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虞国。
舜上位后,推行德治,人族真正迎来帝舜时代。
这一理念被人族众多高层认可、接受与推广。
不同时期有不同诉求,每代共主都秉承使命而生,治世主张因时而变,各有不同。
伏羲、神农时期,人族以休养生息、积累实力为主,是在为争夺天地主角蓄力。
轩辕、颛顼时期,人族以对外征战、一统各部为主,是真正争夺天地主角之位。
帝尧、帝舜时期,人族以消化所得、解决隐患为主,是巩固人族天地主角之位。
创业难,守业更难!
从某种意义上讲,帝尧跟帝舜身上的担子不比三皇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数千年时间转瞬过。
昊天已转世轮回数百次,幽冥众神相继出关,人族也在舜帝治理下蒸蒸日上,呈现出兴盛之象。
他改进法度,查漏补缺,令人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法度,行事上更加规矩有序,混乱局面得到控制,伴着人族发展滋生而出的仗势欺人等乱象顿时被压制。
他打破了帝尧所不启用的旧制约,举八恺,用八元,明事理,选贤举能,因才任用,只要不是人品有问题,才华卓越之辈都能得到重用,不会因为父辈犯了大错就坚决不用,这是对人族资源的一种浪费。
这数千年来,舜帝对内能躬身自明,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开诚议政,精心治天下,以善施政,开创了明君善谋的先例,得到人族各部的衷心拥护,自下而上皆对他很是信服。
而在外事上,舜帝同样选择与邻为善,因为轩辕与颛顼的征伐,周边种族对人族很是警惕,甚至是不善。
哪怕是帝尧在位期间,关系有所缓和,可大部分种族依旧不敢与人族过多接触,既因为人族底蕴愈发雄厚,实力节节攀升,又因为有白民族、厌火族、羽人族等前车之鉴,他们迟迟不敢真正与人族往来,平日里敬而远之。
直到万鬼夜行前,帝舜派出使者,告知其中利害关系,令不少种族受益,这才愿意缓和矛盾。
而帝舜抓住机会,再接再厉,亲赴南疆人族,领略了坊市之妙,随后回到有虞国,在人族疆域周边建立互市,将人族境内资源与其他种族资源进行交易、置换,互通有无,又加以安抚,天长地久之下,才使他们逐渐放下戒心,真正与人族来往,甚至不少弱小种族朝拜人族共主,心甘情愿臣服,寻求庇护。
期间,帝舜也曾遇到一些困难,寻求师门帮助,白骨洞一脉都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助力。
人族欣欣向荣,地府与天庭同样不差。
每年七月十五,鬼门都会打开,再现万鬼夜行,只是跟第一次相比,要温和不少,主要是万鬼回归宗族,享受祭品香火,顺带瞧一瞧后辈。
除了城隍外,在东岳大帝支持下,山神、土地等地仙都多了一些通幽之能,小土地与山神可以跟城隍合作,协助鬼差,抓捕孤魂野鬼,积攒功德;大土地与名山之神,则独自拥有在神域内开辟冥府之权。
地府各项职能与地仙逐渐融合,不分彼此,气运与日俱增。
天庭同样不甘示弱,手段频出。
王母将蟠桃母树分株,化为一片蟠桃园,虽功效无法与原先蟠桃相提并论,哪怕是最最强的九千年紫纹蟠桃,也只能令生灵吞吃过后,成就金仙,可到底数量翻增了数十倍,量变引起质变。
自蟠桃园诞生以来,虽九千年蟠桃尚未成熟,但三千年蟠桃与六千年蟠桃已经成熟了一批,天庭因此多出数千玄仙与数万天仙,虽是蟠桃催生出来的仙人,但依旧令天庭底层实力大增,有更多人手维护天道运转,天庭气运也随之增长。
......
时光弹指过。
舜帝在位已经六千年,各项事务都已经相对完备,唯有水患难解,已成为制约人族发展的最大阻碍。
为此,舜帝启用了大贤鲧,希望他能治理水患,为人族搬开这座大山。
骷髅山,白骨洞。
青衣女仙盘膝而坐,周身上下都弥漫出一股圆满之意,道韵流转间,隐约有规则之力若隐若现,被其执掌。
庆云之上,更是道象璀璨。
无量幽冥紫气氤氲,汇聚成一条灿烂长河;三花摇曳,绽放清光;法则之树更是有脱离大地,自成循环体系的征兆。
片刻后,石矶睁开双眼,眸光中有无穷法则交织,最后都凝聚为两点,化为日月,与她双眼瞳孔相融。
随着她心念一动,异象消失,石矶嘴角微巧,莞尔一笑。
六千年修行,她在圣人一重天的修行终于圆满,修为走到了此境极致,距离掌控规则只差一线。
虽然这一线,绊住了石矶脚步,极有可能数十万年,甚至是上百万年才能跨越,但终究有了一线希望。
只要她修为迈入圣人二重天,成为规则掌控者,就能如扬眉老祖一般逍遥自在,虽自身大道依旧与地道以及洪荒天地息息相关,但已经能初步脱离。
哪怕洪荒毁灭,她亦能独善其身,最多元气大伤,却不会有性命之危。
谁让石矶是走的是地道圣人之路,想要真正脱离洪荒,达到天地毁而我无伤,鸿蒙灭而我不朽的地步,需要她修为攀升至圣人三重天,成为规则执掌者。
别看她如今圣人一重天圆满,走到了天道六圣前面,可石矶脑子清醒,明白自己距离真正超脱还差得远。
她压下心中念头,迈步走出洞府。
沟通地道,了解了洪荒局势与变化后,石矶没有出山,也没有召集弟子讲道,更没有做其他安排,而是在山中休息百年后,就重新闭关。
先天至宝乾坤鼎在她手上已有七千多年,既然万年内能炼制三件先天灵宝,石矶自然要把另外两件先天灵宝炼出来,免得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