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李暄的惶恐

是不是对老十三过于信重?

这样的问题,也就皇后能直接问出来,且不会受到皇帝的猜忌。

“你这话什么意思?”朱咸铭反问。

杨清音反问:“你说我什么意思?”

随手赐给两省兵马,即便是自己的亲儿子,在杨清音看来也过于草率。

军国大事,能是这般儿戏?姓朱的疯了吧!

捏起棋子,朱咸铭淡定道:“莫非你以为……这小子执掌燕辽之兵,就可以无法无天了?”

无法无天换个说法,其实可以叫“造反”。

节制两省兵马,还是战力一般的都司军队,即便上下将领都得了失心疯,愿意追随朱景洪搞事情,断粮断饷就能把他们制住。

他朱咸铭当年为何能成?那是因为全天下兵马他都指挥过,而且当时他在京太上皇在外。

“老十三不学无术,你却如此信重,为何对太子却如此苛责?”杨清音平静问道。

是啊……这是为何?

朱咸铭也在问自己,但他很快找到了答案。

“老十三能成事!”

朱景洪能成事,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说,太子没本事成不了事。

一句话,就把杨清音给噎住了,太子的本事让她无言辩驳。

可她终究为此心情不畅,于是说道:“太子仁弱,你也有责任!”

如果是前几天,朱咸铭绝对会反驳,但近几年的事让他反省过往,也承认自己确实有责任。

这边帝后二人心情不畅,而另一边章奏送到了司礼监,吕通看得也瞪大了眼睛。

节制燕辽及安东行都司的兵马,这么大的事情不经廷议,皇帝就直接批准了?

虽然皇帝可以干纲独断,但这样做是不是太儿戏了?

此时吕通有这样的想法,值班的随堂太监也都如此,于是众人纷纷看向了程英。

“诸位不必看我,这是主上谕旨,无可更改!”程英平静说道。

吕通点了点头,随即便命人去取印,同时制作相应的文书。

一切事情做好,便由司礼监将奏章和朱批送往兵科,再由那边起草正式公文然后下发兵部。

再由兵部向燕山、辽东都司、以及辽东水师和安东行都司下公文。

其中手续流程繁多,而在这些过程之中,朱景洪节制燕辽兵马的事,便在朝堂上下传开了。

东宫,内宅,太子妃寝殿。

元春正跟妙玉说话,此时从侍女口中听到了消息,然后她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个老十三……可真是能折腾啊!”元春语气平和,但心里已失了淡定,嫉妒之心油然而生。

有句话叫人比人得死……

太子好不容易得到监国的机会,如今做事却得谨小慎微,生怕出了一点点差错,却还是不得皇帝的认可。

可朱景洪呢,平日里牢骚满腹,没少背后编排老爷子,如今被赶去了燕辽之地,惹了不少麻烦事来……

皇帝不惩罚也就罢了,反而对其委以重任,两省十数万兵马说给就给了……

想到这些,即使元春心胸宽广,此时心里也非常失衡。

虽然朱景洪从未有争储之心,却让元春突然意识到,这位或许才是太子最大的威胁。

好在只是威胁,没被元春直接归为敌人,这都得益于朱景洪对自己的包装。

这时妙玉插言道:“娘娘……襄王轻浮孟浪,并无可虑之处!”

在妙玉看来,朱景洪这样的好色之徒,且胸无城府根本没啥威胁。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妙玉在元春面前聊了“夺嫡”这种事,可见她已得到了后者充分的信任。

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此时的妙玉已等同元春的谋士。

“话是如此,可就怕万一……”

这时妙玉说道:“娘娘,恕我直言,如今朝野上下,有支持太子,有支持睿王为储,可有人提过立襄王为储?”

朝野之上,当然从未有人说过这种话,想到这一点元春也安心了许多。

“太子妃放心,储君之位非太子莫属,谁也不可能抢得去!”妙玉再度宽慰。

“但愿吧!”元春叹了口气。

此时她又想到了金陵的事,朱景渊去了那边不到半年时间,已向国库和内帑缴银五百余万两,这同样是非常大的成绩。

而且在揽银子过程中,这厮还有铲除异己壮大己身之举,此消彼长之下威胁更大了。

即使郑显林和顾谨这些人帮衬,即使已有徐新安去任巡查御史,也挡不住朱景渊这位要做事的亲王。

背靠圣旨,以大明律为武器,对那些藏污纳垢的士大夫,朱景渊可谓立于不败之地。

“不管怎么说……襄王府那边得稳住!”

念及于此,元春对外吩咐道:“来人……好生准备,明日我去襄王府!”

听到这话,妙玉跟着问道:“娘娘……行宫那边我还是去一趟吧,皇后娘娘身边总要有个说话的人!”

“此事我会安排,只不过还得母后允准,暂时不要急!”

“是!”

东宫这边商议着,此时首辅赵玉山的府上,其子赵敬中也在议论这件事。

“戎机之重,关乎天下安定,随意授予……非明君之所为!”

“襄王鲁莽,行事乖张,只怕燕辽百姓将不得安宁……”

赵敬中话还没说完,就听到了“啪”的一声,却是其父把书撂到了桌上。

“你还没说够?”

“爹……我……”

“你今年多大了?”

“三十四……”

“三十四……都快要做爷爷了,竟还如此意气用事,你这十来年的官都白做了?”赵玉山面带愠色。

此时他突然意识到,就不该让这儿子调回京了,让其在地方做个知府反倒安生些。

“儿子……”

“伱这个大理寺少卿,审核案件才是本职,其他事岂是你能多言?”

看着自己这“愚蠢”的儿子,赵玉山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他也知道,赵敬中之所以如此不成熟,在于他读书做官的路太顺,谁让他有个能力强会做官的亲爹。

“你若不想害死我……不想害死咱们一家人,往后你就少沾染这些是非!”

“是!”

“记住了,你爹虽是首辅,京城内外却都是敌人,这些人无时无刻在寻咱们短处,咱们不能给人可乘之机!”

“牵涉天家,旁人能议论,咱们岂能议论?”

赵玉山是位好父亲,在前期发怒之后,他还是能做到悉心教诲,让儿子不至于再出错。

赵玉山对局势的分析,在当下绝对首屈一指。

只可惜他的那些真知灼见,却无法对外人道出,即便眼前的亲儿子都不行。

但这并不妨碍,他可以提前给儿子铺路。

“老大,为父觉得……你还缺乏磨炼,京城不适合你!”

听到父亲这样说,赵敬中无疑是震惊的。

在京城做官才有前途,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是人都想往京里走。

赵敬中作为首辅之子,直到去年才被调入京中,如今亲爹却说他不适合京城,这对赵敬中来说无疑是重击。“父亲,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你该去地方多加磨砺!”

老爹既是这样说,想来便已有了打算,于是赵敬中问道:“父亲想让儿子去何处?任何职?”

“如今西北军务关乎重大,粮草军械皆赖甘肃转运,期间不时有匪盗袭扰,你就去甘肃剿匪吧!”

“儿子去剿匪?”赵敬中越发诧异,他没想到老爹会这样安排。

“甘肃按察司副使还空着一位,干脆你去接任吧!”

甘肃按察司副使,也是正四品的官职,但比起大理寺少卿可差远了。

从个人利益出发,赵敬中当然不想去。

“爹……您不是说笑?”

“不是!”赵玉山依旧一本正经。

“儿子听您安排!”赵敬中坦然道。

虽然不想去,但赵敬中也知道,父亲肯定是为自己好,所以他能坦率接受这结果。

“好……这件事我会安排,届时你走马上任就行!”

对赵玉山这位首辅来说,运作一位正四品的官员,基本上没有任何难度。

“儿子明白!”赵敬中虽有怨言,可他没有多说话。

毕竟是亲爹,儿子面带失落,赵玉山便说道:“此去甘肃,一定要谨慎……”

赵玉山继续谆谆教诲,而此时在襄王府内,宝钗也得知了朝廷发生的大事。

“十三哥可真是厉害,如今又得了父皇重用……”

“要说这世上,最得父皇信重的,也就属十三哥了……”

听到这些话,宝钗的心情很是复杂。

她知道朱景洪掌权是好事,可这些议论却让她感到慌张,她就怕引来旁人的忌恨。

即便她自己明白,随着襄王府不断壮大,被人忌恨乃是必然的事情。

“这些话……你们两个不要乱说,今日之事回去也别议论!”

看着面前两位郡王妃,宝钗很严肃的吩咐。

“是!”

看着眼前两人,宝钗抚摸着腹部,说道:“我现在只盼着,他能平安的回来,其他都不重要!”

青阳王妃徐氏答道:“嫂子放心,十三哥一定能办好皇差,然后平安归来!”

“我累了……你们若无事,就先回去吧!”

从中午这两个人过来,到现在已超过一个时辰,聊了这么久宝钗确实感到累了。

徐氏二人也很识趣,起身行礼后就告辞了。

扶额坐在房间内,宝钗思索了一阵,然后便叹了口气。

她知道朱景洪的谋划,也明白自家男人会挑事,却没想到会搞这么大阵仗。

节制燕辽兵马虽是好事,宝钗也看到了背后的风险,她能猜到接下来朝堂上必有一场风波。

去年朝臣们折腾了那么久,想了无数办法给朱景洪泼脏水才解除他的军职,如今又岂能坐视朱景洪重掌权柄。

“叫邓安来!”

“是!”

之所以叫邓安来,宝钗是要关注朝廷风向,邓安做事周全她才能放心。

没一会儿邓安到场,宝钗详细吩咐了他,或者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只因这差事难度并不大。

宝钗所料不错,才过去了一天,朝堂上弹劾朱景洪的折子,一股脑就冒出了二十多道。

官员们从朱景洪的学识、性格、能力等各种角度,充分论证了让他节制燕辽兵马,是何等的荒唐和不智。

这些参与弹劾的官员只有一个诉求,那便是恳请皇帝收回成命。

因如今是太子监国,这些弹劾奏本都送到了他面前。

和以往不同,太子只希望这样的奏本越多越好,因为他也感受到了朱景洪的巨大威胁。

可以说,太子也在逐渐改变,只是他转变的速度太慢,如今还是非常的“不成熟”。

“殿下,这些奏疏牵扯重大,还是转呈御前吧!”东宫学士提醒道。

“也好!”

话是这样说,但朱景源也在思考,自己对此该是什么态度,皇帝问起又该如何回答。

…………

千里之外,朝鲜边境,义州城内。

经过七天时间赶路,朝鲜世子李暄赶到了这里,明天他将踏上大明的土地。

傍晚,李暄站在义州城墙上,眺望着北方的庞大帝国,只觉前方犹如一头吞噬万物的巨兽。

“邸下!”

“哦……郑统领,你怎能来了!”李暄转过身问道。

在他身后,便是他此行的安保队长,世子翊卫司的统领郑全智。

走到李暄身边,郑全智说道:“邸下……刚刚得了消息,陛下已下谕旨,令襄王节制燕辽和安东行都司兵马!”

今天是八月初八,皇帝的旨意前天就传到了,各都司和行都司也都接到了兵部军令。

“竟有此事?”李暄大为惊讶。

把北方兵力集于一人之手,这样明显不寻常的举动,肯定是为了要针对谁?

是女真人?还是我朝鲜?

想到这里,李暄更是心惊无比,事情总是在比他预想更坏的方向发展。

难道真是因为我办的那些事?李暄扪心自问。

越想他越觉得有道理,可见心里有鬼的人,活着是何等的心累。

本来还想吹吹风,但此时李暄已是后背发凉,于是他便很自觉的走下了城墙。

在他返回住处之后,其妻金佑颜轻易发现了他的异样。

“怎么了?”

为表明对大明的恭顺和重视,李烁的安排了李暄两口子过来,所以金佑颜才会出现在此。

“唉……情况危急!”李暄叹了口气。

“难不成……有人对你我不利?”金佑颜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些。

李暄摇了摇头,说道:“此去金州,你我或将受辱!”

“啊?”

惊讶之后,金佑颜反问道:“大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想来不会如此吧!”

“大明是礼仪之邦,可那位襄王……”

想到传言种种,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襄王,李暄心里充满了压制不住的恐惧。

“邸下,无论如何,妾身陪着你!”金佑颜安抚道。

看着妻子绝美的面容,李暄感受到了温暖,心态总算安定了一些。

424.第424章 命妇朝王妃220.第220章 妯娌们1341.第341章 秦家事1第102章 得找人制他第113章 迟来的圣旨404.第404章 难兄难弟136.第136章 摔下御阶第522章 鞭笞第674章 贾琏的野望238.第238章 十三爷可安心269.第269章 宝钗告假第613章 关系变动259.第259章 这怎么可以第489章 旨到前线第142章 闹腾的贾家第76章 谈银子第62章 睿王府362.第362章 黛玉,甚好!第718章 朱景洪:我做如下部署调整435.第435章 治家361.第361章 爹,您未免太小气!第704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261.第261章 别出了岔子390.第390章 崔秀青第692章 夫妻闲话第589章 太子很为难10.第10章 逆子458.第458章 风波已起247.第247章 更喜微胖型330.第330章 要谈笑风生第720章 京城乱事222.第222章 可比得过十三爷第105章 硬仗第53章 宫门处第41章 我们的对手第554章 妙玉到访第63章 朱云笙第74章 狂妄58.第58章 正确的时候300.第300章 议定433.第433章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484.第484章 首功第701章 剿抚并用,两难自解!484.第484章 首功第742章 皇家盛宴10.第10章 逆子第155章 父子相疑43.第43章 薛家的难处307.第307章 薛蟠欲使坏第64章 憋不住455.第455章 吾死之年,十七而已!第137章 戴权入贾家第49章 锦衣卫上门第72章 十三爷是好人第803章 贾雨村的御前进奏第552章 成年人都要第588章 皇家儿媳不好做第39章 审案第595章 锦衣卫的看家本领第818章 使臣哭廷436.第436章 女真愿为陛下忠犬第659章 禁果251.第251章 宁荣街第596章 决战之前第725章 踢着正步进伊犁480.第480章 军心在我238.第238章 十三爷可安心第504章 庆功宴第650章 老爷子总想着你400.第400章 皇家新妇第580章 知否知否344.第344章 探黛玉宝钗半含酸第711章 元春心很累357.第357章 秦姑娘,你这是?458.第458章 风波已起第819章 金杯共汝饮第90章 永不相负第11章 金陵的地方官第815章 弄死孙绍祖345.第345章 金玉良缘421.第421章 宦官的勾当10.第10章 逆子70.第70章 贾琏被擒第500章 炮击第582章 襄王嫡长子第559章 银安门外的枪声第79章 太子变了231.第231章 朱景渊的处置307.第307章 薛蟠欲使坏425.第425章 林如海归京289.第289章 西楚霸王之勇453.第453章 风波将起第819章 金杯共汝饮第709章 林丫头为侧妃第653章 你不过是襄王府的一条狗第807章 不能只在朕纳谏时忠君189.第189章 甄琴的委屈408.第408章 消失的怀疑第764章 将至金陵第171章 兄友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