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新农村建设(五)

见李松晨来了,贺胜东立刻过来打招呼道:“李部长,您又来指导工作吗?”

李松晨呵呵笑道:“贺工,这工程上的事情,我可是个外行,那能指导什么工作,不过就是过来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

贺胜东也笑道:“那里,你上次给我们争取到一批水泥来,就己经很好了,现在可没有什么要您去处理。”

李松晨道:“那就好。”又看了看这满场的土坯砖,道:“我记得这个工地的墙体工程己经接近完工了,还需要这么多砖吗?”

贺胜东解释道:“这个工地的砖己经是够了,但现在晒的砖是在为后面的工程准备的,现在己经是十月了,气温还算可以,但再过一个多月气侯就要转冷了,到那个时候再晒砖,可就不是五七天的时间,可能晒好一批砖要十几天的时间,如果赶上雪雨天气,就要更长一些,因此趁着现在天气好的时候,多晒一些砖,反正这些砖以后都是用得上的。”

李松晨了头,道:“贺工考虑事情果然很全面啊。”

贺胜东道:“走,既然来了,就到工地上去看看吧。”

李松晨道:“好啊,就去看看。”

于是两个人一起离开了制砖场地,向工地走去,在工地的入口处,搭着几个大棚,下而挖了几个大池子,里面盛满了泥浆,有干有稀,每个池子傍边,都有五六个俘虏,正在合力推着一个大绞盘,搅动着池中的泥浆,还有几名俘虏在池孑向池孑里加注其他的成份。另外有两个池孑没有人搅绊,但有人推着车在池边,用勺孑从池孑舀出泥浆,然后各自运走。还有一批人坐在一边。

这里就是工地的制浆区,制做土坯砖的泥浆,还有粘结土坯砖的泥浆,都是在这里搅绊制做,较干的泥浆是用来制做土坯砖,而稀泥浆是取代水泥砂浆,做为砌筑土坯砖的粘结材料。

土坯砖的粘结并没釆用水泥砂浆,毕竟天津地区的水泥产量不高,根本供应不了新农村建设的工程,何况穿越集团还有另一个修路的工程。因此唐松林的施工方案是仍然选择以制砖的黄泥渗砂再加水,调制成稀泥砂浆,再加入少量的石灰、水泥以及米汤,就可以当作粘结材料使用,而且粘结效果也不比水泥砂将差多少,修建平层的房屋,是完全够用的,这当然也是唐松林的经验,其他的工程人员基本都只知道使用水泥,根本不可能想到还有这种施工的办法。

贺胜东在每个池孑边都认真的看了看,还从池里舀起一些泥浆,伸手在泥浆里搅了搅,试试泥浆的粘稠度,因为工程的主要材料就是靠这些泥浆,因此泥浆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工程的质量。虽然以前贺胜东没有做过使用泥浆的工程,但毕竟是施工经验丰富,干了十几天之后,也基本能够掌握泥浆的性质,伸手在泥浆里一搅,基本就可以做到心里有底了。

搅拌泥浆是十分消耗体力的工作,干了十几分钟以后,就要换一批人来,需要轮班休息。在旧时空里,大规模的搅拌水泥砂浆、混凝土都是由机器来干,一般的大型工地上都会有几台专用的大型混凝土搅绊机,而工地则是多使用混凝土搅绊车,机器的效率当然要比人工高得多了,只有少量的水泥砂浆才会用人工调制。

其实穿越集团里也有几台大型混凝土搅绊机,还有几辆混凝土搅绊车,在工程开始的时候,也向临时执行委员会申请过,希望能够拔出几台机器设备,提高工程的效率。

不过经过临时执行委员会讨论之后,驳回了这个要求,原因是工程机械的耗损极大,向一台混凝土搅绊车的寿命,要远远低于一般的车辆,而且穿越集团所有的工程车辆基本都是使用过相当时间的,剩于的使用寿命并不算长,如果用来农村的工程上,实在是太不划算了,而且农村的工程施工技术并不复杂,搅拌泥浆也要比搅拌水泥砂浆、混凝土要容易得多,因此应该留在更需要的工程,何况现在穿越集团有大量的免费劳力,完全可以靠用人工的数量来弥补施工的效率。只是批了两台压路机,原因是压路机的耗损相对较。

执委会的决定,李松晨等人自然是要尊守,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工程几乎没有使用过动力机械,完全是靠人力,但到现在为此,到也是干得不错。

走过了制浆棚,就正式进入工地的施工现场,这时在现场人来人往,砌墙、上梁、搬运、挑担等等,来往穿梭,忙忙碌碌、到是一付热火朝天的景像。

这时整个工地都己经初居规模,全部完工的房屋己有三十余间,其他大半的房间砌墙工程己经结束,开始进入屋的施工,而最慢的砌墙也超过了一米高,每间房都有十几个人再围着砌墙,不过施工的几乎全是一色的老外俘虏。而穿越者们都在现场付责指挥、监督、指导。

原来在一开始的时候,穿越集团的施工人员大多数还是亲自动手,但随着工程的进程,许多俘虏也渐渐掌握了砌墙的施工。其实砌墙是泥瓦工的最基本技术,本身的技术也并不复杂,只要把控制线拉好就行了,而且平层房屋对砌墙的要求也不算高,有几厘米的误差也问题不大,因此现在基本的技术活都由俘虏来做,而穿越者则全部都成了管理者。

李松晨、贺胜东在工地上走了一圈,并且听贺胜东介绍工地的进展情况,按照贺胜东的计划,在本月内,这个工地可以全部完工,而且在十五天的时间以后,主体工程可以基本完工,而这个工地的大部份工人、设备可以转移到下一个工地去施工,只要是有足够的材料,在农历新年以前,还可以再完成两个工地的工程建设。

李松晨对施工的进展到是十分满意,现在一共分六个项目组同时施工,如果在新年以前,每个项目组可以完成三个工地的建设,那么总计可以完成十八到二十个新村的建设,大约可以建成500套左右的房屋,如果按每间房屋6-8人居住,可以容纳二万左右人的居住,虽然不能完全容纳所有的农民,但己经是不的成就了。而按这个速度,那么只用一年的时间,可以完成天津地区的全部农村建设。

李松晨道:“贺工,现在工地上还需要人手吗?这一次战斗的胜利,我们又抓住了不少德国士兵俘虏,大约有7000多人,因此我们的劳动力是十分充足的,如果还需要人手,我可以向执委会申请,执委会驳回了我们申请施工机械,多要一些人还是可以的。”

贺胜东摇了摇头,道:“现在的劳动力到是不缺了,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向执委会申请一下,拔几台发电机过来,改善一下工地的生活条件,稳定一下大家的情绪,我们这个工地己经走了七个人了,昨天又有两个人想回去,被我好不容易才劝住了,但如果工地的生活条件不改善,离开的人恐怕还会有的。”

李松晨听了,也苦笑了一声,道:“贺工,其他几个工地的情况也都差不多,都有向我反应,而且你的这个工地还算好的,有一个工地己经走了九个人了,这个问题我会向执委会反映的。”

贺胜东道:“工地生活条件的也确实到必须改善的时候了,这件事情就靠李主任了。”

李松晨道:“我也只能尽力而为,贺工也知道,这个时代的条件有限,而且执委会能够调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更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这里来,因此工地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是有限的,最多只能再提高工地人员的待遇,将每个人的工作积分再提高一些,但也还是要多做其他人的思想工作才行。”

现在穿越集团全部是实行全面的计划体制,每个人的生活、饮食全部都是计划供应,而且所有做工的人都没有工资,但记录成工作积分,毕竟这种计划体制是不可能长久的,迟早还是要实行工资制度,而开始实行工资以后,这些工作积分就都可以兑换成货币。

虽然非军人的穿越者,绝大多数都是工程技术人员,真正的宅男腐女并不多,相对于旧时空的人来,这些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算是比较强的。不过旧时空的施工条件,也是越来越好,不仅在工程中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让复杂的工艺技术逐渐简化,并且环保意识也不断加强,也大大减轻了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和工地的环境质量,由其是施工人员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普遍使用拼装式的舒乐板房,更不要网络、ifi普及,让施工人员的业余生活十分丰富,并非枯燥乏味。

而且国外工程的施工人员居住条件,还要更好一些,基本都会修建专门的施工人员宿舍,各种生活设施基本一应俱全,除了没有家人一起生活以外,和一般的住家沒什么区别。

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抚(十一)第三五六章 大战之前(三)第四九七章 袭取海参崴(六)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四五零章 辽阳之战(十二)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三一三章 锦州(一)第四一九章 北京攻略(十五)第五四八章 镇南浦登陆(八)第六八二章 结束战争(三)第四五二章 新闻发布(一)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区(五)第三七八章 上海(六)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一二五章 天津会议第二六三章 根据地(五)第二三二章 访日舰队(三)第四零一章 谈判破裂(二)第三八一章 对马海战(七)第一六二章 日本的访问(五)第四五一章 辽阳之战(十三)第四六九章 战前(一)第五七九章 进攻沈阳(三)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第一零五章 电报第四九五章 舆论风向第一二八章 外调(二)第五六五章 美国(八)第一四六章 北仓之战(五)第六一五章 满洲里战役(八)第一七二章 投资考察(三)第五二九章 攻占哈尔滨(四)第七十七章 陆军编制(一)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二四六章 天诛(三)第十三章 接管济南(六)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区(五)第六六五章 台湾海峡之战(六)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三五六章 大战之前(三)第七十四章 统计结果第四八三章 登陆作战(五)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四四二章 辽阳之战(四)第十一章 遭遇日舰第三三四章 李鸿章来访(十一)第二零九章 奇袭库伦(三)第一七三章 投资考察(四)第三零七章 备战(一)第四七七章 山海关之战(六)第一四九章 徳国之行(六)第一四一章 访问(一)第一九四章 巴达维亚(二)第三零六章 南线,北线(四)第一四四章 北仓之战(三)第六五九章 远东远征军(六)第六十八章 德国使团(八)第三二六章 海参崴(九)第三二五章 李鸿章来访(二)第四五七章 围歼日军(一)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一四四章 徳国之行(一)第一五七章 天津见闻(二)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压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战(四)第五四一章 镇南浦登陆(一)第三六三章 大战之前(十)第三零三章 南线,北线(一)第二三一章 总结(上)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三七八章 对马海战(五)第四五三章 新闻发布(二)第二三五章 作战计划(三)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一四三章 北仓之战(二)第三六八章 军队整编(上)第六七八章 大获全胜(九)第四五一章 辽阳之战(十三)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抚(四)第四九九章 舆论再变(二)第二五四章 工作组(二)第三九二章 新闻发布会(六)第二四五章 天诛(二)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动(十三)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八十六章 战前准备(三)第七二零章 上海谈判(七)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三六九章 余波未平(六)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击(四)第八十三章 八国联军的动向(下)第三四四章 财政工作报告(一)第二四四章 天诛(一)第二六六章 根据地(八)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