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

(自本章起,大汉的发展将迎来新篇章,本书也渐渐走入尾声,估摸再有三十余万字完本,不会烂尾的,大家放心。)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皇帝刘彻深谙此理,在谋划诸多大政方针时,为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收益,往往不会只依赖朝廷和官府的力量,更会创造出诱因,引导世家大族乃至商贾百姓自觉自愿的为国效力。

民间力量,或许没有官方力量集中高效,然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智慧也是无穷无尽的,只要让他们尝到足够的甜头,甚或只要为他们构筑出美好的愿景,他们就会甩开膀子苦干实干了。

黄金,最硬实的流通货币。

铜钱尚须冶铸,且要得朝廷许可和百姓接受,才具有其真实价值。

黄金却是不需要,至少在华夏历朝历代,黄金验过成色,只要不掺假,就是无可比拟的硬通货币。

饶是现今汉商因携带方便和安全考量,多已用纸质票据交割货款,然若你拿着金锭去买货,商家也必定是会收的。

随着大汉商贸日益兴盛,市面对货币流通量的需求也日渐增长,中央钱庄要在金银本位架构下增发更多纸质票据,各大钱庄要保证纸质票据与实体金银的通兑无虞,使得现今的大汉极度渴求金银。

尤是大汉臣民对白银流通的接受程度仍有远逊于黄金,故市面最为匮乏的就是实体黄金。

身毒虽是盛产黄金,然仍难以满足大汉日渐暴增的需求。

汉军覆灭百乘掠夺回的大批黄金,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顶多撑个三五载。

后世华夏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暴增三十余倍,虽说现今大汉刚要迈向初级工业化,然在过往的二十年间,单是朝廷国库岁入就从五十万金暴增至近愈六百万金,且是在不断的减免赋税和徭役的前提下取得的巨大成就。

过去的二十年,国库岁入增长将近十二倍。

刘彻无比确信,在已逐步提普及官学教育、夯实了基础建设和累积了大量农工技术的条件下,未来的二十年,已踹开初级工业化大门的大汉朝,将迎来更为迅猛的发展。

根据后世史料记载,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八十年间,英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十倍,棉纺厂工人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二百六十倍;英国的煤产量、棉花加工量都相当于世界的一半;英国工业产值占整个世界的一半,进出口贸易占四分之一,铁路超过一万公里。

现今大汉拥有八千余万人口,拥有比后世英国更为广袤富饶的疆土,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族奴隶,拥有更为高效和完善的官僚体制,拥有最为稳固的集权体制。

最为关键的,大汉拥有站在无数科技巨人肩膀上的贤君圣主,炼油、化工、电能、炸药、蒸汽轮机等无数跨时代的技术早已着手钻研,并逐一付诸实现,且科技断层正加速填补,甚至可说已进入厚积薄发的阶段。

后世英国用八十年走完的道路,现今的大汉已走了小半,没道理不能在未来二十年彻底走完,甚至会在大多数领域远远超越,彻底迈入电力工业化。

这意味着,大汉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未来二十年势必暴增数十倍,国库岁入自然也会暴涨到数千万金。

Www✿тt kán✿¢○

国库的公帑,不是留着下崽的,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是要花出去的。

既然要鼓励臣民使用已逐步赋予货币性质的纸质票据,国库的拨款和支出必是要尽可能以纸币划拨,就意味着中央钱庄在未来二十年间,每岁增发的纸币数额会愈发庞大,不断累积下,粗估向市面投放的流通纸币总值会逼近四千万金。

一金,即一斤黄金。

一汉斤,约合二百五十六克,四千万金,刚好折合一万吨黄金。

后世最强大的美帝,其黄金储备量常年维持在八千吨,华夏仅为其四分之一。

一万吨黄金?

大汉就算将现今的欧亚诸国都灭掉,也抢不回如此庞大的数量。

正因如此,皇帝刘彻在制定金融和货币相关律法时,虽没有如后世美帝般搞甚么纸币脱钩金本位的无良手段,却也同时明定了“一金抵十银”的兑换比率,才金银本位并行,用白银来填补黄金储量的不足,避免纸币的发行数额受到太大制约。

华夏之所以自古少银,倒不是说储量不丰富,关键还是白银没成为硬通货币,多半用来制作器物和饰品,价值不高,比起开采成本不划算。

南阳郡的平氏和复阳两县就拥有丰富的银矿储量,后世历朝历代多所开采,从而为白银成为流通货币提供了最大的支撑。

刘彻又从后世矿藏分布图中,得知了漠南特大银矿的大体所在,日后的塞北乌桓不但能替汉人牧羊,更能为大汉开采银矿,加之倭奴列岛就富含银矿,数十万朝鲜人正在夜以继日的开采着,源源不断的运回汉境,

况且欧洲诸国缺铜不缺银,铸造银币的历史悠久,就如同缺银身毒更习惯使用黄金般,如今大汉对外贸易处于绝对强势,通过贸易顺差就可吸纳到大量金银,若仍觉不足,汉军远征欧陆,用刀剑去薅一波羊毛也无不可。

未来二十年,大汉想获取数万吨白银并非痴人说梦,多少能缓解些许黄金储量短缺对纸币发行的制约。

当然,能获取更多的黄金自然最好,在金银本位的体系中,金银的储量总值终归不能出现太大的配置失衡,否则容易对维持金银兑换比率造成压力。

“一金抵十银”的比率虽由朝以靠律法明定,然具体到市面流通换兑,支撑住臣民对白银价值的信赖仍是重要的。

物以稀为贵是种市场预期心态,臣民若是觉着黄金难兑,白银易得,那对白银的接受度无疑会有所下降,若是长久以往,甚至会形成金银换兑体系中的恶性循环。

正因如此,光靠本土开采和身毒输入的黄金,是不足支撑起大汉未来发展的,

数年前,皇帝刘彻有鉴于此,特意着廷尉府研拟并颁布了《大汉航海律》。

海外凡汉廷未设府置衙之地,矿山、田地、林泽皆任由汉民自行开采,无须上报官府,获利亦无须缴纳赋税,唯是将财货运回汉境时须足额缴纳相应关税。

新华书局又刊印了数十万册民用版本的大汉海疆图志,在各郡县上架发售,现今大汉坊掌船出海的罗盘士和掌舵手近乎人手一册。

大汉臣民捧着大汉海疆志,读到吕宋岛居于东南外海,盛产黄金,距建安郡治福榕城千五百里,纷纷组织船队前去淘金。

事实证明,皇帝和朝廷果真说话算话,汉人在吕宋岛只要不触法汉律,不为争夺矿藏资源而伤及同胞,想掳土著为奴,想挖掘金矿,朝廷都不管。

黄金运回汉境,老实缴纳关税就行,税率并不高,甚至比寻常外族货物要低廉得多,冒着抄家夷族的风险走私是不划算的。

吕宋岛的黄金储量确实丰富,前去采矿的汉人多有一夕暴富者,尝到甜头的臣民更是蜂拥而至,有些财力雄厚的世家大族和豪商巨贾,甚至组织了捕奴队,直接在南洋群岛掳掠精壮土著,押到吕宋采矿。

圈地运动,没有羊吃人,然开采出的金砂,粗熔的金锭,却皆浸沁着土著人种的斑斑血泪。

饶是如此,皇帝刘彻和满殿群臣仍觉不足。

中央钱庄增发纸质票据的数额受限,大农府批复各府署的预算时仍嫌吝啬,且不说向来多多益善的太尉府,便连御史府都想申领更多的经费。

御史虽为言官,然皇帝刘彻即位后,力图构筑完善层层监督体制。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十余年将,监察御史从最初的百余人,员额暴增十倍,此时已逼近两千大关,使得御史府真正成为能与丞相府和太尉府比人头的偌大公府。

各府署的官员秩俸,皆是大农府财部发放的,然监察御史出刺地方,到各郡县明察暗访时,多半不会明示身份到官驿吃住,甚至连往来交通都要自备马匹车驾,此类花销必定要走御史府的预算经费。

逢年过节,各府署执掌仆射依该岁政绩和评鉴,给部属发放些福利和赏金也已形成惯例,酷暑的冰敬,寒冬的炭供,多多少少也要贴补些。

尤是三伏休朝期,留在长安公府,坚守岗位者,不得发些赏金聊表慰问么?

如此种种,少得了花销?

御史大夫直不疑虽是廉洁奉公,然依着规制条陈,给麾下部属争取福利,这是他的责任,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不求如太尉府申领的军费般,动辄以十万金计,御史府上下数千官吏,每岁申领个万余金经费,不过分吧?

皇帝刘彻本也打算高薪养廉,免得在经济飞速发展期,出现扭曲的社会态势,“虽贱商贾重士人,然商贾富裕,士大夫却是困顿”。

长此以往,是会出乱子的。

不欲过于节流,自然要想办法开源。

黄金么?

刘彻脑海中浮现出某个筹谋许久,却迟迟未及付诸实现的念头。

或许,能收获的不止是黄金,更包括诸多比黄金更为珍贵的新物种,促使大汉未来的发展愈发迅猛啊!

第五百三十九章 长安坊市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八章 宫廷宴会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异动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五十八章 皇家马场 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购新宅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七百八十三章 与子逛街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准备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