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

14、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

一、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

一九三二年一月九日,**临时中央发布了《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决议指出:“扩大苏区,将零星的苏区联系成整个的苏区,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取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是放到党的全部工作与苏维埃运动的议事日程上面了。小x说s屋5$5整?5理”该决议要求中央苏区以占取南昌、抚州、吉安等中心城市,来结合目前分散的各苏维埃根据地,开始湘、鄂、赣各省的首先胜利。

由周恩来主持召开的会议开始研究攻打赣州的问题。周恩来是于去年年底宁都起义胜利的第二天动身,由上海奔赴中央苏区的。动身前,**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秦邦宪)即向他交待了红一方面军要攻打赣州的任务。在此次会议上,*认为赣州古城三面环水,易守难攻,而以当时红军的攻坚能力,技术装备等,是不适宜出击的。朱德也认为目前的形势仍是敌强我弱,和*观点一致。周恩来在听了众人的意见之后,感到此时攻打赣州时机尚不成熟,遂致电上海的博古。可是这位坐镇上海的临时中央负责人既不懂军事,又不了解实际情况,却仍然一味坚持。**苏区中央局只得重新坐下来讨论打不打赣州的问题。

会议上*再次提出,赣州是敌人必守的坚城,以红军现有的技术和装备,很可能会久攻不克,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他认为,既使要打,也只能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总而言之,硬打肯定要吃亏。可惜这一意见在最后的表决时,因中央局和中革军委多数领导的不赞成而被否决了。×?s!尐5说5箼5首发

1月10日,中革军委发布了《攻打赣州的军事训令》,任命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以红三军团和红四军为主作战军,赣南、赣东、河西、永、吉、太、万游击队和江西省军区预备队为支作战军。支作战军由陈毅负责指挥。该训令还指示红五军团仍在现地整顿训练,不参加此次作战。中旬,彭德怀率领三军团和红四军分别由会昌、石城等地向赣州方向开进。

江西赣州历来就是赣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该城三面临水,城墙坚固,易守难攻,素有“铁赣州”之称。时驻守该城的是国民党第十二师三十四旅及赣南十七县地主武装共八千余人,其北面有吉安、峡江、万安的蒋介石嫡系部队五个师,南面有大余、南雄、韶关的粤军十多个团,这些部队都可在战役打响后迅速增援赣州。

二月四日,红军陆续进抵赣州城附近,面对强大的攻势,国民党军立即收缩防线,入城据守。彭德怀率主作战军占领城郊的白云山一线,从城东南逼近城濠。红军围城以后,曾分别于二月十三日、十七日,两次爆破攻城,均未成功。二十三日,红军发起总攻,炸塌了城东南的一段城墙,红七军一部攻入城内,占领了城楼。守军立即组织反扑,用猛烈的火力压制我军后续部队,并对我突入城内的部队发起围攻,经数小时激战,主攻部队受挫,不得不撤出战斗。与此同时,为解赣州之围,国民党军第十一师、十四师共十二个团两万余人,于二月二十九日,突破我湘赣独立一师的阻击,全部兵临赣州城下,与赣州守敌隔江相望。

敌两万援军的到来,基本宣告了我军攻打赣州的企图全面失败。小x说s屋5$5整?5理而此时的苏区中央局却没有撤兵的打算,相反还发出了“坚决夺取赣州,乘胜消灭来援之敌。”的作战训令,并调整部署,调红五军团参战。次日,中革军委致电红五军团,该电指示红五军团即刻开赴前线,协同攻打赣州。红五军团参加这次作战,也与*的强烈建议是分不开的。原来,三军团在赣州城下久攻不克,且伤亡惨重,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建议中革军委启用整训中的红五军团。

肖劲光、季振同、董振堂、赵博生等人接到电令后异常兴奋,立刻下到各部进行战斗动员。时五军团全体指战员参战热情特别高涨,因为是加入红军以来的首次战役,军团领导十分慎重,当日即带领各部陆续出发,董振堂率十三军首先进驻到赣县茅店、江口一带,等候中革军委的进一步指示。

三月七日凌晨,赣州守敌两个团从挖好的坑道中钻出来,对红军攻城部队发起突然袭击,而配置在章江对岸的敌十一师也按事先部署,强渡章江,向红军的侧后猛攻,对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时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的红三军团已在赣州城下苦战多日,体力消耗极大,指战员们都在酣睡之中。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红军将士在失去建制,各自为战的情况下,奋勇抵抗,双方在城下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混战。由于缺乏警惕,三军团各部均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再无增援,三军团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该军一师政治委员黄克诚指挥部队就地组织反击,一边寻找机会准备突围。在此关键时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董振堂率十三军赶到了,董振堂见战场上敌我双方混战在一起,情况危急,来不及多想了,他从马背上抽出大刀,果断命令道:“同志们,上大刀,杀呀!”十三军指战员手持大刀跟着军长冲向敌人。×?s!尐5说5箼5首发

在这里须简要介绍一下红五军团的大刀。由于原西北军装备较差,擒拿格斗和大刀便纳入为士兵训练的主要科目,差不多每个士兵都能使上一手好刀法。赣州战役一年之后,同样是西北军的一部---第二十九路军,在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等爱国将领的带领下,也是用大刀,在长城抗战中,杀的日寇胆战心惊,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杀出了中国人民的士气。消息传开,举国振奋,热血青年纷纷要求参军上前线杀敌,正在上海进行抗日活动的著名作曲家麦新深受鼓舞,旋即创作了一首不朽的战歌------------大刀进行曲,献给英勇抗日的第二十九路军。

话转回头,赣州城下突然亮起数千把大刀,刀光闪闪,仿佛一片刀的海洋,所过之处敌人血肉横飞。敌军与中央红军多次交手,从未见过这种打法,被杀的仓惶逃入城内。时任红一师特务连连长的刘少卿将军对此曾有深刻的回忆:

……紧要关头,一支举着红旗、挥着大刀的队伍杀了过来,阳光下一片片大刀闪耀着炫目的白光。这支队伍每人都是步枪、驳壳枪、大刀三大件,全都不打枪,十分骁勇,手起刀落,脚下人头满地乱滚。我舒口长气顿觉解脱:这是生力军红五军团的十三军打过来了……

关键时刻,红五军团果断出击,打退了敌人,解除了红军攻城部队之围。第一次出征上阵,红五军团便打出了威风。苏区的军民无不拍手称快,把五军团的大刀片传“神”了。从此,“一军团的冲锋,三军团的包抄,五军团的大刀,”便成为红军使敌人望而生畏的三**宝。

红五军团十三军在赣州城外解围的同时,黄中岳、左权率十五军也在潭口、储谭、大湖口一线沿河阻击增援的国民党军。有了红五军团的及时增援,战线基本稳定下来。是役,十三军三十七师政委欧阳健等十余名师团级干部英勇牺牲。

此时,再继续攻打赣州已不可能,红一方面军各部陆续在江口集结。**苏区中央局在江口召开了著名的“江口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也赶来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决定红一方面军三个军团分三路进发。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向赣江两岸出击,扩大湘赣苏区,然后向北发展,称为“西路军”。

由*、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从赣江东岸向北发展,赤化赣东地区,称为“中路军”。

由季振同、肖劲光率领的红五军团在赣南苏区协调西路军和中路军。

三月十七日,*随红一军团出发,越过武夷山,进入福建省境内。在长汀,*详细了解整个福建境内的情况后,召集红一军团团以上干部作了东征动员大会,他指出:

我们的新任务,是经闽西向闽南方向发展。应该看到,我们中央根据地沿赣江向北发展没有多少余地,国民党“剿共”的大本营就设在南昌。如果向西发展,有赣江梗阻,大部队忘返不便。如果向南发展,必然会和广东部队的主力顶牛。只有向东发展最为有利,一来有闽西老根据地作依托,二来闽南还有广阔的发展余地,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央局决定由我带领东路军,打到外线去,打到闽南去,发展根据地,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并获得物质补给。

接着*于三月三十日致电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远离根据地,直下漳州。电文说:“恩来同志:(一)电悉。政治上必须直下漳泉,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若置于龙岩附近筹款,仍是保守局面,下文很不好做。(二)据调查,漳州难守易攻,故我一军团及七师不论在龙岩打得着张贞与否,均拟直下漳州。(三)粤敌从大埔到龙岩威胁我后路只需五天,五军团从信丰到龙岩需十五天,故若待已知粤敌入闽,然后调动,必迟不及。(四)一军团已开至汀东之新桥休息,以乱敌探耳目,候七师取齐,即先向东行。五军团可随后入闽,但至迟四月二十日须到达龙岩待命。十三军亦须入闽,位于龙岩,保障后路……”

在这份电报中,*要求红五军团全部即刻出发,取近道急行军赴会昌、筠门岭,然后争取4月20日到达龙岩,实施“直下漳州”的作战计划。周恩来在赣州战役失利后,也认识到冒险攻坚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对中央苏区实际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开始倾向于*的主张。

接到电报后,周恩来立即在瑞金主持召开中央局会议,进一步研究东路军入闽作战的部署,鉴于红一军团兵力单薄,难以同时对付闽敌、粤敌,决定红五军团迅速入闽作战。会后又从瑞金赶到长汀,在听取了**福建省委关于漳州地区情况的报告后,批准了龙岩、漳州战役计划。

36 血战高台25 打出生孩子的时间1 10 差点被资遣的开国上将2 我要加入共产党38 步入辉煌16 英雄之死39 尾声一5 骄傲的将军8 宣言35 山丹血战5 骄傲的将军19 黄陂大捷9 整编20 荒唐的进攻8 宣言38 步入辉煌21 消极的防御26 石板河阻击战7 解放22 浴血坚持26 石板河阻击战22 浴血坚持9 整编25 打出生孩子的时间39 尾声一22 浴血坚持5 骄傲的将军36 血战高台28 拥兵自重31 南下路上多磨难38 步入辉煌27 盐井坪阻击战27 盐井坪阻击战13 伟大的宁都起义37 无力的增援22 浴血坚持22 浴血坚持4 朴实的将军8 宣言17 水口战役26 石板河阻击战33 分兵7 解放19 黄陂大捷30 斗争12 一场风波5 骄傲的将军18 赤帜高擎赵博生4 朴实的将军18 赤帜高擎赵博生36 血战高台29 草地惊变27 盐井坪阻击战21 消极的防御30 斗争35 山丹血战29 草地惊变27 盐井坪阻击战8 宣言29 草地惊变6 奔向光明23 血战湘江5 骄傲的将军20 荒唐的进攻26 石板河阻击战17 水口战役34 虎落平阳16 英雄之死22 浴血坚持8 宣言22 浴血坚持28 拥兵自重18 赤帜高擎赵博生21 消极的防御24 师长之死22 浴血坚持20 荒唐的进攻11 赤胆忠心12 一场风波11 赤胆忠心12 一场风波12 一场风波39 尾声一26 石板河阻击战17 水口战役22 浴血坚持24 师长之死18 赤帜高擎赵博生9 整编19 黄陂大捷12 一场风波31 南下路上多磨难24 师长之死35 山丹血战19 黄陂大捷36 血战高台26 石板河阻击战19 黄陂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