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吕宋求援

见朱景洪不说话,宝钗起身来到了他身后,一边给他捏肩一边问道:“当然……若事不可为,也不可强求!”

“你在军中威望太高,若在此时过于活跃,着实也不太恰当!”

微微点头,朱景洪沉声说道:“找个机会,我先去探老头子心意!”

“他要留的人老六打不倒,他要舍弃的人……只怕我也保不住!”

叹了口气,宝钗答道:“这些你明白就好!”

…………

转眼又是两天过去,御史弹劾的奏本,内阁给出了票拟的意见。

按照惯例,内阁让兵部对此进行核查,随后兵部自行上了奏本,建议先将涉事将领免职,然后将案子交给刑部审议。

兵部建议免职,等于是履行了职责,一方面让内阁挑不出毛病,同时把这烫手山芋踢到了刑部。

内阁随即重新拟票,议定由兵部刑部共理此案,票拟再次从司礼监批红后下发。

而在部院之间扯皮时,牵涉其中的将领也都得以明确,除了此前在西北参与作战的将官,也有去年秋冬跟随朱景洪攻入朝鲜的将领。

此番两边被弹劾的人,加起来共有三十余人,共同点都是跟着朱景洪升了官,且都是中低层的将领。

其中职位最高者,也不过是一名京营参将,官职不过才从五品。

但不得不说,选择这些人做弹劾目标,是非常明智务实的做法。

一则这些人职务相对较低,收拾他们难度系数更低;二则这些人是朱景洪亲信,收拾他们不但可以剪除朱景洪羽翼,还能极大程度动摇他的威信。

实打实的说,这次老六选择弹劾这些人,对朱景洪来说比此前他屡受诋毁污蔑,情况要严重得多。

这次,是实打实的要检验,他朱景洪到底能否护得住人。

护得住,那他威信不减甚至反增,而若是护不住……那就别怪下面人起怀疑了。

肃然只凭这一次,无法将朱景洪彻底击倒,对他而言也将是一次重创。

二月十三,襄王府存心殿。

“十三爷,在京的几位兄弟,昨天都找到臣府上,一个个声泪俱下,说了他们的委屈……”

“那些人确实是挑刺,咱们可不能任他们欺负!”

说话的人是侯璟,这厮是年前回了京,此前也登门拜访过,只是朱景洪没有见他。

他今天前来,总算是没走空。

主位之上,朱景洪默不作声,静静的听着侯璟在讲。

一番滔滔不绝陈情后,侯璟说道:“十三爷,弟兄们惶恐不安,都找到臣来拿主意!”

“此事臣已跟祖父禀明,他说会尽力帮忙周旋,但此番御史来势汹汹,他对化解此事也无十足把握!”

侯璟的祖父侯孝康,现任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官职已到实职武官最顶端。

居于顶端,当然有与之匹配的眼光,所以侯孝康知道这次事情,不是简单的纠察军纪。

牵涉到嫡皇子的争斗,胜负走向不是他姓侯的能左右,即使他已是最高级别的武将。

“所以……臣只能来请十三爷拿个章程!”

朱景洪神色郑重,徐徐说道:“此事我已知晓,你可转告他们安心,我不会坐视他们被人栽赃陷害!”

不管真相如何,在朱景洪这里都是栽赃陷害,这是他“化解”此事的核心论点。

侯璟听懂了其中内涵,正当他打算接话,却听朱景洪接着说道:“咱们在西北,吹寒风冒炮火,刀头舔血生死一线……才换得天下安宁,如今却被小人人中伤,是可忍孰不可忍!”

“即使真要过堂,到了堂上……也得堂堂正正,把这口恶气撒出来!”

把恶气撒出来,可不单单是宣泄情绪,更是做给没被牵涉的将领看,即便不能让这些人同仇敌忾,收割一波同情也是极好的事。

侯璟如今升了京营指挥同知,已经属于是中高级的将领,可他终究还是个年轻人,听到这些话也不免被引动情绪。

想起在战场上舍生忘死那些事,再联想到自己往后,也可能被人鸡蛋里挑骨头,他的心里也就非常的不好受。

“臣明白,一定跟他们说清楚!”

接下来,他二人又聊了一阵,然后侯璟便告辞离开了。

他前脚刚走,隐于屏风后的宝钗便现身,然后感慨道:“这次的事……即便你管不了也得管了!”

“是啊……没有退路,管不了也得管!”

他是靠下面将领捧起来的,这些人就是他的基本盘,护不住别人他也啥都不是。

转眼又是一天时间过去,刑部和兵部的扯皮结束了,最终竟形成了很离谱的结果。

刑部以案情复杂为由,又将都察院和大理寺拉了进来。

几家推过去推过来,最终审案之事落到了都察院御史头上。

刑部兵部大理寺的理由很充分,案子是被都察院御史扯出来,那他们对此案了解最深,由他们来审问就最合适不过了。

更离谱的是,这样离谱的题奏,在内阁议了一个多时辰,最终还是被通过了。

三位内阁大臣,就此事的唇枪舌剑,也让当值的内阁中书苦不堪言。

二月十四下午,睿王府存心殿外书房,朱景渊正在接见官员。

此人名叫张儒林,今年不过三十,现任甘肃监察御史,此番弹劾他便参与其中。

在联名弹劾的十位御史之中,张儒林是最年轻的一位。

因为年轻,所以经验不够,就更容易吃亏。

比如其他参与弹劾的御史,眼下要么病了要么家里有急事,反正都有理由没办法理事,所以落到都察院的审案差事,最终便交给了张儒林来办。

换句话说,西北与朝鲜诸将不法事,他张儒林将作为第一主审官。

此刻,朱景渊正在勉励这位,为的是让他更好的干活儿,所以不停的给他戴高帽。

“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主持正义的贤才”,“匡扶社稷的能臣”……

这些话,从朱景渊这位名满天下的贤王口中道出,确实让张儒林心潮澎湃起来。

和张儒林不同,此时的朱景渊很不爽。

只因被他寄予厚望的御史们,这个时候竟全都怂了,以至于眼下只能用张儒林。

所以,虽然是张儒林接了主审差事,他还是会设法鞭策其他人,作为陪审去给张儒林出主意。

“二月十六审案,朝中文武无不瞩目,士林希冀和卿之声名,全在此一举了!”

“臣定不负殿下厚爱,一定全力以赴,匡扶正义……为西北百姓讨回公道!”

二人又聊了一阵,张儒林就告辞离开了。朱景渊刚去了内宅,还没跟陈芷说上几句话,就有宦官前来禀告,说兵部新发了一道公文。

他本以为是跟审案之事有关,哪知那宦官禀道:“原安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孙绍祖,升任安东行都司都指挥同知!”

朱景渊顿时冷了脸,只吐出了“知道了”三个字。

待着小宦官退下,陈芷随即屏退左右。

她知道朱景渊原本心情就不好,听到这一消息只会更冒火,所以她要给这位爷发泄的机会。

果然,在所有人退出之后,朱景渊直接摔了茶杯,而后暴怒道:“那孙绍祖,狗一样的东西,当初犯了那些大错,不撤他的职就已是皇恩浩荡……”

“他立了多少功?近两年竟得连番拔擢?这世上还有公道?”

在朱景渊暴怒之时,此刻朱景洪已受召进了宫。

这次觐见未在干清宫,而是在皇宫东侧,东华门内的隆武殿,这里其实是个小校场。

在内官引导下,朱景洪来到了这处校场,便看见皇帝正在射箭。

上次围猎,朱咸铭猎杀了狮子老虎,让他有了极大的满足感,

所以近期,朱咸铭一直摩拳擦掌,想要练练箭术,今日总算得以成行了。

朱景洪进到场中,未如普通臣子那般静心等待,而是直接上前指点:“爹……您得放松一些,紧绷着可难射得准!”

“嗖”的一声,箭矢脱弦而出,仍是命中了的远处箭靶。

十几丈的距离,能射中也不太奇怪,毕竟不是谁都能如朱景洪一般,动不动就是三十丈以上的距离。

这时,朱咸铭转过头来,冷眼看向朱景洪说道:“小子……这世上不止你会拉弓射箭!”

朱景洪勾着腰答道:“爹您教训得是,儿子确实能力欠缺,很多时候都想不周到!”

“这些话从你嘴里吐出来,可实在是难得啊!”

“儿子实话实说罢了,说起这事儿……儿子还要向您请罪!”朱景洪勾着腰答道。

收起弓,朱咸铭转过身来,问道:“请罪?你有何罪?”

朱景洪坦然答道:“近日臣闻,有御史纠缠前线军纪,发发现一些将领有不法之事,时值儿在西北统兵作战!”

“下属有过错,儿子未能全部纠正,一有失察之罪,二有治军不严之罪!”

朱咸铭平静答道:“这件事……已交给兵部查办,不会牵扯到你!”

朱景洪没接这话,而是自顾自的说道:“只是这些事……儿子还有话说!”

“伱说!”

组织好语言,朱景洪沉声说道:“前线作战事急从权,军纪是要纠劾,但也要随机应变……”

“且过去之事已成定局……翻旧账的话,儿子以为会让前线将士寒心!”

其实他的话前后是矛盾的,比如最开始他是认罪认罚的态度,现在又说什么翻旧账会让人寒心。

在交谈中扭曲事实,这种一般被称为诡辩,朱咸铭对此自是洞若观火。

走到椅子旁,朱咸铭把弓交给一旁宦官,看向朱景洪说道:“好赖话你都说了,所以……到底有罪该不该罚?”

“嗯……这个……”

坐到椅子上,朱咸铭接过茶杯,慢悠悠问道:“你知不知道,御史弹劾的是什么罪状?”

“这……儿子暂不清楚!”朱景洪老老实实答道。

“西北之战,被弹劾的二十余名将领,都有残害当地牧民百姓之举,且个个都是证据确凿!”

“啪”的一声,朱咸铭放下了茶杯,而后怒斥道:“朝廷官军乃是王者之师,被这些人胡作非为败坏名誉,他们该当何罪?”

听到这话,朱景洪丝毫不怂,短暂思索后当即反驳:“爹……此事无可能,残害牧民百姓,定是准噶尔和扎萨克叛军所为!”

“难道你没听清楚,我说了是证据确凿!”

“那也一定是构陷!”

“你是说,我大明的御史,构陷自己的将领?”朱咸铭冷声问道。

朱景洪当即答道:“是准噶尔和扎萨克叛军,构陷我大明官军,是想要给朝廷泼脏水!”

如他先前计划那般,他也是咬死不承认指控,而不是傻乎乎的跟人辩论。

“爹,御史们是被蒙蔽,若是任由他们胡来,给咱们的人定了罪……只怕不但会让前线将士心寒,更会令西北百姓相信,王师为暴虐无道之徒,不利于安定局面!”

在这里,朱景洪又把司法问题,转变成了政治上的问题。

这一次,皇帝确实听进去了,所以他有些犹豫起来。

老实说,真相对他来讲不重要,如何利益最大化才最重要。

但作为皇帝,绝不能被臣下左右,更不能被不成器的小儿子左右。

所以对这件事,朱咸铭没有当即表态,而是选择转移话题。

“今天叫你过来,另有两件事要跟你说!”朱咸铭沉声道。

这个时候,朱景洪没有死缠烂打,在这种敏感且重要的事上,他也得遵守皇帝的游戏规则,如此方能提现他在政治上的成熟。

“还请父皇示下!”

“一是有关谈判的事,本月二十要开始,内阁拟出了几条要求,你看看有无疏漏之处!”

内阁拟出的和谈要求,那当然是非常周全且合适,这个时候皇帝还征求朱景洪的意见,足以说明对他是非常信任。

除此之外,专门召朱景洪来讨论此事,朱咸铭是想让他领会自己的意图,免得在和谈时搞错了方向。

这件事,一讨论就是半个时辰,大明要求总结起来只有四点。

一是罗刹国退出准噶尔,二是准噶尔解散军队,三是准噶尔交出其篡权的新君,四是准噶尔进献牛羊马匹共一百万头。

这些要求当然很苛刻,但谈判这种事和做生意差不多,说穿了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只有价码开得离谱,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爹,那第二件事是……”

“今日一早,台湾都司传来急递,转呈了吕宋国主的奏本,说是西夷强占了他们的港口,还要……”

简单来说,就是吕宋被西班牙舰队突然袭击,被人强占港口切封锁了海贸,不得不通过这种方式向朝廷求援。

“此事你怎么看?”

第516章 暂避锋芒313.第313章 擦脚布和护心袄378.第378章 后知后觉贾元春331.第331章 是宝姑娘说的第521章 薛蟠的惶恐297.第297章 元春受召第124章 驿站歇脚338.第338章 厚赐林家女第568章 薛宝琴:那可是我姐夫!第41章 我们的对手277.第277章 什么叫规矩第537章 邓安脸上的口水192.第192章 二哥二嫂也变了第712章 朱慕桢出击第530章 天家第501章 夜袭第608章 夫妻感情的“裂痕”第630章 林家父女第630章 林家父女322.第322章 宝钗出马291.第291章 胭脂堆里第108章 临机专断之权第602章 襄王御殿第582章 襄王嫡长子第160章 连林妹妹也变了223.第223章 四哥有个小忙第536章 兄弟第806章 黛玉:陛下听我讲故事第773章 夜来幽梦忽还乡356.第356章 可卿姐弟第499章 战前448.第448章 夫妻秘议249.第249章 二龙相见第586章 谁赞成?谁反对?298.第298章 元春的繁杂心情第575章 节制燕辽兵马237.第237章 化劲儿第182章 你不会是喜欢她吧?第131章 近水楼台359.第359章 坏我好事374.第374章 再至襄王府第566章 去辽东237.第237章 化劲儿第560章 案情突破428.第428章 除夕夜起悲音第587章 风起神都第695章 是大明朝离不开你男人第703章 岛根驻军第104章 定有厚报第113章 迟来的圣旨389.第389章 情歌第684章 杀不杀第494章 钗黛秘语375.第375章 初试云雨情378.第378章 后知后觉贾元春373.第373章 邓安与可卿言第794章 家宴第574章 天朝上使之威第584章 我们都是陛下的臣子第144章 贾家权斗第552章 成年人都要335.第335章 江城子第12章 杀鸡儆猴290.第290章 拿捏其其格第770章 我们的舰队在哪里第79章 太子变了第678章 夕阳无限好231.第231章 朱景渊的处置214.第214章 刀架脖子126.第126章 甄琴第716章 敌退我进第800章 宝钗的怒火126.第126章 甄琴第108章 临机专断之权第2章 薛蟠行凶350.第350章 弟弟们的投名状第76章 谈银子274.第274章 宝玉被逼第820章 只有天知道了465.第465章 出发323.第323章 腊月凉水澡第162章 抛开事实不谈196.第196章 贾蓉的无妄之灾第97章 定王号第551章 接风第747章 觐见469.第469章 内阁震动第785章 梁毅之言第633章 高端局271.第271章 新的小目标208.第208章 这件事别再闹了第741章 八月十五第566章 去辽东232.第232章 五军府的高官们292.第292章 宝丫头,要不要试试!第651章 什么特么的叫惊喜第86章 密林中275.第275章 摔玉第597章 朱景洪的意志第621章 朕亲自给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