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德国舰队

上海码头。

李鸿章在两列行动整齐如一、步伐铿锵有力的军队护卫之下,沿着码头的海岸边行走,而在靠海的一边,还有一列站立得仿佛标枪般笔直挺立的士兵。在这列士兵背后的海水里,正停泊着一排大不等的战舰,仿佛一只只钢铁巨兽,静静的伏在海面上。

原来这是德国舰队的司令官瓦徳西为李鸿章的到来,举行的欢迎仪式,军队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自然流露出一股强烈悍勇的铁血之气。

而在德**队的阵列前走过,李鸿章的心里也颇多感慨,尽管徳军欢迎自己的仪式不可谓是不隆重,也算是给足了自己面孑,但这仍然改变不了双方的强弱差距,而处于弱势一方的正是自己,否则就不应是自己到码头来见瓦徳西,而是坐在自己的公寓里等着瓦徳西上门来。

起来李鸿章和德国的渊缘颇深,当初他在创办淮军的时侯,就购买了大量的徳制武器,北洋舰队的军舰也大多是由德国生产,而且李鸿章最倚重的外国人徳璀琳就是徳国人。

在1896年,李鸿章在俄国参加完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继位典礼之后,开始了自己的访问欧美之旅,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重臣做出国访问。

当时中国是德**事设备的一个大海外主顾,中徳关系正处于一个良好的时期,因此徳皇威廉二世为李鸿章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此后数日,应德皇的邀请,李鸿章参观了德**队的训练操演。德皇还特意为李鸿章准备了一把虎皮椅。而看到德**队的精良装备与高昂士气,李鸿章不禁感叹道:我如果有十营这样的军队,就不怕日本了。

不过这一次访德的经历,留给李鸿章的也并不全是美好的回忆,在拜访前德国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时,尽管这位欧洲著名的政治家给了李鸿章十分隆重的接待,并且向李鸿章十分坦诚的明了自己的主政心得,但李鸿章声称自己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而俾斯麦的回答是“他并不认为东方的俾斯麦是一个恭維的称呼”,并且表示“自已并不希望成为西方的李鸿章。”

那时李鸿章刚刚代表清廷和日本签定了【马关条约】,被举国上下一致指责为汉奸,因此听了俾斯麦的话之后,也不由得颇为尴尬,并且也领教了徳国人严谨认真、不苟言笑的作风。而就在一年以后,德国就利用巨野教堂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割逼迫清廷将胶澳租借给德国,让李鸿章再次体会到什么是“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国家利益才是永远的”。

现在看到德军的军容依然整肃严正,而李鸿章自己从清廷政坛的高峰跌落,并且逐渐的边缘化,而清廷的局势更是越来越差,现在自己也由当初德皇的座上宾客,不得不屈尊来到徳**舰上与徳军司令瓦德西见面。

就在这时,李鸿章的目光忽然被岸边停泊的几艘徳**舰吸引,禁不住止步不前,住足眺望起来。

原来李鸿章看到的是这次徳国舰队里的四艘萨克森级铁甲舰。尽管在这个时候,萨克森级铁甲舰己是过时的军舰,但这型铁甲舰在李鸿章的心里,却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因为萨克森级铁甲舰就是原来北洋水师的两艘主力战舰定远号、镇远号的原型号。两者在甲板以下的部份几乎完全一样的,因此李鸿章一眼就能够认得出来。

这一时间在李鸿章的心里也是百感交集,创办北洋水师,确实是耗尽了李鸿章的毕生心血,同时也让李鸿章达到了个人政治生涯的峰,但这一切随着甲午一战的失利,北洋水师的覆灭,李鸿章也彻底从峰跌落下来。尽管后来北洋舰队又被重建,而且启用的大多都是原来老北洋水师的幸存者,但这支北洋水师无论是实力还是影响力,和原来的那支北洋水师己不可相提并论了,更是和李鸿章一关系都沒有了。

现在又看到了萨克森级铁甲舰,李鸿章不禁又想起了甲午一战、想起了北洋水师,如果当年自己不是患得患失,进退失措,行为再果然坚决一些,战局也不至于不可收拾;如果自己当年能够催迫朝廷,把吉野号买下来,以自己当年的权势和影响力,只要是坚持下去,逼朝廷挤出几十万两白银来购买吉野号,是完全做得到的,这样一来北洋水师的实力将会大大増强,足以震慑住日本联合舰队;如果自己当年能够极时给北洋水师换装上速射炮,就算是朝廷不拔款,以自己的财力,也完全能够支付得起这笔费用,那么大东沟一战的结果或许就会不一样了,日军也不会在大东沟一战之后,取得完全的制海权,那么甲午一战就会打成持久战,拖不起的正是曰本。那么现在无论是李鸿章自己还是清廷的局面,恐怕都会大不一样了。

这时身边的从人道:“中堂,中堂。”

李鸿章这才从沉思中醒觉过来,发现自己竟然被迎接自己的徳国仪仗护卫军队落后了十余米的距离,这时正停下来等候李鸿章。

因此李鸿章赶忙抢行了几步,追上了德军仪仗队,又走出了数百米,越过了四艘萨克森级铁甲舰,来到徳国舰队的旗舰俾斯麦伯爵号装甲巡洋舰前,而在俾斯麦伯爵号装甲巡洋舰的左右,是三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这四艘战舰,均有比萨克森级铁甲舰更为庞大雄壮的舰体,更为粗大的火炮,自然也要比萨克森级铁甲舰更俱有威摄力。而这时这艘代表着目前德国最高造舰技术的巨大军舰的侧舷上,己放下了舷梯,一直通到海岸上。

李鸿章见了,也不禁叹了一口气,发现自己刚才想的那些都是没有用的,因为就算清廷打赢了甲午一战又能如何,这样一支德国舰队,根本不是北洋水师所能匹敌的,除非是在甲午战争以后,继续购买更为强大的军舰,以增强北洋水师的实力,就像现在的日本一样。

不过李鸿章知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实,因为就算是自己真的打赢了甲午战争,自己的政治生涯恐怕也己经到头了。“功高震主”这四个字,无论是在那一个朝代,都是为人臣的大忌,因此如果自已打赢了甲午战争,就决不可能再有和朝廷和谐相处的机会了,除非是自己像老师曾国藩那样,老老实实的交出军权,否则就只有造反这一条路了,朝廷更不会让自己购买新舰,扩大北洋水师。

想到这里,李鸿章忽然发现,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甲午一战无论是赢是输,结局竟然都是一样的。

就在这时,只见一名徳**队迈着标准的步伐,来到李鸿章面前,行了一个军礼,道:“中堂阁下,瓦德西元帅正在军舰上等候中堂,请中堂阁下随我上舰。”

李鸿章了头,跟随着这名军官一起,从舷梯上登上了俾斯麦伯爵号装甲巡洋舰。

这时德国舰队的司令官瓦徳西元帅,和副司令法尔肯海思少将、军需长格尔少将及参谋长施瓦兹霍夫少将等德军的主要军官,都已俾斯麦伯爵号装甲巡洋舰的甲板上迎接李鸿章到来。

见李鸿章登上甲板,瓦徳西上前几步,道:“中堂阁下,欢迎您来到俾斯麦伯爵号装甲巡洋舰。”

李鸿章在访德期间,曾和瓦德西有过一面之识,虽然当时两人只是泛泛一见,并无深交,不过这时到是成为拉近两人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借口,因此李鸿章也上前二步,道:“元帅阁下,当年一别,己有四余年,今日一见,元帅的风采仍然依旧啊,贵国的皇帝陛下可好。”

瓦德西了头,道:“皇帝陛下也一直挂念中堂阁下,这次也专门托我向中堂阁下问好。”

这句话颇有些讥讽的意思,因为瓦徳西带领德国舰队来中国可不是访问,而是打仗来的,好在是李鸿章也是见惯了场面的人,打了个哈哈,道:“原来贵国的皇帝陛下还记得我这个老头孑啊。”

瓦德西道:“中堂阁下,我们还是到船舱里谈吧。”

李鸿章了头,道:“好。”

于是众人来到俾斯麦伯爵号装甲巡洋舰的会客室里,分宾主落座、待卫兵送上来咖啡,瓦德西喝了一口咖啡,才道:“李中堂,我也不瞒你,我们这次到中国来,就是为了平定义和团之乱,解救我国的北方侨民。不过现在北方的局面您想必己经清楚,有一批自称是海外华人的军队介入了这场战争,也将是我们的主要对手。我们也知道,贵国东南的地方大员和我们己经达成了东南互保协议,中堂阁下就是主要的促成者之一,因此我们想知道,这支军队和参加东南互保的官员们有什么关系吗?”

李鸿章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元帅阁下,我可以向你保证,这伙海外华人和参加东南互保的官员们绝对没有任何关系。”

瓦徳西道:“那么中堂大人是否知道这批海外华人的来历呢?是否和贵国的朝廷有关?”

第三三八章 李鸿章来访(十五)第一五七章 访徳使团(四)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二七二章 阴岛(三)第五三九章 联合军演(四)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五五九章 美国(二)第五二七章 谈判(五)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乱(二)第一二九章 德国舰队第四九八章 舆论再变(一)第五六二章 夜袭(三)第三十八章 造舰计划(二)第一七八章 德国之行(十)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六)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三五九章 大战之前(六)第一一七章 农村调查(三)第二五二章 八国联军分裂(下)第五二八章 谈判(六)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战(二)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动(四)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岛(五)第四二八章 进攻北京(七)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三十一章 市长上任(三)第二八六章 年终会议(二)第五七三章 北洋议事(三)第六一二章 满洲里战役(五)第五六八章 预备会议(三)第一四一章 震动(下)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二)第五百章 舆论再变(三)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五二五章 反围剿(五)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开(三)第二六一章 根据地(三)第二八九章 年终会议(五)第三一八章 骑军(二)第九十章 安置营(六)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三六一章 大战之前(八)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区(四)第三九四章 谈判(二)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三四二章 军事计划(上)第五二四章 谈判(二)第四三二章 进攻北京(十一)第四八二章 统一商界(四)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六八四章 结束战争(五)第三一一章 备战(五)第二八零章 五人会议(四)第三二六章 李鸿章来访(三)第一九七章 访问英法(八)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一三零章 海军假期(一)第五六三章 阴谋论(上)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三九二章 新闻发布会(六)第三七五章 对马海战(二)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十四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一)第五三七章 联合军演(二)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六五六章 远东远征军(三)第六四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二)第四九三章 袭取海参崴(二)第一五六章 天津见闻第四九九章 舆论再变(二)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五六六章 预备会议(一)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战(六)第十二章 军舰出击第四九四章 袭取海参崴(三)第二九七章 胁迫(二)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二八九章 年终会议(五)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三九六章 全面开战(五)第四七一章 战前(三)第四二九章 撤军第四十六章 锦州之战(四)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二九一章 情报机构(上)第二六五章 进城(一)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三八零章 对马海战(七)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五七九章 袁世凯来访(三)第五六零章 美国(三)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