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参照物二

德国绝大多数都是私企,占全部企业的95%以上,只有极少部分企业有政府股份,例如德国联邦铁路,为何联邦铁路有政府参股呢?原因很简单:这个企业不赚钱,为什么不赚钱呢?因为德国空运发达、公路运输及其便捷。

众所周知,德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而且不限速、不收费,以至于人们出行大都选择开车,但是,在此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坚持铁路运营呢?这就是社会公平。

在一个社会里,一定有不能开车、不会开车或没有车开的人,他们远行大多依靠铁路,因此,政府必须让火车跑起来,即使赔钱,这就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

只要没有垄断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原来的垄断企业就一定会亏损,在德国法兰克福不远处有一家葡萄酒庄,老板去世后没有继承人,于是就由市政府接管,可惜,无论政府派去的人如何经营均无法实现盈利。

在长期亏损的情况下,市政府扛不住了,只好寻找新东家,最后,这家酒庄被一个私营老板购得,并在当年实现盈利,所以,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只要公平竞争,私有企业就一定比国有企业强。

德国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私有企业,它们的确很强。

何以见得?别小看德国经济的增长率,表面看来数字不高,但质量不可小视,德国3%的增长率起码相当于我国经济增长的10%, 因此,如果没有德国的中流砥柱作用,欧债危机将会进一步蔓延,德国经济之所以这么好,当然是因为德国企业很强。

其次,德国是全世界企业隐形冠军最多的国家之一。

什么是隐形冠军?有三条标准:

第一、产品市场占有率是全世界第一第二,或欧洲第一。

第二、年营业额在5000万至10亿美元之间。

第三、名不见经传,像这样的企业,仅德国就有1130家。

我们说德国企业强大,还有另外一个标准:企业寿命,德国企业至少达到12年以上,因此,德国到处是百年老店,这就是别的国家和德国的差距。

还有一个更为可怕的是德国企业的定价权。何谓定价权?就是我确定的价格,买家不能讨价还价。据统计,在全世界,三千多种德国产品具有说一不二的定价权,可以赚取高额利润,而且不买也得买,因为德国产品具有这样的特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德国企业如此强大,那么内在的动因是什么呢?根据我在德国的长期观察,现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坚持高质量和高价格战略不动摇。

德国产品高质量、同时也高价格,这是人人皆知的,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即使产品质量很好,但很多买家往往对高价格望而却步,但德国企业在产品高质量和高价格的态度上从来坚定不移。

仅以德国博世公司为例,这家企业生产汽车零配件和汽车维修工具,如电钻等。大家知道,如果汽车配件和维修工具质量太高,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汽车的零配件和维修工具不容易更换。

例如,博世公司生产的电钻头,可能一根钻头能用很长时间,而其他公司生产的很快就坏掉,产品太经久耐用,对博世公司来说反而不是什么好事,这家公司因而在一段时期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出路要么是降低质量,让汽车购买者经常换零件;要么是降低价格,让人更愿意更换产品。

这时候,董事会对公司战略进行讨论。

讨论的结果是,所有的董事都反对降低产品质量,而多数董事则反对降低价格。

怎么办?公司决定,既不降低质量,也不降低价格,而是寻找新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美国。为何?因为美国车又粗又笨,也很容易坏。

博世公司把重心放到美国,很快就起死回生,重新焕发生机,之后,全球汽车市场发展起来,博世公司就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了。

二、德国企业强大的根本原因是人才。

在企业中,最重要的人是领导者,德国领导者的优秀素质很多,其中忧患意识是不被人注意到的。

例如,德国有一个全球五百强企业,名叫辛克全球货运。该公司董事长扑腾格尔先生在七八十年代欧债危机刚爆发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股份都卖掉,专做风险投资,目前已购买了德国最大的教育集团,该集团拥有66家职业学院、三所国家承认的大学和3所进修学院。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扑腾格尔先生所做的事情似乎也没有什么,但仔细分析,他的决定很了不起。为何?你现在知道,欧洲债务危机随即发展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是,当时谁能预料得到并通过逻辑推断出来呢?这种忧患意识其实也就是一种前瞻性的眼光。

德国领导者的忧患意识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例如,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就有人担忧鲁尔区的未来,有人甚至喊:鲁尔区快死了。

为什么呢?因为鲁尔区赖以生存的是煤炭和钢铁产业,而煤矿和铁矿快要被挖光了,怎么办?于是企业领导者开始思考企业转型升级。

大企业如克虏伯公司就决定抛弃钢铁粗加工,转而生产钢铁高附加值产品。比如,克虏伯的无缝钢管全世界最牛,即使善于模仿的小日本也做不出这样质量的产品。

大企业如此,小企业呢?同样,很多做配套的中小企业也在转型升级,它们纷纷在产品和技术上下工夫,打造全世界要么独一无二的产品,要么是最先进的工艺技术,这就是德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鲁尔区不仅没有死,相反还活得很好,大量的中小企业正焕发着蓬勃生机。

德国重视教育,这是德国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核心动因,德国高等教育免费,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管理和市场人才,而德国独特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的技术人才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因此,学习德国,就是要学习德国在人才培养上打提前量,在企业还没有入住的时候,政府就要下大力气开始培养人才,让企业随时有人才可用,这才是解决企业问题的根本所在。

同时,还要在环境问题上打提前量,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先保护好环境,让企业在优美的环境中运营。

南华联邦尤其是建国前从抗战时期的制造业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德国模式的深深烙印。

第343章 背后的原因第212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二第57章 攻占加蓬一第318章 谁更残暴第23章 华裔力量二第55章 非洲思考第375章 千钧一发第450章 老挝战斗一第304章 蓄水池一第144章 南华联邦国家报告三第565章 不是单打独斗三第63章 立足点几内亚第137章 海盗问题四第147章 尝试进入第123章 远洋捕捞二第505章 插入伊朗第534章 降落航母一第390章 我们怎样做第52章 必须介入第181章 中东布局第349章 全球追杀二第43章 跟着幸运第280章 我的心碎了第594章 预警机日机三第324章 13少爷第186章 武器出口二第631章 司令部日志三第251章 记者会第612章 事情很复杂第106章 条件二第291章 什么原因第131章 最后清除一第543章 只是空袭第96章 东南亚记忆二第39章 任务的意义第76章 使人思考的书五第397章 现代愚公第318章 采访实录三第222章 审判之后一第122章 远洋捕捞一第202章 国策贯彻一第310章 信仰第183章 武器交易第3章 最后一战二第577章 带每个人回家第196章 国家战略二第139章 最后的清除四第381章 灾难三第578章 敌人的描述第300章 还没弄清第232章 军队整编一第148章 刚果报告一第550章 航母降落一第622章 战斗的记忆九第401章 深度分析第296章 接上关系第317章 采访实录二第368章 首次第160章 南华联邦感受二第36章 世界尽头的天堂第267章 交通二第7章 刺杀三第467章 海军生活第344章 马岛战争启示第84章 你的认识三第298章 开始第152章 新经济政策二第227章 商业模式一第90章 突击队重现第545章 海战一第369章 大队长日记一第19章 亚齐七第309章 金融问题第510章 对应措施第457章 悲惨的命运第125章 击沉捕鲸船第336章 历史二第81章 使人思考的书十第257章 开玩笑第516章 惨烈的任务第105章 条件一第584章 华裔记者一第332章 贫富看法第292章 接上关系第333章 没有夕阳产业第346章 如何解体第631章 司令部日志三第266章 交通一第313章 割地一第178章 兑现诺言第222章 审判之后一第484章 终极目标第4章 南华联邦共和国第28章 桑给巴尔一第273章 战斗准备第236章 军队整编三第533章 空中加油第244章 太阳能二第149章 刚果报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