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道:“我前日打发人送了两瓶茶叶给姑娘,可还好吗?”
黛玉道:“我正忘了,——多谢想着。”
宝玉道:“我尝了不好,也不知别人说怎么样。”
宝钗道:“口头也还好。”
凤姐道:“那是暹罗国进贡的。我尝了不觉怎么好,还不及我们常喝的呢。”
黛玉道:“我吃着却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的。
宝玉道:“‘每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把茶排在最后一位,有点不公。我没听谁整日吃醋的,天天喝茶的人却有的是。”
凤姐笑道:“山西人就天天吃醋。——还有她。”
凤姐一指黛玉,大家都笑了。黛玉咕嘟着嘴,转身要走,被宝钗拉了回来。
“颦儿,《诗经·谷风》中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可见这荼就是茶了。还不知有什么名字?”宝钗转移话题说。
“茶的别称太很多!什么‘槚’、‘茗’、‘苦菜’、‘水厄’……一直到陆羽《茶经》问世,才将‘荼’字去一横,变为‘茶’字,其它名字就很少用了。”黛玉如数家珍,把大家给听呆了。
“真没想到,茶还有这么多的名字!我最喜欢陆放翁谈茶的诗句:‘银毫地绿茶膏嫩,玉斗丝红墨沈宽。’”宝玉说。
“我觉得还是卢仝的《七碗论》谈得切:‘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子,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宝钗一席话听得宝玉眉飞色舞。
“连喝七碗茶太糟蹋了!‘从来佳茗似佳人。’东坡只一句,就道出了茶的妙处来。”黛玉斜睨了宝玉一眼。
凤姐听了如在云中,笑道:“你们说的我不大懂,可我知茶的好赖。喝来喝去还是西湖龙井好:色泽翠绿、香气浓郁、味甘爽口、形似雀舌。清明前开始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其嫩芽初绽如同莲心,是为‘珍品’;谷雨前采的茶称为‘雨前茶’,又称二春茶,其芽稍长,也称旗枪,是‘上品’;立夏之际,采三春茶,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叶已成片,称为梗片。相对应的有四种叫法:黄毛丫头、宝贝女儿、女儿茶、婆婆茶。‘珍品’只有皇帝才能喝着,是一群十三、四岁漂亮的小姑娘用舌尖采下来的……”
宝玉听得心旷神怡,却不解地问:“‘黄毛丫头’多俗的名字,怎么会排在‘宝贝女儿’前面呢?”
“这你就不懂了。只有鲜嫩的东西,才能沾个‘黄’字:黄豆芽、黄花菜、黄花鱼……”
“黄梁梦、黄梅雨、黄鼠狼——”
没等黛玉说完,熙凤捉住她的胳膊,道:“你的嘴,比我都贫了。——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
众人都大笑起来。黛玉涨红了脸。宝玉心里美滋滋的。宝钗心里却酸溜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