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变

北宋的目的没有达到,要实现他的目的,太难太难了,北宋所有的铁路,彻底的蒸汽化改造,先不说能不能实现,北宋是否有能力承接这么大面积的改造,就算是蒸汽机车,也有些不足啊。

本身,北宋是一点都没有达到的,可是外交部的出现,就如同打一巴掌给了一个甜枣,也得到了两个的铁路的承诺,同时,这两个铁路,也会被定海军第一时间,全程的帮助建设。

在北宋建设了大量的铁路的前提下,本以为自己在修建铁路的技术上面,已经超过了定海军了,可是见识过定海军修建沈阳到汴梁的铁路,才知道,真正专业的还是定海军。

专业的施工队伍,更加出色的机械设备,一个不到500人的队伍,效率上面,比北宋动用10倍,甚至更多的人力,效率还要快。

这两个铁路,都是很长的那种,或许比不上沈阳到汴梁的,却也差不多了,在定海军的施工队伍全盘接管的前提下,预计半年左右,就能够通车了。

不是全面的改造北宋的全部铁路,可是又获得了两条,在1000公里以上的铁路,这个也不错,也比没有强,这两个地方,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南,也都是人口稠密,物产比较丰富的地方,一旦贯通了之后,对于当地的发展,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通过铁路链接这一条线的所有州府,会起到整合和带动作用,到时候,只要有一条线路,跟汴梁进行相连,就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蒸汽铁路网。

之前的诉求,虽然没有得到满足,却满足了这么一部分,本身,在发展了京畿之后,接下来就是京兆和两淮,没想到,定海军给考虑上了,甚至韩琦还在想着,要不要过了年,再尝试尝试,说不定,就又要来两条铁路。

如果韩琦知道定海军外交部的原话,恐怕会气晕了,这两条铁路,通行的区域,占据了人口都是北宋两成左右,一旦贯通之后,除了各种物资的进出口更加的方便,也等于说另外增加了两个出口,这两个地方周围的人们,出行就方便,而定海军的这些地方移民,回乡也就方便了很多,更容易传播定海军的情况。

两淮到涿郡的铁路,会跟沈阳汴梁的铁路联通,可是他贯通的是两淮,是山东,甚至还有河北的部分区域得,这么一个人口稠密的地方。

另外一条,就更加不得了了,伴随着北宋的发展,更多的是在河南和江南发展,可是京兆这个曾经的龙兴之地,也拥有着相当的人口,这里,可没有什么通道,直接从京兆到山西,就出去蒙古草原了。

连汴梁都没有意识到人口的问题,更别说这里,一旦贯通,人口流失可以说是非常可怕,因为这些铁路基本上都是掌握在定海军的手中,只要想,每天都可以有大量的人被送出去。

在北宋,没有边检,没有国境线和口岸的时候,甚至没有意识到,人口对于国家到底有多么的重要,人多的时候,对人感觉到讨厌,总感觉这么多的人,要照应下来,可是真的没有的话,那个麻烦就大了。

当一个生产力先进,并且很有钱的国家,对于另外一个国家动气心思的,而他还没有反应的时候,这一条铁路就会成为一条生命线,一条向外移民的生命线,无数的民众,会通过这一条路,去寻找新的生活,而剩下来的北宋,将会成为一地鸡毛。

不说零散上车的,自发的前往定海军,单纯是在密集的列车之中,随便插入几个列车,对于整体管理都是由定海军来操控的铁路来说,那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北宋的思想,还停留在以前,老百姓没有路引,是没办法出行的,可是在汴梁以北,只要能够抵达铁路的附近,就没有问题了,定海军,会安排着他们离开,而铁路的高效率,一天就出去了,以往可能一两年,才会流失相当的人数,现在,在铁路贯通之后,不用很久,两三个月就非常可怕的。

就跟定海军在庆历九年组织的300万劳务输出一样,最终整个转运的过程才多长时间,到没有一个月,如果按照一个月300万人来计算,可能一两年的时间,北宋的人口,就跑光了。

蒸汽火车,拥有着强大的动力,一列火车,最少可以容纳2000人以上,一天10趟,这就是2万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是多少。

之前只有沈阳到汴梁这么一条路,可是现在,却增加了2条,从三个方向,那何止增加了三倍,在汴梁这一条铁路,在北宋的眼皮底下,都敢动手脚,放在另外两个方向,恐怕更加的肆无忌惮吧。

实际上,定海军还有很多的方向,在南方,动脉就是长江,还有长江上面的大的支流,定海军庞大的运输力量,塞进一些人,那是根本没有问题的,整个南方,包括淮河以南的这些区域,除了少部分,是按照明面上,从汴梁出发,走铁路之外,剩下的,都是水运。

跟火车还遮掩的相比,水运更加放肆,只要是到了码头,甭管是长江的码头,还是各个河流的码头,只要是能够进入到长江水系的,都没有问题。

小船走,换中船,然后大船,最后,到了长江中下游,可以开行大帆船的,直接上了大帆船,在下游直接出海,以定海军的势力,根本就不必担心阻挡,也阻挡不了,一旦入海,那就是如龙入水。

别说是北宋还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就算发现了,能够阻拦么,这是阳谋,而不是所谓的阴谋,每一个人都有过好日子,过上幸福生活的权利,定海军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去过的人都说好。

工人的亲属,亲戚,甚至是沾亲带故得,在一次次的回乡之后,摆在实际上面的例子,证明了,定海军真的是一个好地方,可以改变一生的地方,一次不相信,两次不相信,真正摆在面前的,对方彻底改变一切的,你能还不相信么?

庆历九年人口流失还不明显,到了庆历十年,整整一年的时间,持续流失了700万人以上,加上务工人员,几乎就是一个千万的损失,听起来不起眼,要知道,辽国在巅峰的时间,人口也就是千万上下,最多也不超过一千五,也就是说,一年的时间,流失了一个辽国的人口。

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当一东一西,两条铁路贯通,有三条可以外出的通道的时候,定海军准备了两年的庞大计划,终于开启了,这个计划,被赵信恶趣味的取名为和平演变。

这个和平演变,不是宣传和转化,让这个国家本身起动乱,这一点不是赵信愿意看到的,如果想要统一的中国,以定海军立国的实力就足够了,不用多了60万大军,分成3个方面,稳扎稳打,北宋有什么能够抵挡有着火枪,火炮在内的近代军队,多少人都填不进来。

没有选择武装统一,而是现在这样慢火乱炖的方法,保证北宋的稳定和平静,在底下采用釜底抽薪的手段,方向是北宋的人口,一旦人口大规模的损失,实力上,有相差甚远的前提下,北宋还怎么搞,本身实力就差,又失去了最基本的人口,当人口真的降低到一两千万的时候,北宋自身也就离心离德了。

没有人发现这一点,当然了,也跟人口流失不快有关系,可是关于定海军,关于北方的新的幸福国度的消息,在北宋底层之中开始迅速的蔓延,渐渐的,有一些自发的想要去工作的人,这些人甚至是北宋官员送出去的。

自发的人员,他们没有能力到达定海军,可是寻找宣传的官员,官员们之前采用的是摊派,用三抽一,或者四抽一的方法,现在,有主动的,当然不管这个了,直接的送去,还能够赚到不少钱。

时间慢慢的过去,又是一年过去了,庆历十年这个对于北宋和定海军同样重要的年份,平稳的过去了,这一年,双方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中间,甚至还以北宋的发展更快,整个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原因很简单,从一个的普通的封建王国,变成了初步拥有工业的王国,同时依靠着出外务工的管理费,有获得了几亿资金,整个北宋的财政收入,一下子暴涨了十多倍,这是之前任何一个时期都不会拥有的,最关键的是,北宋还是在财务数字大规模的增长之下,要对比几年前,庆历四年变法时候的收入,那就是上百倍了。

看起来,整个北宋的中枢,有钱了,大规模的项目连连的开出,整个北宋的经济景气指数暴涨,单纯官员的薪水都涨了几次,同时,一些固定的人员,也不停的增加,北宋原来为止头疼的官僚队伍,一下子,再也没有问题了。

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之前北宋的问题,确切的说,应该是收入跟支出不对等的问题,无论是北宋的官吏队伍,还是禁军和厢军的配备,都能够算是比较先进的,80万禁军,放在财政状况好的时间,这算什么啊,可是却成为了北宋沉重的负担,一直到庆历四年之后,赵信和定海军的横空出世,这才彻底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比较而言,定海军也在快速的发展的,可是这个发展的步伐,并不是非常的快,因为定海军的体量已经非常的庞大了,在这么庞大的体量之下,别说是好几倍,哪怕是一成,甚至一分,都会完爆整个北宋的经济增长,这时候,就是慢慢的累计实力的。

一些体制,科技,甚至是工业的变化,都是潜移默化的,逐步的累积的,从量变逐步的进入到质变的,这个步伐迈进的并不是很慢,可是跟突然变化的北宋相比较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北宋确切的说,是在定海军的全面支持下,才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一个管理费,就能创造北宋4倍以上的岁入,6亿贯的管理费,比起北宋任何一方面的收入都要多的多,就算是100多个工厂都打不到这样的程度。

为什么会这样,是赵信好心,还是赵信为了仁宗解忧,都不是,和平演变,已经进行到了关键的时刻的,庆历十年的春节,定海军是早有准备,提前了1个月开启了春运。

一年的时间,不但完成了3条铁路,同时,对于最为繁忙和关键沈阳和汴梁的铁路,也进行了双线和三线的铺设,也就是说,在原有的状态下,整个通行能力,提升了3倍以上。

同时,调动了的大量的蒸汽机车,极大的发挥了这一条铁路的作用,哪怕是因为,现在没有大规模的种植橡胶,只能够通过杜仲等含橡胶植物,进行的提取,产量是固定的,之前的提取效率比较低,现在,大大的不同了。

定海军的科技发展水平,远不是北宋能比的,一些实质性的诱惑,加上本身的努力和投入,关于杜仲胶的种植和提取,取得了相当的突破,一些先进的萃取技术,可以让他的提取效率提升5倍以上,这就从侧面上,增加了的橡胶的产量。

杜仲在北宋,有较多的种植,再加上定海军紧急的种植和嫁接了一批,或许无法跟橡胶树相比,却也可以支撑小规模的橡胶产业,或许无法大规模的拓展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单纯是蒸汽机使用橡胶,已经是够用的。

这个变化,在庆历十年10月开始,蒸汽机的生产速度,就开始暴涨,以每月提升30%的速度,在一个冬天,提升了好几倍,火车机车也是重点,批量生产的火车机车,不但铺满了整个定海军的土地的,也向北宋方面给予提供,在三条新建的铁路线上,不再是从定海军调动的火车头,他们自己也拥有一部分固定的火车头。

这一场春运,也是和平演变计划开启的时候,为此,定海军进行了全方位的准备,最早的准备甚至在一年前就开始了。

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马拍卖第四十八章 速度对力量第六百八十一章 转运人口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质第二百五十七章 风潮乍起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三百三十四章 无奈的堡垒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执的皇帝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余量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决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发泡剂第八百四十五章 礼物和提亲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热潮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岛第六百一十五章 运河规划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险第三百六十八章 两边交易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难而退么?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钱庄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军来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五十六章 当头痛击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险第二百二十六章 纸甲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请求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十八章 跋扈骑兵第七百四十三章 韩琦抵达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揽和没钱第八百五十八章 飞剪定型第二百二十六章 经济和挣钱第五百八十五章 实验室和白炽灯第七百八十五章 发现问题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么?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洁和积肥第七百二十章 赢得轻松第五百一十章 朝会提议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发现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开招工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显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迹第五百一十九章 实验数据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云十六州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六百九十一章 军制改革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风报信第八百四十二章 拥堵和春运第六百八十七章 铁路热潮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刿亲临第五百七十二章 卷土从来第六百一十章 海战为先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长第五百一十九章 实验数据第七十三章 远程阻击第五百九十四章 温度和三态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盗岛第一百三十二章 赚钱生意第六百五十章 长城,长城第六百八十五章 铁路热潮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长弓第二十四章 文庙第七百九十七章 庆历20年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六百六十章 时机已到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铁改进第四百三十七章 长弓的源头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习开始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一百零二章 军队的野望第三百零七章 冒险的做法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御第三百四十九章 争议和同意第三百四十八章 飓风翅膀第七百八十八章 装甲列车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奖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来访第一百四十八章 养殖和酵母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八百零七章 韩琦的要求第二百三十七章 韩琦和欧阳修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发展第一百零一章 忠诚变化第七百八十九章 沈阳车站第八百四十四章 归家和礼物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五百零八章 点睛一战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