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新年献礼

第680章 新年献礼

“贾兄,朝廷是不以言获罪,但很多事情是不讲规矩的!”冯渊感慨道。

当年的事,教会了他很多事情,让他对世界有了更真实的认知。

“你是是襄王会怒而杀人?”贾宝玉面带不屑。

看着他这天真的样子,冯渊只觉得好笑,暗道若非其姐为太子妃,只怕他这位没落国公府的少爷,已经不知死多少次了。

可太子妃的身份,就能护得住这位吗?冯渊对此表示怀疑。

他在京城待了两年,可不只是在国子监读书,对朝廷时局也深有了解。

在他看来,现在不是太子妃能护得住谁的问题,而是东宫自己都已朝不保夕。

当然这些念头,即便与贾宝玉是好友,冯渊也不可能直接道出,他毕竟已不是当初的懵懂少年。

冯渊叹了口气,说道:“贾兄,襄王要杀人,何须亲自动手!”

“你看看周围,那个不对襄王赞颂有加,誉之为安邦定国之柱石!”

“你刚才的话若被众人得知,只怕今天走不出这处酒楼!”

这还是在普通百姓之间,如果是在京城就更危险了。

据冯渊对京中勋贵的了解,这两年以贾家为首的太上皇旧臣陆续被“解禁”,这让掌握实权的东华门功臣很不满。

也就皇帝威权无可比拟,才让局势平稳而可控,若贾宝玉主动挑衅朱景洪,东华门功臣正好借口弄死贾宝玉。

据冯渊所知,两年前贾珍之死,就是牵扯进了这档子事情,那么现在再死一个贾宝玉又算了什么呢?

至于东宫的颜面,得靠自己去挣,而不是靠臣下给与。

这些话,冯渊同样不能说。

当然,仅冯渊刚说的这句话,贾宝玉也无法反驳,所以他连喝了两杯酒。

“贾兄,你在金陵逗留已许久,既是要游学……何不去往其他地方瞧瞧!”

“大明地大物博,你也可去其他地方瞧瞧,方不负来这世上走一遭!”

冯渊说这话,本意是把贾宝玉支走。

在他看来,朱景洪打了胜仗将要凯旋,要是知道贾宝玉纠缠黛玉,对贾宝玉来说将是灾难。

为了好友的安危,冯渊觉得自己有必要帮他一把。

“你知道我的心意,全天下虽有美景无数,但我心中仅有林妹妹一人!”

冯渊顿时扶额,此刻他生出一股无力感,也明白了贾政教子的心情。

见贾宝玉不上套,于是冯渊又提议道:“左右你在金陵无事……贾兄若不嫌弃,这段时间去我府上住着,咱们一起吟诗作画,岂不快哉!”

沉默了几息,贾宝玉方答道:“也好!”

他在城里待着确实苦闷,还不如跟冯渊去乡下小住,如此也可放松一下心情。

这边冯渊二人岔开话题闲聊着,远隔数百里的苏州城外,黛玉正坐在草庐窗前,提笔安静抄写着佛经。

在她草庐不远处,便是林如海的坟墓,她这是在为老父亲守灵。

“姐姐,今日已为父亲烧去佛经,香烛祭品也都奉上了!”

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出现在了黛玉的窗前。

因朱景洪的抬举,当林如海病逝的奏报传入京时,皇帝专门给林家下了一道旨。

圣旨有两个内容,其一是追封林如海户部尚书衔,追赠其为正二品资善大夫,将其名位提升到接近宰辅一级。

事实上,以林如海的能力和履历,正常来讲这一切在他生前就能实现,只不过因其太实在被皇帝逮着薅,所以在仕途上一直原地踏步。

如今受追封,是皇帝对他的补偿。

旨意第二个内容,便是皇帝不忍林如海绝嗣,命林家从族人里挑选合适男丁,过继到林如海名下延续香火。

挑选嗣子的任务,圣旨里明确交代,是由黛玉全权处置。

当日圣旨既下,林家各支极力推荐自家子嗣,把黛玉弄得不胜其烦,可选来选去一个都没看上。

毕竟按照她的心意,既是要给父亲选嗣子,就该选一个孝顺心诚之人,而非是极具功利上赶着来的人。

一连四五天,黛玉“面试”了二十几个孩子,最终愣是一个都没看得上。

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她为此事忧心时,却在外院发现一个小孩子,持香跪拜一丝不苟。

只通过眼睛,黛玉就大致确定,这是一个好孩子。

后来找人一打听,黛玉才知这孩子命苦,三岁丧母八岁丧父,老父亲见他孤苦方命收在府里,让家中仆人照看抚养长大。

眼见这孩子知恩,于是黛玉当即拍板,将这孩子过继到父亲名下为嗣子。

他的这一决定,在林家引起了轩然大波,只因这孩子在林家属于远支,一般来讲不能越过近支继承家业。

这些人要闹,黛玉以圣旨压之,最终才将这帮人弹压下去。

可林家上下,在意的就是那份家业,又岂会善罢甘休。

于是这些人就开始搞破坏,毕竟林如海身后的这些事,林家人都承担着各种差事。

严加这些族人,在父亲葬礼上各种作妖,黛玉那真是被气的想杀人。

她不是软弱之人,她是极其聪明的女子,仍是借着皇帝那份旨意,她直接宣布说谁若丧仪有失,则将谁直接从族里除名。

当然,要做点这一点儿,她还借了新家主林耀的名义。

而林耀,便是黛玉替父亲认的嗣子,名字也是她代替父亲改的。

通过一系列的斗争和挫折,整场丧仪平稳而有序完成,黛玉也在此过程中成长了许多。

“你守了几个时辰,快去歇歇吧!”黛玉露出笑容道。

“是!”

林耀是个实在人,此时没有说那些客套话,很自觉就告辞离开了。

待林耀离开,黛玉便继续抄写佛经,没一会儿紫鹃却小跑着过来了。

“姑娘,好消息……”

黛玉抬头,面露疑惑,问道:“什么好消息!”

“姑娘近日忧虑,奴婢可以保证,这消息可为姑娘解忧!”紫鹃半开玩笑道。

他们之间名为主仆,实际上已经是情同姐妹,所以才能这般随便说笑。

见黛玉毫无所动,紫鹃遂趴到窗户上,仰着头问道:“姑娘就不问问是什么事?”

“伱不愿说……我也就不问了!”

见黛玉这般淡定,紫鹃反而急了。

“姑娘不问,我偏要说!”紫鹃撑起身子说道。

“是有关十三爷的消息……”

说话时,紫鹃仔细观察着黛玉的反应,对方神色之间的变化,全都被紫鹃给发现了。

黛玉装作无事,紫鹃也不想去点破,但偏偏又多等了一会儿。

见黛玉眉头微皱,紫鹃方笑着说道:“今日小厮从城里采买回来,说到处都在传十三爷的消息……”

“此番十三爷领兵,在海上大败西班牙人,而且还是全歼敌军呢!”

看黛玉眉头舒展开,紫鹃方笑着说道:“如此,姑娘可以安心了!”

“你胡说什么呢!”黛玉抬起头来,神色不善。

紫鹃捂嘴笑道:“还以为姑娘没听我说话,看来是我想错了……以姑娘对十三爷的心意,又岂会不在乎!”

眼林如海过世已近五个月,黛玉基本从悲伤中走出,所以紫鹃才敢这般说笑。

当然紫鹃说这些,目的是为让黛玉高兴一些,后者成日愁眉苦脸她看了也心疼。

黛玉知道紫鹃的好意,此时没有出言责难。

“没事就干活儿去,没活儿也别来扰我抄经!”黛玉低下头,又忙起了自己的事。

紫鹃答道:“陪姑娘说话,不就是我的差事,我这不就是在干活儿!”

“贫嘴!”这一刻,黛玉终于忍不住笑了。

瞅准机会,紫鹃连忙问道:“姑娘,十三爷回来,若要带你回京去,你去不去?”

知道朱景洪肯定会这么做,所以紫鹃才提前询问,怕的就是黛玉想不开。

“他是他,我是我!”黛玉答了这么一句。

“姑娘不去?”紫鹃大胆问道。

黛玉刚想回绝,可又觉得不太妥当,而后佯怒训斥道:“再敢多嘴,罚你去做个洒扫丫头!”

话是这么说,此刻黛玉心里也在纠结,如果朱景洪真的要带她走,自己到底去去还是不去。

拒绝的话她于心不忍,同意的话又觉得自己不孝,毕竟老父亲过世还没多久,她直接走了说不过去。

当黛玉纠结时,海战大捷的消息,随着时间流逝还在传递。

捷报这种好消息,根本不需要保密,所以驿卒基本上吆喝着传递信息,其路经集镇都得知了捷报。

和大多数人一样,听到海战告捷沿途百姓,对这一情况基本不感到意外,毕竟襄王领兵又怎么可能失败!

消息极速往京里传去,这种消息自然是越早送到越好,最好是能在腊月结束之前,这样便可将其当做新年的献礼。

为此,沿途驿站的士兵们,那真是拼了命的在赶路。

正统十四年腊月三十,上午驿卒赶到了通政司,将朱景洪的奏报递进了宫去。

太上皇病逝已有两个月,皇宫之内已除去灵堂旗幡,太上皇梓宫已迁往皇宫以北观德殿安置,但皇陵那边准备好后方可下葬。

眼下,皇帝朱咸铭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东南和西北的大战上,为这些事他也忙得不可开交。

西北还是互有胜负,双方都奈何对方不得,这让朱咸铭很是头疼。

批阅奏报时候,朱咸铭忍不住多写了几句申饬的话,以此给前线将领们施加压力。

写完之后,朱咸铭抬头看向书案左侧,那里摆放了两个沙盘,分别显示了西北和东南的局势。

“老十三那边,已许久没传消息了!”朱咸铭感慨道。

“这么久没回消息,不会出事了吧!”

后面的这个念头,让朱咸铭是格外心惊,朱景洪若真是有个好歹,他都不知该如何面对皇后。

正当他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一名小宦官进到了大殿内。

“启禀陛下,海战大捷,海战大捷!”

海战大捷……听到这四个字,朱咸铭眼中顿时发光,乃至忍不住站了起来。

“海战大捷?”

“启禀陛下,这是襄王殿下送回的奏报!”小宦官连忙双手呈上。

程英立马前去接过,然后小心翼翼拆掉“封印”,抽出信函后便交到了皇帝手中。

朱咸铭一把抓过,然后迅速打开来看。

几息之后朱咸铭露出笑容,半分钟后他便哈哈大笑起来。

“吾儿锐不可当,实乃常胜将军,社稷之福……大明之福!”朱咸铭不吝夸赞。

西班牙人来势汹汹,残害军民封锁海疆,致使大明损失极大,朱咸铭原是想以打促谈。

作为马上皇帝,朱咸铭非常清楚,训练一两年的水师,想形成战斗力多么困难。

所以在战争开始后,朱咸铭的预期是岸防配合水师,将西班牙人抵挡在国门之外,然后再伺机重启谈判获取好处。

这其中,朱咸铭最大的奢望,也不过是击败西班牙人。

他是万万没想到,小儿子能把西班主力舰队全歼,可这些还真就全都发生了。

看完情况说明,朱咸铭又看了奏报后半部分内容。

得知朱景洪要将西班牙人彻底赶走,朱咸铭也不得不在再次承认,比格局自己或许真的不如小儿子。

由此可见,PUA是多么可怕,连皇帝被说得久了,也会变得这般的不自信。

对朱景洪的驻军计划,朱咸铭当然非常认可。

几分钟后,朱咸铭收起了奏报,然后吩咐程英道:“时值新年,东南大捷当广告天下,使军民百姓同乐!”

“是!”程英连忙应下。

“另西班牙等战俘,就依老十三的意思,交于地方官府审问定罪!”

程英正要应答,却听朱咸铭接着说道:“此案,分由台湾、金陵、浙江及福建四省审问,把抓获战俘均分这四省,让他们各自挑选一府衙审问!”

朱咸铭提到的这四个省,都折损了不少军民,所以他才让把俘虏均分下去。

这些人招致的民愤极大,拿这些人西班牙人去缓解民愤,朱咸铭看来也是极其合理。

而只准府衙一级来审案,则是朱咸铭对西班牙的蔑视,在他看来按察司来审过于抬举这些人了。

“是!”程英又应了下来。

见皇帝没有再吩咐的意思,程英便下去安排去了。

又把捷报看了一遍,朱咸铭便走到了一处沙盘前,里面表现的是西北战局形势。

“要不要把老十三派去西北?”朱咸铭如此想到。

朱景洪连战连捷,真如果把他派去西北,那么战争将可能很快结束,。

可到底要不要派朱景洪去,朱咸铭对此还是格外的纠结,所以他盯着沙盘看了好一会儿。

“打了快四年了,也该结束战争了!”朱咸铭低声感慨。

220.第220章 妯娌们1第755章 来自小姑子的质问!第722章 朱咸铭:我儿已有撼天之能!第758章 敕曰:宜乘鼎业,允膺守器!第92章 回城第102章 得找人制他第660章 临危受命第36章 各家反应第622章 仲谋何能及吾儿第814章 国泰民安脸256.第256章 脸怎么红了208.第208章 这件事别再闹了第565章 张小月第744章 朱景源:请陛下称太子!286.第286章 给明人点儿厉害第51章 学子的要求第487章 起伏的心情43.第43章 薛家的难处第518章 马惊第533章 联姻第513章 家宴之上第24章 我找薛蟠344.第344章 探黛玉宝钗半含酸281.第281章 杨静婷的感觉第751章 元春的两个表妹220.第220章 妯娌们1406.第406章 三堂合议339.第339章 看烟花第62章 睿王府321.第321章 胆小如鼠朱景洪451.第451章 大胆的甄琴285.第285章 要不你说要不我说334.第334章 心思各不同第633章 高端局425.第425章 林如海归京第601章 大明襄王抵达恭顺的汉城202.第202章 宝钗的态度418.第418章 入宫366.第366章 儿子护您周全第818章 使臣哭廷58.第58章 正确的时候第650章 老爷子总想着你第572章 最喜小儿无赖第548章 燕藩旧邸第538章 孙绍祖归京272.第272章 柳湘莲的智慧第526章 归来仍是父子266.第266章 圣君在位第725章 踢着正步进伊犁第18章 逢冤第781章 帝御奉天殿第179章 岂不是轻而易举351.第351章 英雄豪杰的定义第98章 老十三的本事第762章 行在之内第493章 流言起第747章 觐见第157章 这真不怪我77.第77章 不要开伦理的玩笑第131章 近水楼台第86章 密林中第713章 林丫头,该歇息了!第158章 虱子多了不痒第731章 皇帝亲审285.第285章 要不你说要不我说264.第264章 服也不服第739章 八月十三35.第35章 锦衣卫报第591章 登陆作战第542章 我也想要啊!第757章 打算如何对老六?483.第483章 集议第144章 贾家权斗第67章 火铳433.第433章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第56章 决断第813章 陛下万岁,娘娘千岁!456.第456章 帝后齐至第585章 他们竟如此欺我316.第316章 双丰收第500章 炮击第92章 回城第502章 城破第75章 杖责367.第367章 带甲362.第362章 黛玉,甚好!第764章 将至金陵434.第434章 王妃之怒第495章 端倪现362.第362章 黛玉,甚好!第6章 你要去秦淮河?345.第345章 金玉良缘54.第54章 激烈碰撞第125章 英莲拜师第766章 太子妃省亲323.第323章 腊月凉水澡第670章 贾雨村:搅吧搅吧!第547章 初到燕山359.第359章 坏我好事175.第175章 宝姐姐,我要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