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瀛州地理简介

汉献帝新传*大汉帝国地理篇 大汉帝国瀛州地理

瀛州(本书称为瀛州群岛,具体什么地方大家心中有数)位于亚洲东部边缘,在北纬31°~46°之间,由北海道、东瀛(今本州岛)、四国和西瀛(今九州)、北瀛(今库叶岛)五个大岛及附近4000多个小岛组成,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在第四纪时,由于瀛海和东南海峡(今台湾海峡)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岛。

瀛州全部面积为43.6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大岛为41.5万平方公里。瀛州群岛的地理位置,是形成瀛州这个自然综合体的前提。

瀛州群岛在水平地形上的特点是:岛势狭长,海岸曲折,海湾众多,因而群岛的任何地方离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内。

瀛州地表崎岖多山,平原面积狭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岛的地形中最占优势,据统计,瀛州有7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其中纯山地即占全州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与海岸平行,分内外两带,内带位于瀛海一侧,主要包括奥羽、越后、飞驒等较大山脉;外带位于太平洋一侧,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关东、木曾、纪伊、四国、西瀛等山脉。

瀛州群岛的平原和低山仅占瀛州面积的13%,临近东瀛湾的东瀛平原是瀛州最大的平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海拔仅50米,其前身为东瀛湾的海底,日后将是瀛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日后大汉帝国将在这里建设东宁城。

瀛州群岛是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环,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称于世。全境火山可分为8列,即千岛火山脉、那须火山脉、鸟海火山脉、富士火山脉、乘鞍火山脉、白山火山脉、阿苏火山脉和雾岛火山脉。其中雾岛火山脉从西瀛(今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岛,并与东南郡(今天台湾)的大屯火山遥相连系。

圆锥形的火山是瀛州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余年未见活动,山顶积雪、四时不化,有瀛州阿尔卑斯之称。此外还有盾状火山,但不如圆锥状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苏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状活火山,火山口至今还常喷出大量的烟气和火山灰。

瀛州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带分为两列,瀛海沿岸的称内侧地震带,太平洋沿岸的称外侧地震带。大地震多发生在外侧地震带。

瀛州群岛属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除东瀛北部和北海道低于0℃外,其余均在0℃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八月,在海洋气团的影响下比较凉爽,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雨量丰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间;以瀛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达3,000毫米以上;内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

瀛州群岛降水不但丰富,而且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但每年有两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为热带气旋雨。此外,在瀛海沿岸冬雨较多,而太平洋沿岸则夏季多雨。

瀛州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水利资源丰富。降水较多,河水丰富,有较多的河水供工农业生产使用;同时,由于地形崎岖多山,富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达5,000多万千瓦,这对于矿物燃料资源贫乏的瀛州来说,意义重大。但瀛州多数河流的航运价值不大。

自然植物种类丰富,森林面积很大,热带性植物较多,且与温带性植物混生,还有许多固有植物,这也是瀛州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日本地貌、气候、土壤复杂,在第三纪中新世以前瀛州与大汉帝国大陆相连,使瀛州有可能拥有亚州大陆的一切植物种属;再加上瀛州没有受到冰河之灾,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植物种属,因而瀛州列岛植物种类丰富,约有1,000个属,5,500多个种。瀛州植物中还有很多特有种,在北海道和奥羽地方还有热带性植物与温带性植物混生的现象,例如在北海道就杂有热带性的桂树和花椒树。瀛州森林面积的比重很大,约占全州土地面积的68%。温带针叶林有松、杉和落叶松;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主要有栎属、山毛榉属、槭、栗、公孙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为山茶树、樟科、棕榈科等;南部多樱树。

第18章 海湾风云第15章 最终圣裁第29章 阴阳有别第10章 灵帝密旨第3章 卢公去郭嘉到第12章 平定北方第2章 亲征益州第16章 庞统奇袭第10章 经济帝国第26章 中亚强敌第1章 天下国商(一)第24章 帝王之家第3章 出藩之策第29章 邦联王国第3章 卢公去郭嘉到第16章 赤裸交易第5章 九年筹备第14章 圣湖血案第6章 解铃人第12章 卸任第11章 封藩楚王焚书坑儒及汉朝尊儒的历史论证第29章 阴阳有别第34章 京都之争第22章 天道难违第14章 新楚内治(二)第19章 南非之旅第32章 帝国风华大汉帝国安泰两州经济特性第12章 小乔初嫁第2章 皇甫嵩第2章 大国民第5章 贾诩绝计第9章 河东之围论中国两次海洋机遇的丧失转载第6章 希腊战争大汉帝国安泰两州经济特性第1章 襄阳风华第25章 大海军策第36章 大法典第29章 罗马使团第5章 九年筹备第26章 吞噬主义第8章 天地之学关于本书构架的诠释第21章 五子良才第17章 长安围困第3章 万农书第21章 五子良才历史各时期游牧方式探讨亚洲及大汉帝国主要地理气候特征第8章 杨彪父子第7章 满宠访楚第32章 帝国风华第13章 陇西安定第33章 大国雄风第6章 襄阳盛会第6章 希腊战争第19章 司马之局第22章 天道难违第16章 草原之鹰亚洲及大汉帝国主要地理气候特征第24章 乱血之东第19章 新银税制第27章 由分至和第6章 铁翼飞翼第34章 阿非利加第18章 曹操接旨第3章 武将群英会第18章 骑兵之魂第9章 回归洛阳第31章 华夏之树亚洲及大汉帝国主要地理气候特征第3章 出藩之策第17章 淳朴之民第3章 武将群英会第6章 商军策第18章 内斗第7章 治国新策第30章 大汉新语第11章 会见阎行第35章 青年移民第10章 灵帝密旨第20章 东非之旅第6章 铁翼飞翼第15章 难兄难弟第30章 一触即发第28章 西凉战神第34章 京都之争第16章 庞统奇袭第9章 灵帝父子第10章 吕布赵云之战第6章 陈群相伴第4章 定南策南亚次大陆特征第12章 张飞之血唯物史观与明清农业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悖论第9章 灵帝父子第16章 银元税制第9章 灵帝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