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待归之人

王导这个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评论其人功过,唯独一点不可抹杀,那就是南渡之初对于江东局面的稳定,以及中兴建制,令得晋祚在江表得以延续,在这个过程中王导所发挥出的作用毋庸置疑,无可取代。

历史中就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在某一个时代大放异彩,他们也只适应于那样一个年代,甚至可以说是为时代量身定做、应运而生。王导就是属于此类,哪怕在沈哲子自己看来,在这一段时间之中,王导的确是恰如其分、圆满的完成了他身上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他或许不是那种能够开拓创新的大英雄,但却可以将自己能够掌握的资源充分调度利用起来,将乱如一盘散沙的江东弥合成为一个整体。

从这方面而言,沈哲子对于王导是由衷的佩服,甚至就算是他,如果早生个十几年,恰好赶上那段时期,他并不认为自己能够做得比王导更好。

但王导这个人,也仅仅只适用于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而已,甚至从中兴建制之后,王导和整个琅琊王氏之所以还能在位,更多是一种惯性使然。他和他的家族已经不能够给江东的局面带来更大的推动,单纯从整个历史局势的推动而言,甚至就连王敦比王导走得都更远一步。王敦其人道德水准暂且不论,最起码他是利用已有的基础试图争取一个新的局面。

然而王导则不然,他只是想固守原本的状态,虽然也在努力让局面不再变得更差,但他也从未试图让局面变得更好。

所以,中兴之后的王导与其说是什么社稷功臣,不如说他本身就是施加在东晋朝廷上的一股强大禁锢,世族各家勾心斗角、交替执掌权柄,先天已经不足,内耗更加严重。无论中原大地有着怎样的剧变,江东朝廷都难获得庞大的进步空间。甚至就连淝水之战这样意义重大的战事,都没能在此基础上获得长足进步。

悠悠历史长河,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其独特的特质,而其特质的形成与其缔造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毫无疑问,琅琊王氏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标签之一。而这也是沈哲子之所以一直咬紧琅琊王氏不松口的原因,此前或还有与琅琊王氏争权夺利的需求在里面,可是如今,如果讲到对时局的影响,琅琊王氏甚至都已经比不上吴兴沈氏。但只要王导还在其位,那么其人对于整个时局的制约便始终存在着。

这种制约并不体现在实际、具体的权柄上面,而在于人心长久以来的那种依赖性。比如今次如果淮南和台城中枢爆发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事实也一定会如此,当台城那些人并不能单独抗争的时候,自然而然会选择依附在王导身边,集结众力来对淮南施压。而换了其他任何一个台辅,都不具备这种号召力。

淮南这一场战事,战场上的胜负只是一个前提,而沈哲子想要完全彻底消化此战所有胜果,必然会遭到来自台城方面的阻力。这么说吧,甚至就算他家老爹沈充在位,那些吴人乡宗旧好们,也会通过老爹以期尽可能多的获取足够好处。

沈哲子虽然不避讳与人分利,但前提是要由自己来定规矩。而台城中枢存在本身便是一种制度规矩的凝结实体,沈哲子想要避开台城的影响在淮南创建一个新秩序,又谈何容易!

来自台城的阻力是无可避免,所以沈哲子是要尽量将之分化瓦解。当台城中枢不能凝结成一个整体发声,甚至各派系之间彼此的利益诉求便存在冲突,任何一方都难以大义压人,那么沈哲子作为一个强兵万众的实际掌控者,未来中原战机的把握者,又会怕谁!

如果台城对他已经不能再施加约束,而他自己所创建的秩序又能够运转起来,甚至能够代替台城所具有的职能。那么,这便是所谓的霸府!

所以,沈哲子如果要组建霸府主导未来的整个北伐战事,王导便是一个不得不除去的目标。这一场政斗,无理都要闹三分,更何况他手中还握有琅琊王氏的把柄。他将司马勋送回建康去,的确没有考虑太多王彬这个背后的指使者,完全意指王导。王彬的一条性命,对于如今的他而言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如今台中虽然罢免了王导丞相的职务,但却仍然保留了一个太傅的荣衔。沈哲子对于这个结果是有些不满的,但也明白想要将王导这样的重臣彻底一举扫出台城是有些不现实,更何况王导也绝对不是坐以待毙之人。

“王丞相上表请辞,自陈老病思乡,渐有不堪王事所用,一则避位让贤,二则奴国强敌大败,桑梓光复在即,因而想要毕集家人,将亲宗异乡亡众棺柩送归乡土,再续家祭。”

谢尚在席中讲起王导主动请辞的细节,沈哲子在听完之后也不得不感慨真正权术较量的话,自己跟王导还是差了一个段位。

他今次准备也算充分,甚至在拿下司马勋之后便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淮南得胜后也并未急功冒进,一直隐忍到老爹归都执政,甚至就连兴男公主北上都给他争取到不小的优势。

反观王导那里,本身便没有多少准备,与王彬甚至都积怨颇多,至于以往那些青徐人家的旧好,也都多有疏远,可以说是完全处在了劣势。但就算是如此,单凭一份请辞奏书就能避开要害。虽然没有避免被辍用的结果,但却留下了一个尾巴,仍有复起之可能。

要知道即将光复桑梓的,可不仅仅只有琅琊王氏。王导将此与请辞与否联系在一起,那么时局中那些人家难免会有“他朝君体也相同”的隐忧,就算此前也愿意王导就此退居台城之外,但也不得不稍作姿态,这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如此一来,淮上战事打得太漂亮,反而给王导施加了一层保护伞,让沈哲子准备多时未能一竟全功。不过就算王导应对如何巧妙,但也仅仅只是稍挽颓势,对于整个局面的扭转无甚帮助。

王导去位,诸葛恢则升任扬州刺史,可以说是成为了青徐人家在时局中新的舵手。就算琅琊王氏此前在青徐侨门中有着怎样庞大深厚的影响力,也难阻止青徐侨门分裂态势。

就像是沈家在成为吴人首领之后,从来不会去想再去拉扯吴郡顾、陆一把,甚至要避免牵连太深,如此才能让吴人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沈家周围。而褚翜和庾家甚至还是姻亲,可是当其人担任执政之后,对于庾家同样没有鼎力相助,庾怿只能退避离开中枢,就算已经在豫州取得不小的局面,但褚翜在选择方镇连结的时候,宁愿选择陶侃都不和庾家重修旧好。

至于历史上的桓温,则是直接对一路提拔他的庾家挥起屠刀,杀灭诸庾,尤其是庾冰的后代几乎被诛杀一空。

诸葛恢虽然不至于这么烈性凉薄,但想必也是绝不甘于长久生活在琅琊王氏的阴影之下。甚至于如果这一次王导被彻底踢出台城,他或许还会对王家子弟稍作提携以彰显姿态,但是王导留下一个尾巴,只会加剧彼此之间的裂痕。

“台省事务,自有贤长权衡。至于如今的淮南,那也真是求贤若渴。”

如果说此前只是客套,那么现在沈哲子算是正式对谢尚和庾彬发出邀请。眼下他这个淮南内史的行政级别,还是在有些尴尬,头顶上的空头上司小舅子司马岳且不必说,如今淮南内史府其实还是挂靠在豫州刺史府下。所以这一战后,沈哲子就算别的都不考虑,最根本一点是要获得正式开府的权力。

像是现在,他就算想要留用谢尚和庾彬,不独要征求他们二者同意,而且还要从台中获得人事调令。所以,他是迫切需要一个人事权,能够自主征辟招募掾属,那就是真正的开府仪同三司了。眼下淮南内史这样一个不乏尴尬的官位,是绝对不能再用了。

如今的淮南,军事上的人才是不缺,虽然没有什么冠绝一时的绝世名将之选,但未来的北伐也并没有什么天命王者等待他们去蹂躏征服。而且相对于追逐一两个可遇不可求的名将人才,不如更加专注于军队本身的建设。

不过在行政方面的人才,淮南眼下则是急缺。如今淮南军的兵势覆盖,其实已经远及豫南几郡,但却始终没有确定实际的占领统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乏人治理地方,沈哲子又不愿意选择与乡宗合流,所以眼下只能暂时搁置。

如今聚集在沈哲子麾下的南北人家子弟也是不少,沈哲子也在挑选、磨练他们的行政才能,但是相对于未来淮南的大规模扩张,这一点人才储备仍然不足。他并不迷信什么名门贵种,包括他自己也一直在认真学习谨慎求进,人的潜力是极大的,谁能想到秦末沛县一群流氓胥吏就能开创一个强汉盛世!

对于沈哲子的邀请,谢尚和庾彬也都没有拒绝,今次过江来他们本就没有打算短时间再回,只要台中调令下达,即刻就能在淮南上任。

接下来杜赫等人又为谢尚他们介绍一下淮南如今的形势,夜色渐深,沈哲子便频频望向窗外,更加感觉作为一个领导,果然方方面面的属下都需要,如果沈云、庾曼之他们在场,肯定早就起哄让他离开。可是现在,房内这些人俱都神情专注探讨政务细节,他大小也是一个淮南内史,有必要连储炭几斤几两都一听再听?

终于,谢尚忍不住举臂掩口打了一个哈欠,沈哲子便趁机开口说道:“这两位也是行途漫长,多有疲累,实在不耐久谈。待到过几日养足精神,诸位再带他们往镇下各处县乡屯邸实地通览一遍吧。”

庾彬倒是勤勉,似是想要将自己丧居几年时间补回来,闻言后便摆手道:“些许疲累,不值一提,我如今已是后进,怎么敢再懈怠浪费光阴……”

沈哲子说完那话,已经扶案起身,听到庾彬这么说,起也不是,坐也不是。终于他这小小尴尬被杜赫、纪友他们留意到,杜赫才转头望向窗外,笑语道:“天色真是已经不早,淮南夜深尤寒,道安勤勉是好,也不必过争朝夕。”

庾彬闻言后才略有所觉,继而望向沈哲子,少年时留宿公主府因拉着沈哲子晚归而被公主蛮横对待一些记忆画面复又在脑海中翻起,变得鲜活起来,于是便指着沈哲子笑语道:“寒夜将访何处?”

“自有待归之人!”

沈哲子乜斜其人一眼,接过亲兵递来的裘衣披上,反手一指席中庾彬笑道:“谁若能让庾道安此夜无眠,明日我处会有盛宴相待!”

更的有点晚,第二章可能更晚,努力写。。。

0604 师君斗法1406 君威难振0847 教化万众0684 君王心术1388 父子心魔0825 君王厄难0085 养我肥田生米膏1445 张姝幸许0973 大日普照0421 以暴制暴1497 万世不祧0819 世道表率0529 辱人太甚0367 老而弥辣0069 道途相争0151 兵围沈宅1443 诸胡霸王0391 有家难回0353 宗王长史0824 安石非良友1086 旧事奸读0819 世道表率0568 割鹿分炙1382 僭主定势0854 乡射之礼0361 委曲求全0324 人才济济0561 尘埃落定0432 南乡可居0134 清风徐来1481 帝王殊禅0937 都下民潮1165 关下亡命0951 虎牢关城1390 辽东英主0382 鼎仍未冷0151 兵围沈宅0152 大而无当0783 奴部相残1230 京西战事0282 进退有据0516 庭戏1348 虎狼际会0146 重义轻财0568 割鹿分炙0631 甲田令0886 多线开战1194 馆院学子0521 尚书难大0505 天下精旅0049 我有青釭剑0270 举手之劳1450 燕王跋扈1035 以命相搏0351 开府0434 同仇敌忾0014 龙溪卒0222 京口风动0438 隙生庭门1258 青胜于蓝0308 谁的大局0250 相煎太急0687 教子0072 公器归我0930 魏王末路0811 千里通波0778 天意警我0507 国鼎南北0841 乡叟闲言1129 与人无尤0136 我心甚慰0613 一死难了0991 盛世雏形1305 邺下约会0756 脱困在即1184 助胡治史0241 公主归府0734 大防于内0093 格物致知0289 群智群力1253 帝王心事0331 士庶之别,甚于江险0552 乡斗害命0264 坐论苍生1096 大患在北0495 郗氏可代0111 不似人间【求首订!】1289 河东商都0305 女儿密事0745 军心动荡0486 视财如疾0786 兴邦定乱0197 醋娘子1252 杀马盟誓0218 万顷沃野1296 大军入营0096 高筑墙广积粮0165 与你偕亡0815 冶铸精用0811 千里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