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受伤

长期以来,贾瑚说话做事,都是很具有预见性的,而且随后的事实还会证明,他说的和做的,通常都是正确的。因此他对倭寇犯境的反应如此激烈,不可能不引起司徒景的重视。

等到詹事府众人散去之后,司徒景留贾瑚在宫里用午膳,顺便问他有何应对良策。贾瑚挑眉道:“景晔,倭寇神出鬼没,守株待兔不是办法,要想永绝后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打回老家,打得永远不敢再出来。”在贾瑚看来,单是打败东瀛人还不够,还要把他们变做大夏的殖民地,让他们既能为大夏所用,又永远没有经济发展的可能,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

司徒景做事一向不手软,有人胆敢进犯大夏的边境,他的意思肯定是要回击,但是直接打到东瀛去,他还真没这样的想法,不由诧异道:“永瑜,贸然向海外出兵,是否太过冒险了?”

贾瑚淡然道:“怎么会呢?英王殿下还有简明他们,在海上不是没跟西洋人交过手,大夏的海军岂是区区东瀛小国可以对抗的。”近些年来,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大夏的造船技术日益高涨,蒸汽机改良成功以后,更是有人打算尝试,把蒸汽机用到轮船上去,有了这么大的动力,船速不知要提高多少。还有就是火炮,司徒律在西班牙人手下吃过亏,知道荷兰人、英格兰人更厉害,回国后一刻不敢放松,一边盯着工部改进火炮弹药,一边利用西洋各国间的矛盾,从欧洲挖人、挖技术,这两年也是颇有成效,这两点加在一起,贾瑚对打到扶桑岛,是一点担心都没有的。

他见司徒景还有些迟疑,又劝说道:“景晔,据我所知,扶桑岛上的白银储藏量可是很高的。”别的东西也就罢了,说起银子,司徒景不可能没兴趣,贾瑚话音未落,他的眼神就亮了。

闻及此言,司徒景沉吟道:“纵是如此,我们也要有个合适的理由才行。”自古以来,中原各朝就讲究仁义治国,以前地盘小的时候还有心思开疆辟土,可是大陆以外的土地,却是少人问津。

就说倭寇犯境这件事,要说打跑他们,朝上肯定一片赞言之声,谁也不会反对,可要说打到扶桑岛上去,朝中大臣十有七八都是反对的,说是劳民伤财,有伤天和,说服他们可不容易。

“还要什么理由,我们是被人打了哎,典型的自卫反击,只是倭寇狡猾,不打到他们的老巢,怎能断了他们的奢想。”贾瑚一心想要控制东瀛,并不完全是为了所谓的复仇,而是从长远出发,在他生活的年代,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从日本群岛到台湾岛,再到东南亚诸国,第一岛链牢牢锁住了我们发展的方向。大殖民的时代已经开始,大夏不趁这个机会走向海洋,更待何时。

在贾瑚的设想里,东亚、东南亚还有澳洲大陆是大夏必须在未来几十年之内控制下来的,至于非洲和美洲,欧洲人近水楼台,他们能分一杯羹就很不错了,独占什么的,根本没有可能。

“自卫反击?”司徒景喃喃念道,决定好生在这几个字上面做文章,让人先把檄文写出来。

“没错。”贾瑚重重点头,借用了一句他喜欢的电视剧台词说道:“寇可往,我亦可往。”

就是凭着这句话,贾瑚说服了司徒衍,他生来体弱多病,却是个有大抱负的帝王,贾瑚列举的一条条论据让他心服口服,司徒景更不用说,还在旁边帮腔,出征东瀛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突然要对外用兵,朝上不是没有争议,司徒景让苏怡写的那篇檄文就发挥作用了。苏怡很聪明,落笔的重点不在此战胜利会带来什么,而是重点描述了前朝至今,倭寇屡屡犯境给东南沿海百姓带来的伤痛,以及给朝廷带来的巨大损失。他文笔华丽,字字生辉,有理有据,内容详实,相当部分立场不坚定的大臣就被他说服了,觉得打过去没错,这才是一劳永逸的最佳做法。

至于剩下的少部分顽固派,他们人数有限,也就不足畏惧了,再说还有强硬的主战派呢,一半是寂寞多年想捞军功的,一半是研究出了新式武器正愁没地方用的,这些人都是支持开战的。

决定了要打,下一步就是选择主帅了,如果司徒律在国内,帅位非他莫属,因为大夏的高层军官里,就属他的海战经验最丰富,可惜他去了美洲,还带走了褚为和简明,短期内回不来。

于是司徒衍就选择了卓云,抚顺侯也是战功赫赫,虽然对海战不如司徒律熟悉,可他战场经验丰富,兼之大夏的船只和武器比起东瀛人都有巨大优势,大胜而归问题不大,关键还是要稳妥。

因为是打日本,贾瑚有心跟着去看热闹,他是不懂军事,可他了解幕府时代的日本,知道天皇和幕府将军的矛盾,等到战事告一段落,双方签署停战协议的时候,他可是能发挥大作用的。

不过贾瑚的想法要付诸实践,有两关需要过,一是司徒景,他是他的男朋友兼顶头上司,他说一个不字,贾瑚就什么都不用想了。还有就是贾赦和张氏,他们肯定不希望他上战场的,再说胜券在握也不是没有风险,而且他的婚事已经让他们伤心了一回,贾瑚也不忍心让他们太为自己担心。

正如贾瑚所料,他第一关就卡住了,司徒景不放人,他说什么都没用。司徒景说了,大军还没出发,说什么停战的事,他真有心帮忙,等卓云打完了再过去也不迟。贾瑚忙道,战场风云变幻,瞬息万变,他待在京城隔得太远,对前方的战事不了解,起不到什么作用,要临场观摩了战局才行。

司徒景蹙眉思索道:“你想观摩战局,这倒也不难,去前线指挥营即可,不必出海。”海战不比陆战,不是只有海军就可以的,尤其这次是要隔海打到扶桑,在东南沿海设立前线指挥营,筹备物资调度后勤是必须的,除了随船出海的军官,就属那里的消息最灵通了,司徒景稍作让步。

贾瑚原本不甘心的,可他转念一想,卓云是自家姑父,自己跟他的感情一向不错,到时候说几句好话,上船也不是多难的事,而且只去东南的话,贾赦和张氏那关也好过,不需要他再伤脑筋。

就这样,贾瑚和司徒景各退半步,双方达成了共识。由于不用亲上战场,贾赦和张氏那关贾瑚过得也还算容易,张氏还跟贾瑚说了,最近有家上门打听消息的姑娘不错,尽管家世比起前面那位差了些,可是人好,身体好,八字更好,她都让人合过了,说是没问题,等战事结束,她就让人提亲去。

贾瑚听得一身冷汗,搞错没有,怎么还有这么大胆的,而且家世好到张氏可以接受,简直是要逼得他走投无路。好在他马上就奔赴前线,还有时间思考对策,无论如何得把这件事给推了。

贾瑚的算盘打得很好,他跟卓云是亲戚,他肯定让他上船,谁知他的话还没说出口,卓云就先来找他了,说是太子殿下吩咐过了,让他老实留在前线指挥营就好,不得有其他非分之想。

贾瑚忙陈恳道,说自己虽然擅长刀马骑射,可从来没坐过海船,真要上了船,说不定还会晕船呢,能有什么想法,肯定老老实实留下,他能做的事情,都在战后,现在就是做点准备工作。

卓云可以说是看着贾瑚长大的,对他的性情还算了解,又见他说话恳切,就信了他的话,没有多说什么,不想贾瑚老实了这么些年,这次偏偏要骗人,他化妆成个厨子,就混上了出海的战舰。

上船以后,贾瑚就后悔自己在卓云面前说的话了,他说什么不好,非要说晕船,结果可好,晕得一塌糊涂,每天吐得要死不活。亏得周围晕船的人也不少,谁也不会笑话谁,大家就这么熬着,熬到自己可以适应。贾瑚突然就佩服上司徒律、简明他们了,长期都在海上飘,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啊。

等到贾瑚终于适应了海船的颠簸,他们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航程,贾瑚觉得卓云再怎么生气,也不可能把自己送回去了,就大大方方在他面前露了面。卓云又气又惊,好半天没有说出话。

他能说什么呢,只好把贾瑚带在身边,要是他出了什么事,他怎么跟大舅哥兼未来亲家交待。

后来的事实证明,卓云的担心比较多余,东瀛人的船只和武器,比起他们真是差太多了。大夏的战舰老远就能轰到东瀛人的战舰,而对方打过来的炮弹,却是半途就落到了海里,根本打不到。

单方面的狂轰滥炸过后,东瀛人的战舰彻底溃败。至此,大夏军队的伤亡几乎为零,众人欢欣鼓舞。贾瑚虽然也高兴,可对登陆战还是有些担心,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伤亡就不好控制了。

于是他建议卓云,登陆以后要一边打一边拉,打幕府拉天皇也行,打天皇拉幕府也可以,总之不能让他们一条心,要速战速决。否则他们跨海而来,一路连胜还好,一旦战事陷入僵局,战士们思乡心切,而东瀛人抱成一团,一致对外,可就要打成拉锯战了,就是大夏国力强盛,支撑得起,也得不偿失。

卓云闻之有理,又发现进犯中原的和目前跟他们对抗的,主要都是幕府的军队,天皇不过是个傀儡,就一边迅猛登陆,一边派人去了京都,跟天皇带话说,只要他们答应某些条件就能停战。

幕府军队被大夏海军大败的消息,天皇也是知道的,他又是高兴又是害怕,高兴的是幕府控制了皇室这么多年,终于被人打败了,害怕的是□□大军打来,会不会把他的皇位也给推翻了。

结果人家派人来说,只要答应一些条件,双方就能停战。天皇顿时就高兴了,□□的使者跟他对话,而不是跟幕府将军,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承认他的地位。天皇当然不会天真地以为,大夏的军队是来给他撑腰的,不过同样是做傀儡,当□□的和幕府的,可不是一回事。大夏跟扶桑隔海相望,他就是臣服了,也是名义上的,国内诸事均是自己做主,每年还能有丰厚的赏赐。

到底是自己的地盘,事关自身利益,幕府的军队抵抗还算顽强,给大夏的登陆部队带来不少麻烦,可惜天皇在后面扯他们的后退,扯着扯着就把双方差距扯大了,最终以失败投降告终。

双方走上谈判桌之前,天皇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再差也比当幕府的傀儡好,再说中原人最重面子,他们以往上贡的时候,往往可以得到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奖赏,堪称最划算的生意。

谁知这一次,大夏的谈判官员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上来就噼里啪啦念了一堆条件,主要内容就是东瀛对大夏的战争赔偿,银子不够没关系,可以先欠着,用税收慢慢还,每年增加利息。

更让天皇郁闷的是,大夏打败了幕府,却保留了他们的存在。这也是贾瑚的意思,不能让天皇一家独大,只有他和幕府同时存在,双方争斗不休,对大夏来说,才是最有利的局面。

天皇有点后悔了,他不该被大夏的使者说服的,他该和幕府联手,把这些人赶回老家去。拉弓没有回头箭,天皇后悔也来不及了,幕府已经战败,东瀛再也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任人宰割。

谈判的结果火速传回京城,饶是贾瑚早就对司徒景说过自己的想法,也把他给震住了。

他从来不知道,一场战争打下来,战胜国在经济上有这么多的好处,东瀛人的白银会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慢慢流向中原。这让接到贾瑚私上战场的消息震怒不已的司徒景心情稍好了些。

不料司徒景还没高兴完,另一个坏消息就传了来,说是贾瑚等人准备离开东瀛的时候,不慎遇上刺客。更不幸的是,贾瑚还被刺客刺伤了,司徒景手一抖,薄薄的一页信纸就飘落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