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导弹反击(一)

谭政甫并没有被严峻而紧迫的形势吓倒,也没有慌乱,多年的现代军事教育和军队生涯很好的锻炼了他,让他能够很冷静的思考出对策,并且是在非常短的时间里。

谭政甫做了一系列的决定,首先是围绕是日军遗留的要塞加强防御工事,第二是立刻清点从日军缴获的物资清单,三是派通信员前往居昌郡,因为卫立煌部刚夺取居昌郡,肯定能有兵力和物资抽调出来支援他们,四是想办法联系周边的朝鲜自由解放阵线的人,看看能否找到本地的部队,五是派一个连返回

让全营的所有人都放弃休息,立刻开始做事后,他才找到了正在巡查阵地的营部参谋官吴诤,将军部的情报告诉吴诤。

吴诤和谭政甫一样惊讶,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见他神情不解,谭政甫强调道:“是的,这些都是事实,军座还在尚州同日军鏖战,日军四个师团夹攻军座的两个师团,我们三师也被日军一个师团阻挡在金泉一带,无法同军座的第22、23师会合。”

吴诤只觉得一阵头疼,狠狠的啐了一口,恨道:“这就他妈的是最坏的情况。”

谭政甫感叹一声,掏出烟盒弹开,给吴诤一根,自己也点上抽了两口,这才说道:“确实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情况了,但我们面临的情况可能比军座更糟糕,日军有可能调一个旅团前来进攻我部,我已经派人去和第二集团军求援,电报发了,人也派了,什么时候能请到支援还很难说。最快在明天上午之前,一切都必须靠我们自己。”

吴诤想了片刻。道:“我们现在没有装甲车,没有火炮,只能守着日军的这几栋碉堡,不过话说日军的这几个碉堡倒是很坚固,稍微进行一些补充,我想我们应该是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谭政甫看了一下时间,道:“现在最可怜的就是时间这种东西,你去看一看物资那边的情况,我想派几个人到前面放哨。希望日军能反应的晚一点。”

吴诤当即点头,这就亲自去查看从日军缴获的物资。

谭政甫则在心里盘算一番,他的营部有12辆MBV4履带装甲侦察车、47挺轻机枪、755支M35突击步枪,弹药平均每人120发,火箭筒4支。迫击炮22门,算上此前攻占馆基里要塞的损失,平均每炮大约还能剩下14发炮弹。

这就是他的全部弹药,如果日军遗留的物资不够充裕,他这边唯一的希望就只能是祈求卫立煌中将派部队过来支援作战。

在抵达馆基里之前,谭政甫已经从东北参谋局那里得到馆基里周边军事地图,以及近期的航拍照片。但他对于这里的地形还是缺乏直观的判断,在天黑之前,他亲自带了一队侦察兵到高地上视察地形。

馆基里的地形实际上是一个十字路口,在山谷口的南侧有337、335两个高地。正好扼守着前往居昌郡的要道,337高地在东侧,高457米,也是馆基里的主基地。西南平缓而东北陡峭,易守难攻。日军此前就将主要赛和防线设置在这里。

在朝鲜南部的山地区域,大部分都是这种古冰川的遗留地形,山沟数量众多,轻型坦克在这一地区仍然拥有一定的作战效能,而中型和重型坦克在这里则完全无法有效的使用,帝国陆军的MT22轻型坦克在整体性能和作战参数上同美军在韩战时期所使用的M24轻型坦克大致相当,马力和机动性能相对更好,装甲和火力大致相当,坦克车身更为低矮,正面防御略强,避难性能好。

日军的轻型坦克和装甲车相对于帝国陆军的MT22、美军的M24就差距甚远了,所以,帝国陆军面对朝鲜南部如馆基里这种地形,想要强攻是比较困难的,而日军则完全束手无策。

只要谭政甫的部队不缺弹药,如果日军想要派遣步兵从正面强攻,它要付出的代价会是很惊人的。

现代军事的发展是日新月异,随着步兵部队的装备复杂化和火力的增强,没有坦克想要实施正面突防就只能靠炮兵,而且效果很低。

虽然因为傅作义的孤军深入导致整个乱箭计划功亏一篑,多支主力部队被日军击溃和包围,在整个大战略领域和现代军事的正面因素上,帝国东北国防军仍然占据着更大的优势和领先地位。

东北国防军方面的反应很快,确认谭政甫的203营已经突然夺取了337高地要塞后,东北国防军立刻安排空军进行补给,二十多架S25在天黑之前飞过馆基里上空,确认203营发射的橘红色的烟雾弹后,将大量补给空投在这一区域。

谭政甫一边安排人整理军部空投过来的物资补给,一边派人加强工事建设,在要塞前沿增加了两层沟壕和防弹壕,大量开挖猫耳洞,抵御日军可能实施的重炮轰炸。

军部空投了一批化学武器的防化服和治疗药品,在此之前,谭政甫也从军部确认了最新的情报,日军在此次反击中已经大规模的使用了化学武器,而东北国防军也随之准备安排化学武器的报复战,全军都在紧急加强防化工作,在战壕的修建上,防化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在晚上7点之前,日军有一个步兵联队的兵力抵达337高地北侧三公里的区域,但没有立刻展开进攻,只是用75mm的山炮凌乱的轰了几发炮弹。

军部向203营空投了一批弹药物资和机枪,包括4门步兵反坦克炮,防止日军用轻型坦克和战车强冲阵地。

帝国空军距离馆基里最近的空军基地在全州,两地只有70公里的距离,很快就又派遣了一批次的虎鲨战斗轰炸机在周边协助,对日军实施反轰炸,帮助203营防御阵地。

在夜幕降临后。谭政甫让全营士兵都做好防范,安排工程兵抢修白天进攻要塞时炸坏的探照灯,又安排了一个侦察队在夜间渗透到日军阵地周边,确认对方兵力规模。

探照灯刚修好,第二集团军从居昌郡的驻守部队中抽调了一个两个新编步兵营的兵力抵达,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名军情部的少校。

听说中央军情部派了人过来,谭政甫还是觉得很奇怪的,在要塞的指挥所里,他见到了这名少校。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是眼神很锐利,三十五六岁的样子。

谭政甫的军衔是上尉,在这场战争中基本属于低阶军官。到处都是军衔比他高很多的军官,见那名少校走进来,谭政甫就主动上前敬礼。

军情部的这名少校大致看了谭政甫一眼,回礼之后从口袋里取出一封证明信交给谭政甫,道:“谭上尉,你好,我是中央军情部战略情报局少校傅达石。这是中央军部的电令。”

谭政甫愈发觉得惊讶,不明白自己这个级别的上尉怎么会有资格直接拿到中央军部的电令,他将电令打开看了一眼,大致知道傅少校此次是有特殊任务要执行。

他匆忙问道:“军部有什么特殊任务?”

傅达石指着指挥所的角落。示意谭政甫跟着他到偏僻的地方说话,两人一起走过去之后,傅达石才和谭政甫解释道:“目前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乱箭作战计划执行的并不好。虽然我军仍然保持着一定优势,但想要歼灭日军在朝鲜南部的主力部队已经很困难。此外,日军在围攻第一集团军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化学武器,我军必然会采用化学武器进行反制,只是考虑日军对化学武器的防范,军部已经上报陛下批准使用特殊武器,根据最新的秘密指令,203营要派遣一个战术分队跟我深入敌军的重炮阵地,至于其他的事情,你暂时还无权得知。”

谭政甫并没有怀疑这个秘密指令,问傅达石道:“哪个炮兵阵地,大概要派多少人?”

傅达石道:“日军第二炮兵旅团就在你们北部驻扎,预计也是对你们威胁最大的军事武装,所以,我们首先要确认它的位置,我大约需要两个侦察班的兵力。”

谭政甫还是有点奇怪,一名陆军少校亲自负责带队深入敌后侦察总是很怪异的事情,但这是中央军部的密令,他也无权过问,就让二连的连长过来,从第二侦察连挑选出两个班的精锐兵力,带着夜视仪跟随傅达石深入日军炮兵阵地侦察。

此时的谭政甫并不知道,虽然形势并没有恶化到那种令帝国危在旦夕的程度,但傅作义的失策确实有可能危及整个东北国防军的作战计划,为了强行保证东北国防军在此次决战中歼灭日军在朝鲜的部队,中央军部已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而这个代价就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弹道导弹这样特殊武器。

为了确保帝国弹道导弹D-4\5\5B\10的命中精度,和傅达石少校一样,大约有十多名军部特工将负责带队深入敌后,使用经纬仪重新校对,尽可能确保每一枚导弹的命中精度都能低于作战参数需要的1千米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每两到三枚D-4\5\5B\10就能有效摧毁日军的一个重要阵地,并尽可能的在第一次的大规模导弹袭击中,将日军主要的火炮部队、主力部队、飞机场和重要的坚固据点消灭掉。

针对日军使用化学炮弹攻击第一、第三集团军之事,中央军部也在筹备大规模的报复计划,但这件事将在明天之后启动,当前的第一轮反击就从弹道导弹的攻击开始。

关于是否要在此次战争中使用弹道导弹、化学弹药、核武器等等问题,中央国防委员会内部一直有着比较多的争议,但随着乱箭计划的意外失败,以及日军首先使用了化学武器,国防委员会内部已经在最短的时间里达成了一致意见,正式批准中央国防军使用导弹和化学武器。

这道命令最终是由华皇宋彪批准的,就如同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使用化学武器的最高批准令是日本裕仁天皇批准的一样。

在东北基地和前方都秘密而忙碌的进行准备工作时,在遥远的中央宫,宋彪这一夜也没有很早的入睡。

夜是如此之宁静。

宋彪还坐在他的办公厅里。面对着蒋方震代表中央军部提交的战略部队的申请报告,神情间有种说不出的恍惚,岁月如梭,在帝国之阴影下,现代战争已然发展到了这样的水平。

国内目前正在大量生产的D-10中程弹道导弹在1939年初才最终定型服役,这是在D-5型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改进型号,射程和威力并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其精度相对提高到了更为优秀的水平,其在800-1200公里的有效射程精度将缩小至1公里范围。而这一技术运用在D-5的升级改进,也就是D-5B型中程弹道导弹。

帝国在短程弹道导弹的研制上有D-2\4\6三个型号,D-2是最早期的短程导弹,D-4是帝国正式服役的第一代短程弹道导弹,其有效射程为300公里。目前经过两次改进,在战略导弹军服役最多的是D-4B型,现阶段的库存有1400枚,相比中程弹道导弹,这一系列的导弹造价更为低廉,威力也足以威慑敌军。

D-6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增加至500公里,因为服役期晚。现役数量仅有一百余枚,西北宇航工业公司是这一系列导弹的主要制造商,目前也在加速生产服役。

只要宋彪愿意,只要他签字批准中央军部的申报。帝国就有足够的实力在陆军接触之前将日军的主要战争实力消灭,蒋方震申报的作战计划是一个备用方案,一旦乱箭计划和毒蟾计划实施失败,帝国就将启动这个紧急方案。使用超过六百枚的弹道导弹扭转战局,而帝**部将会同时扩大导弹的购买。国内将会有超过一千多家的军部认证企业投入到多个系列的导弹工业生产中。

这种只有战争时期才会扩大出来的产能,随着宋皇帝的签字,正式在国内爆发出来了。

这只是一个预防万一的方案,结果真的必须使用了。

这样的情况让宋彪心中有着极其复杂的感慨,他说不清楚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寂静的深夜里,他很难入睡,只能在办公室里等待消息。

弹道导弹的威力其实就在于高速撞击产生的巨大的冲击波,即便如此,以其成本而言,使用常规高爆弹头都是一件很浪费的事情,但是短程弹道导弹的造价要便宜的多。

所以,部分D-10导弹列装的都是化学弹头,而它的射程足以攻击东京。

最初的计划是这样,但在最后时刻,宋彪否决了这样的报复,现阶段还是以日军为主,主要消灭日军的重炮部队、飞机场和主要的要塞区,以及日军主力的密集驻防区、指挥部、后勤弹药库房等重点目标。

因为在朝鲜战场上还没有列装近程弹道导弹,今天晚上到明天中午之前发射的一百四十余枚导弹都是D-5\5B\10系列的中程弹道导弹,从东北各导弹部队和基地发射,攻击最为重要的军事区,以及对日军后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的化学弹头。

两天后,帝国陆军将正式大规模的使用近程弹道导弹,而与之配套的主要用于日军野战部队歼灭的火箭炮,在战争的后续阶段也将进一步的大规模使用。

朝鲜战场对帝国陆军使用重炮、重型坦克的限制很大,但是履带装甲车改进的火箭炮在这一地区拥有更为广泛的使用空间,即便它的造价相对要更高一点。

帝国甚至研究了火箭炮的化学弹头。

随着乱箭计划的失败,为了扭转局势,帝国陆军只能将更多的恐怖秘密武器拿出来,一股脑的要将日军的反攻掐灭在摇篮里,试图达到一种突然重挫日军的目标。

沉默良久之后,宋彪重新将桌案上的东北国防军通报总结拿起来,仔细推敲里面的假话和真话,一场本该是大胜的仗结果打成这样,从上至下肯定都有问题,总有人要说点假话尽可能满混过关。

通报是东北国防军参谋长张鸿逵编订的,批评了傅作义,但也为傅作义找了很多理由,大致有番罪不至死的意味。

宋彪的心情特别沉重,傅作义是他颇为欣赏的将官,也是他这些年力推的主将之才,结果成了这样真是让他难以接受,想来想去,他倒觉得最根源的责任还是在他身上。

傅作义的骄勇之根源,也正是因为有皇帝的一贯亲睐。

日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则毫无疑问是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战役,正如萨尔浒之战中,大明三路伐后金,而后金只管一路集中兵力歼之。

畑俊六的策略正是诱使傅作义孤军深入,利用傅作义部和张自忠部之间的时间差,打一场集中兵力的围歼战,正如第二次中日战争朔州战役的翻版。

虽然傅作义在阵地战中拖延住了日军主力,依靠空军的支持和装备的优势避免了被日军围歼整个第一集团军,但整个战役陷入被动局面已是很清晰之事,再想扭转局势也很困难。

正是因此,蒋方震才决定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武器,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总之是要尽可能的掐灭日军反扑的迹象,毁掉日军大规模反攻的可能性和基础条件。

第312章 想象一下第86章 进攻,右翼之右第57章 蒋家窑战役(一)第169章 非战而屈人之兵第142章 奉票风波第313章 一切剥削阶级都将灭亡第179章 屠满第60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第262章 赫尔曼.戈林第212章 英国人是什么好东西吗?第12章 关东胡子第347章 宣战之前(上)第9章 武装七步论第96章 辽阳会战(五)第89章 奇袭辽阳第86章 进攻,右翼之右第37章 先杀日,再杀俄第2章 杀啊,中国人第228章 奉陪到底第197章 金州船厂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336章 扶不起的法国第90章 奇袭辽阳(二)第318章 实力至上第26章 南甸屯之战(上)第146章 奸佞小人第239章 玉溪与霞飞第188章 渡江吧,决战第271章 日本皇族和元帅第51章 勇夺沈旦堡(一)第57章 蒋家窑战役(一)第237章 世界华商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229章 亲自操刀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43章 兵者,诡道也第65章 新式雷击炮第155章 宣统元年第160章 东北骑兵(一)第127章第339章 台湾,台湾第113章 二期整训第183章 来吧,真正的战争第320章 最忠心的人第215章 震旦第91章 真金白银第37章 先杀日,再杀俄第283章 国防委员第66章 再回牛家堡第330章 礼,国威也第46章 黑沟台会战(二)第139章 日本之尴尬第256章 1958第63章 谁不想做军阀?第129章 最糟糕的,最好的第84章 多一技防身第195章 海防和疆防第206章 震旦第12章 关东胡子第70章 日本的领导亚洲梦第329章 金融之战第83章 有炮无弹第236章 依法治国第209章 汉武第5章 新的弟兄和战友第126章 翻译体和张作霖第242章 尖端人才第183章 来吧,真正的战争第288章 三都澳海战第122章 秋山真之(二)第137章 风格第209章 汉武第228章 奉陪到底第400章 敲诈,勒索,利益至上第39章 满洲步兵团(下)第261章 伟大的斯大林第8章 学霸之子第257章 集 权的优势第276章 盘古第333章 摩萨台第136章 秋瑾第250章 大萧条第22章 千言万语说不尽第84章 多一技防身第199章 蛇济光,虎济光第83章 有炮无弹第306章 导弹反击(一)第348章 宣战之前(下)第71章 军饷制度第237章 世界华商第94章 辽阳会战(三)第122章 秋山真之(二)第292章 最富与最穷第131章 因为独裁,所以臭味相投第38章 满洲步兵团(上)第324章 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第295章 牛鬼蛇神第19章 前洞岭伏击战(下)第259章 两弹一星和中法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