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进攻北京(二)

就在永定门的战斗进行得正是激烈的时候,一营、三营也向左安门、右安门动了进攻。

罗岳指挥的一营负责进攻的是左安门,这是由日军驻守的城门之一,守军大约有8oo人左右,不过就在一营向左安门动进攻的时候,大部份日军都被调去支援永定门,而留在左安门驻守的日军只有1oo多人的兵力守卫,就这么一点人,就是守住城楼都十分免强,更不要说守住城楼两侧的城墙。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现在八国联军的人数太少,根本守不了北京的城墙,怎么调配都是没有用的。

罗岳先下令,命营属的火力加强连的城楼上开火射击,压制城楼上的守军,并且命本营的一连带上8架攻城梯,从左侧迂回到距离左安门约5oo米的城墙附近进行蹬城。

虽然这时罗岳并不知道守卫左安门的守军大部分都调去增援永定门,但考虑到八国联军的总兵力有限,守卫左安门的兵力不可能过1ooo人,因此绕到距离城楼5oo米的地方,应该是敌军守卫范围的极限了。

果然,一连来到距离左安门城楼约5oo米的地方时,这里黑灯瞎火,冷冷清淸,而一连靠近城墙,将攻城梯架到城墙上,也没有一点动静。

本来八国联军虽然兵力不足,但还是在城墙上布置了不少的哨点,并定时派遣巡逻队伍在城墙上巡视。但由于从左安门抽调了大量的兵力去増援永安门,因此分布在城墙上的哨点也全部撤消,并且还减少了巡逻队出动的频率,这也都是无奈之举。而且这时一营的火力加强连正在向左安门开火射击,就更是无暇顾忌到其他地方.

而一连当然不会管这些事情,有动静都要攻城,没有动静更是要攻城了,因此一连的连长班晓威立刻下令,开始攻城。而负责突击的一连二排的3个班分别通过8架攻城梯,向北京的城墙上爬去。

由于在通州火车站进行过专门的爬梯训练,因此二排的战士登梯的度很快,只用了十几秒的时间,三班长李壮勇就第一个登上北京的城墙。李壮勇的心里也颇为激动,当初自己被八国联军打得逃离北京,而现在自己终于又回到北京城了。

不过李壮勇到也没有忘了自己的任务,在全班士兵都登上了城墙之后,就立刻带领全班的士兵,在城墙上进行警戒,掩护其他的部队登上城墙。

时间并不上,一连的全部战士都登上了北京的城墙,而并没有受到一点阻拦,而且班晓威带着夜视镜在城墙上放眼看去,至少在目力可及的范围内,看不到一名守兵的踪迹,而在城楼那边的枪声,仍然可以听得十分清楚。

班晓威立刻通过对讲机,向罗岳通报了登城的结果,而罗岳也立刻下令,命一连立刻向左安门动进攻,同时又命令三连出击,也带着8架攻城梯,从左安门的右侧约2oo米的地方,再进行登墙。

接到了罗岳的命令之后,班晓威立刻下令,带领全连的战士,从城墙上向左安门突进。而负责打头突前的部队依然还是二排。

城墙上的地面宽度约有1o米左右,而且十分平坦,5oo米的距离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接近到距离左安门的城楼不到1oo米的位置。由于城楼上点着火把,因此可以看得十分清楚,不少守兵都躲在垛口下,不敢抬头。不过这时城楼上的守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城外的火力压制,无人注意到敌军己经登上了城楼,并且靠近了自己的侧翼。

通迅对讲机,罗岳在第一时间知道一连的进度,同时也知道三连也己经登上了城墙,因此罗岳也下令,停止射击,并命守在阵地的二连向左安门动进攻。

而守军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敌军的射击怎么突然就停止了。但就在这亽时候,左侧传来了一阵枪声,有1o余名日兵促不急防,顿时中枪倒地,而其他的日兵也立时大乱,赶忙纷纷调转枪口,准备迎战这支突如其来的敌军。

不过在一排射击以后,一连的战士己经装上了刺刀,向城楼动了冲锋。而守城的日军也都上好刺刀,双方均准备展开一场白刃战。

李壮勇端着步枪,顺着台阶冲在最前面,再还差二三步就可以登上城楼的时候,遭遇到一名日兵的拦截。对方双手持枪,居高临下,向李壮勇猛刺过来。而李壮勇的身形一矮,躲过了刺刀,自己手里的刺刀也急向这日兵的脚下刺出。

那日兵到也反应迅,立刻一抬腿,躲过了李壮勇的这一刺,向李壮勇立刻变招,单手持枪,横着一扫,那日兵再也躲不过去,刺刀在大腿膝盖上的位置划开了一遍1o余厘米上的伤口,鲜血顿时喷涌而出,而整个人也疼得向后连退,李壮勇乘势抢步上前,登上了左安门的城楼。

而这时又有两名日兵赶上,两只刺刀一左一右,向李壮勇猛射过来。而李壮勇猛吼了一声,手中的步枪左右一拔,将这两名日兵的刺击挡开,而就在这同时,己有两名战士分从李壮勇的左右登上了城楼,各自举起上好刺刀的步枪,向这两名日兵刺去。

这两名日兵均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个手忙脚乱的向后躲闪,而另一名日兵则躲避不及,被刺了个正着,惨叫了一声,倒地身亡。

李壮勇则乘势连连挥舞刺力,向前连续突进几步,而在他身后,越来越多的人民军战士纷纷登上了城墙,和日兵展开白刃作战。

尽管日军的刺刀术十分厉害,但一来是日军在人数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二来现在又被人民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三来经过了上一战的洗礼,加上这三天来的刻苦练习,一营战士的刺刀术已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双方展开刺刀白刃战之后,日军竟然出现了明显的不敌,被人民军逼得连连后退。

而就在这时,三连也从城楼的右侧杀过来,两面受敌,日军更是抵挡不住,而且两头被堵,连逃都没有地方可逃,同时人民军也分出一部份士兵下到城墙下,打开了城门,放己经冲到城门前的一连进城,这样一营就成功的突破了左安门。

不过城楼上的战斗并没有结束,尽管日军已全无胜机,又无退路,但日军一惯不投降的秉性,也决定了日军必然会继续负荆请罪,其实这时日兵就算是投降,人民军也不会接纳,因为现在人民军还没有精力来收容俘虏,因此双方又在城楼上缠斗了一会儿,一直到所有的日兵全部都战死,左安门的战斗才全部结束。

罗岳带着营部从城门进入北京,一面清点自己的伤亡;一面向团部报告了成功占领左安门的消息。

按照原定的计划,一营攻破了左安门之后,就应该马上赶去増援永定门,但团部很快就给了一营回复,要求他们不用去增援永定门,并且只留下一个排的兵力守卫左安门,然后马上去抢占正阳门,并向北京內城纵深进攻,增援皇宫里的特种部队。

原来这时在右安门,一团的三营也基本控制了战局,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结束右安门的战斗,增援永定门,同时在永定门的战斗也己到了关建时刻,团部下令向永定门动进攻之后,二营的战士己经突进到城门内,正和守军展开激烈的刺刀战。

团部的人员估计,从现在的局势看,只靠二营、三营,攻克永定门的难度并不大,那么让一营来增援永定门,实际的意义并不大。而且一但人民军突破了永定门,那么守卫永定门的败军肯定会退守到北京内城的正阳门,因此不如让一营在还没有突破永定门之前,先去抢占正阳门,这样一团占领了永定门之后,也就可以顺利的通过正阳门,突进北京內城。

这时罗岳对全营进行了简单的清点,攻占左安门的战斗中,一营阵亡了26名战士,另有12人受伤。而接到了团部的命令之后,罗岳留下一个排和所有的伤兵守卫左安门,自己带领着其他部队,以及攻城梯向城内突进。进入左安门,便是先农坛,罗岳带领部队,围绕着先农坛绕了一个大圈,转到永安门大街,然多直扑正阳门而去。

由于守卫左安门的日兵全部战死,而这时永定门和右安门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因此正阳门的守军还不知道左安门己经失守,敌军正直扑正阳门而来。

虽然正阳门位于外城内,不会直接遭到敌军的攻击,但因为正阳门位置十分重要,前接永安门,后连**,因此八国联军还是在这里驻守了3oo英军,不过这时巳抽调了24o余人去增援永安门的战斗,现在正阳门的守军只有6o余人。

尽管英军已经做好了防守的准备,在一营逼近到正阳门前的时候,英军立刻在城楼上开枪射击,但毕竟是人数太少,正阳门是北京最大的城门之一,6o多人连城楼都不可能站满,更不要说是守城了。

第一七六章 南洋巨富(三)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动(一)第二五一章 八国联军分裂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动(十四)第六三九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一)第二七四章 朝鲜半岛危机(上)第二十七章 夜话(下)第六一三章 朝见风波(五)第八十二章 婚礼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四七六章 外交争斗(五)第六五二章 撤侨(四)第五五八章 地主联盟(二)第六六三章 台湾海峡之战(四)第四七六章 山海关之战(五)第一章 最终协商第一九四 访问天津(六)第一二五章 天津会议第二零五章 惩罚行动(下)第一九七章 访问英法(八)第五八五章 青岛密约(五)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五六五章 美国(八)第一章 收关行动(一)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六六四章 台湾海峡之战(五)第五七一章 北洋议事(一)第四九六章 发展大计(上)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语(上)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一九一章 访问英法(二)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动(一)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五一六章 试演(下)第十八章 海红旗16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抚(七)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二二八章 后续影响(三)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岛(二)第七十九章 水灾(四)第六章 设伏计划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战(二)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四四二章 辽阳之战(四)第六五九章 远东远征军(六)第六一零章 朝见风波(二)第三六一章 徳国特使(九)第四八三章 统一商界(五)第一七七章 南洋巨富(四)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一四二章 上海新区(六)第一二八章 电报(下)第七三零章 决策(四)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战(三)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一九五章 巴达维亚(三)第三二四章 海参崴(七)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四九九章 舆论再变(二)第二八五章 协商(下)第五零一章 舆论再变(四)第三三九章 工业成就(五)第九十三章 天津战役(六)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战(四)第三九五章 全面开战(四)第八十七章 造舰竞标(四)第二三七章 遇袭(上)第九章 俄国求和(下)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乱(二)第五八零章 袁世凯来访(四)第三零八章 备战(二)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区(十二)第一四二章 上海新区(六)第六零五章 东北战事再起(三)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三)第四九四章 联盟终结(下)第六七八章 大获全胜(九)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三一一章 备战(五)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一五八章 对日谈判(三)第四一二章 旅顺攻略(九)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六四九章 撤侨(一)第四七八章 山海关之战(七)第三五八章 徳国特使(六)第五七零章 进驻县城(三)第一八零章 开平煤矿第二六八章 根据地(十)第五八四章 张作霖归附(三)第六零二章 应对计划(下)第十八章 海军编制(二)第四九二章 归附(下)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战(六)第一五五章 新农村建设(六)第六六七章 台湾海峡之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