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

讲到这里,韩琦问了这么多的问题,就已经证明,韩琦动心了,就怕他不动心。

没错,韩琦确实是动心的了,对长弓和棱堡这两者很动心,他是亲自看这两款武器的强大程度的,只要他能够大规模的普及,在西北建设西北就将会拥有一个永远攻不下来的城防海,投入还不大,这是最佳的选择,去了一定会立功的。

另外一方面,韩琦心中一直都想着西夏,甚至投身新法,是为了富国强兵,可是心中未尝没有,等到实力够了之后,去报仇的想法。

现在,赵信把机会送到了他的面前,他怎么可能不抓住,而且是可能性很大的。

从韩琦的表情之中,赵信明白,当时军方的主要将领,甚至是宰辅,对于削弱西夏和辽国,都是同样的态度的,只不过为什么没有参与到辽西之争中。

赵信心中一阵黯然,历史上,不知道处于什么原因,对于境外作战,朝廷就没有认可过,也没有在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术,到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没有谋敌于前,反而是被动的等待对方打过来。

实际上,国与国之间,什么条约,什么信用,只要不被发现那就没有问题,哪怕是被发现了,只要没有铁证,推辞什么的的也可以做到,大不了付出一定代价。

实际上,辽国和西夏,在贺兰山的那一场大战,准备的时间相当的长,无论是辽兴宗,还是元昊,都知道,两者必然会有一战。

辽兴宗并不把西夏放在眼里,他是为了过去教训西夏的,西夏那边,却是在疯狂的准备,坚壁清野做的非常的彻底。

不过这一战,准备的很早,双方都心有灵犀的没有宣传,而且持续时间也不长,从辽国向西夏进军,到最终战败,不过是几个月时间,又是在遥远的贺兰山。

最开始,北宋不知道,后来,当北宋知道了,就已经晚了,战争已经逐步的结束了,双方已经和平的解决了。

这一场辽西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开始的快,结束的也相当的快,从战争局势上面,辽国是惨败,10万大军的,几乎全部都被辽国所歼灭,如果说,元昊不依不饶的话,双方的矛盾就会无法化解。

元昊在这里,没有一意孤行,反而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他在占据了上风之后,俘虏都给送还了,并且主动向辽国称臣。

从此之后,几年的时间,辽国和西夏之间,就再也没有爆发战争,恭顺只是一个方面,西夏用真正的实力,证明了自己不是软柿子,反而辽国对于西夏进行了很多的支持,让西夏得以毫无顾忌的攻击北宋。

看起来,完全没有在北宋的境内,甚至距离陇西都有很远的距离,看似无法查手,实际上,北宋有很多应用的地方。

比如说,辽国大军是没有粮草而最终失败了得,比如说,西夏当时,几乎是倾国之力,坚壁清野,这才勉强取得了跟辽国战争的胜利,而且胜利的非常危险,一旦辽国在几个举措之中,有一两个作对了,他们就很容易翻盘。

没错,双方之中,强者是辽国,哪怕之后,西夏打赢了,他都不敢轻易的跳,老老实实的把俘虏什么的还给辽兴宗,否则,一旦辽国倾国之力前来,等待西夏的是灭顶之灾。

知道了结果,时间地点和原因,辽国的战争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地方,如果,在这个时间,有少许的动作,或许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赵信跟韩琦将这个的原因,就是如此,韩琦心中一动,或许说,现在对于北宋来说,单独对于西夏开战,这有些太过了,没有人会同意,可是如果说辽国对西夏开战之后,那就不一样了的。

之前不知道这个情报,中枢方面没有准备,按照赵信的说法,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只要他到了陇西,并且拥有独立成军的权利,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趁机利用这个机会,对战局进行控制,不说让辽西打到死,趁机削弱西夏是可以做到的。

北宋更希望的是西夏被削弱,这一战之中,哪怕是西夏赢了,他也没有趁机削弱辽国,反倒是让辽国逃过一劫,成功的挽回了损失。

西夏在三国之中的,势力比较弱,可是相对于河北那边,比较完善的城防来说,西夏这边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历史上的北宋,错过了这个机会的,或许是因为信息不畅,或许是因为在争吵和犹豫之中贻误战机,可是现在,赵信既然来到这个时代,肯定不会就这么的放过了。

为了辽国,他愿意把一批步人甲,还有大量弓箭和粮草都弄过去的,在长弓投入了之后,军中的劲弩,是要逐步的裁撤的,未来,会在弓箭社和部分军队之中,保有一批精锐的狙击弩手,剩下的的,都会用长弓代替,这一部分,就可以给更换出来。

这部分的数量非常的可怕,保守的估计,整个北宋,各种劲弓的保有量,大概在150万到200万之间,当长弓取代这些弓箭之后,这些弓箭除了一小部分,因为再也没有使用价值,而必须要淘汰之外,其他的那一部分,必须要处理。

依照北宋原来的方法,换下来的武器,往往会就地销毁,因为这个会资敌,连普通的铁器,都很少的向辽国和西夏提供,这是贸易之中必须要禁止的,直接走私武器,是会超过底线的。

可是见惯了后世的军火交易,一款淘汰的武器,如何让他获得现金价值,才是关键。

美国就是这样的佼佼者,只要代差出现,即将淘汰,或者是说有了更新型的武器,他们的一些原来型号的武器,就必须要卖出去,寻找买家。

这样,在更换武器的时候,不但不会产生浪费,还会产生收益,这部分收益不能算很高,却比白白的浪费强很多。

可是这个理念,在这个时代不认可,哪怕是再差武器,也不能这么搞,连铁器都制作不出来,这会让宋军拥有很大的优势,给他们这些武器,不就是让他们的实力大增么?

实际上,武器出口,并不单单是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大量挤占对方的经济,当一个国家的大部分收入都购买了武器,就没办法购买别的东西。

当然了,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武器要足够先进,要足够强,比如说,美国在拥有f22的时候,开始大规模的销售f16和18,这是基于f22可以轻而易举的干掉的f16和18。

如果说,代差没有形成,你开着f14,还是那种的重载改装的,而老美用的f16和18,就是一个指挥和运用的问题。

北宋的所有武器,跟辽国和西夏之间,没有形成代差,或者说,有强弱之分但是并不明显,这种情况下,这种东西不能卖,因为本身就如狼似虎两国军队,在获得了更好的武器之后,就会如虎添翼。

现在,长弓和短弓,已经形成了代差,这个差距还不小,特别是棱堡的出现,又放大了他们之间差别。

站在棱堡上面的长弓,比起短弓来说,不知道要强出多少,利用这个耗费对方的力量,又没有用,用短弓攻克棱堡,就算没有长弓坐镇,都很难,更别说还有划时代的长弓,这种情况下,把这些要淘汰的短弓拿出去,换取钱和资金的话,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辽国和西夏没有什么钱,直接经济掠夺这有些困难,可是他们有马啊,有骑兵,如果用寻常的经济诱惑,他们或许不会把马拿出来,可是如果是长弓和步人甲的话,他们会么?

不过,赵信也知道,这件事情要想在朝堂上面通过,这很难,这件事情,他也不准备告知朝廷,一牵扯到朝廷上面,就容易出问题哪怕是仁宗都不可能完全的控制整个朝政,更别说的他现在的身份,一旦被怀疑居心叵测,那就真的出问题的。

赵信的目的很简单,趁现在时间还早,先准备一些,到定海军初步奠定了基础,不再让他无时无刻的在哪里的前提下,选择去一趟贺兰山,从陇西,借助着商队出去,调查一下西北的地形,把东西,藏在那一片的区域的。

他只是一个小孩子,不可能随便的进入到乱军之中,到时候,或者是让孙吉,或者是让皇城司抽调一两个精干来做这个事情,在关键的时刻,给辽军最关键的粮食和武器,出其不意的反杀,或许依然改变不了辽西之间的战争结果,却会让战争更加的惨烈。

西夏最终胜利,元昊的做法,是对北宋最不利的,双方打了一仗,可是烈度不高,也没有结下解不开的仇怨,辽国最终跟西夏和平,西夏争取到了实力和发展的时间,再过来,不断的骚扰北宋。

要打就要打重点,就算西夏胜出,也是两败俱伤,或者真正让辽国损失惨重,让双方矛盾不可调和,这样的话,北宋就可以利用,从中间渔利。

第八百章 辞官去向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战地四百五十章 迈向海洋第三百八十二章 开幕前夕第七百零四章 大获全胜第三百三十六章 韩琦冒险第二百九十五章 绝对不行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八百五十四章 迈向远洋第八十三章 简单与复杂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贸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热武器第三百六十四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劳务派遣局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三百一十二章 恶毒的计谋第八百五十四章 迈向远洋第二百二十六章 经济和挣钱第二百五十章 韩琦和王德用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战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一百四十八章 养殖和酵母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卖的串标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变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跃获奖第七百二十六章 灭辽之战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胆估计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态度第七百八十八章 装甲列车第八百一十五章 发薪水第三百七十九章 灵州困局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沈阳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决运力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订单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义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烦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会第十二章 蛮横第二百四十八章 胜利的错觉第三百零三章 九龙夺嫡第七百九十六章 说动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御和奏折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脸的要求第七百八十章 亲自迎接第二百六十七章 数据的力量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军袭来第十六章 北宋县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军实力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军方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侦查重点第四百九十一章 铁路开启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陈留第二百三十二章 转运仓库第七百五十六章 钢铁基地第五百零四章 疯狂交易第七百九十七章 庆历20年第四百一十八章 韩琦野心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八十五章 发现问题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点发展第六百三十九章 试探和布局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发第六百五十二章 进攻辽东第五百六十八章 战前等待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态第二百五十九章 韩琦的态度第二百六十章 讲述棱堡第二章 船到南乐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鲸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时机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测量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贸易第八百四十八章 无线电第七百八十七章 沈阳宫殿第八十八章 “便宜没好货”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发展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车冲卡第三百六十八章 两边交易第八百四十三章 巨额花费第一百二十七章 炼器还是炼丹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润惊人第八十四章 长弓和北宋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四百九十四章 桥梁搭建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风报信第二百二十三章 扩张的契机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树缺憾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来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获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时间观第三百一十一章 韩琦求剑第七十九章 折服、蛰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