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摆渡”木马

所谓的引导区病毒,这东西就不多介绍骗字数了,总之这玩意最近是当作防盗版手段被发明的,目的就是让随便乱拷贝的软盘加整个盗版流程上的计算机全部中毒。(我就随便一说,各位读者你们随便一听完了……)

实际上韩硕和许老师对“引导区病毒是什么”这问题也不关心,软盘上中了毒,听起来是很可怕,但除非这是日国人专门布的陷阱,否则……

两人在不约而同想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开始有点明白张鲁军刚才说“经验不足”的原因了。

难道整个行动真的全部已经在日方的预料之中了?!

“当然不是,否则出现在这里的就不是我,而是‘那个’单位的人还差不多。”张鲁军赶忙解释道,他的语气中隐约掺杂着些许佩服与羡慕。

“那个单位”到底是“哪个”,似乎不用公开说出来,大家也能猜的到的样子。至少从许老师脸上那了然的神色就可以看出,他起码是明白的。

韩硕那边当然也明白,十几年后他还会成为那个单位的一员,可惜他现在只能装糊涂而已。

“总之,这次的任务确实不止从日方传回文件这么简单。其实行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软盘中的程序,而是这张软盘上被感染的病毒。”小张同志的解释在继续:“引导区病毒诞生于一对巴基斯坦兄弟手下,由于其‘防盗版’的最初目的,使得它们在计算机越普及的地方传播越广,越喜欢用软盘的地方,病毒越多。”

“也就是说,日国那边相对比较常见,国内要想中毒反而都很难。但是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研究电脑病毒及其变种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

许老师好歹也是电脑兴趣班的辅导者,对方的提点明显到一定程度后,他自然不会再继续懵懵懂懂了。“你的意思是说,日方虽然对我们的拷盘计划并不太重视,并不是因为他们保卫工作做得好,而是因为他们电脑上满是病毒?”

小张叔叔主要是想说国内缺乏电脑病毒防护意识吧?韩硕依然躲在两人后面默默地想着。这好比澳大利亚兔子成灾一样。正因为国内出现的病毒太少,所以一旦发作起来,其交叉传染后带来的破坏力恐怕是灾难性的。

怪不得小张叔叔会找上自己,韩硕似乎很有些理解了。因为他刚才的表演在他们电脑工作者的眼里看来,明显是个标准写盘不看盘的粗心大意者。针对电脑病毒的防范和利用手段,明显是现在信息对抗的一个重要部分么!

而且,如果再往远里想一下别说是八十年代末,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由于各种木马程序的肆虐,国内军事秘密在互联网上泄露的案例都比比皆是。

如果把这些所谓的泄密案件大致描述一下的话,其过程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基本上都不过是某些单位的同志手头有U盘之类私人的移动存储载体,为了图方便,他在在涉密计算机用完了,下班回家在普通上网计算机上继续使用,结果U盘上有木马……

想到这里的时候,韩硕突然觉得背后冷汗嗖嗖地冒——自己刚才在舞台上玩电脑魔术的时候,似乎在无意间示范出了一个“摆渡类”木马程序的原理啊!

具体分析一下的话,表面上是在搞BASIC的闪烁点像素演示,实际上是在硬盘上搜索特定的文件,然后写入磁盘。之后又在不影响前台程序——这只是这么一说,实际上肯定不是多线程并行处理——的情况下将软盘内容清理掉。

如果把软盘换成U盘,把演示用286换成有秘密文件的机器和公用计算机的话,这不就是韩硕刚才回忆起来的,那些木马泄密的标准套路么!!

如果许老师或者小张叔叔他们能够注意到这点的话,那个普通魔术里的相关概念在技术侦察方面简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么。要知道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连电脑病毒这个玩意本身都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

这也就是技术人员的悲哀了。

我们知道,007之类特工之前在获取情报的时候,需要先潜入,再开保险柜,然后找到文件,拍摄下来,再然后将相关东西复原,最后将情报带回。

大致上所有的间谍都是这个套路,如果是技术侦察的话,无非就是监听,破译等等。

这些间谍手段或者方式,天生就要求行使者本身也要具备严格的“秘密”性,否则不等你潜入,不等你监听的时候,就已经被敌人发现并且阻止了。

而且获取情报时的危险和艰辛程度先不用说,就连情报到手后,如何带回和处置也都是同等程度的难题。比如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即使我军地下工作者已经获得了情报,最后将情报传回的时候,也会因为身份暴露而光荣牺牲……

可如果到了电脑时代,相应工作交给木马病毒之类来完成呢?大家可以设想一下:

由于木马散布得很广泛,软盘很容易就不知道在哪里中了马或者染了毒。接下来只要软盘的使用者在存放着窃取目标文件的计算机上使用这张软盘,即使操纵者不对这盘进行任何操纵,从盘插入软驱的那一刻起,帅哥汤姆克鲁斯吊着钢丝折腾半天才搞到的东西,由木马自己就搞定了。

再然后,只要那盘还在普通计算机上使用——这并不稀奇,想一下这软盘怎么中上毒的就知道了——那么相应的文件就有可能被转移出来,传播得到处都是,我方情报人员随便在哪个公用计算机上,都可以轻松地得到情报。甚至不用去拿,等情报自己送到手里来就好了~~~

听起来似乎很荒谬对么?软盘怎可能有这么大的存储量,病毒哪里可能传播得这么广泛,人家不会用杀毒软件吗……

没错,在八十年代末,这些顾虑可能确实是问题。可是别忘了,这些东西在容量相对较高的U盘出现后,或者在网络时代到来后,就会完全不成问题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些QQ或者网络游戏盗号木马之类,不就是将帐号密码等信息从中马机器上搜集起来,然后通过网络直接传回盗号者手里么?

在各国的军队里,不是谁都具备杀毒防木马等等基本知识的,而且具备了又怎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网络上连“冰河”这种东西都无法对付。

再退而求其次的话,平时直接打入敌人关键部位,或者潜入机密地点很难,但只要军用网络上有木马潜伏着,或者有人随便使用了移动存储载体,我方人员只要打入敌人“普通”岗位,进入普通区域,就可以照样轻松地获得相应情报了。

退到不能再退的话,以前007需要执行的暗杀任务,现在只要用病毒定时搞掉对方电脑就好了。比费半天劲杀死一两个不太关键的人物作用还大……

……

韩硕由于想得太投入,基本上完全忽略了小张叔叔和许老师之间的对话,后来更是连怎么回的家都不知道了,似乎是坐着陆军学院的车?

然后等他打开房门的时候,发现家里似乎比平时多了一个人:

“爸……爸爸?”

=======================================不要看不起木马分隔线=======================================

事实上,本章并不是注水,技术侦察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不仅仅是监听破译这么简单,很多你在生活中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部分,都可以被利用作情报工作相关。

不要觉得木马也就是能盗个号……各国重要军事机密泄露事件,很多确实和这个东西有关……

第9章 双杠旁的“巨人”1994 年第29章 英文辅导背后第10章 尚未被放逐的“圣徒”第35章 及时雨大婶第35章 及时雨大婶第21章 自助餐准备第5章 情报的重要性第14章 “友好”交流第11章 无聊的对决2002 年第46章 逃避肝炎第13章 番茄炒蛋序章中断的午间练球第3章 惊雷1998 年第9章 双杠旁的“巨人”2005 年第31章 红色警报第37章 暗中交锋第34章 捉知了猴第47章 叔叔的同学会第44章 间谍篮球?!第53章 漫长的小谋划第39章 轻松洗脱嫌疑第35章 及时雨大婶第12章 藏拙失败第25章 引导区病毒2001 年关于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笑话1996 年第40章 风波又起第54章 梦之队?!第17章 标准“胯下之辱”第21章 自助餐准备第1章 突如其来第18章 扮猪吃老虎第10章 尚未被放逐的“圣徒”第8章 黄桥烧饼的启示第37章 暗中交锋第30章 知道的太多了!2006 年转贴您是谁施季里茨同志第23章 她身上果然有料!第4章 重头再来?第18章 扮猪吃老虎第17章 标准“胯下之辱”2007 年第16章 非典型“出师未捷”1994 年第5章 情报的重要性第11章 无聊的对决转贴您是谁施季里茨同志第18章 扮猪吃老虎第34章 捉知了猴第31章 红色警报第51章 胜利了,又怎样?第15章 业余情报工作第10章 尚未被放逐的“圣徒”第25章 引导区病毒第43章 心理建设第16章 非典型“出师未捷”第17章 标准“胯下之辱”第49章 无聊的初中1998 年1996 年第3章 惊雷第18章 扮猪吃老虎第28章 隐蔽与暴露第25章 引导区病毒2002 年第37章 暗中交锋第33章 象棋技巧第32章 期待已久的暑假2006 年第23章 她身上果然有料!第52章 总要有点发泄渠道第44章 间谍篮球?!关于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笑话第6章 初次见面第10章 尚未被放逐的“圣徒”第37章 暗中交锋第11章 无聊的对决第14章 “友好”交流2007 年第39章 轻松洗脱嫌疑第4章 重头再来?第29章 英文辅导背后第49章 无聊的初中第26章 “摆渡”木马第12章 藏拙失败第35章 及时雨大婶第8章 黄桥烧饼的启示第51章 胜利了,又怎样?第31章 红色警报第52章 总要有点发泄渠道第43章 心理建设1996 年2000 年199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