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七章 满洲里战役(十)

双方的士兵在俄军的阵地里进行着激烈的争夺,上好了刺刀的步枪在士兵的手中做着突刺、劈砍、格挡、闪躲等等动作,甚至是拳打脚踢,头撞口咬,翻滚、扭打着在生死的边缘游走、搏斗,己有无数的士兵倒下,再也站不起来,但更多的士兵仍然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战场中来。

其实经过了前期的战争,人民军的白刃战能力己经有了长足的提高,由其是积累了大量的白刃战经验,而且在休战期内,也加强了白刃战的训练,因此现在的白刃战能力,在技术、经验上己不在俄军之下,只是由于人种不同,不及俄军士兵的身高、力量,才稍逊一筹。

不过人民军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人民军的支援火力强大,虽然进入到白刃战之后,支援火力的作用己大幅削弱,但在一些局部战场,还是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方面人民军要比俄军有优势;二是人民军在白刃战中,还是有一些可以使用的武器,如96式手枪和手**,可以在白刃战中发挥较大作用,弥补人民军士兵身高、力量的不足;三是人民军本来在人数上就有优势,而俄军的援军却被人民军的炮火隔断,因此人民军的增援在不断的投入战场中,令双方的兵力失衡逐渐扩大。

于是随着战事的进展,人民军越战越勇,逐步的推进,扩大攻占的地盘,而俄军却在步步的退却,不断的让出阵地,虽然这种进退的变化速度并不快,但趋势却是不可逆转。

经过了1个多小时的激战之后,俄军己经丧失了大部份的阵地,而且有一部份俄军己经被赶出了阵地,尽管还是有一部份俄军在奋力死战,但无奈这时大势己去,不可挽回,不久之后,俄军就全部退出了战场,而俄军在呼仑贝尔的第一道防线也宣告全部失守。

虽然攻占第一道防线,令人民军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毕竟打仗就是要死人的,不过人民军并没有立刻趁势向俄军的第二道防线发动进攻,因为俄军在第一道防线表现出的战斗力,还是让人民军有些意外,这也说明尽管俄军在以前的战斗中大败,但也不能轻视,因此进攻俄军的第二道防线,必须要做好充份的准备,由其是两列装甲列车,必须要参与对第二道防线的进攻,而这就需要连夜铺设铁路。

于是人民军休整了一夜,同时工程兵连夜施工,将铁路线向前铺设了大约5公里,让装甲列车能够前出,因此在第二天,人民军向俄军的第二道防线发动进攻。

而这一次进攻的结果有些出乎人民军的意料,俄军的抵抗明显比第一道防线弱得多,仅仅只抵抗了两个小时,俄军就抵挡不住,退出了第二道防线。而随后人民军出动两列装甲列车,连同两个师的兵力,沿铁路线向满洲里的方向进军。

但俄军再次作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主动放弃满洲里,全军都撤退到了赤塔。而在俄军退到了赤塔之后,又炸毁了一部份从赤塔向满洲里方向的铁路线。

原来俄军的骑军大败之后,俄军的主将林涅维奇就知道呼伦贝尔到满洲里防线是守不住了,因为俄军的兵力不足,而且火炮的数量也远不及人民军,因此一但没有了骑军对人民军的牵制,是根本防不住人民军的进攻。林涅维奇也知道,如果自己再遭受一场大败,那么回国之后就等着上军事法庭了。于是林涅维奇也决定,不管国内要求,不得破坏中东铁路的命令,而选择炸毁铁路线,只有这样才阻止人民军的进攻。

虽然说炸毁铁路是违返了沙皇的命令,但这还有分辩的余地,而自己需要守住的底线有二条,一是不能让兵力有大的损伤,因为在此前的战斗中,俄军损失惨重,共计损失约60万左右的军队,导致现在远东就剩这么10余万军队了,因此无论如向军队是决不能有大的损失;二是赤塔决不能有失,因为哈尔滨、呼伦贝尔、满洲里等地,虽然在开战前被俄军占领,但在法理上都还是清廷的领土,丢也就丢了,但赤塔却早己是俄国的远东领士,又是西伯亚大铁路上的关建节点,一但赤塔被人民军占领,就意味着从赤塔开始,以东的远东领地都难以保全,那么俄国自19世纪以来,花了近百年时间向东扩张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了,因此赤塔是绝对不能再有失的。

最初林涅维奇是打算炸从满洲里到呼伦贝尔之间的铁路线,这样可以让满洲里成为赤塔的前沿防线,以扩大赤塔的防守纵深,因此才在呼伦贝尔布下了重兵,阻挡人民军的进攻,并且为自己布置炸毁铁路线争取时间。本来林涅维奇是希望呼伦贝尔防线能够坚守3-5天的时间,由其是呼伦贝尔的第一道防线,是俄军花了相当精力布置,林涅维奇认为这道防线应该可以坚守3天,至少要坚守2天时间。

那知呼伦贝尔的第一道防线只坚守了1天时间,而在实际连一天都不到,只有大半天,只不过是人民军并没有立刻向第二道防线发动进攻。因此林涅维奇也明白,人民军留给俄军的时间,并不足以让俄军从容布置炸毁铁路,毕竟只炸毁几小段铁路是没有用的,最多只能拖沿人民军几天的时间,必须要对铁路线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才行。

另外从呼伦贝尔到满洲里约170公里,既使没有铁路,对人民军来说也不算太远;而从满洲里到赤塔则约500公里,如果没有铁路,将会给人民军的进攻造成相当大的麻烦,另外出了满洲里就进入俄国境内,俄军将有主场之利,也更容易对抗人民早,因此林涅维奇也当机立断,决定将呼伦贝尔到满洲里全部放弃,直接退守赤塔,然后炸毁铁路,全力经营赤塔的防守。

结果就是人民军基本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满洲里,而且俄军由于撤退的较为匆忙,因此只带走了武器弹药,而在满洲里留下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如粮食、饲料、药材、布匹、木料、帐篷等等,当然都成了人民军的战利品。

到这时为止,满洲里战役全部结束,人民军阵亡3527人,受伤5134人;而俄军阵亡11784人,受伤7428人,另有2376人被俘,人民军还缴获了战马3000余,步枪6000余支,各种物资达3000余吨,可以算是取得了大胜,并且基本完成了战前制定的目标。

不过俄军虽败,但损失并不大,基本保存了主力部队以及武器弹药,只有骑军的伤亡较大。而且在逃回到赤塔的途中,林涅维奇就下令,沿途破坏铁路线,基本就是走一段炸一段,结果在满洲里到赤塔的铁路线上,俄军共计进行了10余处的破坏,而且每处的破坏距离都超过5公里以上,基本是彻底瘫痪了这段铁路线。

逃到赤塔之后,林涅维奇收到消息,人民军在占领了满洲里之后,并没有趁势进军,也没有派人维修铁路,而是就地驻扎起来,也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的策略成功了,保住了赤塔。于是林涅维奇又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发回圣彼得堡,通报了前线的战事情况,然后布置赤塔的防守,同时也等待自己的命运。

其实就是林涅维奇不破坏铁路,人民军也不会西进,毕竟人民军发动满洲里战役的目地只是为了趁俄军尚未集结足够的兵力之前,先击败俄军,解除掉华东政府的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对付英法组成的远征军,现在这个目地基本己经达到,自然也没有必要继续西进。而且俄军破坏铁路的行为,正好是又给人民军帮了一个大忙,这样俄军再想卷土重来,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西北的战场也基本进入了平稳期。

而观察团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鲁登道夫对此的评价是:俄国己经基本退出了远东的争夺,就算英法联合远征军到达远东参战,俄国也不可能再恢复到战前的状态,就算是华东政府被远征军击败,日本也可以凭借和远征军联合作战的机会,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填补俄国留下来的真空,而俄国经历了诸多的惨败之后,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日本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相反如果华东政府没有被远征军击败,那么华东政府不仅能够在中国东北地区站稳脚跟,而且还会继续向俄国的远东地区扩张,因此俄国有很大的机率彻底丧失远东地区。

这个推论的结果当然是对德国有利,如果俄国要彻底放弃远东地区,国势必然会衰弱;而俄国不想放弃远东地区,则必然会在远东投入大量的精力,无论是那一种结果,对德国都是好消息。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军事观察团留在满洲里也没有意义,因此军事观察团又回到哈尔滨,而在返程的途中,鲁登道夫写了一份关于目朔远东局势,连同自己看到的几项人民军的武器、技术的报告,发到青岛,再由青岛发回德国国内。

第六七九章 大获全胜(十)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一七七章 德国之行(九)第三三五章 工业成就(一)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四六三章 围歼日军(七)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赛(四)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会议(四)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五二七章 攻占哈尔滨(一)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四五六章 处罚(下)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乱(四)第八十二章 八国联军的动向(上)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一四三章 访问(三)第一四二章 上海新区(六)第二五七章 公审大会(二)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战(上)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应(四)第九十一章 天津战役(四)第二八二章 旅顺口作战(二)第三二九章 最后的准备(一)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一八二章 护侨行动(四)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六六零章 台湾海峡之战(一)第三九五章 全面开战(四)第三八七章 对马海战(十三)第二五零章 创业(三)第六十九章 工业(六)第五五八章 美国(一)第五七一章 北洋议事(一)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五四零章 联合军演(五)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二十四章 锦州告急(三)第一五五章 回师(下)第一七一章 德国之行(三)第三五九章 徳国特使(七)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三)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一八六 商务招标(四)第三四二章 军事计划(上)第六五八章 远东远征军(五)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赛(七)第四二二章 停战期(三)第五七二章 北洋议事(二)第三三九章 李鸿章来访(十六)第二九二章 情报机构(下)第五一五章 试演(上)第五四四章 镇南浦登陆(四)第二二五章 青岛战役(九)第五六六章 预备会议(一)第五十一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二)第一五二章 徳国之行(九)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语(下)第七十章 工作开展第二七三章 战争开始(二)第四二五章 进攻北京(四)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战(四)第二零三章 从军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动(二)第一六五章 新舰下水(一)第四三一章 进攻北京(十)第四八零章 登陆作战(二)第一七六章 南洋巨富(三)第三三四章 海归(五)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赛(五)第七十三章 进攻赤峰(上)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五四六章 镇南浦登陆(六)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一二七章 绿林大会(下)第三九零章 新闻发布会(四)第二五七章 公审大会(二)第三五三章 徳国特使(一)第一一六章 农村调查(二)第一七四章 德国之行(六)第三十三章 联军的实力第二九三章 渔人行动(五)第四九五章 舆论风向第四七六章 外交争斗(五)第五七三章 预备会议(八)第二十二章 锦州告急(一)第四零八章 旅顺攻略(五)第六七二章 大获全胜(三)第六七二章 大获全胜(三)第一零六章 造舰(一)第一四二章 北仓之战第三四七章 欧洲危机(四)第四十七章 登陆作战(上)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二)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一二七章 电报第五二三章 谈判(一)第四八一章 登陆作战(三)第三十二章 袭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