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

刘沐虚年五岁时,刘彻便为他延请了六艺蒙师,为其开蒙,饶是入了宫邸学舍,他的君子六艺仍是由这六位师长分别督导。

眼见他已虚年十三,再过年余便要束发,不管他是否会如后世少年般迈入所谓的叛逆期,行动力必定愈发彰显,也必将愈发不愿受人管束。

有道是,名不正者,言不顺。

刘沐虽是尊师重道,对六位恩师执弟子礼,然六人不同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对刘沐的督导有所不足乃至顾虑。

袁盎和卫绾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往昔,又与刘沐存在着较大的代沟,刘沐对他们尊敬有余,却不甚亲近;卓文君是女子,且身为大长秋,乃皇后属官之首,与刘沐亲近有余,严厉不足;刘乘的亲王身份,更注定他会下意识的避免得罪未来的皇帝。

唯有身为中郎将的赵立和李松,每日晨昏皆轮流督导刘沐习武,端是风雨无阻,八年多来,既与刘沐颇为亲近,该动手时却也毫不手软。

习武,说着容易,实则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鲜少有父母会亲自教导儿女习武,唯恐不忍见儿女吃苦受累的惨状。

武课教习,更鲜有慈眉善目者,刘沐能坚持多年习武不辍,更因他每每有怠惰之心,赵立和李松反会更为严厉的操练他。

男人间的情义,多半是打熬出来。

刘沐虽是脾性暴烈,然绝非气量狭小之人,恰恰相反,崇尚武勇之人多豪爽,加之愈挨揍愈皮实,靠着赵立和李松教授的武技,横压诸多同辈,更让他对两人颇为信服。

然赵立和李松终究受限于身份,除却教授刘沐武课,余下的课业是不宜教导的,尤是涉及政务时,他们身为左右中郎署的主官仆射,皆会谨守分际,刻意避嫌不闻。

郎卫,执刀兵,守殿堂,宿卫宫禁,随扈天家,妄图涉入国政,乃取死之道!

太子六师,皆受限身份,难以尽心督导辅佐,故更为“名正言顺”的太子二傅不可再悬缺下去。

“朕已于太尉议定,由他出任太子太傅。”

刘彻顿了顿,复又道:“太子少傅之职,朕欲交托于你,你可愿出任?”

赵立闻言大惊,却止受宠若惊的“惊”,更是猝不及防的震惊。

论及本心,他实是不太愿意的,倒非不屑太子少傅之位,恰恰相反,太子少傅的地位可比他现下的右中郎将高得多。

太子二傅虽可视为太子属官,然其地位超然,相较完全接受太子指派的太子詹事,太子二傅无疑地位更高,官秩也更高,远超太子属官的形制。

太子太傅,秩万石,位同三公;太子少傅,秩中二千石,位同九卿;太子詹事,秩二千石,位列诸卿,比太子少傅尚都低了半阶。

别小瞧这半阶,所谓九卿者,视之为大卿,放在后世华夏,等同副国级大佬,其余诸卿约莫就是高官,想迈过这道门槛实在太难。

尤是外朝官,要攒够资历和政绩,在严谨的官僚体系历练完整,步步升迁,才能、品性、机遇皆不可或缺,又幸得蒙皇帝信重,才有机会晋任大卿,更遑论位列三公。

难,难,难!

太子二傅的实际职守,论及汉初数朝,却又因具体状况而略有不同。

远的不提,只提汉帝刘启在位之时。

栗太子刘荣,其太子太傅为窦婴,其时窦婴官居太尉,为了避嫌,故只负责督促和教导太子,更具体的太子府事务交由太子少傅负责。

刘彻为太子时,其太子太傅为卫绾,太子少傅为直不疑。

直不疑真正的官职,实是中大夫(后改为光禄大夫),乃是汉帝刘启的首席幕僚,之所以让他出任太子少傅,只为使他仪同“大卿”,代表皇帝行事更方便。

卫绾的太学祭酒之职反倒清闲,且不涉军政,故太子二傅的相应职守反是他这太傅主要负责。

现今皇帝刘彻选定的太子太傅郅都,亦官居太尉,故循前例,是要尽量避免直接涉入太子府具体事务的,太子少傅的职守无疑就很重了。

换句话说,太子少傅就不能如昔年的直不疑般,只挂名不干事,毕竟太子刘沐可不似父皇刘彻般“生而知之”,且随着年岁渐长,主见愈多,威势愈盛,寻常人镇不住,更不敢约束。

赵立虽是武将出身,然在遗孤内院时学业优异,且教授刘沐武课多年,本就有颇为身后的师徒情谊,刘沐对其也是颇为敬重的。

郅都和赵立对皇帝刘彻更是忠心可鉴,无须太过忧心两人会撺掇太子抢班夺权,赵立主掌事务,郅都为之把关,刘彻自可放心。

只不过……

赵立这右中郎将的官职,必得卸下,无论皇帝刘彻多么信任他,同时兼任太子师和郎署仆射的先例都不能开,免得后人依循,贻患无穷。

不是每任皇帝都能如刘彻这般英明强势的,妄图擅权乱政的贼子更不鲜见。

昔年高祖立朝,覆灭诸多异姓王,与群臣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彻底断了异姓封王的可能。

吕后乱政时,诸吕多有封王者,果是天下共诛,江山社稷仍在老刘家手里攥着。

可见高祖何等的高瞻远瞩,刘彻自也不会为后世昏君留下可依循的恶例,让居心叵测的奸臣凭白钻了空子。

太子之师统御郎卫,宿卫宫禁,想想就令人毛骨悚然。

对此,赵立无疑也是心知肚明的,故难免有所迟疑。

“陛下,臣父曾是雁门边卒,丧于匈奴之手,只得与兄长相依为命,兄长却又因为我找寻吃食,冻死在深山之中!微臣自幼便立志从军,誓要为父兄报仇!”

赵立深知陛下向来不喜虚言应付,坦然道:“及至蒙陛下圣恩,先入遗孤院,后入羽林卫,臣更立誓,定要屠绝胆敢觊觎我大汉的一众外夷!”

刘彻听出他言语中的婉拒意味,却不着恼,反是劝解道:“屠绝不臣,非朝夕之功,乃千秋万载的大业,时不待我,你亦难得尽其功。”

赵立跪伏在地,朗声道:“陛下明鉴,臣绝非贪图此等绝世功业,唯望汉师北诛匈奴日,臣仍可随军出征,饶是只做马前之卒,亦无怨无尤,死国无惧!”

“既是如此,你更应出任太子少傅,尽心辅佐太子。现如今,匈奴衰微,蜷于漠北苟且偷生,何须再劳朕御驾亲征?”

刘彻不怒反笑,继续劝说道:“你现下官居右中郎将,率辖属郎卫随扈驾前,他日朝廷挥军北伐,你又如何随军出征?”

“……”

赵立默然,心知陛下所言非虚,不禁有些茫然。

现今之世,凡汉军兵锋所指,皆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饶是在远隔万里的身毒,劳师远征的大汉骑军硬是血屠数百万,将百乘举国诛绝,况乎漠北匈奴?

劳动皇帝陛下御驾亲征,远赴漠北?

未免太过掉价,莫说满朝群臣会极力劝阻,只怕诸多汉军将帅更会以死明志。

在社稷危亡时,帝皇亲征固然可鼓舞全军士气;然在军力鼎盛,兵多将广的当下,让帝皇以身犯险,一众将帅该如何自处?

士可杀,不可辱,在崇尚勇武的军伍中,将帅更不堪折辱。

历朝历代,多少猛将名帅因君王猜忌,宁可挥剑自刎,亦不愿被阵前召回。

汉人铁血尚武,汉将更多刚烈之辈。

若非刘彻穿越而来,郅都早就如史上般,不愿奉旨返京,自刎于雁门,以证忠心可鉴。

赵立硬着头皮道:“臣敢问一事,还请陛下恕臣无状之罪。”

“无妨,你且问来便是!”

刘彻不希望强迫他出任太子少傅,现下是要为自家儿子延请良师,固然能靠皇帝的身份迫使赵立应下,却难以保证他日后会尽心尽力的督导辅佐太子。

若非如此,他何须多费唾沫,直接下诏就是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赵立问道:“左中郎将武勇不逊微臣,更不似臣这般才疏学浅,岂非更宜出任太子少傅?”

“李松虽也是军中遗孤,然自幼得庄奉收为义子,更将他养在身边,当做亲生儿子般,教他读书习武。现今庄奉官居太尉丞,分掌诸多军政要务,李松不宜为太子僚属。”

刘彻神情坦然,丝毫没有掩饰心中的想法。

实际上,将某些顾忌摊开说,非但不会教臣下寒心,反倒能让他们更为安心,无须时时揣摩圣心,唯恐受到皇帝猜忌。

“朕之所以属意于你,亦因你出身军中遗孤,更曾为羽林将官,现今羽林卫戍卫宫城,郎卫亦多有出身羽林卫者……”

刘彻见得他若有所思,突是面色沉凝道:“你教导太子多年,应知他是何等霸道的脾性,待他承继帝业,若自觉无从掌控出身羽林的一众禁卫,你等昔日的羽林袍泽,又当如何自处?”

赵立闻言,面露惊骇之色,心下更是恐惧莫名。

他跪在地上,默然良久,书室内的气氛愈发沉凝。

“陛下,臣愿竭心尽力辅佐太子。”

赵立再度俯身而拜,如是道。

刘彻微是颌首,沉声道:“如此便好,就任太子少傅后,你可多教授太子军伍之事,太子虽不宜过多涉入军务,却不可不知如何治军,不可不知如何安抚军心,尤是虎贲与羽林的军心!”

“诺!”

赵立终究是意志强韧之人,已然心神稍定,朗声应诺道:“臣必谨守分际,忠君任事,以报圣恩。”

“大善。”

刘彻从未怀疑他的忠心,故才毫无掩饰的把话说透。

然圣心似海,为让赵立更为尽心辅佐自家儿子,刘彻仍有旁的盘算,只是现下尤待审视,尚不到宣之于口的时候。

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