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短暂的和平时代

“此人不仅要熟悉日本,更需具备应变能力,还有一点对外的手腕。”

朱元璋把这次行动的目的说的很清楚:“此番回使日本,非是为了中止南北朝之内战,而是为了尽量延缓南朝灭亡的时间,为大明恢复力量争取时间,明白了吗?”

朱标应声道:“儿臣明白.只是,儿臣以为,此等重任非一般人所能担当,还请父皇示下。”

朱元璋微微颔首,心中也已有了人选。

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蹇义此人,为人秉忠,处事公正,且多年在咱身边为中书舍人,对外国也颇为了解,如今刚刚丁忧回朝,可堪此重任。”

朱标闻言,心中一凛,随即点头赞同:“父皇所言极是,蹇义确实是不二人选。”

“那就传旨,命蹇义为使,前往日本调停。”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此去日本,路途遥远,且局势复杂,要有周全的准备.你需调拨足够的物资与护卫,确保使团安全抵达日本,并顺利完成使命。”

“明白,定会妥善安排。”朱标恭敬地回答,随即转身下令去准备相关事宜。

就在此时,马皇后轻声插话道:“陛下,使团成员中,不妨也加入一些通晓医术和儒学的随行人员,一来可展现我大明之文华风流,二来若遇突发状况,也能及时应对若是仅仅一两个医师,那恐怕那边若是有什么瘴气、流疾之类的,照顾不过来。”

朱元璋闻言,笑着看了马皇后一眼,笑道:“妹子所言极是,标儿,你记得将此事也一并安排妥当。”

“儿臣遵旨。”朱标应声道,心中对马皇后的细致入微感到敬佩。

“另外。”

朱元璋抽出了两封密信。

“这是道衍那个和尚,以及潜伏在日本京都锦衣卫的信,你让蹇义好生看看。”

数日之后,蹇义受命为特使,率领一支由随行文官、武臣、医士、儒生等人士组成的使团,踏上了前往日本的征途。

他们携带了大明皇帝的圣旨,还有一些用以赏赐的礼品,以及日本经常从大明进口的各类书籍、药材等,算是准备的很充分了。

蹇义一行乘风破浪,抵达了日本的九州岛。

随后,他们首先来到了北朝的室町幕府所在的京都。

春日里,京都的樱花盛开得如火如荼,粉白的花瓣随风轻舞。

在室町幕府的“花之御所”,这种场景更是如其名一般.真真是个落英缤纷,美如仙境。

而一场精心筹备的宴会,也正静待大明使者蹇义一行的到来。

宴会厅内,装饰得既典雅又不失庄重,墙上挂着前两代足利氏将军的画像,彰显着室町幕府的辉煌。

嗯,也就足利义满这是第三代,所以前两代一左一右放在正前面显得还挺不错,要是来个十几代,墙上全都挂满了,那就不是看着还不错,而是瘆得慌了

长桌两旁,精美的银质餐具在烛光下熠熠生辉,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熏香,乐师们在一旁轻拨琴弦,演奏着悠扬的雅乐。

随着一阵通报声,大明使者蹇义在侍从的引领下步入宴会厅,他身着官服,头戴乌纱帽,步伐稳健。

足利义满见状,立刻从主位上起身,面带微笑,大步流星地迎上前去。

“贵使远道而来,义满深感荣幸,请上座。”

足利义满声音洪亮,他亲自引导蹇义入座,并示意侍从为使者献上最上等的清酒与佳肴。

呃,就是些刺身、饭团之类的,这个时代连炸天妇罗还没出现呢。

宴会正式开始。

然而,随着酒过三巡,气氛逐渐变得微妙起来。

当着蹇义的面,幕府重臣们围绕和平谈判的可能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意见分歧愈发明显。

显然,这是演给来自大明的使者看的一出戏。

只不过,有的时候演戏演着演着,就容易急头白脸起来

畠山基国首先发难,他眉头紧锁,声音中带着几分不悦:“大明使者远道而来,我幕府自当礼遇。但南北朝纷争乃我日本内政,大明不应过多干涉,若强行介入,恐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

斯波义将闻言,立刻反驳道:“基国大人此言差矣,大明乃大国,其威望与实力有目共睹,若能得其助力,和平解决纷争岂不更佳?况且,大明使者已明确表示无意干涉内政,只是希望双方能坐下来好好谈谈。”

细川满元则显得更为理智与谨慎,他轻捻胡须,缓缓说道:“二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但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幕府稳定,大明使者在此,我们不妨先听听大明的具体建议与方案。”

在彻底吵起来之前,蹇义说话了。

日本虽然很多人是懂汉语的,但是这里面也有不懂的武士,因此,由通译来给他们翻译蹇义的话。

通译有些磕巴地翻译着:

“大明皇帝陛下深知和平之珍贵,故特命本使前来调解。”

“大明建议双方先停止交战,随后在北朝幕府与南朝之间展开和平谈判,大明愿作为第三方见证,确保谈判的公正。”

足利义满的面色看不出来高兴还是不高兴,只是淡淡地说道。

“贵使的建议甚合我意我幕府定当秉持诚意,与南朝展开和平谈判。”

然而,就在此时,赤松义则却恰到好处地提出了不同的担忧:“和平谈判固然好,但若南朝方面不愿配合,或谈判破裂引发更大冲突,又当如何?”

蹇义微微一笑,从容作答。

通译继续用日语翻译道:“所虑不假,但和平谈判之路虽不易行,却是解决纷争的好路子,大明愿与幕府共同努力,通过外交与南朝沟通协商。同时,大明也相信幕府有能力维护呃,北朝的稳定。”

嗯,反正蹇义说的肯定没这么生硬,里面还带了不少典故,但奈何日本的通译没那水平,所以只能略过自己不会的,大概翻译了一下。

一色满范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大明使者所言固然动听,但言语终归是轻飘之物,实际执行起来却非易事。”

“更何况,一强一弱之人打架,中人令其停手,令弱者康复,又真的是公平吗?”

“南朝那些顽固之徒,如今有着大明的许诺,岂会轻易放下武士刀,坐下来与我们谈判?若谈判不成,我北朝灭了南朝,大明又将如何自处?”

可以说一色满范这番话,是这场宴会上说的最直白的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要不是大明的外交阻拦,那么南朝的灭亡,真的就是旦夕之间的事情。

但更重要的事实是——凭啥大明的使者能好端端的坐在这里劝架?

原因更简单,因为你不听大明这个劝架的,那么你就很有可能不仅要对付眼前的对手,更要被劝架的一起揍。

武力,永远是外交的基础。

练了一身肌肉,手上拿着锋锐的钢刀,流氓才能跟你心平气和的对话,因为他畏惧你。

而若是手里拿着一本书,身材又单薄,那上去劝架,不仅不能止战,而且就得一起挨揍了。

高丽李成桂的灭亡,可就是不久前的事情。

北朝室町幕府害怕强横的明军渡海而来,更渴望通过贸易从大明获得财富来缓解自身窘迫的财政情况,所以才有了今天这调停之事的发生。

如果北朝室町幕府对于大明不畏惧且无所求,那么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些事情。

蹇义听了己方通译叽里咕噜的一番翻译,目光沉稳地望向一色满范,缓缓说道:“这位大人所虑,蹇义亦深知。然则,大明非但言出必行,更愿以实际行动展现诚意,本使将亲自前往吉野,磋商此事,”

足利义满见状,终于不再稳坐钓鱼台了。

他轻轻拍了拍手,示意众人都安静下来:“大明使者的诚意,我幕府已深切感受到。”

随着足利义满的表态,宴会厅内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

宴会继续进行,觥筹交错,剩下就没什么实质性内容了。

宴会结束时,足利义满亲自将蹇义送至宴会厅外,两人“依依惜别”。

随后,蹇义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南朝的吉野皇宫,与后龟山天皇及南朝重臣会面。

与北朝室町幕府颇有些不情不愿相比,南朝方面则对于大明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期待,还有感激。

吉野的春日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皇宫石阶上。

有些阴沉的殿内,大白天都点了不少蜡烛,烛光与日光交织,形成一片柔和的光影。

后龟山天皇早已在正中央的御座上等候,他的面容虽显疲惫,但眼神中很激动。

“贵使到来,万分期盼。”

后龟山天皇亲自走下御座,向蹇义躬身行礼,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大明使者极高的礼遇。

“国王殿下,我大明皇帝陛下深知南朝之困境,特命本使前来。”

蹇义没有称呼天皇,因为在大明这里,日本没有天皇,只有国王。

此时,站在天皇两侧的近臣们也纷纷上前。

“大明使者,我们南朝近年来饱受北朝侵扰,国土日蹙,百姓苦不堪言。北朝武士所到之处,无不生灵涂炭。我们曾多次尝试抵抗,却终因力量悬殊而屡战屡败。”阿野实为的声音略带哽咽,他的眼眶微红,至于是因为心中充满了对北朝暴行的愤怒,还是说对自身荣华富贵的担忧,那就很难分得清了。

“诸位放心,大明皇帝陛下派遣本使前来,绝非为了干涉日本或谋求私利,只是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协助南朝与北朝展开和平谈判。”

“只不过事情没那么容易办成,谈判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各种阻碍,但大明与南朝交往多年,情谊总归是有的。”

蹇义没说太多,但这个态度,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说到这里,蹇义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果然,南朝君臣们的表情渐渐缓和下来,眼中的忧虑也减少了几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蹇义在两方间穿梭奔波,努力促成双方的对话,逐步引导双方走向谈判桌。

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南北朝双方终于在蹇义的调停下开始了正式的和平谈判。

谈的很不顺利,但在大明使者的见证与督促下,洪武二十六年的夏天,双方还是签署了临时的停战协议。

同时,日本南北朝双方,也都获准了与大明开展更大规模的勘合贸易的许可。

至此,笼罩在整个东方的战争阴云终于短暂散去。

而朱雄英回到了吴地就藩。

整个大明,开始了一段短暂的快速发展时期。

而朱元璋为了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给朱标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也开始了对整个大明庙堂大刀阔斧的改革。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继针对全体官员的《考成法》后,朱元璋又颁行了针对教育官员的《学官考课法》,规定县学生员二十名,教谕九年任内,有举人三名,又考通经的为称职,升用;举人二名,虽考通经为平常,本等用;举人不及二名,又考不通经的为不称职,黜降别用,至于州学正、府教授,以此类推。

同时,对于勋贵武臣子弟的教育问题,朱元璋也没落下。

为了给朱雄英培养更多的亲信,以便成为明军下一代的栋梁,洪武二十七年初,朱元璋诏令武官子弟习骑射,并拣选进入幼军,把幼军的考核标准作为袭爵的条件之一,通过了方可袭爵,否则虽授职而只给半俸,三年后复试,再不合格就直接罢黜.当然,若是身体残缺或者有重大疾病,是可以免除的,但一般勋贵子弟也不至于为了不去幼军,就把自己手给剁了。

是的,必须剁手这种才行,剁手指都不行。

而进入幼军,自然就会接下来调到吴王三护卫,成为朱雄英的亲信。

而除了教育方面,在整个制度层面,朱元璋的改革力度也非常之大。

为了让皇权稳固,不再受到相权的威胁,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明确下诏,“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及时劾奏,处以重刑。”

而除了命令以后不允许宰相制度再次出现,朱元璋也亲自修订了最新版的《皇明祖训》,下列祖训首章、持守、严祭祀、谨出入、慎国政、礼仪、法律、内令、内官、职制、兵卫、营缮、供用等目,来作为以后大明皇帝的治国手册除此以外,为了防止僭越,维持大明社会的稳定,朱元璋还下令编成了《礼制集要》,重新规定了社会个等级人员在冠服、房屋、器皿、伞盖、床帐、弓矢、鞍辔、仪从、奴婢、俸禄、奏启本式、署押体式、服制的划分规定。

法律同样也没落下,洪武二十二年虽然编成《大明律》,但囿于当时情况并不完善,朱元璋命刑官取《大诰》条目,摄其要略,附载于《大明律》,名《大明律诰》颁行天下。

朱元璋亲自教导朱标说“咱治乱世,刑不得不重;你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即为此理。”

而定了教育、家法、礼仪、刑律等各种制度之后,接下来传位给朱标的最后一步,就是清理功臣。

只不过,跟朱雄英所知历史上不同,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巨大变动,清理功臣并没有通过大狱的形式展开,而是显得温情脉脉了些。

洪武二十九年的新年,镇守各方的功臣宿将都回京了。

武英殿的大宴上,白发苍苍的朱元璋起身给这些同样年迈了的老兄弟们敬酒。

“元末兵争,中原鼎沸,人不自保。伱们奋起从龙,勋谋宜力,共平祸乱,勤劳备至。天下既定,论功行赏,使你们居官任事,子孙世袭,永享富贵咱思起兵时,与你们皆少壮。今咱年老,你们亦年老。久不相见,心常想念,故召你们来见。所赐薄物,以资养老。你们还家,抚子孙以终天年。”

于是,翌日以已经年满七十岁的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为首,十七位高龄公侯集体上书解甲归田,朱元璋同意,并赐予了他们跟上次汤和、李善长致仕时一样的待遇金银珠宝、田宅、铁册军、布帛。

除了六十四岁的徐达这个定海神针不能动以外,这些六七十岁的老将,也算是基本全都体面地荣归故里了。

没有流血惨案,明军开始了新老更替的阵痛。

真正身强体壮的,只有正值壮年的凉国公蓝玉和曹国公李文忠还有郑国公常茂,而李文忠也被派往了辽东,蓝玉则被再次派往西北,常茂则还在高丽不动。

而洪武开国的二十六侯爵里,其实有着一个非常明显的共性,那就是他们的年龄非常接近,基本上到了这时候,都七十岁了。

而这里有些诸如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这种早年就死了,没活到洪武末年,也有延安侯唐胜宗、临江侯陈德、荥阳侯郑遇春(非常遇春)等人,受大案牵连被杀。

而以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这些老将为代表,就算是光荣地熬过了洪武朝了。

很快,有一批新的壮年将领被提拔了上来。

本来这个事情,其实留给朱标,是最容易获得这些将领的感恩戴德的,但朱元璋不得不去亲自做这件事情,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不先确定下来,明军中为了竞争,时间久了将领们就会闹出祸事来。

而这些壮年将领的共同特点,就是同样参加了洪武开国以及之后平定天下的一系列战争,但是年龄比开国侯爵们要小十岁到二十岁,开国的时候都是打下手的小年轻,经历过这二十年的力量,如今人到中年,也有了丰富的军事经验,长期被开国侯爵们在职位上压制,得不到晋升。

其中包括之前镇守贵州的顾成,被封为镇远侯;镇守四川的何福,被封为宁远侯;镇守辽东的杨文,被封为威远侯等等水师同样也有封赏,在第三次下南洋中又立下了新的功劳的南安侯俞通源的弟弟俞通渊,被封为了越巂侯。

除此之外,一些可堪用的二代侯爵,譬如嗣安陆侯的吴杰,作为一代安陆侯吴复之子,继承了乃父骁勇,洪武年间多次在山东、陕西、河南和北平等地驻防和出征,就被提拔了起来重用,还有一代江阴侯吴良的儿子吴高,也同样在这次新老交替中崭露头角。

清理了年迈的功臣,提拔了明军第二代的中坚力量,剩下的几位国公,魏国公徐达在主持度过这个交接时期后也会致仕,曹国公李文忠是朱标的表兄弟,凉国公蓝玉和郑国公常茂则是朱标的姻亲,军队里不会再有人能对朱标构成任何威胁了。

而在边境,朱元璋则要求在这个明军新老交替的时期,边军谨斥堠,广布置,广开屯种,检验军饷,孳养战马,不容懈怠。

周边并没有什么势力能够主动挑衅大明了,帖木儿老瘸子也在忙着向西扩张,因此,明军还算顺利地度过了这个阵痛期。

而理清了武臣和军队,接下来就是文臣和读书人。

洪武三十年二月的丁丑科殿试,南北榜案在朱雄英的提醒下,还是爆发了。

只不过这次是有意为之,为了让南北方士子不再继续割裂,直接定下分榜考试的制度。

而因为录取的五十一人全都是南方人,所以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书,告考官白信蹈偏私南方人,于是朝廷借此由头发挥,决定分榜考试,作为定制。

南北榜案使得科举制不再成为南方人跃龙门的台阶客观地说,这时候的北方士子确实考不过南方士子,因为北方胡化太久了,文教根本没得比,经济实力差距也很大,所以既然玩不过,那分开玩就成了好选择。

而如此一来,南北榜分开考试,也算是调节了南北的利益均衡,维持了教育和入仕的相对公平,让整个大明社会变得更加稳定。

大明社会现在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而从下到上阶层流动的关键就是科举,只要科举让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满意,都觉得有盼头,那大明国内就能稳定。

而大明的稳定,正是想要把皇位交给朱标的朱元璋所最需要的。

制定了各方面的规矩,完成了明军的新老交替,平衡了士子与学官的晋升考核等问题.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整个大明社会经历了一番动荡后,出现了空前的欣欣向荣。

有能力的武将们基本上都拔了一两级,南方和北方的士子们都有了盼头,老百姓们也因为大明的工业化和对外贸易而逐渐富裕了起来,生活质量也比之前高了不少。

可以说,整个大明社会都觉得自己在这个时代中获益了。

而朱雄英经过五年的就藩历练,也彻底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班底。

与此同时,因为钟山虫洞的消失,现在基本上与现代世界的交换也稳定了下来。

秦岭虫洞和太湖虫洞,都是没有时间回溯/老化限制的,所以现在大明通过秦岭虫洞输送贵金属和稀有物资,而从太湖虫洞获得先进的工业机械和技术图纸。

朱雄英通过每年数次的交换,给大明在江南建立了一套简陋但是还算完整的工业体系,水平已经完全达到甚至超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水平。

大明开始通过机床和相应设备,大量地制造拿破仑时代水平的火铳、火炮,以及定装黄铜子弹。

连带着,大明的冶金、化学等工业,也有了基础的发展,甚至能够通过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蒸汽机,带动发电机进行少量的发电。

从南京应天府到中京凤阳府、东京开封府、北京北平府的一整条铁路也建成了,这条纵贯南北的铁路,成为了大明的大动脉,也成了消弭南北分裂的最好工具。

如今大明五京里面,从开封经过潼关通往西安的主要支线也在修建,等到修建完毕,大明的五京将会连成一体。

接下来,还计划修建一条从徐州到开封的铁路线。

这样,整个大明就会把东西南北由“十”字铁路线紧密联系到一起。

而在洪武三十年,完成了一切的朱元璋,已经是七十岁高龄了。

他在奉天殿,正式禅位给太子朱标,成为了太上皇。

朱标即位,年号“兴文”,与乃父之“洪武”相对应。

同时,就藩吴地五年的吴王朱雄英,也被朱标正式下诏,立为皇太子,成为大明帝国的储君,入主东宫。

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军团第113章 航海展与古董航海仪器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36章 告白第121章 马皇后的担忧第37章 老登,该爆金币了!第152章 抵达京城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84章 朱雄英的长命锁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第66章 大孙还阳的可能性第64章 女真人覆灭!第69章 时空虫洞的秘密第126章 阴阳炁海最后一次开启第142章 还请王妃告诉我答案第274章 日暮途远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第265章 风中残烛第257章 “斡脱”第60章 愤怒的朱元璋【求首订!】第63章 如何让大明摆脱宿命?第131章 如何确认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80章 工业农业商业三条腿走路第235章 南方局势第159章 东宫属官们的劝谏第76章 跨海征日,可行否?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126章 阴阳炁海最后一次开启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梦降临!第272章 未来计划第75章 世界地势图!震撼无比的大明众人!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弃第187章 老朱力排众议第270章 怒海惊涛,舰队决战!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第284章 战机第5章 洪武宝钞的价值第175章 鬼市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42章 土豆红薯玉米种子第95章 你刚才说话的语气,四叔不喜欢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163章 先找个狗头军师吧!第146章 卧槽,舅姥爷!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299章 兴福寺之战第238章 幼军演习第167章 帝王之术第50章 沐锦月的决定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87章 老朱力排众议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173章 礼有嫡子而无嫡孙第304章 吉野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145章 “上等人与狼”第62章 迈不过去的槛,王朝周期律!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34章 神器试验成功,国公们的震惊!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91章 决战大同江第195章 匪礼失而求野兮第218章 岳山投诚第239章 李战神问对第316章 朱元璋驾崩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瞒着咱!第304章 吉野第210章 抗洪胜利,李文忠的欣赏第152章 抵达京城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64章 女真人覆灭!第31章 神器降临!第149章 五爪龙床,僭越之罪!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85章 穿越倒计时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第280章 开京事变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第20章 爷爷你逗我呢?第167章 帝王之术第312章 战胜第114章 “胜利号”风帆战列舰图纸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第278章 四叔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196章 保险第289章 支援舰队的到来第151章 来自朱樉的怨恨第18章 签订合同,拿下土地!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121章 马皇后的担忧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