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

知道了最终的原因之后,赵信也有些哭笑不得,他没想到,推动效率和机制的方法,会造成了这么大的乌龙。

没错,这些人说的都非常对,如果一个大型企业,比如说,钢铁厂,水泥厂这种的,有了他们的专属码头,他们的效率会提升很多,保守估计,节约个几天的时间没问题,同样的,也不担心这个码头没有人员。

钢铁厂的产能是年产量200万吨,这200万吨,是成品的钢铁,需要无数的原料。

定海军是一个岛屿,他几乎不产任何的资源,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要外运,从煤炭,到铁矿石,再到一些基础的微量元素,单纯进出口,这个港口的吞吐量,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超过500万吨。

放在21世纪,一个基础打底就是500万吨的河港,还可以直接的通航海船,这样的河港绝对是最重要的,可是在定海军,这样却不行。

赵信真的没办法告诉他们,海军,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这个时代,定海军有无数的海船的话,还要北宋干什么,整个世界,大片大片,没有被开发出来的土地,这些土地,都等着定海军来征服。

可是要用什么来说服他们呢,海外的大陆,这简直是虚无缥缈的,在寻常人的认知之中,海外,最多就是一些小岛,哪怕是有来自阿拉伯,印度的商人,他们也是跟他们在一片大陆上面。

中国跟印度,跟阿拉伯距离遥远,可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双方的交流不少,唐朝和尚西天取经的故事,虽然还没有形成西游记,但是已经有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深入人心。

赵信叹了一口气的,现在的港口,还是不怎么发达,如果能够普及后世集装箱的,那就好了。

集装箱,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实际上的理论非常的简单,把原来,散装的,或者是用小的包装装载的东西,都转成标准的集装箱,这个集装箱,兼顾了,汽车运输,火车运输,还有船舶的运输。

转运之后,再也不用大量的装卸人员进行装卸,而是直接用各种电动工具,吊车之类的,把集装箱从船上卸载下来,找一个码头堆放,然后根据所到达的地方的不同,进行的分类,可以选择汽车,可以选择火车,甚至是飞机和河轮,这样,极大的节约了时间。

零散的装运,变成了整体化,或许,不如一次性的运到,可是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能够靠近海边的港口有多少,大部分的物资和商品,都是需要通过卸货和转运,这样的效率,比起原有的,不知道提升了多少。

实现他们的基础,就是一个集装箱,这是一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可大可小的箱子,普通的钢铁就能够制造,通过后世的独特方法,可以在船上堆放起来。

定海军拥有年产200万吨的钢铁厂,也拥有多种不同的钢铁配方,真的要生产集装箱,并不是不可以,但是,集装箱生产出来了,能够的做什么。

后世的集装化,那不是一个集装箱这么的简单,这是包括了公路,铁路,海运,还有空运,全部运输方式,整合到一起,才形成的运输方法,这需要整个地球的整合。

现在定海军,根本没有那样的条件,不足以建设,后世的那种集装箱码头,大型集装箱的散装船。

不过,在没有办法兴建和普及的前提下,赵信可以推行了一个理念,那就是集装化的理念,现在的定海军,还,也不是一个合适的方法,可是这个理念可以。

在没有机动车的时代,利用马车可以在公路之上,运输2吨左右的物资这一点,建设跟马车差不多大小,或者少打点的箱子,然后建设一些平板马车,利用吊车和其他的一些其中设施,可以平稳的把东西从马车上,或者火车上,吊装起来,运送到船上。

比起后世集装箱,这个装载量小很多,却比较适合现在的状况,只不过,这个方案,可以保证陆地上面装卸,比如说,火车和马车之间装卸,可是一旦到了船上的,就不行了。

现在的这些商船,制造出来,就是帆船的理念,要想容纳下集装箱不容易。

一个两吨的集装箱,除非是装载的比重比较沉重,全部的金属东西,或者是铁锭的时候,才有可能比较小,就算如此的,也不容易进入舱门的,反倒是不如麻袋和小巷子更加的方便。

要想上集装箱船,就必须要跟后世那样,是大型的集装箱散装船,可是这种船,也是到了后世才流行起来的,在风帆时代,这不适合,遍地的风帆,让甲板上根本无法放置。

同时,甲板上面的空间,也相对比较的宝贵的,在遇到风浪的时候,大量的水手,必须要上到甲板上面,通过操控船帆,来抵抗风浪,如果甲板上面,放置了大量的集装箱,也引发问题。

理论是对的,可是需要一定的改进,只要造船厂完成建设,赵信在建设海船之余,也会对风帆船进行改进,比如说,通过一些设计,让侧旋上开一些开放式的布局,在装卸的时候,可以直接的装上,这需要一些理论和时间,现在还不行的。

在没有集装化和标准化的时候,转运,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北宋,或者是整个世界其他地方港口,在转运的时候,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

一个非常标准的问题就是,哪怕再怎么的使用各种的起重装置,还有其他的东西,在装卸货的时间,都需要一段时间,北宋已经够快的,寻常的地方,一艘3万料的大船,可能装卸货物,大概会使用几天,甚至是的更久的时间。

对于季风的航线,这样的卸货,可以接受,毕竟,较远的航程,一年来回一次,是可以接受的,这种时候,卸货和装货,浪费几天甚至是半个月的时间,都是可以接受的。

北宋的各种精良的东西,只要拉回去,就是一大笔钱,这一点,也是所有海商,不远万里,来到北宋做生意的根源。

可是定海军不一样,风帆战舰和三角帆的出现,证明了定海军海上航运的强大,特别是安装了三角帆的风帆船,他们已经初步上克服了季风带来的影响。

原则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是有风,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可以让船获得动能。

哪怕能够得到平均8节左右的航速,昼夜不停的情况下,一天可以达到180节以上的,这就是300多公里。

一天300多公里的速度,这个非常可观了,哪怕打个对折,休息一半的时间,也可以达到150公里。

把航海的航程,固定在6000海里之内,8节的航速就需要750个小时,375个时辰,日夜不停,也就是30天的时间,加上停顿和休息,可能就是60天,跟现在,动辄两三个月,甚至更多的航运比起来,不知道快了多少的。

6000海里,在海上,已经非常漫长了,那几乎穿行在了整个亚洲,要知道,从上海到纽约,如果穿行苏伊士运河,从地中海和大西洋经过的话,也不过是10200海里,那是穿越到了地球的另外一边了。

就拿东亚为例,目前的定海军,到日本直线距离不过是900多公里,到了日本腹地,比如说后世的大阪,这个时代被称之为难波京的地方,也不过是1500公里而已。

以一半的航速来航行,一天150公里,10天就可以抵达日本,来回20天,加上中间耽误的时间,一个月也差不多可以来回了。

从定海军到朝鲜,那就更近了,东亚的这些国家,一年可以往返12次。

或许,大规模的集中运输,会降低的商品的利润,可是工业化的社会,要求的并不是单独产品的利润,而是市场,是可以倾销的市场,当然了,还有活的原料的过程,日本和朝鲜,已经有了这个可能。

无论是日本的银和黄金,还是朝鲜的铁矿和粮食,这些东西,都是定海军需要的原材料,跟别说这两个地方,深受中国的影响,在千年的联系之中,他们学会了大量先进的技术,比如说,种植业,都比世界上其他地方更加的先进。

东亚,从中国的影响力扩张开去之后,就是整个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这些地方,现在还在低效率的生产,赵信要的,就是把民众的能动性调动起来。

对于北宋,对于汉人,赵信当然做不到无限的压榨,就算是赚取利润,也是有一定的保留的,这实际上,是增加了成本。

定海军目前的技术非常的先进,可以获得高昂的利润,给北宋一点好处,增加收入,这是可以的,可是对外的话,就不必这么做。

掠夺,无论是用武力,还是用经济,都是一个最快的发展自己的方法,这中间特别是日本。

如果其他的贵金属,因为在北宋,没有使用贵金属的传统,或许无法顺利的进入到货币体系,可是金银是例外,中国使用金银的历史,甚至可以赘述到几千年前,因为金银相对比较少的关系,最多是在上层流通,可是普通的百姓,对他还是认可。

小型冲压机完成,只要雕琢好,就可以形成金银铜铁为主体的四级货币,除了定海币之外,其他的货币,他们或许无法获得巨大的收益,却可以稳定住货币体系,甚至逐步的把定海币给抽出来。

不锈钢做货币,这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选择,过了这个阶段,稳定了之后,肯定要抽出来。

不锈钢是一种非常出色的钢材,只要钢铁厂可以量产的时候,肯定要改变货币,让不锈钢在更加重要的地方使用。

单纯风帆战舰,都可以让东亚之间的距离缩小,以往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够来往一趟,现在最多只要1个月,甚至是更快,更别说,到平均时速十二节到14节的飞剪船出来,他们的速度,就可以更上一个档次,多了50%的速度,效率提升的,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这种情况之下,来回装卸几天和半个月时间,就显得相对比较漫长了,影响到效率。

赵信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不过他还是约见了那些工厂的负责人,告诉他们,运河周围,是已经计划好的,必须要建设造船厂,造船厂建成之后,大量的生产各种的船舶,他们也可以受益。

工厂需要的原料和商品,都需要船舶才能够运输出去,定海军已经出现了的运输的危机,当时的定海军,用租借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是租借的船只,大部分都是海商的,有一个巨大的问题的,那就是,一旦季风合适的时候,他们几乎肯定会杨帆南下的,回归自己的家乡,定海军给出的运费,根本无法让他们留下来。

这些工厂负责人,也知道,赵信讲的非常有道理,可是他们还是认为,把全部运河,都交给造船厂,有些浪费,或许未来会造很大的船,现在没有这个必要。

未来,填满整个定海军的船舶,可能是好多年之后,预期这么的浪费,还不如开启新码头的,比如说,按照工厂等聚集的区域,开启一些专属码头,从北宋运送过来的原材料,可以不必通过港口区进行停靠的,而是直接的运送到位,运河又足够的惩戒能力,能够承接这些原材料的运来,同样的,产品也可以分散的进行装卸。

这样,最大的好处是的,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产品,在到达定海军,或者离开定海军的时候,只用一次。

这些负责人,当然没有奢望,每一个工厂都有一个专属的码头,他们期待的,只是在定海军开挖的运河上面,开出几个码头,用于满足大部分人的需要,这样,他们可以节约一个火车运输的环节,甚至可以增加一部分的运力,毕竟,火车的运输,是有极限的。

第二百七十六章 参观作坊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园林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战术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转印象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马拍卖第七百八十五章 发现问题第九十七章 正确打开方式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类刺激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国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八十五章 发现问题第五十七章 设计丹木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维误区第二百八十三章 后退一步第六百三十六章 热潮引发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风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八十四章 长弓和北宋第五十九章 内讧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药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一百六十五章 渗透和反渗透第五百一十七章 验证项目第三百零一章 钢铁和底蕴第三百一十五章 长弓压制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论第七百章 军事和修路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杀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强攻第六百零三章 变种的武器第二百九十二章 热武器的野望第二百四十二章 标准的力量第二百三十六章 后悔和愤怒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捞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请求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五百一十四章 钢龙骨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战之前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远镜第二百零二章 错误判断第三十四章 快马追击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战之前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御第五百七十一章 战时仓库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长第四百四十四章 练兵之法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争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五十章 震动大名第七百四十一章 损失更大第三百二十四章 韩琦出兵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军抵达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选择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四百零八章 药材热潮第二百四十三章 树炮逞凶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歼辽军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学第三百零二章 择优选择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御和奏折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请地方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还活着第六百六十八章 绝境的种谔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进行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药和地道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败原因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二百六十四章 现金压手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馆区第八百七十九章 两纵两横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语道破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七百四十一章 损失更大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风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习开始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测和支持第六百五十四章 纵横辽东第九章 希望破灭第八百一十四章 欧亚基本盘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计划第八百四十三章 巨额花费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盗攻略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四十七章 连珠箭