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一章 迎击俄军(八)

收到了东北战区司令部的回复之后,青岛军事小组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也认为自己先前对局势的了解确实有些不足,只注意到了敌方的劣势,而没有将人民军遇到的困难考虑充分,这么看来只休整5-7天之后,发动对沈阳的进攻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过按照东北战区司令部所提出的休整15天的时间再发动对沈阳的进攻,也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俄军肯定会向沈阳增加军队,尽管俄军的效率低下,但现在关糸到俄军的成败关建,又有15天时间,因此俄军也肯定会利用,并尽力的提高效率,毕竟从哈尔滨到沈阳有铁路连通,从理论上说,即使是从哈尔滨调兵到沈阳来,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而且俄军也一定会加紧修建沈阳的防御工事。那时再进攻沈阳,就将会和俄军的优势兵力以及坚固的阵地硬拼,虽然人民军拥有几大攻坚的利器,但就算能够攻下沈阳,也肯定会付出较大的伤亡代价,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于是军委又重新制定了一份新的作战计划,并在新计划中,偷袭海参崴的计划又再度被提到进攻沈阳之前,而且偷袭海参崴的战略目地也不再仅仅是调动俄军,配合对人民军对沈阳的进攻,同样也还有开避第2战场,形成对俄军的两路夹击的任务,最终实现在两支军队在哈尔滨会师,一举收复东北三省,以及海参崴、双城子、伯力等地区。然后再以这个结果为基础与俄国进行谈判。

当然这样一来,在计划安排、兵力布置、物资调配等方面也都需要进行重新来安排了。

首先是即然进攻沈阳的计划推迟了,而且在短时间内,俄军也没有能力向人民军发动进攻,另外偷袭海参崴的准备工作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完成的,因此也就不化急于马上开战,到是可以让部队多休整一段时间,好全面恢复战斗力。

另外由于这时将会有一段较长的休战时间,因此可以对前一阶段在战斗中立功的人员进行嘉奖,如升职,加衔,授勋等等,一方面由于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人民军也有一部份中下级军官阵亡,需要有新的军宕补充上来,以确保人民军正常的编制,这也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方法之一,如果连基层军官的编制都不足,还怎么打仗呢?

另一方面则是借嘉奖的机会,对全军进行一次鼓舞动援。功赏过罚,是一支优秀军队的基本条件,通过对有功人员进行公开的嘉奖,不仅是保证军队的公平,并且可以激发其他军官的荣誉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让他们在以后的战斗中更加努力作战,建立功勋。

同时还可以考虑将一部份立功人员送到青岛,进行公开的表彰嘉奖,甚致接受新闻采访,或者青岛方面组织一个有各方人员参加的慰问团,并且由华东政府的高层人员亲自带队到前线去慰问军队、授勋、颁奖,这些都是鼓舞军心士气,并加强宣传华东政府战绩的方式。

虽然决定将休整期延长,并且在袭取海参崴之前,人民军基本都不会主动向俄军发起进攻,但守备工作却不能放松的。现在人民军在辽东地区的防线有两条,一是在辽阳一线,前突到十里河一带,防备俄军;二是在鸭绿江一线,沿鸭绿江布置,防备日军。

这两条防线的俱体军队分配安排是,留在辽阳一线驻守的部队仍然是第2、3、4三个军,并且将在青岛训练的12个后备团中,调8个团大约2万军队,用以补充这三个军的人员损失。

毕竟现在还拥有庞大兵力的俄军仍然是人民军的首要大敌,而且一但袭取海参崴的计划成功,那么在辽东地区的新战争就从这里发起,因此必须在辽阳一线保持大量的兵力。另外就是趁着休整期,加强辽阳一线的防御,构筑好坚固而完善的防御工事,以防备俄军的进攻。

而鸭绿江一线则交给第5军守卫,日军在鸭绿江边被人民军重创,余部被赶到朝鲜半岛上,但连同伤兵大约还有13、4万人,如果休整1、2个月,大部份伤兵都可以伤愈归队,至少凑出10万军队是没有困难的,而且随日军撤到朝鲜半岛的还有约20万左右的后勤人员,另外日军还可以从朝鲜人中征集军队,因此日军的新兵源还是有相当充足的保障。

不过制约日军数量扩大的有两个因素,一是训练时间,二是武器弹药,由其是后者。虽然在撤退时,日军将大量军用物资都运到朝鲜半岛上,并且以前在朝鲜半岛也屯集了不少的物资,甚致大部份物资都可以在朝鲜半岛就地征集,但武器弹药却只能从日本本土运来。而在目前人民军掌握了制海权的情况下,想从日本大批量的运送武器弹药到朝鲜半岛上,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军委估计,日军的上限也就是15万,再多了也没用,只能送人头。

虽然第5军的总兵力在6.5万左右,但有鸭绿江为屏障,可以沿鸭绿江构筑防线,而且人民军还有一支内河舰队支援,因此也完全足以抵挡日军的反扑,如果日军真的要介入辽东战场的话。当然第5军的任务不仅仅是守住鸭绿江防线,同时还兼管旅顺、金州等地区。不过现在日本海军己遭重创,俄国海军则是彻底覆灭,旅顺等地区面临的威胁并不大,到也不用驻守太多兵力,只要有一个师能够维持这一地区的安定也就够了。

另外就是炮弹的问题。其实现在华东政府的炮弹库存数量也不太多,只有10万余发,毕竟华东政府的发展时间太短,工业基础薄弱,规模也不足,武器弹药的产能有限,现在支撑战争的武器弹药都是这几年时间积攒下来时。在开战之前,经过了两年多的积累,才攒了30余万发炮弹,在前期投入战场己超过20万发,而现在华东政府的炮弹产能为每个月大约能生产各种炮弹3.5万发左右,而在短期也不能让产能得到大量提高,这也是人民军必须停战2、3个月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前线的供应还是需要满足的,军委决定先运5万发炮弹到辽东,至少保证能够打一仗,而以后的战斗,也只慢慢想办法吧。

不过在弹药供应方面,日俄两军其实也不比人民军强,虽然日俄两国的工业规模、产能都远胜过华东政府,但日本受制于没有制海权,虽然空有弹药却运不上来也是没用;而俄国的工业全都集中在欧洲地区,离远东的距离有8、9千公里,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有完工,再加上俄国低下的效率,因此俄军也面临着弹药供应不足的困境。这么看弹药供应不足,其实对人民军造成的影响并不是致命的。

现在第5军还有2个师留守青岛,当然都要调到辽东来聚集执行任务,而青岛的守备任务则改由第1军负责。

第1军和海军陆战队都将撤回青岛,将来袭取海参崴,就是由这两支军队负责。由其是海军陆战队,回归之后将扩编成2个师、3个团,共计兵力将达到4万左右,因此罗岳也不必再挂着司令的名议,实际却是只干一个师长的工作。

袭取海参崴的行动,初步是定在两个月以后也就是在8月底9月初进行,一是要融出一定的时间来生产积累弹药,二是这个行动的组织工作也需要时间来完成。

由于袭取海参崴作战的重要性加大,以前只是海军陆战队独力完成,而且攻下了海参崴之后,也不会再扩大战争规模,但现在参战的兵力,战争的规模均大幅增加,因此所需要的船只,后勤保障,辅助人员以及后续的物资供应,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安排,准备。也包括进攻海参崴之后的作战计划,也要重新制定,这些工作自然都需大量的时间。

得知人民军并没有进攻沈阳的打算,而是在挖战壕、修堡垒,一付坚壁清野,打算长期防守的样子,林涅维奇也松了一口气,因为现在他手下的可用兵力只有15万左右,而且建制不全,大部份部队的减员都超过3成,有的部队甚致达到5成,如果人民军发动进攻,林涅维奇的心里确实是一点底都没有。当然林涅维奇不可能知道,现在人民军其实也己是强弩之末了。

虽然能够缓过这一口气来,但林涅维奇可不敢大意,毕竞人民军近在咫尺,随时都可能进攻沈阳,于是林涅维奇一面对军队进行重新整编,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一面又向哈尔滨下令,命他们必须在3天内送3个师到沈阳来增援,否则就以军法从事。然后又下令在沈阳城外修建阵地工事,俄军的人数不够,就强令城中的居民出城干活。

就这样人民军和俄军在辽阳至沈阳地区,正式进入到对持状态,而战争也告一段落。

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区(二)第五九六章 济南众态(五)第二十七章 夜话(下)第二零九章 奇袭库伦(三)第五十四章 舰队汇合(二)第四七六章 外交争斗(五)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动(三)第五五四章 接受谈判(六)第五三九章 美国调停(上)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动(十二)第五三一章 调查报告(下)第二四九章 鉴定图纸第五六六章 预备会议(一)第十二章 接管济南(五)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三)第七十五章 进攻赤峰(下)第六零三章 应对计划(三)第五七零章 进驻县城(三)第三二六章 李鸿章来访(三)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三三五章 工业成就(一)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动(八)第一六八章 回访日本(下)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一五四章 新农村建设(五)第三八五章 对马海战(十一)第四九五章 舆论风向第四四一章 进京(八)第三三七章 工业成就(三)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战(二)第五八三章 张作霖归附(下)第三三二章 李鸿章来访(九)第一五四章 回师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动(五)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五)第五三一章 调查报告(下)第一九二章 登陆爪哇(四)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第一一一章 造舰(六)第四三五章 战争再启(六)第三四五章 欧洲危机(二)第七十七章 规划(三)第二二一章 谈判(三)第八十章 战前(上)第十八章 海红旗16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一八二 开平煤矿(下)第五二一章 反围剿(一)第六三二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四)第一二六章 绿林大会(上)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八)第三一六章 锦州(四)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抚(四)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第五十三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四)第五四一章 镇南浦登陆(一)第二六九章 进城(五)第六十三章 德国使团(三)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七十七章 水灾(二)第三四一章 李鸿章之死(二)第三二六章 海参崴(九)第二二九章 技术讨论第一四四章 徳国之行(一)第一四六章 北仓之战(五)第三十八章 谈判(中)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五七五章 谈判(三)第三十三章 市长上任(五)第二六一章 根据地(三)第三二零章 骑军(四)第六零二章 应对计划(下)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一零四章 拦截(下)第二六零章 根据地(二)第五二五章 谈判(三)第四八三章 统一商界(五)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四)第一七七章 南洋巨富(四)第一九六章 访问英法(七)第五零一章 舆论再变(四)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六十九章 工业(六)第三二七章 李鸿章来访(四)第六一二章 满洲里战役(五)第六十八章 工业(五)第四八一章 统一商界(三)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动(六)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四七零章 战前(二)第三一一章 二进胶州(四)第五十二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三)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三六八章 余波未平(五)第七章 诱敌战术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四三三章 进攻北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