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秋分肃爽 赏菊登高

171课:秋分肃爽、赏菊登高、冬归寒冷、梅香竹傲

鹤弟教会了黑猫转魔方,二人的关系一下子近了起来。黑熊有事也上去了,看守只剩下了黑猫。

“小哥,你把我老师的手.铐也打开吧,时间久了,太难受了!”鹤弟请求说,

“那不行。你是小孩子,没事。可他是大人,又是当兵的,放开他,我能对付得了吗?” 黑猫警惕性还挺高。

鸿哥还是很感激的,鹤弟挺有孝心的。通过他们的交谈,得知黑猫是黑虎的堂弟,现在还不满18周岁。鸿哥决定采取“攻心”战术把他拿下。其实,就算带着手.铐也能把黑猫制服,可20米深的枯井,也没法上去。

“鹤弟,我们接着上课吧。”鸿哥说。

“好啊!”鹤弟已经没那么恐惧了,“小哥,你也听一听吧,鸿哥讲课很有意思的。”

黑猫凑了过来,但保持一定距离,枪紧握着。

“‘秋分肃爽、赏菊登高、冬归寒冷、梅香竹傲’—— 秋天的景色,天高气爽。‘赏菊登高’自汉魏以来,重阳(九月初九)有登山,佩茱萸,饮菊花酒之俗。晋代诗人渊明尤爱菊花。至唐宋时,重阳赏菊成为风俗。”鹤弟简单地说了课的内容。

“‘站的高,看得远”这句俗语很好地诠释了登高的意义。登高的最好的去处一个是山,另一个是楼。小的时候,我家住在平原,没有山可登,房子不过几米,因此,我登得最高的地方是‘苞米楼子’。” 鸿哥停了一下。

“什么叫苞米楼子?” 鹤弟问。

“将四根圆木的一段(约二尺)埋在地下,出土的木头耸立在庄稼地里,下面围档一下做‘看青人’的窝棚,上面绑上横木,攀爬至顶(一般七、八米高)可以瞭望。我10岁那年,我二哥当生产队的’看青员‘,他将苞米楼子搭到12米高。这在当时,可是个了不起的高度!近水楼台,我几次登高远望。初次登’楼‘,大地一片翠绿,这正庄稼疯长的时候。再次登’楼’,苞米、谷子、大豆一大片一大片片金灿灿的,夹杂在其中的是碧绿的白菜,火红的高梁。三次登楼,庄稼已收割完毕,可天瓦蓝瓦蓝的,地油黑油黑的,站在高处心旷神怡。

长大后走出乡村,登高的机会多了。目前,我登过最高的地方是岷山,海拔4000多米,但印象最深的却上登长白山。念大四时,二十多岁,正是人生活力四射的时候,一群年青人争先恐后,勇往直前。3年小时后,我登上了长白山‘顶’,向下一望天池尽收眼底。那是怎么样蓝啊!真的无法形容。天池像一面大镜子,却没有一丝‘蓝色多瑙河之波’,那是伟大的哲学家深思时映射下苍穹的颜色。

我登得最多的山,却是个无名高地,海拔138米。那山离我当时住的家很近,步行10分钟就到了。山坡上有陆军学院学员用石头砌成的四个大字——勇于攀登。有一段时间,我懒于运动,体重一下子增至160余斤。回家上三楼,上班至四楼,都要喘一阵子,有蠢笨如牛的感觉。从此,我开始爬138高地,经过半年的运动,身重减轻了20多斤,又有了身轻如燕的感觉。

登高,不在于登多高,而在于感悟。这方面唐诗人给我们树立了楷模。有唐一代,写登高的诗不胜枚举,我看重是王维、杜甫和王之涣留下的三首诗。”

鸿哥娓娓道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王维17岁时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别具一格,登高的是别人,感悟的却是诗人。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躲避灾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诗人既天真,又有趣。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仿佛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未能完全团聚。这种推己度人的设想,体贴入微,深入骨髓,发人深省。这首诗虽说是写登高的另类,却是难得的佳作。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写过很多登高的诗,我独喜欢这一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台。”“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等。一首比一首凝重,一首比一首悲哀,读来总给人不大痛快的感觉。而那首《望岳》则不然,写得十分豪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写这首诗时,年仅24岁,此时的他还是个“***”,衣食无忧,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从题目《望岳》看,写的不是登山是望山。据我所知,杜甫不仅仅是看了泰山,也登了泰山。总觉得这首诗是杜甫登完泰山写的。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应该受到此句启发,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比孟子还来得直接勇猛,体现出了“后生可畏”的气概。但杜甫老了之后“沉郁”有余,阳刚不足。这倒应了那句俗语: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如果让我选登高诗的冠军,我毫不犹豫地将桂冠戴在王之涣的头上。因为他写出了《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此20字,足可以让诗人不朽了。如果说王维登高是“遥知”,杜甫登高是“远望”,王之涣可是亲历亲为地登高。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莫甚多。”比如,李益的一首,也是不错的。“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但和王之涣的一比,高下立判。其它的那些诗早被历史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惟有王之涣这首五绝流传千年不衰。为什么呢?因为它用而豪迈而富有哲理的诗语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远”的意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的“千里”,当然泛指远处,是一种夸张的比喻。但如果我们有兴趣的话,也不妨真的设想一下,要在一幢高楼上看到1000里(500千米)外的景物,这幢楼至少要多高呢?文人不会有此雅兴,但数学家却关注了这个事。早有数学家算出,这楼至少要20千米高,才能看见1000里之处的风景。因为地球是圆的,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行。20千米多高呢?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43米)的22·6倍高,这样的高楼谁也造不出来。

两个孩子,被吸引住了……

101课 偶得顽徒 胡乱教之128课 诚实经营 减少磨擦223 冯国庆的恋爱故事112课 北国凛冽 雾淞雪花135 乒乓叭啪 搓挡削拉020 燕青文身019 曹操抖机灵042 贾环出谜124课 增添公厕 省的尴尬160课 商隐朦胧 摩诘禅飘011 刘备当大哥135 乒乓叭啪 搓挡削拉098 香菱中大奖141课 壮我军威 谁敢称霸049 八戒救美123课 植树种草 温馨幽雅032 鲁达娶亲230 难熬的猫儿洞129课 遵章守纪 杜绝酒驾o78 黛玉落选010 贾瑞出对107课 旭日复旦 彤云锦霞114课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016 牛二发迹史151课 智慧暅父 缀术穷奥171 秋分肃爽 赏菊登高051 曹操当导演032 鲁达娶亲074 探春伏狼102课 一帆风顺 二龙竞发127课 百姓痛恨 食品造假010 贾瑞出对045 八戒送礼070 刘老老传经018 宝钗瘦身003 张飞画美人230 难熬的猫儿洞027 徐庶脱险131课:穿着装扮、非猎奇葩083 孙尚香劝夫044 时迁耍猴206 老钱打野兔075 阿丑借夫144 课心系善念 即为菩萨050 宝玉待月072 鲁智深绝招044 时迁耍猴093 沙僧画猪猴215 诗人住进213(中)087 曹操祭关公151课 智慧暅父 缀术穷奥014 湘云说三124课 增添公厕 省的尴尬162 帝女合欢 慈姑含笑140课 太空漫步 举世惊诧209 与首长干杯230 难熬的猫儿洞156 课 轩辕闾丘 诸葛漆雕044 时迁耍猴101课 偶得顽徒 胡乱教之009 猪八戒打赌103课 三阳开泰 四季乐嘉126课 米面鱼肉 糖醋盐茶100 宋江选美085 悟空被拔毛125课 溜狗拾粪 避免腌臜051 曹操当导演091 貂婵出家026 贾宝玉参禅139 仲景医德 弘扬光大112课 北国凛冽 雾淞雪花138 望闻问切 导引推拿082 妙玉脱险211 歌唱家教歌086 宝玉乞讨172 鞭炮骤响 来年更好054 惜春进修023 曹冲之死215 诗人住进213(中)049 八戒救美232 战地对联140课 太空漫步 举世惊诧150课 聪颖张衡 灵宪闪耀211 歌唱家教歌201 鸿哥参军记107课 旭日复旦 彤云锦霞141课 壮我军威 谁敢称霸120课 蔚然深秀 环滁琅琊003 张飞画美人150课 聪颖张衡 灵宪闪耀084 李师师跳舞158课 灿烂史记 无韵离骚096 李鬼难李逵034 熙凤论茶117课 琴悠绕梁 青鸾落匣131课:穿着装扮、非猎奇葩075 阿丑借夫170 春回送暖 绿柳红桃135 乒乓叭啪 搓挡削拉033 悟空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