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终于在93年年底正式上映了,在已经做了大量前期宣传,获得无数人的关注的情况,顿时获得了无数的好评。
“斯皮尔伯格再次展现了他的惊人才华,他用一部黑白电影做到了那些彩色电影所没有做到的事情,让那些质疑他的人通通闭上了嘴巴。”——《洛杉矶时报》
“沉重、压抑而又带着希望,这是部关于人道主义的杰作。斯皮尔伯格不再充满童心,但他却带给观众一部难受的却不得不看下去的作品。”——《好莱坞报道》
“救一人如救全世界,担任了《辛德勒的名单》制作人的阿德里安的确没说错,虽然我依然坚持历史上的辛德勒动机没那么单纯,但我同意这是部杰作。”——《芝加哥论坛报》
包括言辞犀利,再好的电影都喜欢损上两句的影评人罗杰?艾伯特,也在自己的专栏里对这部电影大加赞赏,并给出了自己的大拇指。
“自从60年代起电影开始有了色彩,黑白电影虽然没有完全消逝在银幕之上,但也已经完全沦为了个性的表演之地,导演们制作黑白电影更多的是为了展现自己的独特口味,因为色彩越多能表现的东西也就越丰富。
但斯皮尔伯格现在却突破了这个,虽然《辛德勒的名单》只有两种颜色,但我们却能看到比黑白更多的色彩。当独臂老人被打死在雪地上的时候,流出的鲜血和雪地形成的强烈对比的时候;当集中营的妇女们为了让自己苍白脸色看起来红润一些,以避免被纳粹挑出去,不得不刺破手指将鲜血涂抹在脸上的时候;当集中营的孩子们为了躲避纳粹的搜捕,而躲到厕所下面的粪坑的时候;当妇女们赤luo着身体,在集中营里不断跑着圈的时候。虽然仅仅只有两种颜色,但产生的震撼与冲击却让我们看多了更多的,彩色所无法带来的沉重。
整部电影中处处都带着斯皮尔伯格式的蒙太奇手法,充满着浅显却又意味深长的暗喻,比如艾蒙将一位犹太工人拉出来,对准脑袋连开几枪都因为有问题而没有射出子弹,即使这样,他依然不放弃的继续扣动扳机,人性的泯灭在此可见一斑。
不过最为赞叹的还是全片那个,唯一带着色彩在大屠杀中穿行的小女孩,用这样一抹鲜红的色彩来代表屠杀的象征意义的方法,让人情不自禁想要起身鼓掌。不过斯皮尔伯格亲口承认,这个很斯皮尔伯格式的点子不是他自己想到的,而是由他的朋友阿德里安?科威尔提供的,而且科威尔不仅在这部电影上帮了他很多忙,还提供了整部电影的投资,不得不说,这个年轻人当得起‘奇迹导演’这个称号。”
当然,批评的文章也有,但大多数都不疼不痒的,越是知名度高的媒体越是这样,大多都是从拍摄的手法和角度进行批评,而且同时都纷纷盛赞这是部伟大的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毕竟,反法西斯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属于政治正确,再加上还有一大批老家伙在后面撑腰,即使再极端的反犹分子现在也不敢公开提出反对意见。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势头,在上映之前就已经取得了300家院线,上映之后随即扩展到了400家。不过也就这样了,虽然老家伙们都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欣赏到这部电影,但也不能违背市场规则,除非他们完全垄断了院线。
这也没关系,这样的开局相对别的艺术类电影已经算不错了,阿德里安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进行长线放映,只要现在的势头保持下去并逐渐上升,院线老板也要遵守市场规则的。
总之,从93年年末到94年年初这段时间,美国人讨论得最多的电影就是《辛德勒的名单》,各种赞扬之声层出不穷,全美各大城市的犹太社区都举行了盛大的悼念活动,就连克林顿也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至于他到底是真心这样认为还是想要讨好选民,又或者和某些人过了交易,这就不得而知。不管怎样,这算是又为《辛德勒的名单》加了把柴火,让其在美国烧得越来越旺盛。三周之后,不仅院线数增加到了800家,北美总票房也拿到2000万,而且这样的势头丝毫没有减弱,大概北美的犹太人家庭都去看这部电影了。
欧洲那边的情况就更加火热了,毕竟那是犹太人主要受害区,电影在欧洲国家上映的时候,不少犹太家庭主动为其宣传,再加上二战后饱受蹂躏的犹太人空前的团结,美国这边的老家伙只是稍微联系了下,德国总理科尔就出现在了《辛德勒的名单》的德国首映式上。
当然,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能掀起这样大的声势,和电影的出色不无关系。阿德里安很早之前就说过的那样,《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会被青睐会被追捧会被那些老家伙看好,关键在于它的娱乐性,或者说更贴近普通人的感受。
无论是《华沙一条街》还是《安妮日记》又或者《裸露在狼群中》,要么时间太长,《华沙一条街》是49年的作品;都要么视角狭窄,《安妮日记》和《裸露在狼群中》都是从一个人的视角出发,描写的一家或者几家人的事情。
而《辛德勒的名单》有着三个视角,而且全方位的展现了那段历史,更重要的是斯皮尔伯格清楚观众们更喜欢看什么样的情节什么样的角色——《辛德勒的名单》得在德国拿到不错的票房,除了德国人的自我反思外,主角是德国人未尝不是原因之一。
观众们自然会被这些所感动和震撼,犹太人们自然也会发现了这部电影在宣传上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辛德勒的名单》自然也就会受到火热的追捧。
因为这部电影,斯皮尔伯格在好莱坞的地位也就越发稳固,要知道七大电影公司的创建人至少有一半是犹太人,另一半则多少都和犹太人都关系。
同样的,金斯利也获得更多的赞叹,尼森和费因斯在好莱坞的局面也因此而打开。尤其是尼森,在电影上映期间每次出行都得打扮,否则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无数人围观,有时候还会遇到把电影当现实的人把他当成辛德勒一遍又一遍的感谢。
费因斯就没这么好运了,谁让他出演的是反派呢?不过还是有很多片商找上门来,可惜这个英国小子志不在此,他似乎更喜欢拍英国电影。当然,剧本不错的好莱坞电影也会接,但都已经在口头上预定给了阿德里安。
不过,通过这部电影获利最大的不是他们。
“你是个了不起的年轻人,艾德,既有头脑和眼光又如此的具有才华。”一圈西装革履的人当中,一个微胖的大约70出头的老人这样对阿德里安说道。
“没错,史蒂文亲口说没有你,这部电影可能会失色很多。”另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头跟着说道,他的话引来一致的点头。
“过奖了,这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阿德里安微笑着说道,然后面容一整,举起了手中的杯子:“虽然在这种场合下有些不合适,但我还是想请你们一起……”
“没关系,这是应该的。”其中一人也纷纷举起了自己的杯子变得严肃起来。
“敬那些在苦难中丧生的人们,远他们在主的怀抱里安息。”阿德里安如此说道。
一饮而尽后,又说了几句,阿德里安随即告辞离开,来到了正在谈话的父子身边。
“已经聊完了?”本尼迪克特笑着看向自己的教子。
“是的,教父。”阿德里安点了点头,“聊得还算不错。”
“你很出色,艾德,”本尼迪克特拍了拍他的肩膀,“居然能想到这样的方法。”
“碰巧罢了,如果没有遇到史蒂文,不会有现在的局面。”阿德里安谦虚的说道。
“不不不,艾德,这个世界没那么多碰巧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没有振作起来,没有去制作电影,没有获得那么多容易,即使遇到了史蒂文也不会没有现在的局面了。”本尼迪克特温和的笑着,“所以你很出色。”
“爸爸。”克劳德忍不住提醒的叫道。
“好了,儿子,你也很出色,”本尼迪克特顿时大笑了起来,“你们两个都很出色,我为你们感到骄傲,非常骄傲。”
他又用力的分别拍了拍两人,然后又严肃的说道:“不过我要提醒你,艾德,那些都是老狐狸,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
“我知道,教父,不用担心,虽然我在这上面不太行,但有个精明的家伙在帮我。”阿德里安笑着看向了克劳德,两人随即对击了一拳。
“就这样吧,不打搅你们谈话了。”本尼迪克特笑了笑后离开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部电影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在父亲走后,克劳德这样说道。
“适逢其会而已,他们刚好需要这样一部电影,自然也就不遗余力。”阿德里安耸了耸肩,然后看着他问:“搞定了?”
“搞定了,”克劳德对那圈还在交谈的人中的一个老头抬了抬下巴,“布鲁姆先生帮了个小忙,对方很爽快的卖出了自己的股份。”
说到这里他长出口气,露出胜利的笑容:“泰德手中的筹码已经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