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败国怎么能够忘了败国

退朝之后,群臣都散去了,而太公望跟随姬发进入了后殿之中,姬发回头就看到了太公望,一想到太公望的事情,就有些愁眉苦脸,后来一心想,也没有什么难过的事情,本来这些就是自己应该做的,自己不能够推辞,因此也就和太公望走到了一起,商议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姬发虽然做好了心里的准备,但是发生的事情,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的太公望处理国事和国策,已经灵活了许多了,在经过前期忐忑的过程后,现在国事中的一些小事,太公望已经能够独自处理了,然后这些小事太公望想好政策后,就和诸位大臣们商议,商议后就开始先找一个小县实施,实施完之后,如果效果可以的话,再逐步推行继续下去,如果效果不好的话,就暂时先中断,以后再逐渐的实施推行。

而后将这些全部都备案核查,就这个样子,太公望和群臣们谨小慎微的处理着国策书简,姬发甚为高兴,如此一来就正好是他想要的,况且大事还是自己来处理,比如生死杀夺的大事,统统都是由自己决定的,至于别的事情,尤其是小事,太公望感觉自己能够处置的就处置了,能够做好的就先自己拿主意,而后召集了一帮大臣,细细的商议施行,如此一来基本上就不会太过于偏差,不偏差的号令就能够在一县中看到效果,能够看到效果,就能够推行,这样一来就再好不过了。

“如此甚好,太公辛苦了呀最近,以后就按照这个样子先施行,也好为孤王分忧呀,不然偌大的周国都交给我自己的话,孤王可就要累死了。”姬发笑着说道。

“哎呀呀大王您说笑了,您可不能累死,百姓们还都等着您拯救呢,微臣遵旨以后更加的尽心竭力,绝对不辜负陛下您的圣恩。尽心竭力处理好的国事国策,如此一来请孤王放心。”

姬发点了点头,刚走到书案中,就看到了堆放于此的书简国策,这次倒是让姬发欣喜不少,原本以为会多如牛毛的国策书简,现在看来并没有多少,甚至比姬发预想的要小的多了,这样一来的话,姬发就感叹就能够省下不少的力气了。

“自古以来对集权和分权,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办法,也有不同的作为,收到的效果也全部各不相同,集权太过于集中的话,不行不好不可以,第一个就是累,事无巨细大小亲为,会十分的劳累,再一个自己也容易疏忽,并且有许多事情,自己也不擅长精通,更何况自己也不知道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此贸然断事的话,恐怕会起到反效果,这样一来的话,那可就有失偏颇了。”

姬发于是断定集权不可以太过分,分权太狠的话也不好,分权太狠权力都分散了,自己说话颁布的政令,威力就会大大的减低威信力,那可就不妙了,再一个如果权力都在他们的手中,那么自己虽然是轻松了,但同时也没有人听从自己的了,如此一来的话,还不如不轻松呢,那样的话自己更没有办法治理国家了,那样的话就算是清闲,也会如坐针毡一般。

“权力也不可以太过于分散,分散的话也不行,最后是分担的权力,自己能够有大权力,可以控制的住,然后甚至可以出言修改,并且自己能够掌握下面发生的一举一动,如此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姬发觉得这样的一个平衡,是最好不过的,既可以让自己不过于劳累,也不会因为劳累误国误事,更不会因为权力都交出去的,搞的是一团糟,如此一来平衡行事的话,自己就能够有一个理想中的效果,处理国策和书简就更加的方便了。

眼下太公望和自己的配合,还需要更进一步,更加的默契如此共同协力将周国治理好,如此才能够上下一心,共同治理好这个国家。

于是姬发在太公望在一旁协助,并询问具体的细节,而后姬发在那里开始处理起政务了。

“首先是秋后问斩的人犯名单,按照大王您的贤令,本周国慎用刑法,主要是仁义教化为主,因此在量刑之上,都有所减缓减轻,但是这些都是罪大恶极之人,都经过各部大臣仔细慎重的考察考量,最终确定了这些人犯名单,实在是罪无可恕之人,当然了这需要大王您裁夺,微臣们不敢擅自做主。”太公望说道。

姬发察看了这些人犯名单,发现国策书简上,将这些人所犯的事情,统统都说了个清楚,很快的姬发看到了三个人名,跟其他的该杀之人不同,这三个人的原因,看起来比较曲折波折,显得十分的不寻常。

姬发于是一一询问着太公望,太公望叹了一口气直接就说道:“这三个人说起来都各自可怜,其实我们也是思虑了许久,就是因此才觉得不可以擅断,所以请大王裁夺,这些犯人目前全部都关押在牢房之中。”

“这个深秋,原本是一个孝子,家中父亲去世尚早,跟自己的母亲孤苦伶仃的生活在一起,为了生计才租了同村地主的两亩田地,据走访的臣下所探所讲,此人勤劳干活,对于自己的母亲也是恭敬有加,被同村的人都夸为至亲至孝之人,但是地主见他良田种的好,等到收成的时候,只答应给他一半的工钱和口粮,他照顾老母艰难,怎么肯善罢甘休,因此上门前去和地主家理论,没想到直接被轰打了出去。”

太公望接着说道:“而后深秋没有要他的钱粮,认为太少并讲此事告诉了当地的衙差,正当当地衙差调查的时候,地主家派人又前来寻事,慌乱之中深秋将地主打死,而后地主家的人就将深秋绑到了衙门,当地的小臣不敢擅自作主,因此就将此事报了上来,微臣也难以决断,因此就请陛下圣裁决。”

姬发想了想:“自古一来列朝列代都以仁义孝顺治理国家,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个人虽然取人性命不对,没有经过官府的裁决是不对的,仁义孝顺的这个政策是对的,所以我也跟着施行也行了,但是要想一个合适的办法才能行,否则的话容易损伤周国的律法。”

于是姬发开口说道:“这是一个孝子呀,孤王十分的感动,也叹服他的做法,至于两方搏斗地主家过错在先,再加上他擅自更加契约,欺压良民压榨孤儿良母,天地不容人神共愤,更何况地主离奇死亡,也是地主方搏斗在先,因此深秋孝子自然算是正方防卫。”

“奥,对对对大王说的对,正说出了老臣的忧虑,如此一来的话,都是地主家的过错,深秋就没有违反周国的律法,如此一来就不用受到律法的制裁了,而地主家索要赔偿一事,统统的驳斥回去,并且勒令地主家将钱粮不得拖欠,由当地衙差的陪同,一同前去帮助深秋索要钱粮,并由当地衙差负责,拨给深秋孝子五亩田地,让其耕种好好的耕种,好了此事就这样子办吧。”姬发开口说道。

“诺大王。”这样的判决正符合众人的心意,太公望听了后也非常的高兴。

“下一个就是这个叫听风的人,说起来他的案情也是一波三折呀,他原本在郊外耕田,夫妇双方无子女,原本生活的比较安康,但是没曾想当地的一个豪绅,看中了他的妻子,三番五次的前去他的家中寻衅滋事,刚开始听风等人也是婉转相劝,但是没曾想地主豪绅不知进退,变本加厉起来更加的猖狂,终于在听风外出务农之时,又前来他的家中,看到他的妻子,竟然起了歹意,刚想要行不轨之事,就被刚好回到家中的听风发现,双方恼怒之下,地主豪绅拿起了菜刀,砍向了听风。”

太公望接着说道:“听风伸手夺了地主豪绅的刀,慌乱之中菜刀竟然将地主豪绅刺死了,而后就被豪绅家闻讯赶来的仆人,将听风捉了住,而后送到衙门,此事报了上来,微臣等人不敢擅自作主,所以请大王您圣裁夺。”

姬发一听心想:“又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不能不慎重,否则的话会让百姓们有戒备,心中会不服,这下不利于我的统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否则的话,我以后就不能败国了。”

其实在姬发的脑海中,百姓的怒火是一个事情,不公平的事情又是一个事情,最终自己能不能败国,获取更多的败国值,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够获得败国值,那么接下来的一切都没有用,这样一来的话,就不好办了,自己暂时还需要败国值续命,关于自己的生死,因此自己不能不认真起来,为了保住自己赚取败国值的通道,自己也要想办法让这个国家运转下去,即使是不为了别人,退一万步讲也要为了自己活下去,俗话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姬发现在觉得人可以不单单为了自己,也可以为了别人,自己能够幸福活下去后,自己能够幸福快乐的同时,也能够让别人得到幸福快乐,并且这是并不矛盾的,如此一来的话,自己追求的幸福和快乐,和别人追求的幸福快乐不冲突,这样一来的话就非常的不错了。

他开口说道:“此事听风无罪,俗话说逼着别人做坏事,已经是罪大恶极,听风三番五次的容忍和忍让,已经是博大的胸怀了,换做一般百姓,此时早就将那个豪绅打了,而一再的克制,不仅没有化解这个矛盾,反而让豪绅当听风懦夫可欺负,直接就施行了如此的大逆不道之事,可以说天地不容了,更没曾想说,竟然伸手动刀,赶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就算当日没有死人,这个豪绅也逃不了我周国律法的制裁,按照我周国的律法,这个豪绅理应处死。”

太公望欣喜的说道:“没想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没想到苍天有眼,两个人争夺菜刀,情急之下竟然将豪绅的脖子抹掉了,没有想到报应来的如此之快,让人瞠目结舌,不过也让人大快人心,正所谓人间有善恶,干了正义的事情,大家都认为是善事,干了不好的事情,不过是那么眼花缭乱,最终也会得到报应,因此听风根本没有罪,而豪绅即使是没有死,按照我周国的律法,他也逃不脱死罪,眼下正好死掉了,那就再好不过了。”

“对对对正是如此,再来说这最后一个人吧,原本也是一个仁义之人,没想到竟然横遭此难,哪里知道天理昭昭报应不爽,眼下这些罪恶之人,全部都得到报应,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将这三人的罪名划掉,宣判无罪,然后让衙差帮忙前去执行。”

“喏大王。”

后来消息传了过来,不仅按照姬发的预期全部都完成了,而且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同时百姓们和大臣们也都没有怨言,都开心的执行了下去,因此上下开心,政令畅通,

施行起来就自然没有阻碍,一旦没有阻碍行事的效果就更加的好,效果一好就被全周国推广了开来,如此一来就非常的不错了。

更意想不到的,还有出奇的好效果,效率上是之前的双倍还多,并且还都能够保质保量,当这个喜讯太公望得知后,就第一时间告诉了姬发。

当姬发得知这一切后,不由得自己在没人的地方,感觉到十分的欣喜,没想到这样行事,竟然起到了这么好的效果,真的是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不过也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之前的政令是正确的,否则的话也不会受到这样的好效果,更不会得到这样的意外收获。

“嘿嘿嘿如此败国最后竟然成了强国,真的是非常不错呀。”姬发笑了出来。

第一百八十一章 异族侵犯商国东界第三十一章 三人游庸国(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霸道修炼(二)第二十五章 旧仇新恨(九)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战纣王(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智坑闻仲(十)第一百七十二章 集合伐纣大军(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征讨商国的准备(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当年姬昌之死第一百九十二章 比干之死(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这败国咋就强国了(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战邪魂道人(七)第二百零三章 对战闻仲(四)第九十四章 神器试炼(八)第二百二十二章 为伐纣而修炼(五)第四十九章 大败犬戎部落(一)第四十二章 败国和强国(九)第一百四十八章 就是要败国(九)第二百二十章 为伐纣而修炼(三)第二百章 对战闻仲第四十三章 败国和强国(十)第一百九十六章 姬发病倒第三十八章 败国和强国(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苦战商纣援兵(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智坑闻仲(十)第一百五十章 这败国咋就强国了(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战髳国边境(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多如牛毛的国策第四十章 败国和强国(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这败国咋就强国了(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就是要败国(三)第四十五章 大战前夕的修炼第三十五章 败国和强国(二)第一百三十章 苦修(三)第二十三章 旧仇新恨(七)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战邪魂道人(四)第九十三章 神器试炼(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战髳国边境(七)第七十七章 风云再起(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这败国咋就强国了(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这败国咋就强国了(八)第九十八章 败国继续败国第二百六十二章 苦战商纣援兵(八)第二百五十八章 苦战商纣援兵(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征讨商国的准备(一)第二十六章 旧仇新恨(十)第二十七章 三人游庸国(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战髳国边境(四)第七十五章 踏入蜀国(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太公望隐居西岐波折第二百零七章 对战闻仲(八)第二百三十二章 商纣强敌(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当年姬昌之死第四十六章 洪荒修炼内功突破第一百五十二章 这败国咋就强国了(三)第八章 真没想强国咋就赢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商纣强敌(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苦战商纣援兵(九)第六十三章 联合大头领第二百一十六章 伐纣大业(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回周国第三十八章 败国和强国(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战纣王(三)第二百零五章 对战闻仲(六)第七十四章 踏入蜀国(二)第七十二章 再度开战第二百一十二章 伐纣大业(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为伐纣而修炼(六)第二百六十三章 苦战商纣援兵(九)第二百零七章 对战闻仲(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苦修(五)第二百零七章 对战闻仲(八)第五十章 大败犬戎部落(二)第一百一十章 游历髳国(十)第十二章 想败国竟被夸用贤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战髳国边境(五)第六十九章 百官跪迎武王第九十七章 修习外功第九十三章 神器试炼(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就是要败国(三)第五章 我没想贤德咋成盟主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霸道修炼(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战髳国边境(三)第二十三章 旧仇新恨(七)第一百二十七章 败国怎么能够忘了败国第九十二章 神器试炼(六)第三十六章 败国和强国(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集合伐纣大军(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智坑闻仲(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智坑闻仲(二)第六十三章 联合大头领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战邪魂道人(一)第九十七章 修习外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苦修(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集合伐纣大军(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智坑闻仲(四)第一百五十章 这败国咋就强国了(一)第五十六章 边城风云(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征讨商国的准备(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清香阁传宝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