农令手中还留着两大直属府司,是为集司和计司,掌汉廷各府署和各郡县的计簿账薄,握有预算及审计大权,何况中央钱庄是不归属财部的,而由大农令直接派任的钱监掌管。

大农府的集司,计司和中央钱庄的执掌仆射亦兼任大农丞,然因大农府划分六部,多了六位秩同诸卿的大农少卿,大农丞的地位还是略低于少卿的。

划分六大部,自要多出不少官缺员额,也正因如此,朝廷各大派系争执月余,方才彼此妥协,达成了共识。

鉴于关陇蜀道已是动工修筑,且多是巴蜀商贾出赀承建,故出身蜀地的大农丞卓王孙升任工部少卿是顺理成章的,群臣没有任何异议。

大农丞孔仅历任平准令,铁监,钱监,执掌过物价平准,铁业整合及中央钱庄,历练比卓王孙完整,故最重要的财部少卿非他莫属。

皇帝陛下又将广汉太守陈诚调回长安,升任商部少卿,作为少府陈氏的继承人,将来若要执掌少府,还得多加历练,开拓眼界和格局,这位置最是合宜。

朝臣们对陈诚出任商部少卿也没出言反对,晓得他顶多历练些时日,他必会回到少府陈氏的“一亩三分地”,协助少府卿陈煌为天家打理产业。

大汉君臣皆是不会容许少府陈氏过多涉入大农府事务的,国库不是天家私库,不能“公私不分”。

六部少卿已去其三,且是最重要的三大部,刘彻也不欲“吃相难看”,便将余下三部少卿交由保皇派,中立派和保守派举荐出任。

大汉虽要巩固皇权,但朝堂上可不能搞“一言堂”,若皇帝说甚么都是群臣附和,没有半分异议,迟早是要出岔子的。

刘彻是人不是神,总有思虑不周详之时,家有犟儿不败家,国有诤臣不亡国。

当然,刘彻也不会任由各大派系随意推举人选,才德兼备还是必要的。

朝臣们也是识时务的,没举荐甚么庸才。

保守派推举了开国功臣广平候薛欧的孙子薛泽,此人确是有些才能,然太过循规蹈矩,事事依循往例,总之就是保守,难有太大建树,却也不会犯甚么大错。

中立派则推举了太尉李广的族弟李蔡,文帝朝时,李蔡随李广从军,两人同为文帝侍从,后任武骑常侍,到得汉帝刘启即位,李蔡已因屡立军功,得赐二千石秩俸的上爵。

待得刘彻登基,李广因功升任太尉后,李蔡主动呈请弃武从政,不再涉入军务,可见此人不是莽夫,而是心思通透的果决之人,懂分寸,识时务,知所进退。

保皇派推举的人选可就出人意料了,要说这人选,先得说说现下大汉保皇派是甚么情形。

太上皇刘启在位时,最坚定的保皇派无疑是老宗正刘通和丞相袁盎等元老重臣。

刘彻登基后,朝堂元老纷纷告老致仕,似公孙昆邪等正值壮年的又多是出身军伍,为了给后代子嗣铺路,也在刘彻的帝位稳固后,主动退出朝堂,不是请旨外放,就是专心治军。

现今大汉朝堂的保皇派势力,执牛耳者无疑是宗正卿刘歂和太常卿刘买,要他们推举人,自是要推举刘氏宗亲,举贤不避亲嘛!

保皇派推举的乃是沈犹侯刘受,楚元王刘交的孙子,已故沈犹侯刘岁的儿子,也就是吴楚之乱中,反王刘戊的堂弟。

楚王刘戊昔年兴兵叛乱,楚元王的子孙多受牵累,不是早早逃来长安避祸,就是吴楚兵败后被削除爵位。

好在汉帝刘启后来得知刘戊的亲叔伯们曾多次劝谏他不要谋反,故而就重新给他们封了候,免得他们流落街头,食不果腹。

沈犹侯刘岁虽重新得为列候,却余悸未消,便祈求皇帝准允他留在长安,不去食邑居住。

刘启体恤这位族叔年事渐高,便是准允他留京,然刘岁终归是被吓掉了魂,先前又在逃亡途中遭了不少罪,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独子刘受就承袭了爵位,仍是留在长安。

比起因京居令而迁居长安的刘氏王侯,在长安居住近愈二十载的刘受算是半个“地主”,与天家的关系无疑是更为亲近的,也是最早入住皇亲苑的刘氏王侯之一。

刘受为人谦和,处事沉稳,颇得刘氏宗亲的信任,二十年来又独自撑起了偌大的侯府,确是个稳当人。

原本老宗正刘通还想举荐他入宗正府,想等刘歂也精力不济了,就让刘受接任宗正卿,不料梁王嗣子刘买横空出世,抢先进了太常府,进而接任太常卿,明摆着会成为刘歂的继任者,故刘通也就作罢了。

此番大农府的少卿出缺,且可让保皇派举荐一人,朝堂上的刘氏宗亲自是顺理成章的举荐了刘受,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是举贤不避亲。

皇帝刘彻闻得三大派系举荐的人选,不禁哑然失笑,心道历史确有其必然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依着后世史籍记载,李蔡曾历任御史大夫和丞相,治吏改币,统筹盐铁;薛泽也做过丞相,虽无甚建树,却也算恪尽职守;刘受则历任宗正卿和大农令。

三人确实适合出任大农少卿,看来三大派系还是懂规矩的,虽存着私心,可也没真将酒囊饭袋举荐上来。

如此便好,政治是门艺术,妥协的艺术。

国政繁杂,帝皇不可能事必躬亲,如何平衡朝堂各派系的势力,让他们相互制衡,才是为君之道。

仔细权衡过三人的经历和脾性,刘彻方是为他们分派了职位。

薛泽出任农部少卿,盖因农者乃国之大事,即便要推进农业转型,也要力求稳妥,不宜躁进,更不能搞甚么大干快上,免得如……

刘受出任虞部少卿,他出身宗室,掌管苑囿较为方便,现下大汉的诸多矿藏又多是少府,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协助朝廷开采的,与皇亲国戚们打交道,刘受无疑是轻车熟路,且他也不是徇私渎职的性子。

李蔡出任水部少卿,自是刘彻看上了他出身军伍,做事雷厉风行,且杀伐果决。

治水向来是个肥差,免不得有蛀虫贪渎,就得派个性强悍的李蔡执掌此事,谁贪就杀谁!

要晓得,水部属官若贪渎治水款项,搞豆腐渣工程,其危害远远大于寻常官员的贪污渎职,江河川流一旦溃堤,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少浮殍泛于洪流?

刘彻向来不屑满清的鞑子皇帝,然唯对雍正皇帝将治水贪官凌迟之事,觉着做得对极了!

不将之炮烙凌迟,不足平民愤!

新官上任,自要拔擢些信得过的部属,刘彻倒也没插手,任他们自行拔擢辅官,只要通过公府核验评鉴即可。

所谓“辅官”和“属官”是有区别的,属官是经过官僚体制逐级历练上来的,类似后世的“事务官”,辅官则具有幕僚的辅佐性质,类似后世的行政助理。

大农府虽重划六部,然下辖诸多府司的属官没有过多变动位秩,只是调整职守和辖属,故出缺的员额多是少卿辅官,譬如新设的少卿丞,少卿长史之类,其官秩就比照下辖府司的同类官员,往上拔一级,然除却少卿本人,其辅官对下辖府司是没有管辖权的。

简而言之,六部少卿虽另开“附府”,然其性质类似后世的秘书处,辅官们有秩无权,更不会如各府司仆射般,能跟随公卿上朝。

饶是如此,群臣们也颇为满足了,这么些官缺足够他们举荐乃至安置自家子侄的,没实权就没实权,若是真有才能,总能出头的,若没真才实学,就帮着少卿们打打下手,跑跑腿,好歹吃着皇粮,饿不死!

这章着实不好写,资料都早了好久。

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一十一章 痴女渣男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