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六章 上海谈判(三)

bookmark

伊藤博文站在船舷上,举目向两岸看去,这时船已驶入黄浦江,因此虽然天色阴暗,但沿江两岸的景色依然还是可以看得十分清晰。

虽然这并不是伊藤博文第一次来上海,但这确实是他最不情愿的一次,在这一刻,伊藤博文心里突发奇想,如果自己现在纵身一跳,在这黄浦江中淹死,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就在这时,只听身后的脚步声响,伊藤博文回头一看,是宫本直拓在自己身后,道:“伊藤先生,我们马上就要到码头了,准备下船吧。”

伊藤博文没有动地方,又转过头去,看着江岸上高低起伏的欧式建筑,轻轻叹了一口气,道:“宫本君,你说当年李鸿章赴下关谈判时,是不是和我现在的心情一样。”

宫本直拓怔了一怔,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伊藤博文却依旧自语道:“在下关谈判期间,李鸿章遭到刺杀,但他仍然带伤坚持完成了谈判。老实说,当时我确实有同情,甚致是敬佩李鸿章,如果那时我和他易地相处,我是不可能做到他那种程度的。不过那时我就告告自己,决不能让日本出现这样的时刻,但我没有想到,这一刻还是来临了。”

宫本直拓苦笑了一声,道:“伊藤先生,不要多想了。”

伊藤博文摇了摇头,道:“话是这样说,但我不能不想啊,我们这一次为什么会失败,在一开始对俄国作战的时候,打得还很好,但华东**参战之后,竟然就一败再败,最终一败涂地,确实是犯了太多的错误,首先我们低估了华东**的决心,以为有英国的压力,华东**未必敢参战;其次又低估了人民军的战斗力,击败了俄国之后,让我们自大起来;而在普茨茅斯谈判期间,又过于的相信了英法两国,结果远征军竞然也一败涂地,这么多的错误,只是犯了一个,就已是致命的,何况是这么多。而归根到底是我们对华东**的了解还不足啊,【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却还把华东**当清国看待,错得是多么离谱啊。”

宫本直拓道:“在我看来,这只能说是天意,如果没有海外华人,日本就己经赢得了日俄战争。”

伊藤博文还以为宫本直拓是在安慰自己,而不知道宫本直拓是话中有话,其实是指如果不发生穿越事件,按旧时空的发展进程,日本是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并从胜利中取得了巨大的地缘战略利益,让日本一直吃了近30年的老本。因此只是笑了一笑,宫本直拓的见识、眼光、判断力都是上上之选,但安慰人的水平太差了。

而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轮船己经驶进了码头,伊藤博文率领众人下了船,来到岸上,只见在码头两侧,己布置了一列荷枪实弹的士兵。这时美国、德国的驻青岛领事已经在码头上迎接他们一行,因为美德两国是这次谈判的调停人,因此这两位领事专程从青岛赶到上海来,并在码头迎接伊藤博文这一行人。

双方寒喧了一番之后,美国领事罗伯特?培根道:“伊藤先生,华东**上海新区的负责李松晨先生也来了,他是华东**这次谈判的副代表,同时贵国代表团在上海的生活行程安排,都是由他负责的。”

伊藤博文点了点头,道:“哦!他在那里?”

这时德国领事己将李松晨请来和伊藤博文相见,并给他们作了引见,李松晨道:“伊藤先生,一路辛苦了。”

伊藤博文赶忙道:“那里,那里,在上海期间,还要麻烦李先生。”

李松晨微微一笑,道:“职责所在,理所应当。” 顿了一顿,又道:“伊藤先生,现在码头上集中了许多记者,希望伊藤先生能够回答记者问话,如果伊藤先生旅遥疲惫,现在还不想见记者,我就派人去转告这些记者,另外安排其他的时间再接受记者的采访。”

伊藤博文想了一想,道:“既然记者的都己经来了,总不好让他们空着手回去,见一见记者,回答几个问题,也没关系,不过要耽误李先生的时间啊。”

李松晨谈谈一笑,立刻命人安排,只见一队士兵过来,用绳索、栏杆速度的拉出了一个简易的会场,又在现场布置了两个音箱,李松晨拿出一个麦克风,递给伊藤博文,并教给他使用的方法,伊藤博文心里也暗暗称奇。

这时记者们都己经进来,在指定的地点站好,差不多有近百人,而且大部份都是外圄人。上海是近代中国新闻媒体最发达的地区,一来是各国均有自己发行的报纸,还有大量的中国前期媒体人在上海开办报纸,外国人办的报纸,清廷当然不敢动,而中国人办的报纸大多都是在租界里发行,清廷也是鞭长莫及。因此促成了上海的新闻传媒业的繁容,在华东**收回上海租界的时候,上海共计有各种报纸百余份。

虽然报纸的数量众多,不过由于租界对新闻的管制并不规范,因此质量却是良莠不齐,有先进,也有保守,有的对华东**友好,也有的十分敌视华东**,总体来说,报导较为严谨,运作较为规范的报纸并不多。而华东**收回了上海租界之后,制定新闻管理条例,规范新闻媒体的行为、工作,由其是对外资报纸,更是进行严格监管,因为穿越者们在旧时空里己经见惯了什么bbc、cnn的双重标准,以及对中国的歪曲和摸黑,因此更本不会相信西方媒体标榜的新闻公正、自由,对新闻媒体必须进行必要的监管。

结果这样一来,上海有不少报纸,由其是外资报纸只能纷纷停办,到现在上海的报纸只剩下20余种。不过报纸虽然停了,记者们却都还没有离开,相反,各国还都向上海增派记者,因为这里现在己是全球新闻热点集中的地区,而日本与华东**进行谈判,自然是目前最大的新闻事件了,因此有大量的记者赶到码头,想弄到第一手新闻。

在普茨茅斯谈判期间,俄国谈判团频频会见记者,接受各大报纸的采访,因此在整个谈判期间,俄国的形像在媒体中是最好的,而当时日本虽然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支持,但在口脾上却不如俄国。现在伊藤博文也想学学俄国,首先在媒体中为日本谈判团树立一为好的形像,才决定在码头就会见记者。

等记者都到齐之后,伊藤博文首先道:“欢迎各位记者先生前来,这次我们来到上海参加谈判,是为了消除日本与华东**之间的误会,并且让亚洲地区恢复和平。”

这时一名记者道:“伊藤先生,您是怎么看这次谈判的。”

伊藤博文道:“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的邻邦,而且在文化上也有诸多的相通之外,并且在历史上,两国一向友好交往,而现在的世界仍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日本同为亚洲,同为东亚国家,理应团结起来,携手面对全球的竞争。虽然在前段时间,我们日本和华东**之间因为一些误会,而发生了战争,但我相信,通过对话与沟通,误会可以消除,战争可以结束,化干戈为玉帛,结成友好邻邦。”

又有一名记者道:“听说这次谈判能够进行,是因为日本**接受了向华东**支付赔款的条件,请问是不是这样?那么这次日本打算支付多少赔款呢?”

伊藤博文皱了皱眉,道:“谈判尚未进行,一切都尚未有定局,怎么能够断定日本就一定会赔款呢?”

马上又有记者道:“那么这次谈判,日本是否打算向华东**支付赔款呢!或者是坚持不打算支付赔款?”

伊藤博文的额头有些冒汗,这个问题叫他怎么回答呢?没想到记者还真不好对付,心里也不禁后悔起来,早知是这个局面,就不该见什么记者,但现在己是骑虎难下,因此只能定了定神,硬着头皮答道:“在原则上,日本**是不会支付任何赔款的。” 说着,伊藤博文还偷偷的看了一眼李松晨,见他仍然神态自诺,似乎并没有在意伊藤博文的发言,才稍稍安心,接着道:“但如果是由于双方的误会引起,而且确定是日本方面由于无心之失,给中国造成了损失,进行必要的赔偿,我们认为也是可以接受的。”

原本伊藤博文以为这样就可以交待过去了,那知记者们可不放过他,立刻又有几名记者抢着问通:“那么这必要的赔偿,到底是多少,日本有没有一个俱体的数字,或者说是赔偿多少都是可以的?”

伊藤博文赶忙道:“当然不是,赔偿多少,应该……应该……”

这时小村寿太郎忽然过来,大声道:“我们认为赔偿数字,应该得到双方认可,而不应是某一方的强迫,而且公平合理,不应故意夸大。不过中国是礼仪之邦,君子之国,以诚信为本,因此我们相信华东**是不会故意讹诈日本的。”

记者们听了,也都笑了起来,小村寿太郎立刻道:“好了,今天的回答记者问话就到这里,祝各位好运。”

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六零七章 东北战事再起(五)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抚(六)第十章 五年规划(一)第二九零章 渔人行动(二)第三零六章 南线,北线(四)第一九五章 巴达维亚(三)第三八一章 对马海战(七)第四四八章 辽阳之战(十)第四二三章 停战期(四)第一六九章 备战计划第二七二章 战争开始(一)第六一六章 皇帝与太后(下)第二百 中标者(下)第一五七章 对日谈判(二)第二八四章 会谈(下第七十八章 军事发烧友(上)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四七一章 迎击俄军(八)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二一六章 青岛战役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语(中)第一六二章 农业部的运作(三)第一七三章 德国之行(五)第八十八章 天津战役(一)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战(四)第三六七章 余波未平(四)第二十章 海军编制(四)第三二二章 海参崴(五)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二六四章 反扑(四)第五二四章 谈判(二)第一零一章 巡视(六)第五六八章 进驻县城(一)第一零五章 电报第二三二章 访日舰队(三)第六五四章 远东远征军(一)第六七二章 大获全胜(三)第二五七章 公审大会(二)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下)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选择(二)第三九五章 全面开战(四)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三)第三五五章 徳国特使(三)第五六七章 预备会议(二)第二十八章 锦州告急(七)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盘第三八八章 对马海战(十四)第五一六章 试演(下)第六七八章 大获全胜(九)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战(六)第四五二章 外交斡旋(九)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二)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访问(四)第一七二章 投资考察(三)第五四九章 接受谈判(一)第五十八章 歼灭(三)第二四六章 天诛(三)第六六一章 台湾海峡之战(二)第四二九章 进攻北京(八)第六零六章 东北战事再起(四)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六十九章 德国使团(九)第五十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一)第一二五章 天津会议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语(下)第一六九章 德国之行(一)第一六七章 回访日本(中)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五四零章 美国调停(下)第三六零章 徳国特使(八)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十章 备用计划第二十三章 接管济南(十六)第六十三章 德国使团(三)第四二四章 停战期(五)第五零一章 舆论再变(四)第三一四章 军队扩编计划(二)第十章 五年规划(一)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乱(八)第二二六章 后续影响(一)第五七九章 进攻沈阳(三)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一二六章 反击(下)第二一六章 青岛战役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三六零章 大战之前(七)第五十一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二)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战(六)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战(八)第一九二 访问天津(四)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访问(四)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击(二)第三三二章 李鸿章来访(九)第一一八章 农村调查(四)第二十七章 夜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