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辞官去向

景福宫,仁宗在内监等人的陪同下,在林荫道上,缓缓的散步的,走的很慢,可是每天最少要走一个时辰以上,他早已经习惯了。

不知不觉,仁宗今年50岁了的,尽可能的保养之下,可是仁宗还是不可避免的步入了老年,最少说,脚步没有那么的矫健,同时,身体也开始变差。

历史上,这已经步入了晚年了历史上,他是死于1063年,可是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头疾深重,甚至有疯狂和昏迷的记载。

作为北宋最为重要的一个皇帝,同时,这是这个穿越身体的父亲,赵信对于仁宗还是比较了解和重视的。

在北宋,仁宗在位时间最长,不过到了后期,屡屡有他昏聩的说法,甚至有疯了的传闻,后世进行历史和证据研判,最终证明了,仁宗的死因和后期的病症。

就算是不知道,过了50岁之后,赵信都会提醒注意身体的,更别说知道仁宗的情况,后世证明,仁宗应该是心脑血管疾病,再加上长期的积劳成疾。

前者,可以用医学方面来解决,后者,不用解决就完成了,在赵信解决了北宋的问题之后,再加上一些部门的设定,内外府的成立,一定程度上面,解决了问题,仁宗的劳动强度下降,平日里面操心也降低,这本身,就可以提升身体状况。

心脑血管的疾病,在后世,那是一个定时炸弹,在21世纪,比较发达的医学条件下,心脑血管的疾病也是一个难以治疗的,更别说在北宋的环境之下。

不过,对于仁宗,那就可以投入全部的努力,比如说,赵信所拿出的中医理论,这个理论,不但是北宋已经有的中医理论,而且有后世的一些理论,这些加在一起,又是单纯针对一个尊贵的人,别的不说,后世再怎么有钱,有权,也不可能有十来个资深的中医,一直都随同观察身体。

在整个治疗的方法之中的,主要有两种,第一个是银杏叶茶,早就给仁宗备上了,同时加强体育锻炼,用快走跑步相结合的方法,这是中医几乎没有的理论,反倒是后世,营养学方面和运动学上面,更加注重一点。

借助着运动,消耗身体之中的脂肪,降低整体的脂肪量,然后来避免心脑血管疾病,这个成为了后世最重要的理论依据,被拿到这个时代,当然是应用的很好的。

同时,新兴建的钢筋混凝土的宫殿,也没有汞这种有害的东西,这些结合起来,加上太医院的保养,仁宗的身体很好,有一些心脑血管的迹象,可是在不断的锻炼,还有各种保健食品的使用之后,他的状态,哪怕没有被根治,已经非常好了,最起码不会生病,不会疯掉。

轻松的心情,加上一定程度的保健,来自于后世的理念,让仁宗的身体,远比历史上好的多,也就没有危重的情况了。

每天早晚,选择在合适的时候跑一跑,刚开始,仁宗还不怎么的愿意,可是有贵妃和公主盯着,还有赵信连连的期望,最终,还是认命了。

不过跑是会上瘾的,这一点从后世的那些爱跑人士就可以看出来,一天不跑,就感觉浑身不舒服,仁宗这么多年,也跑习惯了,最开始的时候,因为贵妃身体不便,最多就是陪着走一走,是福康公主跟着跑,后来,福康公主出嫁了,就是内监们陪着。

这里,还真的要提一下福康公主,历史上,福康公主是在嘉佑二年,也就是1057年成婚的,当时只有19岁,嫁给了比他大十几岁的丈夫。

这位算是李妃,也就是仁宗生母的存在,也是历史上传言的狸猫换太子的主要人物,在仁宗亲政并且知道了事情真相之后,对于李家给予了诸多的恩宠。

历史上的这位驸马,就是李妃弟弟的儿子,从身份上面说,他应该算是福康公主的表叔,年龄上,十岁以上的,可以说,根本就不合适。

因为仁宗补偿母妃家族的关系,李玮跟福康公主的婚约,很早就缔结了,可是现在,福康公主多了一个做皇帝的弟弟,赵信又各方面顺着福康,不但给予了很多的财富,也专门在定海军的给福康公主长公主的位份,并且帮忙劝说仁宗。

当时仁宗是大怒,儿子都干涉到姐姐的婚姻上面,这是他不可忍受的,可是伴随着赵信的劝说,关键是贵妃,在列举了一系列的例子之后,还有福康本人的意愿,最终的,这件事情不了了之。

甚至仁宗都没有出面,还是赵信出面,以定海军皇帝的身份,让李家主动的退婚,算是解了一个难题。

之后,在赵信的建议下,让福康公主在适龄的才俊这里,做了一番的接触,这中间,北宋的有,定海军的也有,经过了一番的衡量之后,福康最终归心了定海军的一位研究员,最终结为夫妻。

定海军不同于北宋,没有什么外戚不得干政之说,也没有什么外戚的可以凭空的提升的,长公主是长公主,她拥有长公主的俸禄,可是驸马都尉,在定海军根本没有这么一说,如果他不想工作,长公主的俸禄,加上赵信赠与的财物股份,也足够他们一家人锦衣玉食,但是如果还想工作,也没有什么优势。

福康最终有了一个好的结果,这也是赵信愿意看到,按照他跟福康的接触,还有历史上面的描写,这么一个懂事的大家闺秀,还真的不能断送了幸福,这个研究员他也见过,不算是很出色,却跟福康是情投意合的,家里也没有那么的弯弯绕绕的,小日子过的不错。

福康的离开,也很是让仁宗不舍,可是女儿大了,总是要嫁人的,再加上去了定海军,定海军比北宋要强,虽然北宋没有过多的宣传,可是大部分高层都知道了,就连仁宗也明白的,女婿是有赵信把过关的,那就没有问题,之前赵信干涉,他有些暴怒,可是最终转过弯还是因为,女儿的幸福这一点。

在跑步之中,没有人来打扰,这是约定成俗的,别的不说,最少在的跑步的时候,天大的问题,也别来打扰的。

不过在跑步结束,内监们还是送来了一份奏折,这一份早在几个时辰之前,就送到内府的奏折,经过了所有的流程,可是没有人能够批复这个奏折,这不,最终,还是送到了仁宗这里。

在看到奏折,特别是知道了韩琦的奏折的时候,仁宗是心里有数的,用毛巾擦擦汗的,然后找了一个的凳子坐下,认真的看了奏折。

奏折不长,却写的很有文采的,最终,完全看完了韩琦送上来的奏折,仁宗也是无奈,这年来,伴随着他的岁数越来越大,加上精力等各方面的减弱,他实际上,对于朝堂的控制在下降,这也是他乐于看到的。

韩琦把朝堂掌握的非常的不错,让仁宗少了很多的操心,只不过这一次的经济问题这么的汹涌,说实话的,韩琦之前的一些方法,特别是一些激进的方法,被仁宗否决了,不然的话,问题也不会激化到现在的这个程度。

北宋的财政状况的恶化,说白了,入不敷出,为什么会入不敷出呢?要知道,北宋的财政收入,从庆历四年开始到现在,提升了接近20倍,什么样的支出,会吞掉如此大的数量。

原因还是出在仁宗的身上,仁宗之所以被称为仁,而且是当时公认的,就是因为,他心存善良,在最初的时候,他还知道,避免危机重演,有些收敛,可是收入越来越多,手脚就大了起来。

这个手脚大,并不是指仁宗自己,仁宗一天能够花多少,单纯赵信给的,就花不完。

他的手脚大,是针对整个北宋,北宋本身已经拥有整个中国封建时代,最为庞大的官僚体系的,后来,逐步的发展,特别是各个的临时机构的成立,有安排了一大批,这些加在一起,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当然了官僚团队的扩大,只要的稍稍稳定一下,就不会形成巨大的问题,最少不会像是现在这么难以收拾,可是仁宗一大手,在短短10年之中,一共提升了30多次的官员薪俸。

这中间,不全是仁宗的好大喜功,还有定海军的影响,毕竟,两国的交流非常的密切,定海军那边,很多的东西,都传达过来,这其中,员工薪俸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没理由,贵为宰抚,连一个普通的工人的工资都不如吧,再加上定海军生产了很多日用品和方便的物品,这些等于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在薪水相同的前提下,有了更多的花费,参知政事这一种高官,或者说家里丰厚的还没问题,一些家境贫寒的底层官员,在汴梁,已经很难的居住下去了。

不过,仁宗提升的幅度有些太大了,一次次的提升,到现在,比起庆历四年的薪俸,总体幅度上面,增长了16倍,虽然没有到20倍这个程度,可是加上官员数量的增长,各方面支出的提升,这才是入不敷出的根源。

韩琦也是很清楚这一点的,当时提出的解决方案很简单,那就是降薪,不用降低多少,只要总体幅度上面,降低1成,就足以度过这个难关,1成的降薪,不过是让总体的赤字,减少2500万左右,距离最大赤字5000万,还有一点距离,可是只要坚持两三年,以现在增长幅度,就可以把赤字吃下来。

至于这两三年的亏损,充其量就是1亿左右,这笔钱,不说是的积蓄,就算是稍稍腾挪一下,以北宋的资金体量,就可以解决这个事情。

1成的降低,对于目前相对比较高昂薪俸来说,不算很多,哪怕是中低级的官员,在汴梁也活得下去,最多,就是不方便一点点。

当然了,中国人的传统,可以涨,但是不能降,因此产生的动荡和仇恨,韩琦也愿意接下来的,甚至以他的名义也可以。

不过,这一切弄好的东西,到了仁宗这里,却被否决了,仁宗不允许这么做,这不但是韩琦的污点,也是仁宗的。

正因为这样,这件事情才不好处理的,韩琦努力了几次,虽然在某些项目上面取得了一些收获,可是几十万贯,上百万贯,这个在民间,可以算是巨款的数字,对于整个北宋的赤字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几次努力没有多少成果,反倒是差点就出问题,最终,这件事情,算是走到了尽头。

在群情激奋的时候,韩琦的路也只有一条了,之前在众多弹劾之中,仁宗保了韩琦,不单单是因为对韩琦的信任,还有韩琦等于是带仁宗受过,可是现在,韩琦主动提出的辞官,那么,他不得不重视了。

不过在看完了整个辞官折之后,仁宗也露出了笑脸,因为韩琦不单单是辞官,他辞去的是首相这个职务,而不是彻底所有官职都不要了,只不过在辞官之后任免上面,他并没有走北宋惯常的道路。

北宋为了给首相,或者是参知政事一个路,采用的是知州的方式,参知政事,或者首辅,在卸任之后,会知一府,级别还是原来的级别,只不过管辖的范围大大的缩小了的,也算是给了他们一条新的路。

本身,仁宗也考虑过,韩琦如果离职了之后,到底去哪里,无论是河北的一些府,还是河南的,都有不少的好地方的,甚至仁宗还在等待着,这件事情,风头过了之后,再把韩琦弄回来。

韩琦却没有想要走这一条路,而是选择了另外一个,不再知一州,而是直接去了定海军,他准备去担任北宋驻定海军的大使,统筹外交工作。

仁宗刚开始还没有想通,可是稍稍一转脑子,就明白了,韩琦的目的不是这个大使,而是大使所处的优势,眼下北宋的问题,在北宋,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如果是定海军呢?相比于薪酬,相比于支出,定海军比北宋更多,定海军也没有见出现这个赤字,那么,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韩琦就是奔着这个目的去的。

第四百六十七章 启程汴梁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选确定第二百四十二章 争上城头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参崴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随的人第九十章 箭呢?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揽和没钱第八十七章 训弓第七百八十五章 发现问题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开启第二百二十六章 纸甲第二百二十三章 扩张的契机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风报信第七百六十七章 电灯和办公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八百四十八章 无线电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问题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义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长第一百六十九章 应对方案第八百零九章 劳务抵达第七章 神奇的具现第五百七十二章 卷土从来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军张俊第二百三十八章 无用的试探第七百八十七章 战列之梦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胁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贸第二百八十九章 国本之争第三百一十二章 恶毒的计谋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么证明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歼辽军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现第二百三十五章 杀机暗藏第二十一章 中药店第三百二十七章 粮食问题第四百九十八章 统筹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四百零七章 马车和牛群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报中枢第八百六十三章 战争爆发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占折津府第七十六章 抵达目的地第八百五十六章 饲料厂第九十七章 正确打开方式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订单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来袭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国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远镜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三百零六章 战争将起第八百六十六章 战争结束第一百四十章 馒头到包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机降临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节新气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炉第一百二十一章 砖和水泥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折入京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维误区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刿第一百六十三章 咸松的咸第七百八十九章 沈阳车站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御体系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织物第三百八十三章 钱能通神第七十五章 冲破阻截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险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贸第二百二十一章 销售地和狂潮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关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议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态度第三百一十五章 长弓压制第一百二十四章 发现疑点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关之战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御体系第七百四十九章 赠送枪械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遗憾第八百三十二章 运河疏浚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决绝第六百六十八章 绝境的种谔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来第六十六章 有钱的水匪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陆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余量第三百七十一章 马的作用第四百一十七章 变法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