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二

尾声(二)

红五军团里也走出了许多我军着名的军事将领,他们是:

上将:

李达:1905年生,陕西眉县人。尐?χ說?箼5?手5?5打ち1926年考入西北军平凉军官学校,毕业后任西北军排长、连长、第26路军第25师第74旅少校副官。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曾任红五军团连长、湘赣边独立1师参谋长、红17师参谋长兼13团团长。曾荣获二等“红星奖章”。后任红六军团参谋长,参加了湘赣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红六军团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合后,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援西军参谋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历任八路军第129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中原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云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将:

王秉璋:1914年生,河南安阳人。原在国民党第26路军第25师74旅任传令兵。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曾任红五军团通讯队队长、红一军团第1师司令部参谋、补充团团长、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作战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教导第3旅副旅长、第343旅副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第11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7军军长、空军参谋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参谋长、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第七机械部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孙毅:1904年生,河北大成人。早年在国民军任副团长、第26路军第25师中校参谋。起义参加红军后,历任红五军团第14军司令部谍报科科长、第41师参谋长、13军38师参谋长、红军学校教员、连长、营长、粤赣军区第22师参谋长、教导师参谋长、军委干部团作战科科长、政治保卫团参谋长、红三军团教导大队大队长、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1933年加入中国**,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校长、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校长兼晋察冀军区训练部部长和教育训练委员会副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解放军冀中军区司令员兼第七纵队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军校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外训部副部长、出版部部长、总参训练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顾问。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孙继先:1911年生,山东曹县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曾任江西军区第四教导大队区队长、红22军第64师连长、江西模范师第2团营长、红一军团第1师1团营长、陕甘支队第1纵队第1大队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参加指挥了强渡大渡河的战斗。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1师1团参谋长、红31军第93师参谋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参谋长、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津浦支队支队长、山东支队第二支队支队长、第2旅旅长、教导第1旅旅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副校长、鲁中军区第3、第4军分区司令员、解放军山东军区第4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副司令员、第3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主任,军事学院战役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副司令员、解放军第20训练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李雪山:1910年生,河南修武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3军38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宣传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73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军团政治部统战部部长、陕北抗日联军第1军政治委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警卫营政治委员、第687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2旅政治部主任、第五纵队第2支队代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3师第8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江苏盐阜区委书记、地委书记、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政治委员、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39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是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韩振纪:1905年生,河北高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国民联军总司令部科员、第26路军上尉参谋。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3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4军司令部侦察科科长、第13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教员、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公略步兵学校训练处处长、军委干部团训练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后任红军陕甘支队干部营参谋长、红军学校军事教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大队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7团副团长、团政治委员、**中央党校军事研究室主任、第344旅参谋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参谋长、新四军军工部部长、抗大第五分校校长、华中总分校副校长、新四军第2师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军工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军工部副部长、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重工业部机械局局长、解放军总后勤部车管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少将:

王谦:1900年生,河北永定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5军政治部宣传员、军团补充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补充第3师第1团政治委员、军团电台队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特务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黎城工作团团长、青年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编第4旅11团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处长、第9军分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42旅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区衡水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衡水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编外人事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振祥:1913年生,山东郓城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曾任红五军团骑兵连排长、连长、警卫营连长、红九军团司令部参谋、第282团参谋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后任红四方面军骑兵营营长、骑兵师司令部科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骑兵团团长、轮训队队长、辽东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2军第126师师长、第53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解放军第一坦克学校校长、军事学院装甲兵系副主任、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蕴瑞:1910年生,河北巨鹿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4军司令部参谋、建黎泰警备司令部参谋、红七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19师57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曾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1934年7月,随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北上作战,任第3师师长,1935年任红军挺进师师长、浙西南军分区司令员。×?s!尐5说5箼5首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科长、冀南军区司令部第五科科长、参谋处处长、参谋长、第2、第10、第4军分区司令员、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参谋长、志愿军参谋长、南京军区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办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孙润华:1907年生,山东平原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5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4军经理处科员、军医处科员、会计、第13军军医处及红军第一兵站医院会计、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教导师师部文书、红三军团第4师10团文书、政治处宣传干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关中军分区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红28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关中军分区驻宜君抗敌后援会代表、中宜洛驻店头办事处主任、靖边县县长、三边专署一科科长、边定县县长、**靖边县委书记、**三边地委组织部部长、三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甘肃省军区副政委、**甘肃省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书记、甘肃省革委会副主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放:1909年生,河南荥阳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3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后方医院医生、红三军团第4师第10团卫生队队长、军团卫生部医务训练队队长、方面军兵站医院医务科科长、红军总卫生部材料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卫生部医务主任、卫生部副部长、山东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鲁中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卫生部部长、辽东军区卫生部第二部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医政处处长、医务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毅:1911年生,河南开封人。1930年秘密加入中国**,曾任第26路军第25师73旅军医,随军起义后任红五军团卫生部医院院长、第13师卫生部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后方医院院长、卫生部医政处处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卫生部部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勤部卫生部医政科科长、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军医处处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卫生部政治委员、第4师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卫生部政治委员、第11旅32团政治委员、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12师政治部主任、第11纵队31旅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政治工作教授会副主任、党史教授会主任、装甲兵学院副政治委员、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化民:1915年生,甘肃临洮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3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5师宣传队分队长、队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大队副大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师代理政治委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营长兼政治教导员、第129师新编第一旅2团副团长、冀中军区第32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保安第1旅副旅长、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21师师长、解放军第44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州市防空军司令员、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武汉军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苏进:1907年生,河南郾城人。1922年参加国民军,1927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第26路军第25师74旅1团副团长。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5军43师127团团长、第44师师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总队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主任教员、第六期团副团长、红军大学参谋科科长、特科学校训练处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任军委干部团上干大队政治科、军事科科长、红军大学骑兵科科长。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大学第三科训练部部长、抗日军政大学2分校训练部副部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司令员、铁道护路军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员、炮兵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谷广善:1909年生,河北高邑人。起义参加红军后,曾任红五军团第15军卫生处卫生科科长、第44师卫生队队长、第13军38师、39师卫生队队长、第15师卫生部部长、红一方面军野战医院卫生所所长、第1师卫生部部长、军团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卫生部部长、辽东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东线后勤部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运输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后勤部部长、修建部部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洪清:1911年生,河北汉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青年团,后参加国民革命军,起义参加红军后,由团转入中国**。曾任红五军团电话员、红15军政治部干事、第13师37团政治部指导员、团政治委员、红九军团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后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第10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统战部部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115师留守处副主任、陕甘宁边区保安第3团政治委员、解放军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第5旅、独立第4旅、10纵28旅副政治委员、桐柏军区汉南军分区、许昌军分区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师政委、河南商丘军分区、信阳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孟庆山:1906年生,河北保定人。曾任国民党第26路军某营副营长,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5年加入中国**。历任红3军第8师24团副团长、第7师21团副团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教导第4团团长、红三军团司令部参谋、干部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75师224团参谋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河北游击军司令员、八路军冀中军区副司令员、第四、第九军分区司令员、**冀中区委武装动员部部长、冀中军区武装部部长、石家庄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候世奎:1911年生,甘肃皋兰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3师38团排长、第39团营长、第34师100团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警备第2旅第6团营长、滨海军区第6团副团长、独立团团长、辽东军区第5旅旅长、辽东纵队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0师副师长、师长、安东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军区参谋长、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郭卓辛:1912年生,河北安次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3军38师政治部秘书、第13师37团团部政治指导员兼技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后任红五军政治部统计干事、第30军89师267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援西军政治部文书科科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独立第1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徐州警备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浙江军区副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明远:1909年生,甘肃岷县人。起义参加红军后加入中国**。曾任红五军团第14军41师排长、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特务队队长、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科长、红三军团侦察科科长、徒步侦察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1935年调入红四方面军工作,任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科长、岷县独立团团长。尐?χ說?箼5?手5?5打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交通管理局局长、军委军事工业局总务处处长、**中央党校第一部校校务处处长、解放军冀察热辽军区兵站部部长、合江军区后勤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武官、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副司令员、后勤部部长、解放军总后勤部车管部部长、军械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松平:1907年生,陕西长安人。起义参加红军后加入中国**。曾任红五军团第15军43师特务连、军医处司务长、红五军团第13师37团卫生队队长、军团供给部管理科、军实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新编第4旅供给部部长、冀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后勤部部长,平原军区供给部部长、**冀南区委财政经济部副部长、财经办事处秘书长、冀南行政公署工业处处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商业厅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食品工业部办公厅主任、总后勤部油料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步峰:1914年生,河南安阳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任红五军团第43师127团医生,红一军团第1师卫生部医生、第2师卫生队副队长、第4师卫生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卫生队队长、独立旅卫生处处长、鲁西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黄河支队卫生处处长、鲁西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冀鲁豫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第18兵团后勤部第一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卫生部第二副部长、云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汝光:1914年生,河南渑池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6加入中国**,历任红军总医院医生、标本所所长、红军总卫生部卫生科科长、红九军团卫生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后任红32军卫生部部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卫生部医务主任、晋西北军区、晋绥军区卫生部副部长,西满军区、辽西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野战军西线后勤部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华中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徐国珍:1912年生,甘肃天水人。起义参加红军后加入中国**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5军连长、第13师第37团连长兼政治指导员,第39团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宜川县委军事部部长,红29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255、256团团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第2团副团长兼参谋长、第5团团长,陕甘宁边区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兰州警备区司令员,甘肃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解放军工程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黄德魁:1910年生,甘肃临夏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3师政治部警卫排排长、第13师38团连长、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5师15旅44团团长、政治委员,豫中军分区参谋长、中原军区第2纵队14旅参谋长、第15旅44团团长、鄂西北军区和平支队第6大队大队长、晋冀鲁豫军区第35旅副旅长、江汉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军区宜昌军分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公安部队第11师师长、建筑工程第7师师长、第五步兵预备学校校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曹灿章:1913年生,安徽亳县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曾任红五军团第13军第39师第116团副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5月被俘,1937年获释后归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第686团参谋长、鲁南支队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3师参谋长、解放军第38军114师副师长、第15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龙州军分区司令员、中南军区空军师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

鲁瑞林:1911年生,甘肃临夏人。曾在第26路军第25师75旅1团八二迫击炮连当驭手(马夫)。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班长、连党支部书记、副指导员、指导员、营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曾任第31军第91师**科科长、军部供给部政治委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772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385旅、386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129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北方局党校第一期队长、先遣支队副司令、太行5分区政治委员、太行3分区司令员兼决死三纵队副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第18兵团第61军副军长、第62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省政府副主席、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靳虎:1911年生,甘肃榆中人。早年参加国民军,起义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曾任红五军团第13军第37师第109团排长、连长,红五军团第13师第37团副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28军第251团团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队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第9团团长、延安警卫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第19旅副旅长,西满军区绥化军分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纵队第2师师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东线战勤司令部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四分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炮兵学校副校长、海军预科学校副校长、海军军械部副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

靳来川:1911年生,河南获嘉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3年加入中国**,曾任红五军团第15军卫生部司药长、红三军团兵站医院司药主任、所长、团卫生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卫生部附属医院院长、留守兵团医院院长、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卫生部部长、解放军第3军卫生部部长、第一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总医院院长,解放军总医院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熊伯涛:1904年生,湖北黄陂人。1926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入国民党军中从事秘密工作,任第26路军第27师第79旅2团3营副连长,1931年同该军党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后,参加了宁都起义的发动工作。曾任红五军团第14军第41师作战科科长、第101团团长、红3军第8师、红11军第31师、红4军第11师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营军事教员、第1师司令部教育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2师参谋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第1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教育长、河南人民抗日军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参谋长、第12纵队副司令员,解放军第49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副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公安部队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少将以下:

杨春芳:武威军分区司令员。

杨忠林:庆阳军分区司令员。

张占标:陕西安康军分区司令员。

唐万成:洛阳军分区司令员。

王英清:柳州军分区司令员。尐?χ說?箼5?手5?5打ち

陈佃园:步兵第九十九师师长。

徐承俊:宁夏军区后勤部部长。

杨清峰:黑龙江省军区卫生部部长。

赵安泰: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

李玉璋:滁州军分区副司令员。

黄振荣:铁道兵第三师副师长、代师长。

未授衔及地方任职的干部有:

王幼平:1910年生,山东桓台人。1931年在国民党第26路军第25师73旅学兵连当新兵,同年秘密加入中国**,是**士兵支部的负责人之一,参与了宁都起义的组织工作。随军起义参加红军后,历任红五军团排长、连长、科长、第14师处长、师党务委员会委员、军委干部团上干队支部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鲁西北特委委员、军事部部长、山东人民抗日救**第10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129师先遣纵队政治部主任、新编第8旅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豫皖苏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5军副政治委员、第五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驻罗马尼亚、挪威、肯尼亚、古巴、苏联等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3月病逝。

王思和:1913年生,河南巩县人。曾在第26路军第27师第80旅2团3营7连当战士。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曾任红五军团第13军第38师3团班长、排长、红九军团第8团团部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先后任中央纵队第三纵队司令部管理员、陕北红30军独立师特派员、军保卫科科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抗大第5大队保卫股副股长、延安留守兵团军法处检察长、总政除奸科科长、4纵12旅35团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12军第57师171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最高人民法院任审判员、满洲里外事处处长、煤炭工业部生产司副司长、动力司副司长、煤炭选煤设计院党委书记、西南三线建委燃动局、储备局副局长、煤炭工业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煤炭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等职。1996年因病逝世。

牛步云:1913年生,河南浚县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3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司药、军医、团卫生所所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686团卫生队队长、新四军第3师第8旅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第38军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12兵团兼湖南军区卫生部部长、中南军区医院院长、总后勤部第8军医学校校长、空军总医院院长。

边章五:1900年生,河北束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第26路军第73旅团参谋长、第75旅参谋长。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4军第40师师长、第13军37师师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第5科科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局长、副主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处长,**晋冀鲁豫中央局社会部副部长、旅大市公安总局局长、解放军辽南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辽宁军区司令员、辽东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朝鲜停战谈判朝中方代表团代表。1954年病逝。

刘向三:1910年生,河南邓县人。曾任国民党第26路军总指挥部执法队上尉执法队员,参加了起义行动的具体工作。1931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4军和江西军区无线电大队大队长、红五军团政治保卫局预审科科长、中革军委政治保卫局预审科科长、国家保卫局管理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任陕甘宁省政治保卫局特派员、红30军特派员等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处长兼**河南省委常委、军事部长、敌工干部学校校长、军委总政治部总务处处长、五省联防军经济建设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吉黑军区参谋处处长、办公厅主任、后勤部部长、政治委员、北满军区哈尔滨北军分区司令员、师政治委员、地委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工矿处处长、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兼东北煤矿管理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局财委委员、广东省工业厅厅长、中央燃料工业部煤炭总局局长、部长助理、党委书记、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水力部副部长、党组第二书记等职。

李廷赞:1914年生,天津市人。原国民党第26路军第25师73旅学兵连士兵,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5年加入中国**。曾任红军总司令部、红3军司令部测绘员、红一军团第1师1团、3团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抗大总校教员、东北军政大学2支队副支队长、大队长、校务部部长,中南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广西第24步兵学校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地质部探矿工程司副司长、地质部测绘局局长、国家测绘总局副局长、局长。

汪名震:1907年生,河南郏县人。1928年考入西北军开封无线电学校,毕业后在国民党第26路军电台工作。起义参加红军后,历任红五军团第15军电台报务员、军团报务主任、电台第22分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后调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任电台报务主任,1936年加入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工委第3科科长、军委3局广播发射台建筑工程处副处长、太原军管会电信接管组组长、太原电信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驻苏大使馆商务参赞、贸易部对外贸易司技术进口处处长、对外经济联络部成套设备出口公司经理、部办公厅主任、对外经济联络部顾问。

张化一:1912年生,河南郾城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4年加入中国**。曾任红九军团医院所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后任红四方面军卫生部科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医院门诊部主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卫生部医务主任、新四军第3师卫生部部长、卫生部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卫生部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39军卫生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15兵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华南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军体育学院副政治委员。

张永励:1909年生,河南焦作人。曾在第26路军第25师73旅旅部书记处任司书。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3年加入中国**。曾任红五军团第13军军部参谋、军医处管理科科长、红军学校供给部书记、红军供给学校6期队区队长、队长、学校教员、教育干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军委供给部政治协理员、审计委员会主任、兵工厂政治委员、八路军留守兵团军需处处长、军委供给部代部长、军委财经委员会委员、陕甘宁边区盐务局局长、物资局副局长、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北满军区后勤部部长、东北税务局局长、东北军区军需部副部长、东北航政总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委员、**华南分局委员、中南大区财经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城市服务部副部长、第二商业部副部长、商业部副部长等职。

杨百让:1908年生,河南沈丘县人。1927年参加国民军,曾在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高级执法队任上尉队员。起义参加红军后,历任步兵学校副连长、连长,1934年9月任干部团政治营三连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到达陕北后,历任副营长、营长、团长、延安抗大队长、教员、主任、处长、师教育科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陆军大学筹备处处长、南京军事学院训练部教育部副部长、教导团团长,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合同教授会副主任。1959年专业,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周骏鸣:1902年生,河南确山人。曾在国民党第26路军第25师75旅任营长。起义参加红军后,任红五军团某团团长,1932年春回乡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1933年加入中国**,先后任**确山县委书记、**河南省委军委书记、**鄂豫边省委委员、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政治指导员、队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团长、第5支队副司令员、第2师参谋长,解放军淮南军区司令员兼第2师师长、华中军区参谋长、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国务院水利部、林业部副部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孟谦:1906年生,山东东阿人。起义参加红军后,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医生、后方医院医务主任、红军大学卫生科科长、中革军委卫生所所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加入中国**,任抗日军政大学卫生所所长等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0师野战医院院长、晋绥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解放军第3军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医药总公司总经理、国家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局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袁雪卒:1908年生,陕西宁陕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西北军郑州军官学校毕业,1931年受**派遣,打入到国民党第26路军从事兵运工作,任第26路军**特别支部组织委员。1931年12月,受特支委托,先后两次赴中央苏区,向中革军委汇报、请示组织起义的具体事宜,是宁都起义的领导人之一。起义参加红军后,历任红五军团第15军第44师131团、第43师128团团长、红军特别学校政治委员、红24师政治部代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曾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和“火线英雄”称号。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任长汀游击司令、中央军区第4大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通讯学校政治教员、八路军第120师政治训练队队长、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代部长、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二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第二野战军高俘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教导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第2高级步校校务部部长、总后勤部干部学校校长、天津化工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河北工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民政部副部长。

闻述尧:1906年生,河北永清人。曾任第26路军第25师73旅电台报务员,起义参加红军后,曾任红五军团第13军、江西军区、红五军团总指挥部、中革军委电台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分局电台中队长、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部通讯科科长、山东军区司令部无线电大队大队长、华东军区通讯联络分局副局长、山东军区司令部通讯联络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省电信管理局局长、华北区、东北区邮电管理局副局长、辽宁省邮电局党组书记、局长。

高志中:1914年生,陕西长安人。曾参加渭华暴动,后由地下党派送至洛阳参加西北军,在第13师任董振堂师长的勤务兵、警卫员。宁都起义后,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董振堂的警卫员、军团部警卫队副队长、队长,第13师37团副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3营副营长、八路军总部教导大队副队长、第129师第4旅3团参谋长、八路军晋东纵队队长、东北野战军警备1旅参谋长、第34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警卫师轻机关枪团团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4站站长兼警卫4团团长、东北人民政府机械工业管理局基建处副处长兼东北建筑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国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基本建设局人事处副处长、建筑工程部行政司处长、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人防办办公室主任。

郭如岳:1902年生,甘肃临潭人。1924年毕业于兰州省立师范学校,任过小学教员。1927年入西北军西安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后在国民党第26路军第25师73旅任参谋。1931年秘密加入中国**,参加了起义前的策划和准备工作,曾作为73旅的代表进入中央苏区,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报告请示起义的具体事宜。起义后历任红五军团第13军37师团长、师长,红一军团第31师参谋长、第19师57团团长、闽赣军区参谋长、抚东军分区司令员、红七军团参谋长、红五军团第13师、第34师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中央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红24师70团参谋长,1935年3月在突围战斗中负伤被俘,9月押送至南昌,被国民党当局判刑15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流落乡间,后被拉夫到国民党第60军当兵,1947年流落到上海,靠打工谋生。上海解放后,到解放军第三野战军9兵团教导团任教育参谋,1953年转业回原籍务农。1978年任临潭县政协委员,1983年任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委员。

姬鹏飞:1910年生,山西临晋人。早年参加国民军,任军医。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3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第15军军医处处长、红五军团卫生部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保健局副局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后方办事处卫生部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后方卫生部部长、红军后方司令部卫生部部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卫生部部长、新四军后方政治处主任、苏皖支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1师第1旅兼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3旅兼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苏中区第4地委书记、苏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7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外交部部长、**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国务委员、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兼秘书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黄镇:1909年生,安徽桐城人。上海新艺术大学毕业,曾在国民党第26路军任上尉参谋、第74旅政训处少校干事。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宣传科科长、红三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部部长、晋冀豫军区政治委员、第129师政治部副主任兼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太行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政治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法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专职委员。

冯志湘:1915年生,山东聊城人。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年加入中国**。曾任红军学校通讯员、排长,红九军团第22师工兵连连长、红一军团第2师工兵连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特务营营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688团作战参谋、第1营营长,第687团参谋长、新四军第3师第10旅28团团长、苏北军区第4支队支队长、第2支队支队长、新四军第3师兼苏北军区独立旅副旅长、西满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嫩江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工兵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副司令员、高级工兵学校校长、济南军区工程兵主任、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

曹光裕:1914年生,河南虞城人。曾在国民党第26路军第25师73旅学兵连任副班长,起义参加红军后,于1932加入中国**。历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干事、教员,红21军司令部参谋处长。1933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负伤,伤愈后任红4军后方医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随医院伤残病员散留群众家中,与组织失去联系。1949年资溪县解放后重新参加工作,任河南省荣军教养院指导员、江西省贵溪荣军学校干事、副股长,省民政厅秘书室秘书、荣军科副科长、科长,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党总支书记、主任,江西省民政厅党组成员。

谭志刚:1911年生,山东潍县人。曾在国民党第26路军第25师73旅学兵连任副班长,1931年在军中秘密加入中国**。在起义中参加了执行解决总部第二电台的任务,起义参加红军后,奉命编入红军学校政治队学习,并留校部政治部工作。后任红七军团、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从事部队的医疗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17野战医院、福州军区武夷山疗养院、92医院、庐山疗养院院长、江西省军区后勤部顾问等职。

潘望峰:1911年生,河北沙河人。1931年11月赴国民党第26路军找家兄潘望同(副官处少校书记官),后随该军起义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曾任红军总政治部文书科员、收发科科长、总直俱乐部主任、红九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途中因腿跌伤,在中央纵队第二纵队宣传科帮助工作,后任红五军团剧团主任、文娱科长、宣传科长、宣传部长等职。1936年10月,任红5军师政治部主任。1937年在临泽战斗中一度离队,10月回延安后受到处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在高等法院当内收发、院长录事员。1941年8月重新入党,后历任昌北县区秘书、昌图县委秘书、县委委员,辽北省委机关秘书、康平县副县长、高安县县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造纸厂厂长、**江西省委工业部基建处处长、地质部江西办事处党组书记兼主任、武功山垦殖场场长、党委书记,江西省电业局、建工局副局长。

董邦:1914年生,甘肃天水人。1929年参加西北军,后随军编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加入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历任周恩来副主席的随从副官、三原联络站站长。1938年受党组织派遣,回故里甘肃天水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建国后历任甘谷县县长、县委书记、天水地委统战部部长、天水地委副书记等职。

曾在红五军团战斗过的新中国将军更是举不胜数,他们是:

刘伯承:元帅,红五军团参谋长

肖劲光:大将,红五军团政治委员

朱良才:上将,红五军团十五军政治委员

陈伯钧:上将,红五军团十五军军长,军团参谋长

张宗逊:上将,红五军团十四师师长

周恒:上将,红五军团政治部秘书

彭绍辉:上将,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

程子华:上将,红五军团四十师师长

赖传珠:上将,红五军团十三军三十七师政治委员

庄田:中将,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九团政委

吴克华:中将,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七团团长

邱会作:中将,红五军团宣传队队长

邱创成:中将,红五军团四十五师九十二团政委

张南生:中将,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九团政治部主任

陈正湘:中将,红五军团十五师四十五团团长

欧阳毅:中将,红五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

饶子健:中将,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九团参谋长

袁子钦:中将,红五军团政治部党务科、组织科科长

莫文骅:中将,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唐天际:中将,红五军团十五军政治部主任

黄志勇:中将,红五军团三十九团政委

曹里怀:中将,红五军团参谋长

韩伟:中将,红五军团三十四师100团团长

彭嘉庆:中将,红五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

温玉成:中将,红五军团骑兵团政委

丁甘如:少将,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九团测绘员

王平水:少将,红五军团十三军三十九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

王世仁:少将,红五军团十五师四十三团政治处主任

王定烈:少将,红五军团四十三团文书

王贵德:少将,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九团政治处主任

孔俊彪:少将,红五军团三十九团政治处干事

龙道权:少将,红五军团保卫局二科副科长

吕仁礼:少将,红西路军第五军骑兵团团长

吕作松:少将,红五军团独立师营长

刘义:少将,红五军团政治部裁判所所长

刘丰:少将,红五军团十三军三十九师排长

刘子云:少将,红五军团特务团工兵连连长

刘绍文:少将,红五军团十五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

江学彬:少将,红五军团十四师司令部参谋

李景瑞:少将,红五军团电台队队长

吴彪:少将,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八团宣传队长

张力雄:少将,红西路军第五军四十五团政委

张廷发:少将,红五军团十三师排长,三十七团通信主任

陈熙:少将,红五军团政治部技术主任,文化科科长

林茂源:少将,红五军团三十八师一团青年干事

罗仁全:少将,红五军团三十七团营长

周维:少将,红五军团无线电分队队长

赵杰:少将,红西路军第五军四十三团政委

贺光华:少将,红五军团司令部机要科科长

翁祥初:少将,红五军团三十九师卫生队指导员

唐子安:少将,红五军团侦查科副科长

龚兴贵:少将,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

谢良:少将,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七团政委,西路军第五军十三师政委

赖达元:少将,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九团政治处宣传员

廖鼎祥:少将,红五军团三十九团政治指导员

黎新民:少将,红五军团后勤部没收委员会主任,十三师三十九团政治指导员

魏传统:少将,红西路军第五军政治部教育科科长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1 33 分兵26 石板河阻击战12 一场风波38 步入辉煌30 斗争26 石板河阻击战23 血战湘江3 出路39 尾声一20 荒唐的进攻29 草地惊变12 一场风波11 赤胆忠心28 拥兵自重19 黄陂大捷12 一场风波27 盐井坪阻击战19 黄陂大捷33 分兵12 一场风波23 血战湘江18 赤帜高擎赵博生39 尾声一35 山丹血战23 血战湘江25 打出生孩子的时间4 朴实的将军10 差点被资遣的开国上将3 出路38 步入辉煌4 朴实的将军10 差点被资遣的开国上将35 山丹血战37 无力的增援4 朴实的将军9 整编24 师长之死17 水口战役33 分兵34 虎落平阳22 浴血坚持12 一场风波15 军团长坐禁闭29 草地惊变32 华家岭阻击战20 荒唐的进攻28 拥兵自重18 赤帜高擎赵博生38 步入辉煌16 英雄之死37 无力的增援27 盐井坪阻击战9 整编36 血战高台20 荒唐的进攻23 血战湘江7 解放29 草地惊变6 奔向光明6 奔向光明30 斗争39 尾声一30 斗争16 英雄之死16 英雄之死29 草地惊变27 盐井坪阻击战14 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21 消极的防御18 赤帜高擎赵博生5 骄傲的将军32 华家岭阻击战34 虎落平阳26 石板河阻击战31 南下路上多磨难38 步入辉煌1 19 黄陂大捷12 一场风波30 斗争21 消极的防御14 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33 分兵12 一场风波29 草地惊变7 解放5 骄傲的将军23 血战湘江4 朴实的将军26 石板河阻击战14 红土地上的大刀进行曲18 赤帜高擎赵博生23 血战湘江13 伟大的宁都起义12 一场风波7 解放16 英雄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