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如何治国

皇宫的管理相对较为松懈,这其实是新朝肇始的缘故,朝廷对自己国民的信任程度会比后来者强的多(参考一共的领导可以不带警卫员在刚解放的城市逛街)。

另外一个原因也确实是徐家人没有积累起当皇帝、皇族的经验,暂时并未把自己当做超脱人类的半神。

第二天张宗来到美泉宫的一个侧门,守门的禁卫军士兵问清楚张宗的来意后,有人进门通报,得到美泉宫保卫处和驸马本人的确认后,张宗得以带着一个伴当进入美泉宫。

文季夫妇居住的别院在美泉宫外围,这里实际上就是美泉宫本身的招待所,帝国自己的高官在工作到深夜的时候(特别是兵部和工部那些以燕京太子行在为核心,平时不住泉城的官员),偶尔也会被留宿,这时候他们就会住在类似的地方。

不过驸马总是有些特权的,文季夫妇带着他们的家人、随从住在一个单独的院落里,这里也算是美泉宫宫殿群的一部分,但可供宫外的人留住,多长时间都可以。

进入这间偏宫,映入眼帘的景象都是十分附和北方……,或者说,附和徐世杨的审美观。

院落空间格局很大,主建筑是一栋两层的小楼,两侧有两排平房形成院墙,大门处还有供护卫居住的独立房间。

院落中有个带亭子和假山的水塘,水塘里种着荷花并养着红鲤鱼;供人行走的路上都铺着鹅卵石,两侧是低矮的冬青;冬青后面是大片平整的草坪,草坪间或种植着几棵树,以桦树和松树为主(有人想拍马屁种杨树,不过徐世杨没同意,他特别讨厌杨絮)。

北方,特别是齐省、冀省那些华夏控制较早的区域,几乎所有城市的大街和主干道、富人家的院落,几乎都是类似的风格。

这建筑风格就是美泉宫带出来的,考虑到美泉宫的建筑风格又是徐世杨参与设计的,因此完全可以说这就是附和徐世杨口味的建筑风格。

不过,张宗觉得,若是见的多了,这种整洁、大气的风格其实别有一番韵味。

文季本人就在水池中心的小亭子里等他,亭子当中的石桌上摆着四色果盘,两壶温酒,没有任何侍女、太监或其他下人伺候。

“为什么不叫人在旁边候着?”

张宗笑着问:

“不是说美泉宫特别喜欢用完颜家的子女做宫女太监吗?我还没试过让这鞑子皇族伺候的感觉呢。”

“没什么特别的,都一样。”

文季摇摇头:

“而且都是些小孩,看着怪可怜的。”

“你居然会觉得他们可怜?”张宗惊讶的问。

文季的大哥死在南迁时的战场上,文家向来以主战派著称,文季本人以前也是个不愿读书,整日联系一伙江湖游侠,吆喝着要北伐报仇的人。

实在没有想到,这样的人居然也会同情鞑子?

“我以前肯定不会同情他们。”

文季淡淡的回答:

“不过现在吗,我已经想开了,伪金罪魁全部授首,剩下的全都为奴为婢,我们已经赢了,报仇雪耻之后特意欺负一帮妇孺,其实没多大意思,把他们当普通的奴婢就成了。”

“我们赢了?”张宗笑着问:“我们是谁?文兄打算留在北边了?”

“留在这里有什么不好?”文季笑着反问:“北边好歹也是华夏正朔,张兄喜欢北边还是南边?”

“大周尚未失其鹿,天子尚在,怎可自称正朔……”

“大周偏安江南三十年了,华夏以一己之力再造神州,怎么不能说是正朔?”文季笑着摇摇头:“张兄今天来是为了搞清楚这件事吗?”

“这是文府的选择吗?”

“这是我的选择。”文季平静的解释道:“我父亲未加干涉,我兄长则是反对。”

张宗没有再说什么,他已经明白文家的选择了。

很简单的多头下注而已,文相公本人已经老了,哪一天驾鹤西去都不奇怪。

他的儿子中,有为大周尽忠的,也有站在华夏一边顺应新时代的,无论今后的局势怎么发展,文家至少都有路走。

“张兄,我也不瞒你,我已经觐见过华夏天子了。”文季坦然说道:“我在这里有自己的工作:就是联络江南的士绅。”

张宗看着文季的脸,一句话都不说。

“现在是……是……,啊,对了,是招商引资。”文季苦笑着摇摇头:“华夏的新名词真是奇怪。”

“我现在的任务是联络江南士绅,招商引资,之后若是时局有变动,我会负责新的工作。”

至于是什么工作,文季不说,张宗也能明白。

文家本来就是江南豪族,出了北方的太子妃,文季又是北方的驸马,在江南士绅和北方皇族两方面都说得上话,一旦南北战争爆发,他当然要负责劝说江南士绅归顺,好让战争进行的更顺利一点。

看起来,文季是打算先提前进行工作,从自己这边开始下手了。

“文兄,我有几个问题,望文兄解答。”张宗自然知道文季想要从自己这边得到什么答案,正好他本人也有些问题想要问清楚,就当是交换吧。

“张兄可直言。”

“我昨日有一家仆不甚受伤,在泉城第二医院里住下了。”

张宗说道:

“我去那医馆看了,不像是个穷人能看得起病的地方,可我明明见到有小兵也住进去了,这是为何?”

“保险的缘故。”文季回答:“华夏军中有名为保险的事物,每个兵每月拿出军饷半成买保险,帝国方面按数额外拿出一份相同的,士兵退役之后就可以凭保险获得一份年金,若是受了伤,帝国政府也给报销大部分医药费。”

文季解释的很简单,好在张宗也能大概明白保险的运作原理。

而且张宗也明白了同是汉人的军队,为何华军比周军强出这么多——华夏把士兵当人看,待遇好,士兵愿意为华夏而战。

很简单的道理,只是大周没法学。

“那么,第二个问题,若是北边真的统一天下,共和官家打算如何治国?用何人治国?”

这才是张宗最关心的问题:

华夏如此抬高武人地位,那么统一之后,文人儒士的地位是怎样的?

华夏到底是打算跟鞑子一样以武立国以武治国,还是迅速回归传统,以武立国以文治国?

第508章 各方2第507章 各方1第534章 王师第365章 教训第643章 父亲2第600章 濑户内海海战1第450章 对扶桑政策第570章 辽北攻略5第274章 猪突3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706章 南征6第272章 猪突1第260章 战黄河3第582章 为什么第700章 战利品第671章 大周孤忠2第752章 无题第106章 哨骑第65章 冬季2第518章 齐王府里发生的一些小事第127章 新军训练第571章 百户猛回头 作者:陈天华第465章 人口!人口!2第533章 射击2第97章 兄弟并肩第181章 笨拙的战争第550章 有个野店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638章 孩子们第200章 盛宴第591章 陇西之战3第567章 根绝完颜第300章 海盗行动1第697章 吉尔吉斯山2第151章 投资第231章 江南乱局第355章 登陆第340章 缺点第683章 直白第625章 扶桑局势第423章 叛徒第57章 胜利果实1第365章 教训第648章 峻法第227章 留人第12章 徐家15屯圆桌会议1第321章 交换第206章 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657章 四个快乐的小丫头第545章 军改2第574章 北行记6第133章 徐王一体第660章 大案第593章 反华夏包围圈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380章 银术可的想法第318章 贼第116章 坞堡血战6第652章 开战之前第374章 忧心第539章 混乱的攻势第59章 汤隆1第292章 胜利2第572章 北行记4第150章 抵税第6章 胜利第182章 网络第13章 徐家15屯圆桌会议2第669章 金陵之战,其实没打起来2第503章 新的一年2第241章 回家3第583章 产业链第140章 登瀛洲第610章 平夏战争2第180章 吾剑未尝不利!第418章 金军的准备第455章 目的地第80章 别矫情第387章 道义与利益第610章 平夏战争2第402章 帮助高丽重组军队第313章 非常事第631章 西征1第40章 午夜故事会第123章 新军第140章 登瀛洲第412章 开城之战2第622章 闲暇第533章 射击2第450章 对扶桑政策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19章 坞堡主们第676章 1795年第531章 少年兵2第673章 惨案第301章 海盗行动2第100章 备战2第412章 开城之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