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只有天知道了

第820章 只有天知道了

不管朱景洪是否情愿相信,现实却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江北真切的发生了民变。

平日官吏们作威作福习惯了,百姓似乎也逆来顺受惯了,所以上下之间才“相安无事”。

当然,官员们会把握一个度,在施行政令和捞钱时,尽可能的控制民变发生,至少自己的任期内不能生乱。

所以,虽然大多数百姓过得苦,可各地总体情况安定。

一般民变将起时,都会有各种迹象表露,朝廷便会及时调整政策,尽可能的压低民变概率。

根据陈云泰的奏报,江北千户所注意到了有民怨,但当前各地情况都差不多,局势也基本处于掌控之中,谁也没想到形势会突变。

听到这里,朱景洪有些警觉起来,各地的情况都差不多的话,或意味着其他地方也可能生乱。

当然,眼下最要紧的事情,一是迅速调兵进行镇压,二是查清到底怎么回事。

首先说调兵,前期肯定是先令江北都司平叛,然后再从山东、河南、金陵抽调兵力,以保证叛乱可以会被快速扑灭。

而在此过程中,则要下令京营方面备战,以便之后可以快速调动增援。

安排这些事,对朱景洪来说得心应手,但他还是下旨召集了紧急议事,毕竟调兵简单保障军需却复杂,需要尽快议个章程出来执行。

礼部衙门内,当贾雨村接到紧急传召,得知江北有了反叛时,他也被惊得不轻。

而他当即意识到,这对自己来说是个机会,是个极好的能利用的机会。

现任江北布政使名叫白鸿轩,其人是户部尚书何顾谨的门生。

如今江北发生叛乱,布政司作为父母官当然有责任,而布政使自是首当其中。

这个责任必须要追究,且一定要深究……贾雨村暗暗想到。

转瞬之间,他就想出了一个计划,然后神色平静走出了衙门。

他走得比较快,因为他必须确保自己在九卿中,第一个赶到干清门去。

之所以要第一个赶到,是因为这样才能遇到想见的人。

礼部是在午门之外,正常来说从礼部到干清门,大概要走半个小时,其他部院其实也差不多。

然而贾雨村才进午门,就遇到了自己最想见的人,即左都御史王培安。

“王兄,还是你快!”隔着十几步,贾雨村就出言招呼。

王培安回过头,就看到了追上来的贾雨村,心中便生出了几分嫌恶。

“陛下相召,岂敢怠慢!”

“是啊,如今逆贼造次,乃十万火急之事,我等是该快些进奉御前,以为陛下分忧!”

贾雨村的漂亮话,可打动不了王培安,以至于二人之间应该冷场。

对此贾雨村不以为意,没点儿厚脸皮岂能做九卿。

便听他接着说道:“民变发生,多因地方官员治理不善,亦或为奸邪残害百姓,故而激起民变……”

“古人云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若这些人还有半分天良,便该主动上奏请罪自裁!”

跟在王培安身边走着,见对方仍是不动声色,贾雨村便叹道:“只可惜,这些人没有良心,所以才有这些祸事,只是苦了百姓!”

到这里,王培安终于被勾住了,只听他道:“若真有人横行不法,激起民变……自然逃不了天网恢恢!”

“地方官府的事,关系盘根错节,有些甚至能通天,此事只怕没那么简单!”

脸皮厚是基本素质,其次还得要演技好,那才是当官的好料子。

此刻贾雨村忧国忧民的表情,看得王培安都产生了自我怀疑,一度认为以前或许看错了这位。

当然,王培安没那么容易受骗,随后只当贾雨村说场面话,毕竟这是他的看家本领。

随后这俩人便一路尬聊着,朝着干清门的方向走了去,只不过半路时贾雨村说内急,便让王培安先走了一步。

之所以撇下王培安,是因为贾雨村目的已达到,就没必要跟他一道同去干清宫。

十几分钟后,众人皆被引入干清宫,正式开始了廷议。

贾雨村悄悄观察着何顾谨,见这位老上司神色自若,不免感慨此人不愧是三十年老刑名。

廷议的第一个议题是钱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基操,这件事只讨论了十来分钟,就基本确定好了方案。

接下来的第二件事,是讨论追查责任,在这里王培安第一个开口。

而他开口说的第一件事,却是向皇帝陛下请罪。

都察院负责监督百官,如果地方民变是官员暴虐所致,那么都察院便有监督不力之责。

朱景洪当然不会怪罪王培安,毕竟这位比起他的前任们,做得已经是格外的好。

“陛下,此事必须严查,臣愿请缨去往江北,查清缘由惩治不法,请陛下允准!”

王培安的人品朱景洪信得过,可让他这位都御史去查,似乎又显得大动干戈了。

“陛下,臣有言进奏!”

朱景洪还没表态,这边何顾谨就开口了,多少还是显得有些着急。

“讲!”

此刻的朱景洪,就是台冰冷的政治机器,也唯有如此保持冷静思维。

“陛下,微臣以为,如今当以平叛为重,江北局势已然不稳,若再骤兴大案……搅得人心惶惶,只怕是祸非福!”

“但此案必须要查,派出钦差也就是了,王大人留守中枢……似乎更为恰当!”

客观来说,何顾谨这番话很有道理,他没有为地方官辩解,而是真切的为朝廷在着想。

这就摆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平叛重要还是查案重要,优先级上需要慎重考量。

权衡之后,朱景洪还是认为,似乎先平叛更重要,其他完全可以秋后算账。

可没等他发话,王培安就先开了口,话里的意思就是违法必究,如果考虑到平叛就不追查,那往后又何以正纲纪。

这话当然也极有道理,双方随即争论起来,如此重臣争得面红耳赤,说起来也是很滑稽的事。

其实到这里,哪怕后面所有谋划落空,对贾雨村来说都已是好结果,当前至少让何顾谨出了丑。

而无论怎么说,江北布政使始终是他的学生,那么就可以让他负连带责任。

接下来,他只需要指使自己的人,借助此事向何顾谨发难,则大事可成矣。

做了这么多年官,尤其是封疆大吏到六部堂官,贾雨村手下也提拔了不少自己人,愿为他冲锋陷阵的人可不少。

“诸卿以为如何?”

争论不休时,朱景洪只能问其他人。

这个问题很敏感,在场重臣自然不想表态,所以此刻现场格外的安静。

“叶卿,你来说说!”

首辅赵玉山告老,内阁便只剩两位阁臣,次辅叶炳维如今总领诸事,朱景洪当然第一个问他。

如今虽总领诸事,可叶炳维还未正式加封文华殿大学士,能否顺势进位还是不确定的事,所以叶炳维也格外的谨慎。

老实说,这些年从侍郎到尚书,再到入阁乃至成为次辅,叶炳维这一路非常的不容易。

眼见首辅近在咫尺,他当然是以求稳为重。

于是只听他出班奏道:“回奏陛下,微臣以为,万事当以稳字当头,谁有罪谁有过,朗朗乾坤都跑不了,朝廷还是要以平叛为要!”

这个时候,叶炳维本可以耍滑头,说一些模棱两可的废话。

但他想要做首辅,要做干盛朝的首辅,就必须要说老成谋国之言,没有担当的人坐不上首辅位置。

“罗卿,你怎么看?”朱景洪又问。

对这件事本身,罗广德其实无所谓,但他不太待见王培安,所以对方支持的他就要反对。

 

“陛下,臣以为……叶阁老和何部堂所言老成持重,江北之变应当迅速扑灭,若是处置失当以至局势崩坏,损害东南赋税征缴,那朝廷的损失可就大了!”

罗广德这话,无疑也称得上老成持重,而且更有理有据一些,可见后答话思考时间长些何等关键。

“郑卿?”

阁臣以下,权势第一的是吏部尚书郑显林,他跟何顾谨关系向来很亲密,甚至他俩还是儿女亲家。

按理说他该帮着何顾谨说话,但郑显林此刻考虑到,如果下面臣子显得一条心,会让皇帝觉得朝局失衡。

于是他答道:“回奏陛下,微臣以为,惩治贪腐,亦为十万火急,朝廷治民首在用官,官不正则民不顺,如今江北激起民变,不用多说地方官府必有责任!”

“臣以为,朝廷当先施惩戒,然后令罪员戴罪立功,或是更为恰当妥帖!”

他这番话,是站在吏部尚书角度论述,听起来也非常的有道理,而且巧妙嫁接到“戴罪立功”。

而既然已经戴罪,那么过往之罪也不必查了,之后只需要立功就能赎罪。

从开始到现在,朱景洪问了好几个人,每个人的说法都有理有据,要在短时间内听出弦外之音,对朱景洪来说也是莫大考验。

他的智商,并不比这些老狐狸高,所以确实无法在短时间内,洞悉所有人的利益考量。

可现在情况已经明了,官员们出于亲亲相隐的习惯,还是不太支持兴起大案。

他们担心搞得人心惶惶,是因为如果真的兴起大案,下面的人一定会人心惶惶。

所以,为了统治的稳固,作为皇帝该如何选择,便已是很明显的事情。

“事有轻重缓急,查案肯定要查,北镇抚司、东厂都会严查,都察院也要派御史去查,至于王卿……就不必亲自去了!”

“待事情明晰,再作计议不迟!”

这是皇帝的话,便是对处置此事的最终裁决,话一出口便无从违逆。

除了王培安,在场众人纷纷高呼“陛下圣明”。

廷议结束了,其他人都散了去,唯独王培安没有离去,此刻跟在朱景洪身后汇报情况。

“陛下,臣推荐佥都御史李自恒前往江北!”

其实王培安也留了一手,他早料到自己无法成行,所以才在这里使出了杀招。

李自恒更是刚正,做事缜密敢于亮剑,乃是王培安最信重的后辈。

如今李自恒的威名,可丝毫不比王培安差,放这位去也等于是安核弹。

走在廊道下,看着外面飘飞的雪花,朱景洪短暂思索后,遂答道:“还是等情况明了,再做计议吧!”

“可是陛下……”

回过头来,朱景洪神色平静:“王卿,你无非是担心,那些人有时间串通一气,可他们堵不住悠悠之口!”

王培安知道,皇帝主意已定,自己再劝或会起反作用。

“出了这样的事,是当头棒喝啊,朕沉溺于四海皆定,却不料就在国内,东南之税赋重地……竟发生了这样的事!”

“其实不需你们提醒,朕也知道地方官必须要追究,必须要严厉追究方可震慑宵小!”

“可是事情,终究得一件一件做!”

“先生,往后的日子还长远,大明如今外患已除,之后便可大兴内治,届时自有你大展拳脚的时候!”

这算是皇帝的许诺,王培安心中原有的忧虑,得了这话便被冲散了许多。

“今天是腊八节,卿若无事……便跟朕一起喝完粥吧!”

在腊八节跟皇帝一起喝粥,这称得上是莫大的荣耀,是朱景洪对老师的再次安抚。

往后整顿吏治还需他来冲锋,他必须要给这位以信重,至少得让对方以为是这样。

“尊卑有别,微臣岂敢僭越!”王培安面带惶恐。

他这个人很复杂,既有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一面,也有死守纲常强调尊卑的一面。

而这,恰恰是好臣子的模版,对这样的人驯化很简单,只要给予尊重和信任即可。

君臣二人进了干清宫,然后便一起喝了腊八粥,期间又聊了些东南的事,王培安分析了其官场格局。

廷议结束后,一众九卿各自散了,作为各部院的正职堂官,他们下午可以放半天假。

何顾谨回到了家里,进了书房他才展露焦虑,没一会儿他的小儿子何嘉言进了屋内。

“爹,您找儿子有事?”

何嘉言如今还是举人,就这还是何顾谨运作出来的,可见其确实不是登科的料子。

然何顾谨长子早已入仕,家族大梁有人来扛,他就没过分逼小儿子上进,近些年带着身边历练他。

“江北发生民变,明天你就出发,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江北出了民变,跟自家有什么关系,其中内情何嘉言很清楚。

他更知道,当前是老爹仕途关键时期,绝对不能受这些事情影响,所以要尽快清情况以便应对。

“儿子回去就准备!”何嘉言应下。

他真要转身时,却又回过头问道:“爹,后天常朝结束,可还要廷推大学士?”

叹了口气,何顾谨道:“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第791章 朱云笙的悲伤232.第232章 五军府的高官们31.第31章 召见都司第97章 定王号23.第23章 好一个薛家第707章 湘云,我可助你得偿所愿!385.第385章 乔迁第521章 薛蟠的惶恐255.第255章 去见林妹妹第636章 亲王的烦恼第700章 请恕儿狂妄306.第306章 死缠烂打式进言58.第58章 正确的时候第795章 乾盛元年第663章 金陵水师,深感荣幸!463.第463章 宁焕祥270.第270章 劝母第705章 众望所归,一推再推!420.第420章 归府第98章 老十三的本事第623章 这两口子咋都这样第788章 朕欲宽之,天理难容!319.第319章 里外不是第592章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255.第255章 去见林妹妹第95章 上架前的话1.第1章 人在应天,刚下马车!第563章 王妃之怒215.第215章 到此为止第146章 贾赦:十三爷是好人呐!第722章 朱咸铭:我儿已有撼天之能!第743章 剑指天子第700章 请恕儿狂妄103.第103章 出发第651章 什么特么的叫惊喜第547章 初到燕山224.第224章 宝钗:十三爷请自重!第514章 人事第51章 学子的要求第115章 仗义疏财不好做第178章 上林苑内434.第434章 王妃之怒14.第14章 震慑439.第439章 围猎上林苑401.第401章 迟来的圣旨第601章 大明襄王抵达恭顺的汉城第141章 母爱466.第466章 总督西北平叛行署355.第355章 正月里第一盆凉水第738章 三个妯娌一条心451.第451章 大胆的甄琴314.第314章 薛蟠的外援408.第408章 消失的怀疑440.第440章 你得管住他330.第330章 要谈笑风生第681章 架起几门大炮的时代第669章 斗争336.第336章 除夕第512章 圣寿节第128章 太上皇都搬出来了第793章 腊月之末301.第301章 嫡子的烦恼209.第209章 我只是想学下棋第769章 佛经得学啊315.第315章 贾芸:定不负十三爷重托376.第376章 宝钗:愿意侍奉十三爷第666章 夜探第62章 睿王府第107章 为了两国邦交第609章 万两黄金的作用第92章 回城315.第315章 贾芸:定不负十三爷重托第156章 宁寿宫内第759章 拜见太子殿下468.第468章 交易第163章 你也不想冈本家覆灭吧!第656章 公主出嫁第753章 奉天殿前的父子345.第345章 金玉良缘第752章 生日第491章 第零:此战我将亲自领兵422.第422章 旨到薛府第515章 父子对喷337.第337章 重华殿家宴379.第379章 老六两口子第656章 公主出嫁第96章 贾元春第66章 高书言的忌惮259.第259章 这怎么可以第627章 上阵父子兵192.第192章 二哥二嫂也变了第151章 大丈夫当如是也459.第459章 孙绍祖的自荐第499章 战前第604章 一夜春宵第757章 打算如何对老六?第113章 迟来的圣旨396.第396章 父母之爱子第582章 襄王嫡长子第595章 锦衣卫的看家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