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 从军(三)

赵平吃完了自已饭菜,见其他同伴都还没有吃完,也就没有再等候,这到不是他没有集体观念,而是后面还有其他的士兵在排队等着吃饭,自己不能久占着座位不让。

走出了食堂,赵平回忆着来时的道路,向宿舍走去。刚刚走出了十几米远,只听身后有人道:“赵平,赵平。”

赵平怔了一怔,寻声看去,原来是两名士兵,看他们的年龄都不大,年长的约十七八岁,而年幼的估计只有十四五岁,面貌有五六分相似,应是亲兄弟,不过这两个人确实都看着十分面熟,但赵平一时又想不起是谁。

这时年长一的士兵道:“赵平,原束真的是你啊,还记得我们吗?我是何新啊,这是我弟弟何平,何家湾村的人,你想起来了吗?”

听他们自报姓名,赵平立刻就想起来,他们两人是亲兄弟,都是何家湾村人,当初赵维忠乘船准备从天津逃到上海去投奔李鸿章,在何家湾村雇的船员,这两兄弟就受雇出海。但船驶出渤海湾以后,被一艘来历不明的船撞沉,幸好是遇到了穿越者才获救,但大部份人员仍然遇难,而在船员当中只有他们兄弟俩幸免。

当时赵平还是赵家的下人,出于对赵维忠的安全负责,他在船上和何新、何平兄弟也拉过一些关系,交谈了几句,因此算是相识,只不过后来何新、何平兄弟指领穿越军队在何家村登陆,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没想到会在海外华人的军营里又遇见,看样子这兄弟俩也从军了。

虽然赵平和何新、何平兄弟没有什么深交情,但在军营遇到旧相知,也算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于是赵平赶忙抢上几步,来到这哥俩的面前,道:“怎么是你们?”

何新也道:“是啊,想不到你也参军了,而是还是加入的海军。”

赵平了头,道:“是我叔父让我来从军的,你们俩怎么也从军了。”

原来穿越者在何家湾村登陆,击败了八国联军的进攻以后,就有一些村民表示愿意加入穿越者的军队,只是那时穿越者还没≡≌≡≌≡≌≡≌,m.※.co◆m有完全稳定下来,自然也还没有招募军队的打算。

而等穿越者攻占了天津之后,才得以腾出手来创建自己的军队,何家湾村是穿越者最初登陆的地方,而且穿越者对全村人有救命之恩,因此何家湾村人是属于政治可靠的,于是经过穿越者的动员,全村共有七十一户人家搬到大沽口定居,整个何家湾村才只有一百余户人家,可以大半的村民都跟随了穿越者,同时有五十三人愿意加穿越者的军队。

何家湾村的村民基本都是渔民,俱有相当丰富的出海经验,因此这五十三人全部都被选入海军。当然,渔民只是架驶木船,而出海也是在近海,但相对于其他人来,还是要容易上手一些,起码在海上不会昏船,另外对潮汐、洋流、风浪等的认识也要比一般人要强一些。只是何家湾村的村民基本是文盲、半文盲,都需要进行扫盲教育。

何新今年十七岁,到是免强够从军的年龄,加入海军之后,很快就上舰服役,现在他在海龙号鱼雷艇上担任瞭望员,而何平只有十四岁,虽然不够从军的年龄,但一来是他们兄弟不愿分离,二来这两兄弟也比较受战士们的喜欢,因此最终还是将何平纳入了海军,当然在军队的草创时期,各项制度都不建全,这种穿钻子的事情到也不算少见。在旧时空里,十一二岁的红鬼大有人在。

不过虽然海军收下了何平,但并没有让他上舰服役,而是在岸基的后勤部门,做一些打杂的事情,同时跟着其他士兵一起接受扫盲教育,学习文化知识,等年满十八岁以后,再正式给他分配职务。当然,为了照顾他们兄弟俩,专门给他们兄弟安排了一间双人间宿舍。

这也是舰上官兵的福利,因为只要军舰还有值班时间,那怕停泊在港口的时候,舰员也是要住在舰上的,只有军舰在休息、检修,或是保养期间,舰员才能住在岸基的士兵宿舍里,而这个时代,军舰上的居住环境可要比旧时差得多,由其在出海以后,士兵还要轮流睡吊床,因此往往会给他们在岸基安排比较舒适的宿舍,让舰员在岸上能够得到充份的休息。

听完了这兄弟俩的讲之后,赵平也将自己从军的经过对他们兄弟讲了一遍,同时也问了一些军队的事情。尽管人民军成军还不到两个月,但何新、何平兄弟算是第一批人民军海军士兵,在赵平面前可以称是前辈,由其是是何新己经上舰服役,并两次出海训练,因此知道的事情当然不是赵平这样只参加了十几天试训的新兵可比,于是告诉赵平一些军队中应当注意的事情,还讲了一些自己在军舰上的见闻、让赵平觉得受益非浅。

三个人谈了半个多时,何新毕竟是正式的士兵,而且这时还在军舰上服役,因此要回舰上去报到,而何平也要回去工作,于是三人分手告别,各自回各自的营地休息。

午饭之后,应该是文化学习的时间,文化学习由专门的教官授课,老兵们各自到各自的教室接受教育,而新兵都留在宿舍里,由两位教官邢宽余、王虎明向他们讲军营里的规章制度,以及人民军的纪律职责。

人民军的纪律,基本就是沿用旧时空里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实在这个时候,清廷的各支新军都比较重视军纪,特别是袁世凯在站练兵,制定的军纪相当严格,并不比旧时空的解放军军纪差多少。不过人民军和这个时代的军队不同就在于,并不是硬性的制定军纪,然后以强迫、惩罚的手段让士兵们尊守。

虽然人民军也会用强迫、惩罚的手段,但首先是要向士兵们解释清楚,制定这些军纪的原因、道理,同时强调人民军队为人民,绝不能与人民为敌的建军宗旨,这也是给新兵们进行第一次政治教育。最后还教他们学会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

新兵虽然有些感触,但到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因为按照教官的法,他们确实都是来自人民大众,而人民军是一支保卫人民大众的军队,自然不能够欺负老百姓,而且没想到军纪还能够当歌曲来唱,歌曲的难度不大,很快所有的新兵都学会了,到是觉得颇有意思。

但赵平的感觉和其他新兵不同,尽管赵平是赵維忠的家人,但如果按阶层来划分,他显然不属于人民大众一类。另外赵平是和这个时代的军队有过一些接触,当初的北洋水师,军纪也颇为严正,但首先强调的是效忠大清,效忠朝廷,军队能够做到不扰民已是相当好了,从来没有过军队来自于人民大众,因此要以保护人民大众为人民军的宗旨。尽管人民军的军纪中也有保卫国家主权、领土,但之字未提大清。让赵平觉得有些不适应。

这到不是赵平对清廷有多么忠心,而是赵平毕竟是和清廷有较深关系的人,习惯于将自己置于清廷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因此赵平也再次认识到,海外华人确实是和清廷有很大的不同。

讲完了这些之后,时间也过去了一个半多时,差不多到了下午三时,而接受文化教育的士兵都回到宿舍,开始进行下午的训练。

一般军队的训练,上午都是进行身体素质训练,而下午通常是进行军事技能训练。虽然海军并不是陆军,直接上战场的机率并不大,但也同样要进行一些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如拆装枪械、射击,投弹、攀爬越野、格斗、游泳、划船等等,毕竟上一批士兵也仅仅只是先来五天的时间,其实还是属于新兵。因此还没有接受实弹射击、格斗训练,主要还是攀爬、越野、游泳之类。

这些项目,在试训的时候都搞过,新兵也可以参加。于是一个宿舍的士兵全都来到训练场,先来的一批士兵进行正式的训练,而赵平这一批新兵也跟着一起,体验了一下正式的海军训练。

尽管赵平这一批新兵参加过试训,但试训的强度到底是不能和正式的训练相比,虽然这一批新兵的训练量要比正常的训练量要低一些,但也比试训的量要大一些,等到最后几个项目时候,有超过一半的士兵都练趴下了,而其他还挺得住的人,也是咬牙免强坚持,而上一批士兵毕竟己经进行了五天的训练,训练量是慢慢的増加上来,到是适应了现在的训练强度,因此等训练结束以后,反到没有太多的反应。

当然,这样的训练安排,也是两位教官有意为之,因为毎名士兵的试训档案都己经转到了军队,因此这些新兵的训练量,两位教官心里都有数,但他们有意加大新兵的训练量,一则是给这些新兵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正式的训练和试训是完全不同的;二则是了解新兵的意志和极限度,毕竟训练量增加得并不算大,能够坚持下来的人,要么是身体素质较好、要么是意志较强,这些在以前的训练中,都是要注意的事项。

到了下午五半的时候,全天的训练结束,士兵们收拾完训练场,才转回宿舍休息、洗澡、吃晚饭,然后是晚上的学习时间。

第二一三章 奇袭库伦(七)第五六一章 夜袭(二)第九十章 青州之乱(三)第四四二章 辽阳之战(四)第六零八章 满洲里战役(一)第五四九章 接受谈判(一)第一零五章 电报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七)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二一八章 青岛战役(三)第一五三章 新农村建设(四)第四八九章 登陆作战(十)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动(四)第一三九章 合肥见闻(三)第四零三章 全面开战(十二)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一二八章 外调(二)作者发言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二十章 海军编制(四)第七十二章 义和团第五六六章 阴谋(四)第二一零章 战争规则(六)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五三九章 联合军演(四)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击(二)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五二八章 攻占哈尔滨(三)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丝第五十二章 占领大沽口(三)第一六一章 对日谈判(六)第三八一章 对马海战(七)第六零二章 应对计划(下)第二二六章 后续影响(一)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二五八章 访问(下)第四章 收关行动(四)第二零三章 正面进攻(上)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五十七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八)第三三五章 李鸿章来访(十二)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访问(一)第六一六章 满洲里战役(九)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三九六章 全面开战(五)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岛(四)第三四三章 军事计划(下)第四四二章 辽阳之战(四)第七十五章 规划(一)第一九四章 访问英法(五)第三二零章 海参崴(三)第二四七章 天诛(四)第二六三章 根据地(五)第二九七章 胁迫(二)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七)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二七八章 五人会议(二)第三十六章 海军编制第三三一章 李鸿章来访(八)第一一七章 农村调查(三)第二八九章 渔人行动(一)第四十章 叙旧(上)第六六一章 台湾海峡之战(二)第一八七章 德国海军战略(五)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六五六章 远东远征军(三)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二一零章 奇袭库伦(四)第七二零章 上海谈判(七)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三章 制度(二)第四七八章 山海关之战(七)第五七二章 北洋议事(二)第三章 制度(二)第二六六章 根据地(八)第六五八章 远东远征军(五)第三一六章 锦州(四)第一四一章 震动(下)第二八三章 旅顺口作战(三)第二七四章 朝鲜半岛危机(上)第三六七章 军营釆访(下)第一六二章 农业部的运作(三)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战(一)第二一二章 奇袭库伦(六)第四三二章 进攻北京(十一)第三八六章 对马海战(十二)第七一零章 腰带计划(上)第三零九章 备战(三)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乱(十)第三二七章 李鸿章来访(四)第三九八章 谈判(六)第三四四章 财政工作报告(一)第一七六章 南洋巨富(三)第四零七章 旅顺攻略(四)第二二四章 青岛战役(八)第四零九章 北京攻略(五)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三六六章 余波未平(三)第三零四章 南线,北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