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荒唐的进攻

20、荒唐的进攻

七、荒唐的进攻

1933年初,上海的临时中央搬到了中央根据地。小x说s屋5$5整?5理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被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加之万里迢迢请来了苏联军事顾问奥托·布劳恩(即李德)。这个26岁的**中央临时负责人头脑顿时热了起来,在**苏区中央局的会议上,博古发言认为:“国民党的统治崩溃和破产已为期不远了,为了适应革命**的要求,党必须开展各个战线上的布尔什维克的进攻,来把革命形势迅速转变为胜利的大革命,争取工农民主专政在全中国的胜利及迅速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为此,他要求:“全中国各苏区创造100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并且将这一行动作为党的进攻路线。而且必须“顽强,坚决毫不倦怠,敏捷迅速的为着这个进攻路线的全部实现而斗争”。一些与会者有着长期革命斗争经验,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博古竞称他们是“机会主义的走向取消主义的退却逃跑路线”。

紧接着,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排斥了*,又不用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人,而以李德执掌红军的指挥权。

1933年6月,中革军委发布命令,调整红一方面军编组,撤销军一级的番号。红一军团的原三军、四军、二十二军和瑞金模范师改编为第1、第2、第3师。红三军团的原五军、七军、二十一军分别改编为第4、每5、第6师。红五军团的原十三军、十五军分别改编为第13、第15师,以后又增补了第34师。五军团仍由董振堂担任军团长,政治委员朱瑞。第13师师长李青云(后陈伯钧),政治委员宋任穷;第15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萧华;第34师师长周子昆,政治委员曾日三。

这次改编不到三个月,蒋介石便又纠集100万兵力,二百余架飞机,开始了对各个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也是蒋介石准备最充分的一次“围剿”。小x说s屋5$5整?5理早在五月,蒋就亲临南昌,并在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粤、闽、湘、鄂五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同时对苏区实行经济、交通封锁,企图逐步压缩并摧毁苏区。是年夏秋,蒋介石一面向美、英、德、意等国大量借款,购置军火,聘请军事顾问和专家;一面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开办“剿匪”军官训练团,并着手制定“围剿”计划,加紧进行“围剿”准备。其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具体部署为: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第1、第2、第3路军,计33个师又3个旅。其第1路军4个师又2个旅位于吉水、新淦(今新干)、永丰、乐安、宜黄地区;第2路军6个师位于金溪、腾桥、崇仁地区;以陈诚任总指挥的第3路军18个师又1个补充旅为此次“围剿”的主力军,集结于南城、南丰、临川地区。北路军的任务是:由北向南,构筑碉堡封锁线,实施对中央苏区的主攻。以第3路军在第1、第2路军策应下,向广昌方向推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由北路军总司令部直接指挥的2个师扼守赣江西岸的吉安、泰和等地,配合西路军维护赣江交通;总预备队3个师位于抚州(今临川)附近。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指挥11个师又1个旅,筑碉扼守武平、安远、赣县、上犹地区,阻止红军向南机动,相机向筠门岭、会昌推进,配合北路军作战。西路军总司令何键所部9个师又3个旅,和浙赣闽边守军5个师又4个保安团分别“围剿”湘赣、湘鄂赣和闽浙赣苏区红军,并阻止红一方面军向赣江以西和赣东北机动。第19路军总指挥蔡廷锴指挥6个师又2个旅,负责福建防务,并阻止红军向东机动。空军5个大队配置于南昌、临川、南城等地,支持地面部队作战。

面对强敌,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执行王明的“左”倾路线,完全否定了*同志正确的军事路线,他们否认敌强我弱的这一根本事实,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敌人,继续推行冒险主义的“进攻路线”。小x说s屋5$5整?5理初来乍到的李德在会上甚至提出“游击战争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山沟里的马列主义该收起来了,应该摆脱过去那套过时的东西,建立一套新原则。现在红军应四面出击,以进攻打乱国民党的‘围剿’布署”。在这种极其错误的观点引导下,苏区的军民正一步步迈入危境。

1933年7月1日,中革军委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发布了,正式命令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和第十九师组成东方军。任命彭德怀兼任东方军司令员,滕代远任政委,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

东方军的任务是入闽作战,争取在二个月内,给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以严重打击,同时迅速扩大队伍,然后同留在北线的部队,一起夹击抚州,并向南昌进攻。这个错误的决定将主力红军分成了两部分,结果,在闽、赣两个战场上,红军都未能取得较大胜绩。更为严重的是,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是在上海与日军作战后不久调防福建省的,是一支坚决主张抗日的军队。由于遭蒋介石的坚决抵制,被蒋一纸令下,调到福建参与围剿红军,其领导人蔡廷锴根本不愿与红军为敌,且已下定决心反蒋。在这种情况下,本应对十九路军实行以争取为主的方针,但在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指导下,东方军仍对十九路军实行打击政策。使红军不仅在政治上带来不利后果,而且削弱了双方的实力,使红军失去对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的最佳准备时机。蒋军正是乘这个机会完成了对中央苏区的碉堡包围。

**后来对此曾批评说:“结果是一个拳头置于无用,一个拳头打得很疲劳。”1933年9月下旬,蒋军陈诚部乘我主力红军分离作战之际,集中四个师的兵力,由南城、硝石向黎川发动进攻,一举夺占了中央苏区东北部的重镇黎川,正式开始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小x说s屋5$5整?5理

博古、李德等人在敌优势兵力的大举进攻下,完全抛弃了红军以前的作战原则,推行军事冒险主义.他们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要求红军不放弃苏区每一寸土地,在苏区外战胜敌人。红五军团遂依照总部下达的作战命令,连续作战达2个月,历经洵口、硝石等战役,不仅没有歼灭和阻止敌人,反而丢失了若干地方,部队已十分疲惫,在敌人碉堡密布的阵地前,五军团的进攻显得十分被动,部队伤亡惨重。

1933年10月17日,国民党军继续构筑碉堡封锁线,并以六个师加一个旅的兵力推进到谭头、资溪桥一线,企图吸引红军攻击,继而与之决战。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本应果断后撤避敌锋芒,再寻找机会歼敌一路,可“左”倾冒险主义者命令主力红军准备在资溪桥地区与敌人决战。

10月22日,红一方面军以五军团为主,向资溪桥和谭头发起猛攻,以布置在石峡、洵口一线的红三军团、集结于湖坊地区的红一军团,准备在敌军被牵动时,对其实施猛烈突击。战斗开始后,五军团第十三师首先向敌人的天尊殿阵地发起数次攻击,未能奏效,夜间复攻,仍未攻下。次日晨,红十三师继续向敌第五师师部猛烈进攻,又未能取胜。打了两天,部队伤亡虽大,但五军团仍不折不扣的执行中革军委下达的战斗任务。24日、25日,五军团调整部署,以十三、十五师再次向敌第五师发起攻击,在敌阵地重火力点下,在通往敌人碉堡的冲锋道路上,躺满了红军将士的遗体。红五军团苦战四天,敌人巍然不动,我军伤亡惨重,既未能占领谭头和资溪桥,也没能达到牵动敌人的目的。10月26日,董振堂毅然向中革军委发电,以部队严重受损为由,果断地撤出了战斗。中革军委到这时才不得不放弃在资溪桥地区与敌人决战的计划。

接下来的几次战役也都没有打好,这种与敌人硬碰硬,完全抛弃了红军以前灵活多变的战术原则,令军团长董振堂感到深深的懊恼。而“左”倾路线领导者把这一系列战斗失利的原因,归罪到各军团领导人,尤其是红五军团,他们毫无根据的批评五军团里存在“**”、“反革命小宗派”、“第三党”等等,在敌人大军压境的非常时期,竟派出大批保卫局人员到红五军团搞“肃反”,弄得部队人心惶惶。

恰在此时,李青云病逝了,董振堂听到消息如折一臂,痛心不已。多年以来,李青云一直在他身边,历任旅部参谋,副官长,少校参谋兼学兵连连长,工作踏实思想进步,在起义前就秘密加入了中国**,任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士兵支部书记,并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参与了策划宁都起义的一系列工作。

起义参加红军后,李青云在红五军团担任一二九团团长,赣州战役后升任十五军第四十三师师长。33年在水口战役中,指挥果敢,表现非凡,于同年8月1日,荣获中革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并升任红十五军军长。1934年夏,他率部队在苏区北线辗转奔波,抗击敌人,身体终被拖垮。1934年夏,他又患了疟疾,而且反复发作。政委朱良才要他到后方休息治疗,但在此浴血奋战的严峻时刻,李青云考虑的是部队的安危和保卫苏区的重任,不肯离开部队,离开前线,仍抱病坚持指挥作战。不久,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本是一个身高一米八,体格粗壮的大个子,这时已瘦的不成人样了。由于体力严重透支,经常出现高烧甚至昏迷,朱良才知道后赶紧命令战士用担架抬着他送往后方医院,但此时的李青云已经快不行了,尽管战士们飞奔在山道上,一路与病魔赛跑,还是未能挽救这位年轻的红军将领生命,在途中(永丰县藤田附近),李青云去世。

这位毕业于黄埔军校,年仅31岁的起义骁将,在忍受病痛的折磨,行将离世前,曾给河北成安的老家去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舅父(收信人是他的舅舅),今后再也不能通信了,仅有这150元现洋,你收起来别告诉父亲。这些钱是我父母的养老费,也是贵山(烈士儿子的乳名)的教育费……”

这封信中通篇没有豪言壮语、儿女情长,读起来却处处感人肺腑。遗憾的是,烈士的儿子--------李克敏(贵山)拿着这封信寻找父亲,为父亲正名,却用了整整四十五年。解放后,李克敏开始给中央和中革军委写信,想求证父亲的身份和下落。不久总政回信说:来信收悉,查无此人。1965年“四清”运动中,李克敏一家因其父参加过黄埔军校而被划分为富农,结果一系列的迫害接踵而至。倍受折磨的李克敏常常在内心里呼喊:“父亲啊,你到底在哪里啊,快来救救你的儿子吧!”因为他坚信长辈们告诉他的话:你父亲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1931年随赵博生、董振堂在江西举行了震惊全国的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还当过红军的军长……。此后,他坚定的写着同样内容的信,尽管一一被退了回来,却丝毫没有灰心。

1966年,中央档案馆的几位同志来到他家里,调查李青云的籍贯,李克敏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结果。几天后,档案馆来信:红十五军曾有一位名叫李青云的军长,但档案里记载其为江西人。

错了!?李克敏再次与父亲“擦肩而过”。

时间又跨越到1979年,在烈士昔日的战友袁血卒、孙毅、王幼平、王秉璋、蒋耀德等人的帮助和确定下,军委总政治部给李青云颁发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整整四十五年的时间,烈士的英灵才得以落户。先烈们为中国革命前赴后继,我们享受着由他们带来的和平与幸福。这本是不该发生的事情,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读起来令人心酸。

29 草地惊变29 草地惊变5 骄傲的将军26 石板河阻击战37 无力的增援16 英雄之死14 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30 斗争9 整编18 赤帜高擎赵博生22 浴血坚持6 奔向光明13 伟大的宁都起义37 无力的增援3 出路13 伟大的宁都起义14 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24 师长之死25 打出生孩子的时间36 血战高台9 整编14 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24 师长之死2 我要加入共产党20 荒唐的进攻25 打出生孩子的时间17 水口战役5 骄傲的将军12 一场风波37 无力的增援26 石板河阻击战25 打出生孩子的时间17 水口战役14 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37 无力的增援29 草地惊变23 血战湘江29 草地惊变36 血战高台22 浴血坚持29 草地惊变16 英雄之死36 血战高台15 军团长坐禁闭14 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6 奔向光明16 英雄之死36 血战高台13 伟大的宁都起义6 奔向光明23 血战湘江2 我要加入共产党19 黄陂大捷37 无力的增援1 26 石板河阻击战33 分兵28 拥兵自重32 华家岭阻击战20 荒唐的进攻26 石板河阻击战17 水口战役25 打出生孩子的时间35 山丹血战10 差点被资遣的开国上将29 草地惊变7 解放18 赤帜高擎赵博生14 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39 尾声一15 军团长坐禁闭12 一场风波33 分兵35 山丹血战14 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33 分兵20 荒唐的进攻33 分兵11 赤胆忠心13 伟大的宁都起义4 朴实的将军15 军团长坐禁闭23 血战湘江39 尾声一19 黄陂大捷6 奔向光明12 一场风波27 盐井坪阻击战33 分兵18 赤帜高擎赵博生10 差点被资遣的开国上将27 盐井坪阻击战35 山丹血战20 荒唐的进攻37 无力的增援21 消极的防御20 荒唐的进攻26 石板河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