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课:睿哲曹霑、蓬牖瓦灶、文坛伟杰、凤毛麟角
于晓燕又来听课,因为她喜欢读《红楼梦》,想听一听鸿哥怎么讲《红楼梦》。鹤弟和许多男孩差不多,年少时对《红楼梦》并不“感冒”。
“于晓燕,你把这节课的内容简单说一下。”鸿哥叫道。
“【睿哲曹霑】睿(ruì)哲,深明、通达。曹霑(zhān)即曹雪芹。曹雪芹,1715年5月28日出生,1763年2月12日逝世。清代小说家。满洲人。名霑,字芹圃,号芹溪,梦阮。祖籍辽阳,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1729)迁居北京。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他生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字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绳床瓦灶】《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写道:‘蓬牖(yǒu)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牖:窗;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料。用蓬草、茅柴搭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生活贫困。绳床:即交椅,也叫胡床;瓦灶:土坯炉灶。指简陋的生活用具。形容非常贫穷。
【凤毛麟角】麟(lín),中国传统瑞兽,神话传说是龙与牛的杂交品。风毛麟角意思是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讲得不错,说明你真的看《红楼梦》了。”鸿哥表扬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当我读过10遍以后,才相信了《红楼梦》真的是永远也读不完的。曹雪芹的一部,或者说半部《红楼梦》,已影响十几代炎黄子孙。早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可我不大相信红学家们的话,他们把《红楼梦》分解得乱七八糟。我老觉得《红楼梦》没有写完,是因为曹雪芹不忍心写完。他实在下不了手,把大观园中的女儿们亲手杀死,或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被誉为百科全书,但它毕竟是小说,是以虚构为主的一种文体,过于求真,就误入歧途了。比如,有人按照《红楼梦》的方法做‘贾府的茄子’,弄出来难吃极了。因为《红楼梦》是小说,不是食谱。如果,有人生病了,按着《红楼梦》的方子吃药,不吃个半身不遂就烧高香了。读《红楼梦》主要是欣赏它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不然就偏了。你们说一说,《红楼梦》最可取之处在哪里?”
鹤弟没有认认真真读过《红楼梦》,只能欲言又止。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于晓燕说,“我认为他的‘其中味’也就是最可取的地方是‘先进的妇女观’。”
“何为先进的妇女观?”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红楼梦》最伟大的地方!”
“说得好!”
“这有什么呀?”鹤弟不以为然。
“这很了不起!四大名著中《三国》中的女人是工具,《水浒》中的女人没有一个像女人的,《西游》中的女人都是妖怪。只有《红楼》中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曹雪芹是中国古代作家站在女人立场上写作的一位伟大的作家。在《红楼梦》里女人不是附属物,而是跟男人平起平坐,甚至比男人还更有出息……”
于晓燕鼓掌。鹤弟摇头。
“《红楼梦》要说的实在是太多了。这次课我想从一个小角度出发,来讲一讲。——《红楼梦》还是部了不起的打工文学!”
“鸿哥,《红楼梦》虽说我没细看,写的都是吃喝玩乐,哪儿讲找工了?”鹤弟站起来说。
“不行,请看鸿哥的文章——”
鸿哥拿出两张复印件,给他们看。
了不起的打工婆
年轻时读《红楼梦》,把同情都给了林黛玉,与她一起爱屋及乌,恨树及鸟。因为她不喜欢刘老老,我对这个穷婆子在感情上也是疙疙瘩瘩的。贾母命惜春画大观园,林黛玉命名为《携蝗大嚼图》,当时,就为颦儿的创意叫好!
狗年春假,年过不惑的我,重新捧读《红楼梦》,感情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刘老老从以诚相待,到欣然接纳,最后竟刮目相看了。因为刘老老是个了不起的打工婆。也许有人会问:刘姥姥打过工吗?当然打过,而且成绩不俗。
刘老老一进荣国府,自然不算打工,那简直就是乞讨,死乞白赖地在凤姐那里讨了20两银子。连丫环都瞧不起,讽刺其是“打抽丰”的。刘老老二进荣国府,可不是来吃白食的。那是贾府的董事长贾母亲自面试的打工者,她要找一个“积古的老人”说说话。这一次,刘老老在贾府住了两三天,实际工作不过一天。
老老的工作性质属于脑力活——话聊。这一聊不要紧,把府上上下下,小姐太太丫环婆子逗得不亦乐乎。我们只瞧瞧最精典的一幕就够了。午宴马上开始了——
贾母这边说了声“请”,刘老老便站了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她二位是导演)撑着,还只管让刘老老。
老老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让大观园笑得满园春色,真够眼下的相声、小品演员学半年的了。老老的话聊魅力四射,给空虚无聊的贾府带来一股鲜活的空气。让吃腻了山珍海味贾府上下,尝到了具有野味的绿色食品。老老打工一日,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认可,收入非常可观——
白银:108两,青纱、白纱各1匹,绸子4匹,御田粳米2,高级水果、干果1口袋,成窑五彩茶杯1个。还有些小玩艺不算,连钱带物总有200两银子。
老老吃的那顿午宴,大概10桌共用了约20两银子。贾府一桌席,用现在的人民币“埋单”少不了800元钱,10桌就得8000元。保守的算老老一天赚的打工费200两银子(连物折算),值现在人民币80000元。
老老这一年75岁,既没有硕士毕证,也没有英语六级证,有的是较强的攻关能力,极高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处事的应变能力。贾母不过想找个老太太说说话,刘老老的到来不过是赶巧了。刘老老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试用期就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游手好闲、不追求“仕图经济”的贾宝玉行吗?满腹诗文、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成吗?
眼下人才市场热闹非凡。用人单位报怨人才水平不高、要求太高;人才报怨用人单位门槛太高、待遇不高。于是,人才批量过剩,甚至“天才”的博士也被挂在天上。据报载,仅北京各类大学的毕业生,每年就有三、四千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全国有多少?天知道。真的工作那么难找吗?自然不是。只要放弃“条件好一点,待遇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的想法,而是抱着“条件还可以,待遇过得去,工作多努力”的理念,就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眼下的求职者,还真得好好向刘老老学习。不要只盯在刘老老的收入上,要学她能屈能伸的气度,把握机遇的能力,老有所为的精神。
刘老老本来是在女儿家过着操劳的晚年生活,他的姑父狗儿是一个耐不住贫穷,又毫无作为的大男人,只会喝酒骂天。刘老老却极积进取,抱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信念,到贾府寻找机会的。虽然年愈古稀,却出手不凡。更比得那个打肿脸充胖子、瘦驴偏要拉硬屎的狗儿强多了!狗儿靠着老老的努力,过上了小康生活,实在不体面。
眼下,老养小倒不是新鲜事,“啃老族”有异军突起之势。我原先居住的部队家属院里,就有七、八个二十已出头、三十尚不足,体格健壮、脸色红润的闲逛男子。老子在位或退休,都一份丰厚的收入,养着儿子,甚至是儿子一家三口。有位老弟很逗,对自己的寄养生活颇满意,还编了几句顺口溜:
金山银山,不如老爷子、老娘当靠山。
只要爹妈多活几年,我的生活比蜜甜!
我真担心他爹妈走了怎么办?也许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他的父母刚到60岁,身心康健,如果不出意外,再活20年不成成问题。可20年之后呢?他能成为一条好汉吗!?
时至今日,刘老老们仍在奋斗着。然而,也有一群狗儿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老老,该歇歇了!
狗儿,冲!
“看了鸿哥的文章后,《红楼梦》还真是一部打工文学。——鸿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鹤弟问。
“因我,我也是‘红学家’呀!”鸿哥笑道。
“你不挺讨厌‘红学家’的吗?”
“像鸿哥这样的红学家,我还是不讨厌的。”
“那当然,谁讨厌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