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元狩二年秋,缠绵病榻多时的大汉丞相公孙弘终于去逝,刘彻闻讯后为他赐下谥号为献以表彰他入仕以来的功绩。其子公孙度继承平津侯之位后,刘彻还特令少府协助平津侯府安排公孙弘的葬礼,让他葬在茂陵附近以为陪陵。公孙弘死后哀荣已极,几乎不输于他生前的风光。

李希沉默地望着一边的烛台,心中想着,公孙弘死去的前后诸事,想着他地死会给这个大汉的朝局带来什么样地变化。

丞相之位自然需要人去填补,只是这个人,到底会是谁呢?

“夫君,怎么还不休息?”张萃夜间醒来却发现李希一语不发地坐着。

“萃萃,”李希低头望着她,脸上浮现一丝温柔的笑,说道,“你管自己休息吧。今天入宫陪了阿娇一天,也累了。”

“妹妹虽然回了宫,可是性子却没有变,待我也很是尊重,倒没有真受什么罪。”张萃摇了摇头,随即眼睛忧心地望着李希,说道,“公孙先生去了。朝中空缺下来的这个位置,想必有很多人都在窥视吧?”

“嗯。”李希并不否认,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并不是个无知妇人。

张萃低眉说道:“如今朝中受到陛下重视的能吏不多,你觉得他到底会挑选谁来坐这个位置呢?”

李希站起身,披上一件淡青色外衣,走到窗边,说道:“太常绳侯周平不过是继承祖荫,卫尉张失期有罪,自然是略过不提,郎中令李广作战不利,大行令李息不过是一介武人,这二人想必陛下也不会考虑。主爵都尉朱买臣为人过于尖锐,少府赵禹略显平庸,亦担当不起丞相大任。放眼整个朝廷里,有希望的只有三人。

“哪三人?”

“右内史汲黯,为官多年,素有清名,且为人老成持重,当得一个稳字。廷尉张汤,主理廷尉府,熟谙律法,雄心勃勃,当得一个锐字。御史大夫李蔡,由武官入仕,善体圣意,又是说一知十的性子,当得一个慎字。”李希淡淡地说道。

张萃听完之后

着问道:“夫君怎不说自己?身为尚书令的你,可是信的臣子啊。”

李希转头看到妻子眼中戏谑的光芒,便知道她这是有意戏耍,回瞪了她一眼,无奈地说道:“你啊,若是要提醒我此非争名位之时,大可开口直说。”

张萃呵呵一笑,将头靠在李希的肩上,柔声说道:“关己则乱,我是怕夫君得失心太重,反而看不清楚,幸而……”

李希微微用力,将张萃抱到怀中,说道:“小皇子才一岁,日子还长着呢。”

张萃靠了一会儿,说道:“夫君,你说这三人,谁会成为大汉丞相呢?”

“谁也不会。大汉此后,至少在当今这位在位的期间内,是不会再有真正的丞相了。”李希摇头说道。

张萃不解地抬头望着李希。

“经过这些年,其实国策的真正决策者早已经由外朝的丞相及其属吏改为内朝诸参议了。所以当初主父偃能够以太中大夫的身份横行霸道,其实仗的正是内朝顾问的身份。而我的地位能够凌驾很多朝臣,甚至九卿之上,也是因为亲近陛下,备位内朝的关系。”李希悠悠地解释道,“公孙大人入仕后,一直很谨慎地把握着内朝和外朝的关系,而陛下也十分信任他,所以这些年来,才可以相安无事。如今他去了,陛下只会将更多地权力都收归内朝。”

张萃摇了摇头。说道:“照你这么说,丞相这位置竟然会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吗?”

“摆设倒也未必。这到底是外朝第一人的位置,还是很多人眼中炙手可热的好位置啊。只是从今以后,这个位置只怕会比针垫更令人感到棘手,稍有不慎,便有杀身之祸。”李希说道。

张萃忽然觉得自己抓住了些什么,猛地抬头说道:“这么说,张汤是绝对不可能当上丞相的?”

李希微微一笑。说道:“不错,张汤虽然有才,为人亦清廉,可是却是个贪权之人。陛下不会要他这样的丞相的,亦不会希望自己的得力助手就此毁去。”

……

上林苑•鱼鸟观

“臣不甚惶恐!”李蔡听完刘彻地话,立刻躬身行礼道。

“乐安侯不必惊慌。”刘彻温言安抚道。“你虽然是武将出身,可是为人谨慎,如今弘卿逝去,朝廷骤失重臣,正是要你来担当大任,度过此危难时机的时候。”

李蔡仍然有些忧心,虽然满脸的胡子将一切情绪都几乎掩盖住了。对他来说,能做到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已经是托了陈卫相争之福了,再往上高升一步,那简直不可想象。

“陇右李家乃是将门世家。你先祖从秦朝时便为将,还击败过燕国太子丹。你和你那堂兄二人入仕之后一直很得先帝信任。而你也不负他的期望,积功封侯。为官两千石。你那三个侄儿也很是不凡,记得李当户当初还当着朕的面,鞭打过韩嫣呢。”刘彻一边逗弄着鸟笼里的能言鸟(鹦鹉),一边细数着李家过往地功绩,。

“当户年少轻狂,胆大妄为,还望陛下恕罪。”李蔡规规矩矩地跟在刘彻身边,应和道。

“呵呵。可惜他虽然有才却寿不长,不然朕倒不介意他再在朕面前胆大妄为一次。”刘彻说道。“听说他还有一个遗腹子是吧?”

“正是。已经十三岁了。一直由臣的从兄亲自教养。”李蔡说道。

“你们李家一贯都出虎将,想来这孩子的武艺也一定不差吧。”刘彻说道,“这一提起,朕倒真想看看那胆大妄为的李当户的儿子是什么样了。明儿,你把他送到博望苑去,以后就陪诸皇子们一起读书好了。”

“是,陛下。”李蔡应道。

“百官之首不定下,朝中众臣就没有心思做事。明日早朝,朕就宣布任你为相的事,你看如何?”刘彻转头问道。

“臣遵旨!”李蔡应道。这本就不是他可以拒绝的事情,君王有命,为人臣者又怎么可以拒绝呢。

“你退下吧。”刘彻看事情都已经处理完了,便说道。

************************

李蔡顺从着离开之后,刘彻提着鸟笼一路到了鼎湖宫。因着是夏季的关系,陈娇便带着四皇子到了鼎湖宫居住,一住便是两个月。

“月关月关最可爱!”刚踏入鼎湖宫,远远地看到阿娇抱着四皇子在躺椅上休息,刘彻手中的能言鸟便叫了起来,引得陈娇和小皇子都转过头来,倒让提着鸟笼的刘彻有些不自在了。

陈娇转过头,看了看刘彻,又低头看了看他手中地鸟笼,笑道:“又是这鹦鹉。”

刘彻也是一笑,走到了陈娇身边,将鸟笼放在几案上,那鹦鹉正对着小皇子,便开口说道:“月关月关最聪明!”而还不懂事的小皇子也“呀呀”地回着话。

陈娇扑哧一笑,说道:“也不知道是谁教这鹦鹉地,怎么每次见到我们家小四都这么叫呢。干脆把月关当作小四的乳名好了。你迟迟取不出名字,连我这个做娘地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了。”

“好,你想怎么称呼都好。”刘彻笑道。

陈娇嗔视了他一眼,说道:“葭儿的名字是我起的,所以这孩子的名字想留给你起,结果你居然迟迟想不出个名字来。宗正那头都派人来说过好几次了。”

“小名就先叫月关吧。正名,等他封王的时候,再起也不迟啊。”刘彻含糊地说道。

陈娇低下头,对着儿子说道:“月关,小月关,以后这个就是你的小名了。”

刘彻的眼睛瞥到了一边的信纸,问道:“那是什么?”

“是稹儿和葭儿寄回来地家信。”陈娇说道。

“葭儿写的?”刘彻忙打开来看。

第七十六章 刹那芳华红颜老第四十一章 纵使相逢应不识(一)第三十三章 此去茂陵与谁同第二十一章 一封朝奏九重天第九十章 英雄血尽人间道(三)第八十三章 银河无渡隔云天(二)第八章 节手风光不相待第四十章 文章西汉两司马(一)第三十四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第八十一章 烽火连天恨归难(三)第八十四章 几多恩怨几多情(一)第二十章 孤舟一片故园心第七十六章第十四章 新秋朝凉未见日第八十九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四)第五十三章 悠悠岁月使人悲第七十六章 刹那芳华红颜老(二)第十八章 十年远别竟相逢第九十二章 长安城池烽火寒(三)第九十章 英雄血尽人间道(四)第七十四章 长驱千里势不可挡(一)第九章 骨冷魂清无梦寐第七十八章 宁知倾国与倾城(一)第二十四章 干戈用尽人成血第八十一章 烽火连天恨归难(一)第四十一章 纵使相逢应不识(二)第二十三章 公今此去归何时第四十九章 将军未得解戎衣第八章 节手风光不相待第七十三章 浮生长恨欢愉少第七十四章 长驱千里势不可挡(一)第四十五章 君恩厚薄有谁知(一)第六十六章 怎见浮生不若梦第九十一章 清风万里水天长(四)第四十四章 彼真此假俱迷人(一)第八十八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一)第四十二章 汉苑风烟吹客梦(一)第七十八章第四十章 文章西汉两司马(二)第七十六章 刹那芳华红颜老第七十五章第六十七章 古来才命两相妨第二十一章 一封朝奏九重天第二十章 孤舟一片故园心第四十一章 纵使相逢应不识(二)第九十二章 长安城池烽火寒(一)第七十三章 浮生长恨欢愉少第七十五章 几曾着眼看王侯(一)第七十八章 宁知倾国与倾城(一)第五十章 未死此身不令出第四十四章 彼真此假俱迷人(二)第六十二章 广玉公主初生时第四十二章 汉苑风烟吹客梦(三)第四十四章 彼真此假俱迷人(二)第七十八章第六十二章 广玉公主初生时第十七章 忽见乡书传雁足第七十五章 别恨万里家国路(一)第六十八章 淮南皓月冷千山第二十四章 干戈用尽人成血第六十九章 弈棋长安知何时第七十五章第八十五章 大漠无垠江湖远(三)第七十八章 宁知倾国与倾城(五)第七十五章 别恨万里家国路(四)第八十一章 烽火连天恨归难(一)第七十五章 几曾着眼看王侯(二)第九十章 英雄血尽人间道(二)第五十八章 自古东宫不虚悬第八十九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四)第三章 千金买赋曰长门第十六章 龙门变化人皆望第五十七章 胡风变曲胡笳声第七十七章第二十一章 一封朝奏九重天第五十二章 执念深时枉费心第四十四章 彼真此假俱迷人(一)第四十三章 人生几回伤往事(三)第十二章 江上晴云杂雨云第九十章 英雄血尽人间道(二)第四十七章 北宫花木郁茫茫第四十四章 彼真此假俱迷人(一)第六十三章 长风夜卷清虏尘第八十八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三)第二十七章 五陵无树起秋风(一)第四十三章 人生几回伤往事(二)第四十四章 彼真此假俱迷人(二)第九十二章 长安城池烽火寒(三)第十二章 江上晴云杂雨云第三十九章 凤巢西隔九重门第六十四章 秋风轻度万年枝第八十六章 镂心刻骨年复年(一)第七十八章 宁知倾国与倾城(三)第九十章 英雄血尽人间道(五)第三十八章 少年去病从军远第八十六章 镂心刻骨年复年(一)第七十八章 宁知倾国与倾城(四)第四十五章 君恩厚薄有谁知(三)第二十一章 一封朝奏九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