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信使

徐世杨赶到他在153的私宅的时候,一个二屯来的信使正在咕咚咕咚喝着温水,此时春天刚到,天还是冷的,但信使浑身上下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湿的透透的。

显然,为了尽快把消息传给徐世杨,他跑的非常急,这也足以看出事态的严重性。

看到徐世杨进屋,那信使放下水碗就要说话,却被对方一伸手阻止了。

“娘子,去做一碗肉汤,多放几块肥肉。”徐世杨转身对跟在后面的赵珊说道:“再去准备一件新袄衣,让这位壮士换上,这天气,着了风寒就不好了。”

然后又对信使说:“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急于这一时,吃饱喝足,换上新衣裳,再原原本本把事情跟我说清楚。”

“谢堡主赏!”信使乐的差点给徐世杨跪下。

实在没想到,传递坏消息的信使也能得到赏赐,还以为这一趟是苦差事呢。

“不是赏赐,你应得的。”

徐世杨随口回了一句,信使却愣了半天。

应得的?

过了半个多时辰,信使喝了肉汤,穿着新衣服,人看着都精神了不少,他在吃饭期间,显然也考虑过该怎么汇报消息了,因此很快把船队发生的事表述清楚,中间几乎没有什么停顿:

徐家船队在去年腊月,满载家族的财货,从以前日照县辖下的私港出发前往江南。

以前每年都要跑几次,也算熟门熟路,因此旅途还算顺利,十几天时间就进了泉州港。

在这里,船队休整一段时间,又把北方不怎么值钱的财货卖掉,再按各家堡主的要求购买各种物资。

麻烦就出在这个阶段,二房的账房——其实就是十五屯前任堡主徐睦泽,不小心漏了财,引发海盗盯梢,他却没能第一时间发现……。

一切准备妥当后,船队在二月初从泉州出发返航,他们沿着海岸线行船,本来没什么危险,但在即将到家的时候,被几条海盗船咬住了。

这年头,在海上漂的人,哪一个都不好相与,双方进行了一轮亲切友好的交流,海盗丢下5条人命撤退,徐家船队趁机进入日照港。

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却没成想,两天以后,船队从江南买来的货物刚刚卸下,准备装车运往徐家,拥有私港的主家就慌慌张张通报——倭寇来了……。

港口外是遮天蔽日的船帆,陆地上到处是持枪扛刀的倭子,即使不算船上的敌人,仅仅陆地上围困港口的海盗,就有1、2千人之多!

好在,日照港本身也是一个大坞堡,或在这里歇脚,或以日照为母港的船队,凑了大约千多水手,加上港口主家的民兵丁壮,也有快2000人,大家齐心协力,拼死抵抗,总算暂时顶住倭寇的攻势。

之后,在日照港外有人脉的船队,都想方设法派出信使,向各本家求援,徐家船队的信使运气好,没被倭寇拦住,顺利到达本家。

徐世杨眼前这位,是徐家三位老爷派出来召集各坞堡主集结,准备救援日照港的。

以上就是事情的大概经过,之后徐世杨专门询问了几个他所关心的问题:

第一,为啥倭寇以前没有攻击过日照港?

原因很简单,北方人都穷,日照港说到底只是一个私港,停泊在这里的,不是齐省那些贫穷坞堡好不容易攒下的小船,就是仅仅在这里歇脚的过客。

不管是汉人海盗还是扶桑倭子,以前对日照港这样打下来也捞不到什么油水的地方兴趣不大,反而他们自己也喜欢在这种无法无天的港口歇脚。

第二,既然如此,为什么这次会来这么多倭寇围攻日照港?

日照私港的主人对此也很奇怪,他抓住几个倭子活口问了一下,得到的答案是:徐睦泽在泉州万花楼跟人争风吃醋,当场掏出金子冒充豪富,打人脸来着……。

之后,倭子的坐探就顶上徐家船队了,他们得知徐家购买大量粮食,花出去不少金银珠宝(大部分是徐世杨的战利品)。

所以,倭寇误以为日照港深藏不露,是块大肥肉而不是以往认定的鸡肋。

之后自然就引来大队倭寇做这一笔了。

好在倭寇似乎是想一网打尽,并没有在海上干掉徐家船队,只是稍微试探一下斤两,因此货物和船都还没被抢走。

只是,如果不赶紧救援,这些东西怕就到不了徐家各位堡主手里了。

“大老爷有令,各家三丁抽一,各自准备十日行粮,立刻去一屯集合。”

信使偷偷开眼看了一下徐世杨的脸色,这位小堡主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闹出很大动静,几乎整个齐省西南各州县都知道,徐家十五屯拼命胡闹,把之前攒下的家底都快吃空了。

如今正是农忙,抽调如此多的人丁和粮食去外县打仗,本就是让人极为不满的事。

而这个小堡主,能不能拿出这么多行粮都是个大问题。

“二老爷知道少爷您这有困难。”来自二屯的信使低眉顺目的说:“他老人家让小的跟您说,二屯可以替您出5日行粮。”

“哦?”徐世杨惊讶的问:“我三丁抽一是300多兵,父亲给五日行粮?”

“是。”信使回答:“只是……。”

“只是什么?”

信使小声说道:“只是,夫人闹的厉害,二老爷也很烦闷。”

哈,这种后院消息他也能知道?别逗了,肯定是自己老爹故意让信使这么说的。

徐世杨微笑的等待着,等信使传达自家老爹的要求。

果然,要求随后就到。

“二老爷说,这次五少爷要跟三少爷您一起出征,给您做个赞画,而且您要在这次大战中拔得头功。”

所谓五少爷就是徐世杨的同父异母弟弟徐世柳,一个今年才刚刚13岁的孩子,那个信使口中闹的老爹不得安宁的夫人的亲生儿子。

所谓赞画,在大周其实是辅佐、谋划的意思。

显然,徐睦河对自己长子的战斗力很有信心(也难怪,看起来徐世杨打土匪打鞑子都赢得很轻松),因此打算利用徐世杨的战斗力,给最疼爱的次子做个宣传。

他似乎想把徐世杨对外的形象固定成猛张飞那种样子,而让次子做一个诸葛一样的智将——毕竟,按父子两人上次的规划,徐世柳的未来在江南,他要去江南读书,考取功名,并在那里安安稳稳定居做官。

江南文风极盛,宣扬徐世柳的智慧,对他在江南站稳脚跟有很大的好处。

‘呵呵,这是老爹跟我要定金来了。’

徐世杨在心里讪笑一声,略有些无奈的对信使说:

“你明天早晨先行回去,告诉父亲,我答应了,让五弟早些做好准备,我率军随后就到。”

第626章 海外开拓第704章 南征4第248章 登州第615章 兴灵2第29章 包围第453章 铁钱第172章 困难第717章 大帝国2第519章 最后通牒第458章 生女真的窘境第399章 海盗的想法第650章 最后一根线第269章 遭遇战第10章 20个第117章 胜利第614章 兴灵1第392章 伐高丽4第577章 海岛攻略第544章 军改1第261章 战黄河4第91章 战利品第64章 我喜欢战争第3章 女孩第734章 名门正派2第244章 局势第277章 最后一口气第645章 秦军2第473章 第一次扫北1第142章 谈话第473章 第一次扫北1第574章 北行记6第701章 南征1第92章 新军第二次扩充第267章 夜战1第484章 国家第424章 要赢了第199章 局势第385章 灭蝗2第93章 李逵第202章 团结第515章 仅剩一张皮第632章 南下1第429章 占领盖州3第449章 焦土第386章 灭蝗3第603章 倭奴战争5第371章 不怕第360章 血河第396章 降服2第422章 无胆第274章 猪突3第605章 突变2第581章 得与失第750章 徐世杨的意见第239章 回家1第95章 未来是咱们的第390章 伐高丽2第32章 浮来山情况第345章 江南市场第20章 站队第364章 激战2第1章 鞑子来了第696章 吉尔吉斯山1第420章 移民1第423章 叛徒第455章 目的地第324章 布局第699章 吉尔吉斯山4第638章 孩子们第207章 和亲队伍出发第599章 倭奴战争3第563章 辽北攻略1第560章 三沙2第351章 粮税第282章 最后一击1第543章 心情不好第221章 破庄第678章 邕州2第355章 登陆第385章 灭蝗2第123章 新军第698章 吉尔吉斯山3第129章 联盟之首第301章 海盗行动2第588章 沙尘之中3第572章 北行记4第590章 陇西之战2第281章 最后的尝试第411章 开城之战1第84章 六家联盟第609章 平夏战争1第627章 海外王第348章 宣传第497章 新春4第305章 兵变2第642章 父亲第244章 局势第49章 破寨1第98章 备战第582章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