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

在行政会议上,众委员们对高刘家族的建议到没有太多的异议,一来是在旧时空里,公私合营也是很常见的模式,高刘家族提出的这个方案并不算出格;二来五巨头的态度也基本倾向于高刘家族的建议,虽然现在五巨头并没有决定重大决策的权力,但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三来高世则也是委员之一,犯不着在这件事上得罪人。

不过行政会议也只是在原则上同意了高刘家族的建议,但要求商业委尽快和高刘家族进行谈判,拿出一个详细的合作方案来,明确说明双方的权力与义务,利益分配等等细节,然后再交由行政会议讨论,另外也有人提议,虽然穿越者个人创业的不少,但穿越者和政府进行合资经营的,这确是第一例,而且涉及的项目庞大和穿越者众多,因此建议在最终的合作方案出台之后,做为一个特例,拿到元老议会上去讨论,这样通过之后其他穿越者也无话可说了,另外也尽快制定出穿越者和政府合营的详细规则来,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例,也好有据有依。

于是接下来商业委和高刘家族就合资模式进行了谈判,最终双方商定的大致内容为:合资时间为5年,政府和高刘家族各占50%的股份,高刘家族负责出资、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并保证三年内追加投资等;而政府以提供技术,土地入股,并选派代表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但不得插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事安排;企业的重大决策由双方协商决定;5年的合资期结束之后,双方将再举行谈判,确定是否继续合作下去,或者是对当时的企业、资产进行分割,而技术由双方共享,各自分开经营;另外企业还有义务配合军方的研发工作,当然这一部份资、技术也由军方支付,而研发的技术成果归属军方,除军方和企业共同研发的技术除外,而企业只是负责提供场地和相应的设备,并承担保密义务。

这份合作协议确实是充份照顾到了双方的利益,对政府来说,己经从德国购买到了汽车技术,在不需要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保证汽车技术得以应用,并且进一步的研发,在5年以后,如果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将会获得新的汽车技术,熟练工人,以及己经初步开发的市场。

而高刘两家也并不算吃亏,因为可以获得政府充份的技术扶植,5年的时间足以让这个新兴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既使是到时候分割,也可以保证企业的基本框架,并且很快的恢复元气,尽管分割之后会形成竞争关系,而且政府投资的汽车厂的规模肯定要比自己的大得多,但汽车未来的市场很大,一家企业那怕是规模再大,也是吃不完的,双方在未来是完全可以共存的。

行政院对这份合协议十分满意,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双嬴的结果,当然最终还是要交到议院通过的。

应该说这件事情在穿越者中确实造成了一定反响,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为穿越者个人和政府合作开了一个好头,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政府资产的侵占,让有权势的穿越者可以充份的利用政府公共资产为自己谋取私利,还有些极端者甚致认为要限制穿越者个人创业等等。

相比来说赞成的人多半是有一定的资产,有自己创业或是找代理人创业的意图,而反对的人则是相对底层,高不成,底不就的一批人,另外也有极少数人是纯粹对高刘家族不满,原因也很简单,高刘家族的人口太多,合起来势力不小,就像这一次一口气砸出了近30万银元,这本身就足以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当然,最终的合作方案将由元老议院讨论通过,绝大部份的穿越者也没有话说,毕竟这几年来华东政府的重大决策都是经由元老议院讨论的,因此元老议院在穿越者当中还是有相当大的权威性。

而经过近一天时间的辩论、解说,讨论之后,这个合作方案最终以超过六成的赞同率通过。其实早在和商务委谈判期间,高刘家族也积极的展开行动,游说元老议员,或是争取支持,虽然有些穿越者完全是出于嫉妒心,理对高刘家族看不惯,但大多数穿越者的心态还是正常的,而且高刘家族在平时也结交了不少朋友,因此到了关建时候,还是有不少穿越者支持他们。

另外行政院基本都认同这次合作,则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五巨头、九部委在议院里都有自己的代理人,再加上行政院的影响力,因此让合作方案得以通过,到也并不算是太难的事情。

而由元老院通过以后,穿越者内部的争议也渐渐平息了下来,虽然还是有极少数穿越者仍然坚持自己的不满,但毕竟人数太少,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

随后行政院又立刻推出了【穿越者个人与政府合资经营条例】,明确规定了穿越者与政府合资的各模式和相关的条例,同时还附录了一份穿越者合股联营建议书与参考合同条例。

这次合资案例之所以引发较大争议,高刘家族砸下重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其他穿越者是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大的一笔资金来,但有高刘家族这个烧钱的举动带头,很可能会引发其他穿越者的集体合作,走股分制联合的道路,当然政府也支持这种合作模式,毕竞这样可以集中大量资金投资,可以开办一些重工业企业,这样才能够加速促进华东政府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但大多数穿越者毕竟不是专业人员,对股分制联合的详细条例和应注意事项且不了解,因此政府也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一些指导意见和法律保障。

果然,这次合资案例确实引起了不少穿越者的兴趣,因此在穿越者当中产生一轮合纵连横的风潮,并且连续出现了好几个超过10名穿越者,投入资金超过10万银元的股份合作体企业。

而就在行政院通过了合资协议的第二天,高世祚来到商务委员丢的办公室,正式和政府签定合资合同,并且办理相关的手续。

不过到了商务委之后,高世祚才发现来办手续的人到是不少,每个办理手续的位置都己经占满了,而且还有不少人在排队等候。

到这个时候,华东政府确实吸引了大量商人来山东投资,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又来了一批南洋华侨商人,原来张振勋回到了爪哇之后,立刻招集南洋华侨,极力的盛赞华东政府,政治清明,领袖开通,而且对外强硬,并且劝说他们到山东投资,而华东政府爪哇护侨的行动所产生积极效应也充份的显现出来。南洋华侨确实对华东政府有不小的好感,再加上张振勋在南洋华商中确实有相当的威望,因此南洋华商也立刻组成了一个南洋商人团,共计集合了40佘名商人来到青岛。

而南洋商人团的到来,也受到了华东政府的热烈欢迎,而在进行了几天的参观之后,山东的投资环境也得到了商人们的一致认可,有近20名商人当时就决心在山东投资,因此和华东政府进行了一连串的谈判、协商,签约等事务,当然也免不了办理相关的手续。

高世祚是穿越者,而且又是和政府合资经营,因此由商业委员叶岩福亲自接待,到是不用排队,不过工作人员要去通告叶岩福,因此让高世祚先在贵宾室里休息等待。

而等高世祚进到贵宾室之后,发现原来在贵宾室里己经有人了,是两名女子,其中一个稍年长一点,应在30岁以上,而另一个明显要年轻得多。

年长的女子,高世祚到是认识,知道她叫蒋怡,是上海新区负责人杨育新的妻子,其实大多数穿越者互相之间都有几面之识,毕竟就这么些人,就算叫不出名字,也能混个脸熟。但高世祚认识蒋怡,不仅是因为两人在工作中有些交集,还是由于蒋怡的丈夫杨育新,在穿越者中实在是太有名了。

不过杨育新的名气并不是他担任上海新区负责人,而是由于他是穿越者中少有的在婚姻生活上十分高调出格的人,现在杨育新除了正式的妻子蒋怡之外,还是4个女人,而且据传言杨育新的女人实际己经超过了两位数。

虽然穿越者中,不乏胸怀着妻妾成群大志的人,但到这个时候,有2个女人的穿越者都不多,而婚姻的对像是穿越者,而还能再找其他女人的,至少在目前为止,只有杨育新一个人,而且在他的女人中,不仅有一对姊妹,还有一名有过日本留学经历,相貌和旧时空的苍老师有4、5分相似的年轻女子。这当然也是相当拉仇恨的事情。不过穿越以来,杨育新在利顺德饭店和上海新区负责人这两个岗位上都干得很不错,也颇受行政院的好评,而华东政府对穿越者的私生活管得并不多,只要是不太出格,并且符合政府的安全规定就可以,因此尽管杨育新在私生活方面受到的诟病不少,但并没有对他的政治造成大的影响。

第四零九章 旅顺攻略(六)第三三五章 工业成就(一)第五九九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上)第二六五章 根据地(七)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三四一章 李鸿章来访(十八)第三七二章 德国的收获(下)第五十四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五)第五六五章 美国(八)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战(二)第五六六章 预备会议(一)第三一五章 锦州(三)第二七零章 根据地(十二)第六十章 远东战争结束(下)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三九一章 新闻发布会(五)第二五零章 美国舰队来访(上)第六四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二)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五三二章 新机构第五五零章 接受谈判(二)第四三七章 进京(四)第四九七章 发展大计(下)穿越舰队简介一052D型驱逐舰第五零三章 调查(下)第一九六章 巴达维亚(四)第四九八章 各方态度(一)第五八七章 农场巡视(二)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第二六五章 根据地(七)第二十三章 接管济南(十六)第三十一章 年度总结(一)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区(二)第二七八章 五人会议(二)第一九五 访问天津(七)第二三六章 作战计划(四)第二七七章 五人会议(一)第六六九章 台湾海峡之战(十)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七十一章 工作开展(下)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三九四章 全面开战(三)第三一二章 备战(六)第二十四章 锦州告急(三)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区(二)第一九零章 访问英法(一)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四九六章 袭取海参崴(五)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一八一章 护侨行动(三)第三六一章 大战之前(八)第二三七章 遇袭(上)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岛(一)第十六章 接管济南(九)第一七一章 投资考察(二)第三二一章 海参崴(四)第三五五章 徳国特使(三)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岛(四)第七二四章 归国(四)第七十四章 来访者(二)第一七七章 南洋巨富(四)第一八六章 德国海军战略(四)第三五六章 大战之前(三)第二零五章 正面进攻(三)第五十四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五)第二六四章 根据地(六)第二七二章 阴岛(三)第四三二章 进攻北京(十一)第三二三章 骑军(七)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五七八章 袁世凯来访(二)第二百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六)第九十章 青州之乱(三)第五四七章 镇南浦登陆(七)第三十八章 谈判(中)第四八零章 登陆作战(二)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四三五章 战争再启(六)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区(四)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二九二章 情报机构(下)第五二五章 谈判(三)第一零二章 拦截(上)第二一五章 青岛攻略(四)作者发言第四七二章 山海关之战(一)第二零九章 奇袭库伦(三)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六一二章 满洲里战役(五)第五三零章 调查报告(上)第三四三章 军事计划(下)第二一二章 青岛攻略第六二九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一)第四八七章 登陆作战(八)第二四九章 创业(二)第一四五章 访问(五)第二六九章 进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