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长弓的源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算是来到枢密院的12个将军,也是如此,比说他们是不是分属于不同的派系,单纯说见解方面,也各不相同,不是每一个人都同意狄青的,再加上有些特别的想法,12个人最终有6成行。

这6人,全部都是赞同了狄青的看法的,认为要想跟辽国开战,就必须要考虑到的防守的问题。

换成北宋刚刚成立的时候,燕云十六州不算什么,最多是一块土地而已,在辽国之中,类似的土地不知道有多少。

可是现在,燕云十六州已经成为了辽国最重要的土地之一,甚至专门成立了南院大王,专门管理这里。

哪怕是游牧民族,在向中原王朝学习之后,伴随着一段时间的稳定,必然会形成一系列大型的城市,要养活这些人口众多的城市,单纯游牧是不行的,游牧所带来的肉食的提升,在草原部落还可以,到了国家,就不行了。

这也是在历史上,人类起源的时候,最初的部落,氏族,基本上还是以游牧的形态,可是慢慢发展着,中原王朝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可是游牧民族,则成为了另外一种发展,以全民皆兵的方法,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历史,甚至居无定所,也就是广阔的大草原能够支撑他们的发展。

在强大的时候,面临着中原王朝的薄弱的时候,他们也成为肆虐一方的凶神,可是一旦失败,那就无法挽回,连保持住维持都很难。

燕云十六州,拥有着整个的辽国,最好的耕种条件,也有原生的汉民,当时的儿皇帝石敬瑭,不但送出了土地,还送出了大量的民众,这些人经过了百年的繁衍,除了顶级大族,或者是在辽国受到迫害,对北宋还抱着好感,其他的底层民众,他们老老实实的生活,为整个辽国,供给着粮食。

这么一处地带,可以说是辽国粮仓,一旦这里出现问题,不说彻底陷落,就算是有一部分,剩下的,也无法发挥出作用,这种情况之下,辽国的四京,就会出现问题。

这是一个马蜂窝,别说是直接攻击的,就算是稍稍的威胁,都会让辽国的强硬的反击。

只要这一战开始,辽国必然会派遣军队过来迎战,甚至找机会,攻入到的北宋。

这中间,也产生了一些的分歧,那就是抵抗的方法。

狄青和大部分将军认为,棱堡,或许能够出现一个突破口,从目前的现状分析的话,棱堡的强大是可以看出来,可是没有去的人,则是认为,棱堡是属于未知的东西,未知就存在着风险性,与其冒险的去弄一个完全不懂的东西,还不如把长弓给搞清楚。

攻击高于防守,北宋本身的防守,应对辽国的进攻,已经够用了,只要在第一时间,利用新式禁军的攻击力,把辽国的有生力量都给建灭掉的话,北宋所要承受的危险,就会大大的降低。

兵者凶也,为将者,如果有一些妇人之仁,那么仗也就打不下去了,这也考虑那也考虑真正的战争要怎么办。

言外之意是,他们不在乎那么一点点的损失。

这不能说不对,却是一个将军的正常思维,却不是一个元帅的正常思维。

在战争开始之前,不要考虑,战胜了是怎么样的,要提前的考虑,如果失败了会怎么样,能不能承受住这样的后果,这才是一个统帅应该做到的,一旦失败,最终一下子葬送了所有的成果,这样的就是考虑不周的结果。

很多明明占据优势的,却被翻盘的,你说那个统帅真的彻底看不到漏洞么?就算他看不到,下面的幕僚也会提醒他,大部分的情况是,太过自傲了,认为那些地方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地方,却没想到,成为了翻盘的所在的。

狄青就是这么的认为的,一个强悍的,足以抵挡住辽国十万大军的棱堡,才2000贯的造价,只要建设起来一部分,就会在北方形成一个可怕的防护,有这个作为基础,他们攻击也来的更加猛烈一点。

不是所有人都跟着去,狄青根本不在意,他只要自己确定就好了,这个棱堡,到底有几分成色,这关系到他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贾朝昌虽然有些优柔寡断,在确定上的事情之后,还是效率比较高,这一件事情,关系着他未来,能不能压住韩琦。

枢密院专门调动了最快的船只,并且一路的安排了人员进行等候,日夜兼程,在高速斗船的20公里左右的时速之下,每隔10个时辰,就会靠岸,进行更换,换上力量更足的人。

从汴梁城到河北的这一段路上,同样是北宋向边军运送给养的重要通道,在这个通道之中,本身就有军方的一些设施,在枢密院从上压下的要求之下,每隔80力的地方,更换一批二三十个的壮汉,这绝对不成问题。

有些将领,为了拍枢密院的马屁,甚至连精锐部队都派出来了。

在北宋,如果说要找大力士,还是军队之中最多,出了读书这么一条出路,当兵也比普通的民众要强一些,甚至十几二十年之后,到年老色衰,没办法再当兵的前提下,有些功劳的,还能够混一个官当当,哪怕有些时候,是最小的城门官,或者是普通安民官。

对于不经过科举这一条路走上去的普通百姓来说,这个或许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一条路。

健壮的汉子,不停出现的号角,让斗舰用更快的速度前进,甚至为了保证更快的速度,还保持了夜间行船,反正,都换了一大批,日夜兼程之下,这样的快船之下,甚至不会比几百里加急慢多少。

从汴粱到的保州,700多里路上距离,他们大概用了的1天半的时间,抵达了保州,然后换马兼程之下,又赶到了苗家庄。

曾经的苗家庄,如今变了一个模样,赵信留下来的一些东西,除了长弓,钢铁水泥之类的,太过关键,交给了北宋军方之外,一些赚钱的生意,还是留下来一点,比如说,现在的苗家庄还拥有整个保州的馒头销售权,其他人给再多的价格,也会被拒绝。

保州,在大商人的眼里,还真的不是什么好地方,或许,在之前的叛乱之前的保州,还称得上是一方大城,无论是药材生意,还是其他的生意节点,都让保州吸引了大量人员,商业活动极为发达。

一场保州兵变,毁掉的,不但是城市的景观,也让人口大大的减少,或许转口的药材生意,还有不小的市场,一旦跟辽国的商道通畅的话,还能够重新的拾起来,可是人口却不是短时间能够恢复。

从原来整个保州可能有30万人,兵变杀掉的,跑掉的,再加上跟随着赵信去丁海军的,保州只剩下了七八万人,只有之前四分之一,也因此,对馒头生意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馒头生意的重点,就是人头,在少了人头的前提下,生意缩水了很多。

可是再怎么少的生意,相对于苗家庄来说,也不少了,无外乎是之前,一天的一两千贯的生意,变成了现在一天三五百贯,对于底层的民众,甚至是苗家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小生意了,一年下来,也10万贯。

家财万贯都是形容一个家庭的富庶了,更别说十万贯,同样的,生意这个,只是一个必要的补充,真正让苗家庄立足的,是在周围,规模庞大的农庄。

保州兵变之后,因为杀戮的关系,整个保州不说是十室九空了,最起码少去一半的人,大片的土地和村庄都空了下来,这些无主的土地,一般是要进入到州府的手中,虽然朝廷会从上而下的监控,可是大多数时候,都是下面的豪族私分掉。

整个国家这么大,朝廷要想做到面面俱到,这恐怕是不可能,有时候,就算是地方官员,也大多数睁一只眼闭一眼。

可是这一期是不一样,赵信哪怕立下大功,却也因为不停的追杀而假死退位,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损失,看起来,对赵信封赏,已经非常高了,实际上,赵信是吃亏的。

赵信从皇子变成保州候,这绝对不是上升,而是贬谪,再多的封赏,又有什么用处。

本着爱屋及乌,再加上苗家,确实在赵信的事情上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保州兵变之后,这些无主的土地,都被仁宗亲自的干涉,只要是在苗家庄附近,或者置换,或者并入,总之,都归属于苗家庄了。

这个赏赐,手笔可就大了去了,那就不是万亩了,那是几十万,甚至是接近百万。

一般而言,放在任何人的身上,都会有些微词,真当朝廷的谏官不存在么。

可是这个是发生在赵信假死退位的这一点上面的,而且赵信也是苗家名义上的继承人,人家皇子都已经退开了,那点土地算什么,北宋的皇庄,可是数量巨大。

就这么的,早就了保州苗家庄的这么一个奇葩的地方,苗家庄现在已经不是一般的庞大。

此时的苗家庄,已经拥有大小27个村子,足足有80万亩土地的庞大的村庄,原来属于苗家庄的位置,则成为了重点,哪里现在成为了一个中心区域,比起镇子都要大,却没有城墙,不算是城市。

在原有的基础上面,进行了扩建,清理掉了原来的寨墙,以棱堡的附近为核心。

一个大型的棱堡,足以抵挡住1万禁军的攻击,只要守护好了这里,还有什么毛贼能够攻破。

本身,在认识到了这个棱堡的好处,本身军方是要回收这个棱堡的,可是看了半天,这里不是什么战略要低,更加没有需要守卫什么的,把军队浪费到这里,有些不划算。

这也是防御性设施的好处,他的攻击力不强,只要别被人盘踞了就行了。

苗家庄,是有团练的资格的额,哪怕只有800人的标准,可是800经过训练的团练,一般也足够用了,真的跟棱堡结合起来,威力也着实不小。

就这样,在北方大规模建立棱堡之前,唯一的一个棱堡,就这么的堂而皇之的处于了苗家庄,成为了团练的驻地,而,从这一天开始,整个保州,甚至是保州周围几个州,防御最强的不是州府,而是苗家庄。

实际上,在一百多年之后,一场变乱之下,这个历经了百年的历史的棱堡,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岁月无法在他的身体上面刻画痕迹,当各种的战争装备重新启用的时候,他又露出了峥嵘。

当狄青等人到来的时候,看到的,正是团练们上来演练的场景。

几百人,集中到操场上,呼喊着号子,真的有些热闹,周围也有很多看热闹的民众,本身浑不在意的狄青,看到长弓被拿到他们的手中,微微吃了一惊,连枢密院都没有普及,却被团练普及了,这是开玩笑么。

旁边,保州跟来的官员,听到了狄青的质问,连忙解释了一下,他这才知道,长弓和棱堡,本身就是在苗家庄出现的,是曾经的定海候创造的。

狄青想到这里,当时看的太匆忙,只是看到棱堡源自苗家庄,没想到长弓也是如此,那就要好好看看了。

因为苗家庄本身就有长弓的传统,几个队长都是以前团练的老人,再加上长弓确实便宜,装备700人,耗费并不大,这里也是以长弓为主。

跟枢密院训练的略微有些不同,苗家庄的长弓,根正苗红,是跟着赵信的第一手资料来的,跟枢密院这个,韩琦过了一手,西北又过了一手,到了枢密院又一手,这中间,大体的东西是差不多的,可是细微的方面差别可就大了。

换成一般人来看,也就是看看热闹,狄青他们是什么人,北宋最强的几位将军,一路上,他们闲来无事,也对长弓进行了讨论,这对于他们任何人来说,都是新鲜事物,总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训练的方法,还有作战的方法。

可是看了团练的训练,他们才知道,他们又做了井底之蛙,他们的不少想法,已经在这里被团练训练出来,有些甚至让他们大有启发。

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乱扩张第八百零七章 韩琦的要求第一百一十五章 侦查重点第七百八十章 亲自迎接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盗岛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报中枢第十一章 始于足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拨款和事故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盖攻击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六百五十四章 纵横辽东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六百二十九章 渔船下水第二百五十九章 韩琦的态度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五百二十八章 测量和验证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铁器第十七章 内外之分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沈阳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七百九十四章 细分研究第二百五十五章 画龙点睛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径火炮第六百八十三章 辽国撤退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占折津府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还活着第三百一十一章 坚壁清野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决绝第五百三十七章 简单的胜利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乱的朝堂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八百四十四章 归家和礼物第六百四十五章 关键问题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丢了第二十八章 跋扈骑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运费和工业第七百九十七章 庆历20年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观礼第二百五十三章 枢密之争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宫第三百七十一章 马的作用第四百九十三章 韩琦来访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厂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与矛盾第一百零一章 忠诚变化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妆品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学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级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还是没跑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临折津府第八百四十二章 拥堵和春运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三百二十五章 长驱直入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军换装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八百一十四章 欧亚基本盘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礼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跃获奖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决定第六百三十二章 长江渔场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业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关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药第三十二章 南乐县令第七百章 军事和修路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烦恼第二百四十三章 调整和改进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百二十八章 无奈、安营第一百四十一章 满口留香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订单和聪明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协 定海速度第八百四十三章 巨额花费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粮食问题第二十七章 离开南乐第六百三十八章 车站和地皮第三百八十四章 经济拉动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岛基地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药肆虐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还活着第四百九十一章 铁路开启第三十九章 危机临近第九十四章 廉价的箭第八百三十八章 筑路机械第六十三章 风的契机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请求第六百二十二章 争夺升级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长弓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肃州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获第四百九十章 销售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