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

夏博海等人都十分清楚,尽管现在华东**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且表现的相当强势,说打就打,说抢就抢,英法日俄等国基本都拿华东**没有什么办法,但这种优势的基础却是相当的脆弱,一但过了临界点,那么华东**将会呈雪崩式的崩溃。

当然,华东**也在想尽办法延长临界点到来的时间,拦截商船,登陆日本劫掠,一方面是在英法日俄等国施压,迫使他们早日屈服;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劫掠来的物资延长临界点到来的时间,但这些做法只能有限的延长时间,临界点终将还是会来到,那么能否在临界点到来之前,迫使英法日俄等国屈服,谁也不敢做这个保证。

尽管这时荷兰己经服软,并且和华东**签定了赔款割地的条约,但由于荷兰的实力太弱了,在远征军中几乎微不足到,因此服软也只是具有像征意义,但对大局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而现在英法两国终于向华东**服软,并接受赔款的条件,这才是真正的重大转折点。意味着远征军的同盟彻底解体。

华东**立刻表示可以接受美国的调停,但要求将谈判的地点设在上海。事实上谈判的地点设置是十分重要的,设在那一方的地盘,就意味着那一方占据着谈判的优势,而如双方势均力敌,则一般设在中立国家。

美国到也没有要求将这次谈判的地点也设在美国,因为罗斯福总统十分清楚,在这次谈判中,美国所扮演的角色与其说是一个调停者,到不如说是一个传话者,对谈判的三方都没有多少影响力,因此也不可能主导这次谈判,自然也就不会要求将谈判地点设在美国。而英法两国对此也没有异议,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华东**停止拦截商船,以及攻击英法两国殖民地的港口。

而华东**拒绝了停止拦截商船,但同意停止攻击英法两国殖民地的港口。其实这个回复,华东**也是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是舰队攻击了西贡港之后,并没有继续攻击印支联邦的其他港口,而是又返回爪哇,执行落实谈判的协议,准备接收加里曼丹岛的统治权,因此停止攻击英法两国殖民地的港口,不过是顺手卖个人情;其次则是分化英法两国。

尽管这次英法两国一起和华东**谈判,打算互相协助,但两国也并不是铁板一块的,各自的利益和诉求也并不相同。华东**停止攻击英法两国殖民地的港口,实际是对法国有利,因为印支联邦是法国最主要的海外殖民地,除了西贡之外,还有鸿基、岘港、金兰等重要的港口;而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价值都不大,重要一点的港口只有新加坡,但新加坡好歹还有3艘战列舰坐镇;但拦截商船则是英国的损失大,而法国的损失小。

果然,收到了华东**的回复之后,英法两国立刻产生了分歧,英国认为不能接受华东**的这个条件,仍然要继续向华东**施压,必须停止拦截商船;而法国则主张接受这个条件,毕竞这个结果对自已有利,如果继续向华东**施压,万一华东**改过来,停止拦截商船,但继续攻击港口,那可就是弄巧成拙了。

于是在利益面前,当然不能让步,因此英法两国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法国表示,如果英国不能接受华东**的条件,那么法国将单独和华东**举行谈判。在无奈之下,英国**只能妥协,否则等法国和华东**谈判成功,只会对英国更加不利。

英法两国都接受了华东**的条件,接下来就是确定谈判代表,双方又发生了争议,如果从英法两国派人去中国谈判,至少又要拖1个月的时间,因此英国主张由两国驻清国公使担任谈判代表,这时英国驻清国公使是朱尔典爵士,此人是英国的外交老手,在清廷己任职多年,人脉颇广,和清廷的重臣己故的李鸿章,还在的庆亲王、张之洞、袁世凯等人都建立了不错的私人交情,英国也放心将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办,而且早点谈成,恢复和平,对英国也是有利的。

而这时法国驻清国公使巴斯德的才智较为平庸,能力也一般,因此法国对他有些不放心,觉得还是从国内派人去靠谱,而且拖1个月对法国的影响较小。

不过这次轮到英国人说不了,英国**表示,现在英国耗不起时间,如果如果法国坚持从欧洲派人过去,那么英国将率先和华东**开展谈判。而法国也知道不能让英国和华东**先谈成,因此也只能退让一步。

华东**派出的谈判代表仍然是李三杰,由上海地区的负责人李松晨担任他的副手,谈判的地点选在上海轮船招商局大楼。

这座建筑建成于1901年,共计3层楼高,原来是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总部,轮船招商局是清廷洋务运动中,少数较为成功的近代企业,属于官商合盈性质,双方共同出资,由官府负责业务,商人负责实质的运营,负责人就是李鸿章最信赖的盛宣怀。不过在庚子国变之后,清廷势衰,加上华东**崛起,并插手航运业务,因此轮船招商局也渐渐衰弱下去。

华东**占领上海之后,将清廷的资产都收为己有,由于轮船招商局属于官商合盈性质,因此华东**和盛宣怀协商决定,以600万银元的价格,买断轮船招商局的全部商营股份,将轮船招商局全部都纳入华东**的掌控之下,而这座刚刚建成5年的新建筑,也成为华东**的国有资产。这次上海谈判,在李松晨的建议下,将地点定在这里。因为这里过去是属于租界,但这栋建筑的产权却是属于清廷,但现在都是华东**了。

由于英法两国的谈判代表却在中国,因此谈判也很快就得以举行,其实这次谈判也没有多少条款值得过多的纠结,毕竟华东**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如收回了上海租界,没收租界内英法商人的资产,俘虏的英法两国军舰,以及拦截俘虏的英法两国的商船、商品等等,都是不会吐出来,而对英法两国的其他利益也没有多少兴趣,主要就是赔款的数额和形式。

当然在遣词用语上还一番争执,如上海租界的归属,英法两国都主张用“转交”,而华东**则坚持使用“收回”,一词之差,但意议则完全不同。不过对英法两国的俘虏,以及抓捕的两国商人、商船人员,华东**都承诺全部释放。另外英法两国也承认华东**拥有长江航道的管辖权,实际也就是承认长江是华东**的势力范围。而华东**也答应在谈判成功之后,向英法两国的公司开放。

这个利益是相当大的,长江不仅仅是一条水运的航道,而是一个庞大的江河水运系统,并且可以幅射到两岸的陆地。因此华东**控制了长江,可以将自己的影响力轻易的扩展开了湖北中部的武昌,甚致宜昌。

其实现在华东**只控制长江的入海口,不过没有入海口,长江航道的价值就下降的一大半,因此英法两国也只能承认长江是华东**的势力范围,以换取华东**将长江航道对英法两国的公司开放。当然,以后长江航运,以及长江沿线的利益如何分配,将由各方另外再举行专门的商务谈判来确定。

三方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将这些容易解决的事项全部确定下来,接着就进入最坚难的赔款谈判,虽然英法两国都己经做好了赔款的准备,但俱体的数额自然是越少越好,因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博奕,各自引经据典,据理力争,讨价还价,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

经过了5天的反复争执和讨价还价之后,华东**和法国首先确定了赔款的数额,15亿法郎,约合6000万英镑。最开始华东**开价是20亿法郎,而法国只想支付10亿法郎,经过一翻反复拉剧之后,华东**降到了15亿法郎,但法国却坚持只愿支12亿法郎;双方为此又争执了2天的时间,而各自都不肯再让一步,李松晨甚致强硬表示,15亿法郎,是华东**的底线,如果法国再拒绝,就只能宣布谈判失败,华东**会立刻恢复对印支联邦的港口攻击。

而在华东**的武力威胁面前,法国最终还是妥协了。其实15亿法郎也基本在法国**的预料之内,因为在普茨茅斯谈判中,华东**对日俄两国开出的赔款数额是5000万英镑,而现在华东**己经击败了远征军,价格当然会上涨,因此6000万英镑也并不算是离谱。

第一二四章 学校(三)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赛(四)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战(三)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动(一)第四十五章 导弹与炮弹(下)第四七七章 山海关之战(六)第九十八章 新根据地(一)第五五七章 地主联盟(一)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六三六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八)第二零三章 从军第一三九章 合肥见闻(三)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岛(三)第四八一章 登陆作战(三)第三一七章 锦州(五)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三八四章 对马海战(十)第一二七章 绿林大会(下)第五八九章 农场巡视(四)第三五九章 徳国特使(七)第三一七章 骑军(一)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战(一)第四九零章 登陆作战(十一)第六一七章 满洲里战役(十一)第六七二章 大获全胜(三)第五章 上岸第五九九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上)第四七五章 山海关之战(四)第二一三章 青岛攻略(二)第四七二章 外交争斗(一)第二九八章 胁迫(三)第一八九章 登陆爪哇(一)第一五四章 访徳使团(上)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四)第五六七章 阴谋(五)穿越舰队简介一053H3导弹护卫舰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乱(四)第三五六章 徳国特使(四)第三四一章 李鸿章之死(二)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之死(一)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一八六章 护侨行动(八)第三十八章 谈判(中)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三十五章 导弹战术(下)第五三六章 联合军演(一)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岛(二)第四九九章 各方态度(二)第五四二章 未来计划第二四八章 创业(一)第一六三章 庆贺大会第一六一章 农业部的运作(二)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六零一章 应对计划(上)第三七四章 对马海战(一)第二三九章 作战计划(七)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战(六)第五八三章 张作霖归附(下)第四九七章 袭取海参崴(六)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四二八章 空中侦察第一八一章 护侨行动(三)第五二一章 反围剿(一)第一七零章 投资考察(一)第四八二章 登陆作战(四)第四九二章 归附(下)第三四三章 李鸿章之死(四)第六九二章 再度出击(三)第六八零章 结束战争(一)第四三二章 进攻北京(十一)第三十五章 陆军盘点第六三一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三)第一八四章 护侨行动(六)第一三一章 海军假期(二)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七十八章 陆军编制(二)第五六七章 预备会议(二)第三七一章 德国的收获(上)第四八二章 登陆作战(四)第一章 最终协商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八)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二十八章 锦州告急(七)第六五三章 撤侨(五)第三六一章 徳国特使(九)第四十七章 登陆作战(上)第二百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六)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二一二章 青岛攻略第六一一章 朝见风波(三)第七十二章 义和团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四十一章 造舰计划(五)第四十二章 舰队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